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17篇 |
免费 | 3篇 |
国内免费 | 29篇 |
专业分类
妇产科学 | 1篇 |
基础医学 | 1篇 |
内科学 | 1篇 |
特种医学 | 10篇 |
综合类 | 14篇 |
预防医学 | 6篇 |
药学 | 104篇 |
中国医学 | 1篇 |
肿瘤学 | 11篇 |
出版年
2022年 | 2篇 |
2021年 | 2篇 |
2019年 | 1篇 |
2018年 | 1篇 |
2017年 | 5篇 |
2016年 | 6篇 |
2015年 | 6篇 |
2014年 | 4篇 |
2013年 | 1篇 |
2012年 | 3篇 |
2011年 | 6篇 |
2010年 | 9篇 |
2009年 | 4篇 |
2008年 | 14篇 |
2007年 | 17篇 |
2006年 | 11篇 |
2005年 | 15篇 |
2004年 | 14篇 |
2003年 | 4篇 |
2002年 | 1篇 |
2001年 | 8篇 |
2000年 | 3篇 |
1999年 | 1篇 |
1997年 | 8篇 |
1996年 | 1篇 |
1994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目的:探讨白藜芦醇对曲格列酮诱发HepaRG细胞氧化损伤的影响及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实验分组包括:正常对照组(含有0.1%DMSO的RPMI 1640培养基)、50μmol/L曲格列酮组、白藜芦醇3种浓度(3.75,7.5,15μmol/L)与50μmol/L曲格列酮的共处理组。 MTT法检测曲格列酮、白藜芦醇以及白藜芦醇与50μmol/L曲格列酮共同作用对HepaRG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以上各组作用48 h后检测各组细胞内活性氧( reactive oxygen spe-cies, ROS)的含量,脂质过氧化( lipid peroxidation )和细胞凋亡程度,细胞的总抗氧化能力,以及细胞内过氧化氢酶(catalase, 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 GSH-px)、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 SOD)的活性。结果曲格列酮能明显导致HepaRG细胞产生氧化应激现象。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曲格列酮处理组ROS和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水平以及细胞凋亡和坏死率均显著升高(P<0.05),总抗氧化能力大幅降低(P<0.05),CAT、GSH-px、SOD的活性均降低(P<0.05)。加入不同浓度白藜芦醇共同作用后, ROS和MDA生成量有所下降(P<0.05),细胞凋亡和坏死率也相应下降(P<0.05),细胞总抗氧化能力以及以上3种抗氧化物酶的活性均有所提高(P<0.05),且有一定的剂量依赖关系。结论曲格列酮能引起HepaRG细胞产生明显的氧化应激作用,白藜芦醇能够显著改善由曲格列酮对 HepaRG细胞所造成的氧化损伤。 相似文献
142.
143.
为研究二乙基亚硝胺对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采用噻唑兰比色法测定了静止激活T及B淋巴细胞的增殖率。结果表明DEN灌胃染毒1周可抑制由ConA和PHA所诱导的脾T细胞增殖;其抑制率为ConA7%-49%,PHA8%-48%。DEN对脂多糖诱导的B淋巴细胞增殖呈及性,即低浓度时增强,高浓度进抑制增殖。 相似文献
144.
为研究二乙基亚硝胺(DEN)对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来用噻唑兰(MTT)比色法测定了静止及激活的T及B淋巴细胞的增殖率.结果表明DEN灌胃染毒1周(2.5,5和10mg/kg)可抑制由ConA和PHA所诱导的脾T细胞增殖;其抑制率为ConA7%~49%,PHA 8%~48%,DEN对脂多糖诱导的B淋巴细胞增殖呈双向性,即低浓度时增强,高浓度时抑制增殖.绿茶水溶性提取物可拮抗或阻断DEN对淋巴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45.
146.
为研究二乙基亚硝胺(DEN)对巨噬细胞活化和吞噬作用的影响,采用蜜噻蓝(MTT)及邻苯二胺比色法测定了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活性和吞噬功能,结果表明DEN连续灌气染毒一周(5,10mg/kg)可明显降低腹腔巨噬细胞的数量和活性.此外,DEN还可抑制腹腔巨噬细胞对羊红细胞的吞噬作用,且呈剂量反应关系.DEN的这种抑制作用可能与其降低机体对致病微生物感染的抵抗力有关. 相似文献
147.
目的:研究Zn诱导金属硫蛋白(metallothionein,MT)表达对多柔比星(doxorubicin,DOX)心脏毒性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雄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成4组(n=6),即对照组(control)、给药组(DOX)、预处理组(Zn)、预处理给药组(Zn+DOX)。动物单次腹腔注射DOX(20 mg·kg-1)或等剂量的生理盐水(NS),此前24 h及48 h分别给予ZnSO4(300μmol·kg-1,sc)或等剂量的NS预处理。DOX给药后d 4,测定血浆肌酸激酶(CK)及乳酸脱氢酶(LDH)活性;光学显微镜检查心脏组织形态学改变;测定心脏组织匀浆中MT、丙二醛(MDA)和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含量以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并测定组织过氧化氢(H2O2)浓度。结果:与对照组相比,Zn能显著诱导心脏MT的过表达,而对CK、LDH、MDA、GSHpx、SOD、CAT、GSH、H2O2以及组织形态学无明显影响;给药组病理学检查可见心肌纤维浊肿、肌浆溶解、胞核淡染或固缩,CK、LDH及MDA升高,组织GSHpx、SOD活性及GSH含量显著下降,CAT活性及H2O2浓度升高;Zn预处理能显著抑制DOX诱导的心脏毒性效应,心脏毒性损伤明显减轻。提示Zn预处理诱导心脏MT过表达后,MT可作为体内有效的抗氧化物拮抗DOX心脏毒性。结论:Zn诱导MT表达对DOX心脏毒性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MT体内清除自由基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148.
背景与目的:研究新型抗乙肝病毒药物Bay41-4109的肝毒性机制.材料与方法:用典型诱导剂苯巴比妥作为对照,观察大鼠连续5d灌胃给予Bay41-4109后肝脏脏器系数的变化,并对肝脏进行组织学检查;用MTT比色法进行HepG2细胞毒性实验.然后利用大鼠和人的全基因组芯片,分析Bay41-4109对大鼠肝脏和人肝细胞基因表达谱的影响,并对基因芯片数据进行聚类分析和初步功能分析,采用RT-PCR对部分差异表达的基因进行验证.结果:Bay41-4109和苯巴比妥均引起大鼠肝脏脏器系数显著增高(P<0.05),肝组织局部出现小的灶性坏死;Bay41-4109引起大鼠肝脏发生差异表达的基因主要与药物代谢及脂肪和能量代谢有关,其中有26个基因的改变与苯巴比妥一致.体外研究发现Bay41-4109在IC20和IC50浓度下引起HepG2细胞发生差异表达的基因主要与脂肪、氨基酸、能量代谢有关,与大鼠肝脏基因芯片结果一致.差异表达基因用RT-PCR能得到验证.结论:Bay41-4109的肝毒性与药物代谢酶表达异常以及脂肪能量代谢异常有关. 相似文献
149.
目的采用Illumina高通量测序技术和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RT-PCR)法研究何首乌(PM)致肝损伤与肠道微生物组间的关系,并验证两种定量方法的一致性。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5组:对照组、脂多糖(LPS)组、LPS+对乙酰氨基酚(APAP)组、PM组和LPS+PM组;大鼠尾iv给予4.0 mg/kg LPS建立肝损伤模型,各组相应每天1次ig给予0.625 g/kg APAP和12 g生药/kg PM,记录大鼠体质量;分别于造模后2、14 h、5和8 d,对大鼠粪便中细菌16SrRNA基因的V4高变区进行Illumina高通量测序,根据测序结果得出的差异物种,采用RT-PCR进行验证;取造模后8 d大鼠肝脏组织,HE染色,光学显微镜观察。结果大鼠肝脏病理学检查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LPS组大鼠存在肉芽肿,PM组无异常病变;与LPS组比较,LPS+PM大鼠肝细胞出现轻度变性和微小肉芽肿增多,LPS+APAP组可见微小肉芽肿和淋巴细胞浸润。Illumina高通量测序结果提示,与对照组比较,随着PM给药次数增加,单独给予PM的大鼠肠道微生物无显著变化;LPS+PM组表现为肠球菌科和毛螺旋菌科细菌逐渐增加,乳杆菌属细菌减少,且与LPS组有差异;RT-PCR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随着PM给药次数的增加,单独给予PM的大鼠肠道微生物无显著变化;LPS+PM组肠球菌科、毛螺旋菌科细菌数显著增加(P<0.05),乳杆菌属细菌数显著减少(P<0.05),且与LPS组比较有显著差异。结论 PM肝损伤大鼠存在不同程度的菌群失衡,且Illumina高通量测序和RT-PCR检测结果具有良好的一致性,但Illumina高通量测序技术可获得更多的微生物信息,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