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7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3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6篇
口腔科学   23篇
临床医学   20篇
内科学   17篇
皮肤病学   3篇
神经病学   5篇
特种医学   14篇
外科学   43篇
综合类   80篇
预防医学   15篇
眼科学   14篇
药学   95篇
中国医学   73篇
肿瘤学   13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34篇
  2011年   44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39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目的:利用薄膜包衣技术制备枸橼酸钾缓释片。方法:采用丙烯酸树脂水分散体(Eudragit NE30D)包衣,滑石粉为抗黏剂,通过体外释放度试验筛选工艺参数。结果:在包衣增重7%,包衣锅转速30 r/min,包衣温度40℃,喷液速度1 ml/min的条件下,枸橼酸钾缓释片的释药行为符合设计要求。结论:该片工艺和处方简单,适合工业化生产,为水中极易溶解药物制备缓释片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2.
背景:对于胸腰椎骨折,有很多固定方式,但目前经伤椎后路短节段内固定是损伤最小、费用较少,且固定牢固的固定方式。目的:系统阐述伤椎置钉技术的发展及其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1983-01/2011-06PubMed数据库、中国知网数据库中相关文章,中文检索词为"伤椎置钉,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胸腰段骨折",英文检索词为"intermediate screws,pedicular screw fixation,thoracolumbar fracture"。排除重复文献。结果与结论:共纳入48篇文献进行综述。目前,生物力学实验及临床应用结果证明,经伤椎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能即时复位骨折椎体,恢复椎体高度,且同传统的后路短节段内固定相比,能有效地降低内固定松动或短钉、伤椎高度再次丢失等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63.
目的:探讨Nd∶YAG激光切开内界膜治疗Valsalva视网膜病变合并黄斑前出血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经眼底镜、OCT、FFA检查确诊为Valsalva视网膜病变合并黄斑前出血12例12只眼,均行Nd∶YAG激光内界膜切开术,能量3.0~5.0 m J,激光激射点选择在积血隆起的最下方边界部位,注意尽量远离黄斑中心区。术后即刻、第1天、1个月观察记录视力、眼压及眼底情况。结果:Nd∶YAG激光内界膜切开术后,见黄斑部积血引流入玻璃体腔,视力即刻有所好转。12例患者视力术前指数~0.1,术后即刻视力均0.1,术后1 d视力0.2~0.5,术后1个月视力0.6~0.8。结论:Nd∶YAG激光内界膜切开术治疗Valsalva视网膜病变合并黄斑前出血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64.
目的:探讨术中CT引导下寰枢椎复位、固定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5年1月至8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骨科行术中CT引导下寰枢椎复位、固定术的16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7例,女9例,年龄26~68岁,平均49.9岁。16例中12例为陈旧性寰枢关节不稳定或脱位,4例为C2齿突新鲜骨折、脱位。16例中14例进行了寰枢椎植骨融合术,2例仅寰枢椎固定、未进行植骨。术中CT使用时机:(1)在术中置钉前CT扫描评估寰枢椎复位情况;(2)术中寰枢椎椎弓根穿刺过程中,CT扫描引导穿刺方向(其中2例患者联合使用3D打印个体化导板和术中CT引导寰枢椎置钉);(3)置钉完成后应用多平面CT重建图像评估螺钉位置及寰枢关节复位情况。计算术中CT扫描的次数,将同期实施徒手寰枢椎内固定的19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种术式的置钉准确性。结果: 本组11例术中CT扫描1次、4例2次、1例3次,平均1.4次。16例中CT扫描发现2例寰椎螺钉位置不佳,在术中进行了修正,未出现神经、血管损伤及伤口感染病例。所有病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10个月,平均6.7个月。16例术后寰枢关节均获得解剖复位。术后3个月复查CT见寰枢融合良好(14例),齿突骨折骨性愈合(2例)。11例术前合并脊髓病患者脊髓功能改善,平均JOA评分由12.1分提高至14.4分。至最后一次随访均未发现断钉、断棒、内固定松动等并发症发生。置钉准确性比较,发现16例CT组所有寰枢椎螺钉位置均满意,而徒手置钉组19例中有2例4枚的螺钉位置不佳(10.5%)。结论: 应用术中CT引导下寰枢椎复位、固定术提高了寰枢椎置钉的准确性,判断寰枢关节复位程度更加精确,术中即刻了解螺钉位置,一定程度上避免返修,显示该术式临床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65.
目的观察类叶升麻苷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学习记忆及炎症因子的影响,探讨其相关作用机制。方法 3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尼莫地平组和类叶升麻苷低、高剂量组,每组6只。采用线栓法制作大脑中动脉栓塞慢性缺血再灌注痴呆大鼠模型,通过跳台、Y迷宫实验检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采用流式细胞仪及ELISA试剂盒测定血清、海马及皮层中白细胞介素(IL)-1α、IL-2、肿瘤坏死因子(TNF)、干扰素-γ(IFN-γ)的含量。结果 Y迷宫实验结果显示: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新异臂进入次数减少,其他臂进入次数增加,新异臂潜伏期增加(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尼莫地平组和类叶升麻苷低、高剂量组大鼠新异臂进入次数增加,其他臂进入次数减少,新异臂潜伏期减少(P0.05,P0.01)。跳台实验结果显示: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测试期潜伏期减少,犯错误次数增加(P0.01);与模型组比较,类叶升麻苷低、高剂量组大鼠测试期潜伏期增加,犯错误次数减少(P0.05,P0.01);流式细胞仪及ELISA试剂盒检测显示: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海马和皮层IL-1α、IL-2、TNF含量明显增加(P0.05,P0.01),海马IFN-γ含量明显减少(P0.05);与模型组比较,类叶升麻苷低、高剂量组大鼠血清、海马和皮层IL-1α、TNF含量明显降低,血清、海马IL-2明显降低(P0.05,P0.01),海马IFN-γ含量明显增加(P0.01)。结论类叶升麻苷可提高MCAO大鼠学习记忆能力,且可有效降低模型大鼠炎症因子水平,其对模型大鼠的防治作用可能与抑制炎症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66.
目的探讨苦豆子对大鼠学习和记忆的影响。方法将48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及苦豆子低、中、高剂量组。除正常组外,其余大鼠以80,120和160g·kg~(-1)·d~(-1)的苦豆子粉连续灌胃给药30d。给药完成后,利用Morris水迷宫、穿梭避暗测试仪和跳台记录仪测定大鼠的学习和记忆能力,化学比色法测定大鼠脑组织中的AchE活性。结果与正常组相比,120和160g·kg~(-1)·d~(-1)的苦豆子可使水迷宫实验中大鼠的潜伏期显著延长,穿越平台的次数明显减少(P<0.05或P<0.01);避暗实验中大鼠的错误次数明显增多,潜伏期显著缩短(P<0.05或P<0.01);穿梭实验给药组大鼠的主动回避反应次数显著减少,主动回避潜伏期明显延长(P<0.05或P<0.01);跳台实验给药组大鼠的下台潜伏期明显缩短,错误次数显著增加(P<0.01)。此外,苦豆子给药组大鼠脑组织中AchE活性也明显升高(P<0.05或P<0.01)。结论 120和160g·kg~(-1)·d~(-1)的苦豆子对大鼠学习和记忆具有损伤作用。  相似文献   
67.
胃粘膜不典型增生与胃癌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胃粘膜不典型增生与胃癌生长方式的关系。方法 :37例胃良性病变标本 ,4 2例胃癌标本行粘液化学染色 ,胃癌单克隆抗体MG7、ras癌基因蛋白p2 1、突变型抑癌基因蛋白p53免疫组化染色。结果 :胃粘膜不典型增生与胃癌在粘液分泌方面无明显差异 ,提示胃粘膜不典型增生可根据其形态分为两种类型 (Ⅰ型和Ⅱ型 )。 4 3例不典型增生中 ,中、重度不典型增生MG7抗原表达明显增强 ;p2 1蛋白阳性率 39.4 % ,均为中、重度不典型增生 ;p53蛋白阳性率 9.7% ,均为重度不典型增生。结论 :胃粘膜不典型增生发生发展过程中p2 1蛋白与p53蛋白起着重要的协同作用。Ⅰ型不典型增生与膨胀型胃癌有关。Ⅱ型不典型增生与浸润型胃癌有关  相似文献   
68.
背景:预防硬膜外粘连的方法很多,而可降解医用膜因为其独特的性质,在未来有着良好的应用前景.目的:概括、总结可降解医用膜的优缺点及实验应用效果.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2001-01/2011-01 PubMed数据库、中国知网数据库相关文章,中文检索词为"椎板切除术,可降解医用膜,硬膜粘连",英文检索词为"Laminectomy,degradable medical films,epidural adhesion".排除重复文献,筛选纳入28篇文献进行综述.结果及结论:可降解医用膜能很好的预防硬膜外粘连,并且其降解产物可被人体吸收或通过呼吸及体液排出体外,故不会对人体产生危害,可作为预防硬膜外粘连的理想的材料.可降解医用膜众多,实验结果也不尽相同,由于单一种医用膜都各自存在缺点,将两种或两种以上膜进行改性后可克服各自身的缺点,是未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69.
背景:骨巨细胞瘤传统治疗方法复发率高,而对其机制的日益了解及肿瘤型假体在骨肿瘤切除中的成功应用,为提高骨巨细胞瘤的治疗效果提供了更广阔的前景。 目的:总结肿瘤型假体在骨巨细胞瘤治疗中的作用及该肿瘤目前的治疗进展、发病机制。 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2000-01/2010-10 PubMed数据库、中国知网数据库相关文章,中文检索词为“骨巨细胞瘤,研究进展”,英文检索词为“giant cell tumor of bone,tumor-type prosthesis,therapy research”。共检索到文献475篇,保留符合标准的35篇进行综述。 结果与结论:治疗骨巨细胞瘤的传统方法是手术切除,并根据情况对切除后产生的骨缺损进行重建。将各种骨重建方法进行比较得出,应用肿瘤型假体治疗骨巨细胞瘤效果更好,不仅能使患者获得患肢或患椎的即刻稳定性,而且并发症少,相对于其他的重建方式明显降低了假体置入后复发率,实现了肿瘤的广泛切除。但肿瘤型假体的应用并不能完全避免置入后肿瘤的复发。最近针对骨巨细胞瘤形成信号通路的研究取得了成果,为降低置入后复发率及不能手术的患者提供了新疗法。  相似文献   
70.
维药驱虫斑鸠菊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驱虫斑鸠菊的化学成分。方法驱虫斑鸠菊醇提物通过硅胶、sephadex LH-20反复柱层析、分离纯化,用有机波谱方法鉴定结构。结果分离得到4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甘草素(1)、异甘草素(2)、紫铆亭(3)、紫铆花素(4)。结论化合物1~2均为首次从驱虫斑鸠菊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