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8583篇 |
免费 | 1885篇 |
国内免费 | 1109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181篇 |
儿科学 | 326篇 |
妇产科学 | 351篇 |
基础医学 | 1455篇 |
口腔科学 | 436篇 |
临床医学 | 5890篇 |
内科学 | 2757篇 |
皮肤病学 | 431篇 |
神经病学 | 583篇 |
特种医学 | 1213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20篇 |
外科学 | 2379篇 |
综合类 | 10554篇 |
预防医学 | 5015篇 |
眼科学 | 386篇 |
药学 | 4493篇 |
82篇 | |
中国医学 | 4012篇 |
肿瘤学 | 101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82篇 |
2023年 | 796篇 |
2022年 | 795篇 |
2021年 | 1072篇 |
2020年 | 994篇 |
2019年 | 795篇 |
2018年 | 814篇 |
2017年 | 557篇 |
2016年 | 709篇 |
2015年 | 816篇 |
2014年 | 1912篇 |
2013年 | 1708篇 |
2012年 | 1920篇 |
2011年 | 1992篇 |
2010年 | 1940篇 |
2009年 | 1854篇 |
2008年 | 1850篇 |
2007年 | 1870篇 |
2006年 | 1772篇 |
2005年 | 1829篇 |
2004年 | 1725篇 |
2003年 | 1357篇 |
2002年 | 1118篇 |
2001年 | 1148篇 |
2000年 | 1051篇 |
1999年 | 999篇 |
1998年 | 841篇 |
1997年 | 839篇 |
1996年 | 730篇 |
1995年 | 733篇 |
1994年 | 679篇 |
1993年 | 529篇 |
1992年 | 495篇 |
1991年 | 446篇 |
1990年 | 341篇 |
1989年 | 302篇 |
1988年 | 282篇 |
1987年 | 238篇 |
1986年 | 193篇 |
1985年 | 208篇 |
1984年 | 161篇 |
1983年 | 136篇 |
1982年 | 129篇 |
1981年 | 106篇 |
1980年 | 89篇 |
1979年 | 64篇 |
1978年 | 67篇 |
1977年 | 39篇 |
1975年 | 23篇 |
1965年 | 2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我院呼吸系门诊自1983年起使用江苏省泰州生物化学制药厂生产的胸腺素注射液对40例慢性喘息性支气管炎和38例支气管哮喘患者进行治疗,取得了比较显著的疗效,同时使用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生产的扁桃体转移因子(下简称TF)进行对照试验。治疗过程中两组病例均进行了部分免疫指标的测定,现报告 相似文献
52.
53.
恶性肿瘤患者发生骨转移的比例较高,文献报道,死于中晚期癌症的患者中,约有70%以上发生了骨转移,其中胸部骨(包括胸骨、肋骨、锁骨、肩胛骨和胸椎)是骨转移癌的最好发部位明确恶性肿瘤患者是否发生骨转移,对肿瘤的临床分期、治疗方案的选择、疗效的评价等均有重要的意义、胸部骨转移癌最基本、最简便的检查方法是X线摄影,然而。普通胸片对骨转移癌的检出率一直以来普遍较低。双能量减影(DES)胸部摄片是指应用密度不同的骨与软组织对能量不同的X线光子的吸收衰减方式不同的特点, 相似文献
54.
目的:观察肺癌患者中西医结合治疗后其舌脉象参数变化情况,探讨舌脉象参数变化在肺癌患者中西医结合治疗过程中的临床意义。方法:于2015年1月至2016年4月,选取该阶段内我院采取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的50例肺癌患者作为此次研究的对象,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治疗后2个月,采用舌脉象数字化分析仪对肺癌患者的舌象图片和关部脉图进行检测,比较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治疗后2个月患者的舌象参数、脉象参数。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1个月、治疗后2个月肺癌患者脉象参数中的PSR1明显增高(P0.05),PSR2明显降低(P0.05);与治疗后1个月相比,治疗后2个月肺癌患者脉象参数中的PSR1明显降低(P0.05),PSR2、PSR3均明显增高(P0.05);治疗前与治疗后相比,肺癌患者的脉象参数CSR1、CSR2、CSR3均未出现明显改变(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1个月肺癌患者的舌象润燥指数、腐腻指数、裂纹指数均明显增高(P0.05),厚薄指数明显降低(P0.05);与治疗后1个月相比,治疗后2个月肺癌患者的裂纹指数明显降低(P0.05),厚薄指数明显增高(P0.05),润燥指数和腐腻指数未发生明显改变(P0.05)。结论:在肺癌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的过程中,舌脉象参数的变化可有效反映肺癌患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可作为中西医结合治疗肺癌的疗效评估指标。 相似文献
55.
56.
血管性痴呆的证候要素与玄府病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世界人口的老龄化和脑血管发病率的增多,血管性痴呆(VD)成为严重危害中老年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的高发病之一。中医药治疗该病已显示出明显的优势和可行性,但临床疗效难以提高。笔者在导师王永炎院士指导下,重温文献,结合实践,认为加强基础研究,揭示其发病机理,赋予新的中医 相似文献
57.
目的探讨与分析单入路双重建钢板钳夹式固定技术治疗肱骨干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1-01—2012-12诊治的肱骨干骨折52例,资料完整且接受随访者45例。结果 45例获得10~22个月,平均16.5个月的随访。本组手术时间为(75±15)min,有3例出现一过性桡神经麻痹,术后切口均为一期愈合,且获得骨性愈合,愈合时间为10~15(12.1±1.8)周,随访期间无一例发生钢板断裂及骨不连。术后患者UCLA肩关节功能评分为(34.5±1.24)分,优良率为97.2%;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为100分,优良率为100%。结论采用单入路双重建钢板钳夹式固定治疗肱骨干骨折安全,术后疗效较好,值得参考和应用。 相似文献
58.
目的探讨超声检查对双胎胎儿早孕期中枢神经系统畸形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超声影像对437例孕周在11-13~(+6)周的双胎胎儿中枢神经系统结构进行检查。结果超声检查早孕期双胎妊娠437例,诊断双胎合并胎儿中枢神经系统畸形8例,发生率1.8%。结论超声是产前诊断双胎胎儿中枢神经系统畸形的最优检查方法,11-13~(+6)周超声检查对早期发现诊断严重的中枢神经系统畸形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可供临床及孕妇及时诊治或及早终止妊娠。 相似文献
59.
目的探讨颅脑超声在新生儿颅脑疾病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至2017年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就诊新生儿1 340例,其中男性789例,女性551例,日龄3~7 d,早产儿403例,足月儿937例;胎龄29~40周。均于出生后3 d行超声检查,回顾性分析新生儿颅脑疾病的种类。随访治疗后患儿情况。结果 700例新生儿颅脑超声未见异常,640例新生儿颅脑存在疾病。新生儿颅内出血504例,发病率37.6%,明显高于其他疾病(脑室增宽56例,脑室周围白质损伤39例,脉络丛囊肿5例,缺血缺氧性脑病12例,额叶偏小24例)。403例早产儿中颅内出血359例,发病率89.1%;237例足月儿中颅内出血145例,发病率61.2%;组间比较,足月儿颅内出血的发生率低于早产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级颅内出血发生率Ⅱ级Ⅲ级Ⅳ级;Ⅰ级和Ⅱ级颅内出血发生率明显高于Ⅲ级和Ⅳ级(P0.05)。治疗后随访3~5个月,Ⅰ级和Ⅱ级颅内出血病灶基本吸收;Ⅲ级至9个月才完全吸收,智力发育正常,而Ⅳ级病灶仍未吸收,患儿智力发育迟缓。结论颅脑超声在新生儿颅内病变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尤其在颅内出血的诊断、随访及治疗指导中具有重要价值,颅脑超声以其无创、无辐射、便捷的优势,可作为新生儿颅脑病变的筛查工具。 相似文献
60.
数字智能化肝胆外科的发展经历了十几年的演进过程,从数字虚拟人技术到质控化、同质化三维可视化精准诊疗体系的建立;从三维可视化到数字智能化技术临床转化及诊疗模式的转换;实现了疾病的经验性诊断到深度学习智能化诊断与治疗和经验性手术到多模态影像实时手术导航的技术创新;从肿瘤的形态学诊断深入到分子影像学精准诊断的研究。在这个过程中只有不断地进行研究创新、理论创新和技术创新才能给数字智能化外科赋予新的生命力。未来,从关键分子功能可视化实现肝癌分子、细胞层面边界界定和早诊早治,对改变肝癌患者肝切除术后的预后具有重大的临床价值。此外,为了实现智能化肝切除手术导航,突破技术瓶颈,研发具有自动导航技术、机器学习智能规划技术和多模态影像融合技术的智能化机器人实时导航肝切除手术系统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给数字智能化肝胆外科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