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8508篇 |
免费 | 471篇 |
国内免费 | 309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51篇 |
儿科学 | 121篇 |
妇产科学 | 30篇 |
基础医学 | 396篇 |
口腔科学 | 273篇 |
临床医学 | 1175篇 |
内科学 | 729篇 |
皮肤病学 | 32篇 |
神经病学 | 202篇 |
特种医学 | 285篇 |
外科学 | 436篇 |
综合类 | 2272篇 |
预防医学 | 975篇 |
眼科学 | 91篇 |
药学 | 921篇 |
20篇 | |
中国医学 | 1120篇 |
肿瘤学 | 159篇 |
出版年
2025年 | 2篇 |
2024年 | 148篇 |
2023年 | 277篇 |
2022年 | 284篇 |
2021年 | 378篇 |
2020年 | 282篇 |
2019年 | 253篇 |
2018年 | 250篇 |
2017年 | 147篇 |
2016年 | 199篇 |
2015年 | 174篇 |
2014年 | 435篇 |
2013年 | 404篇 |
2012年 | 494篇 |
2011年 | 529篇 |
2010年 | 496篇 |
2009年 | 463篇 |
2008年 | 479篇 |
2007年 | 456篇 |
2006年 | 357篇 |
2005年 | 375篇 |
2004年 | 358篇 |
2003年 | 289篇 |
2002年 | 313篇 |
2001年 | 265篇 |
2000年 | 225篇 |
1999年 | 207篇 |
1998年 | 126篇 |
1997年 | 130篇 |
1996年 | 116篇 |
1995年 | 93篇 |
1994年 | 77篇 |
1993年 | 37篇 |
1992年 | 40篇 |
1991年 | 34篇 |
1990年 | 15篇 |
1989年 | 12篇 |
1988年 | 5篇 |
1987年 | 11篇 |
1986年 | 6篇 |
1985年 | 10篇 |
1984年 | 14篇 |
1983年 | 6篇 |
1982年 | 5篇 |
1981年 | 6篇 |
1980年 | 5篇 |
196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92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闫慧明|贾彬|张平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12,21(6):700-703
目的:探讨脾切除对难治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治疗效果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15年中行脾切除术治疗难治性ITP患者62例的临床资料,分析年龄、性别、术前有无出血、术前对激素的反应、脾脏是否肿大、术后血小板峰值与脾切除疗效之间的关系.结果:62例中,显效34例,良效13例,进步10例,无效5例;有效率(显效+良效)为75.8%.性别和脾脏是否肿大与脾切除术疗效无关(均P>0.05);有无出血症状、年龄、术后血小板峰值、骨髓巨核细胞数等因素分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分析表明,术前对激素的反应及术前血小板计数对脾切除疗效是主要的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术前对激素的反应及术前血小板计数可作为脾切除术的疗效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02.
目的 观察尿毒症患者桡动脉钙化情况并分析其与骨密度及血清骨代谢指标改变的关系.方法 以67例尿毒症患者为对象,取内瘘手术切除的桡动脉段,von Kossa染色及透射电镜检测血管钙化情况;检测Scr、血钙、磷、甲状旁腺素(iPTH);测定腰椎、股骨颈骨密度(BMD);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25羟维生素D3 (25OHD)、1,25羟维生素D3[1,25(OH) 2D];ELISA法测定成纤维生长因子(FGF) 23、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BAP)、骨钙素(BGP)与Ⅰ型胶原吡啶交联物(ICTP).以23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仅接受血清及骨密度检查.结果 von Kossa染色见24例(35.8%)尿毒症患者桡动脉中膜明显钙沉积;电镜发现中膜平滑肌细胞由 收缩型向分泌型转化,胞内有较多含钙囊泡,基质胶原明显增加伴钙磷结晶附着,程度与钙化评分一致.与对照组比较,尿毒症患者血磷、iPTH、FGF23、BGP、ICTP显著增加(均P<0.05),血钙、25OHD、1,25(OH)2D显著降低(均P<0.01),腰椎、股骨颈BMD也显著降低(均P<0.01).相关分析显示,桡动脉钙化与糖尿病、股骨颈及腰椎骨密度Z值、ICTP、FGF23相关(r=0.62、-0.43、-0.25、0.34、0.86,P=0.000、0.012、0.001、0.018、0.000),与iPTH无相关(r=-0.08,P=0.306).按iPTH水平分层后,低iPTH(<150 ng/L)组、高iPTH(>300 ng/L)组患者iPTH与钙化相关(r=-0.41、0.31,P=0.044、0.023).多元回归分析显示,股骨颈骨密度Z值、ICTP、FGF23是桡动脉钙化的独立危险因素(β=-0.221、0.181、0.260,P=0.021、0.024、0.036).结论 尿毒症桡动脉钙化与平滑肌细胞合成和分泌较多的含钙基质有关,骨密度降低、骨转化率异常、骨吸收增加、血清FGF23水平增加是其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3.
目的评估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后患者肝功能变化并分析其有关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08年6月至2010年6月期间在解放军总医院行胃癌根治术及结肠癌根治术病例的临床资料,分为开腹胃癌根治术组(OG组,n=43)、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组(LAG组,n=35)以及腹腔镜辅助结肠癌根治术组(LAC组,n=23),比较各组患者术前及术后第1、3、5和7天血清AST、ALT、TB和ALP水平变化并分析其相关的影响因素。结果 LAG组和OG组患者术后5 d内血清AST和ALT水平均较术前明显增高(P<0.05),LAC组患者术后未观察到肝功能的变化(P>0.05);除术后第1天LAG组血清AST和ALT水平显著高于OG组(P=0.035和P=0.041)和术后第3天LAG组血清ALT水平显著低于OG组(P=0.048)外,2组在其余时间点血清AST和ALT水平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AG组患者术后5 d内血清AST和ALT水平均较LAC组为高(P<0.05)。LAG组和OG组患者术前及术后血清TB和ALP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胃癌患者术后血清ALT水平升高与体重指数(P=0.038)、手术时间(P=0.011)、术中肝损伤(P=0.035)以及入肝血流的异常阻断(P=0.048)有关,而与手术方式无关(OG比LAG,P>0.05)。结论胃癌根治术后患者均有一过性肝功能损害,而造成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后患者肝功能异常的原因可能与术中对肝脏的牵拉和损伤以及对入肝血流的异常阻断有关,而非CO2气腹的影响。对于无严重肝功能损害或其他重要脏器疾患的患者来说,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4.
105.
目的观察模式识别受体在创伤性脑损伤(TBI)后炎性反应中的作用, 并探讨可能的调控机制。方法将成年C57小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和TBI组, 每组各3只, 分别将Sham组正常皮层组织和TBI后3 d损伤周围皮层组织进行转录组测序分析;将小鼠随机分为Sham组和4个不同时间点TBI组(术后6 h、1 d、3 d和7 d), 每组各6只, 通过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和免疫荧光检测Fpr1的表达变化情况;然后将小鼠随机分为Sham组、TBI组、TBI+溶剂组和TBI+HCH6-1(Fpr1抑制剂)干预组, 每组各6只, 通过Western blot、脑含水量测定和行为学检测等实验评估各组炎性反应和神经功能等。两组比较采用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 TBI组损伤周围皮层组织Fpr1的蛋白表达水平在第3天高于Sham组最显著(相对表达量为2.480±0.331, t=7.757, P<0.01), 且主要表达于小胶质细胞。TBI+HCH6-1(Fpr1抑制剂)干预组中炎症分子IL-1β、IL-18、TNF-α、Caspase-1... 相似文献
106.
目的探讨褪黑素(Mel)通过调控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信号通路对脊髓损伤小鼠发挥神经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使用Allen’s击打法制备脊髓损伤模型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脊髓损伤组(SCI组)以及褪黑素治疗组(Mel组), 通过BMS评分观察小鼠的运动功能恢复情况, 悬尾实验和糖水偏嗜实验评价小鼠的抑郁及焦虑状态, 使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致炎因子白细胞介素(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抑炎因子IL-4的基因表达, 免疫荧光染色观察神经元的数量, 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分析PI3K/Akt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激活。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与SCI组小鼠比较, Mel组小鼠伤后21 d(3.17±0.75比2.17±0.75)和伤后28 d的BMS评分(3.83±0.75比2.50±0.55)高于SCI组(t=-2.301、-3.508, P<0.05)。Mel组的悬尾实验(126.82±21.43比174.36±14.91)和糖水偏嗜实验(70.39±6.94比58.3... 相似文献
107.
目的调查我国烧伤中心护理人力资源配置情况。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研究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 于2022年1—3月按照六大战略区域及其他地区的划分对我国39个符合入选标准的烧伤中心的2021年1—12月所属医院等级及其所处的区域、烧伤中心及烧伤重症监护病房(BICU)护士数量、开放床位数, 护士年龄、烧伤专科工作年限、学历、职称、人事聘用、离职情况及新入职护士培训情况进行调查。结果该调查覆盖我国30个省市自治区(不包含我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 共回收39份调查表, 均为有效调查表。39个烧伤中心所在医院为三级甲等医院38家、三级乙等医院1家, 26个烧伤中心位于战略区域。粤港澳大湾区烧伤中心的床护比最高, 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烧伤中心的床护比最低。除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外, 其他区域的烧伤中心均设置了BICU。39个烧伤中心护士年龄25~34岁占比[51.21%(738/1 441)]、烧伤专科工作年限<5年占比[31.16%(449/1 441)]、本科学历的占比[69.74%(1 005/1 441)]、护师职称的占比[44.14%(636/1 441)]最... 相似文献
108.
109.
闫小力 《感染、炎症、修复》2009,10(4):242-242
脊柱侧弯好发于青少年,矫形术难度大、手术时间长、并发症多、风险高,因此做好术中并发症的预防性护理非常重要。我科于2006年6月-2008年12月对50例青少年脊柱侧弯手术患儿术中实施预防性护理措施,手术均顺利完成,现将护理经验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10.
目的 探索一种有效、简便、安全、无创的治疗面部动力性皱纹的方法.方法 自2003年6月至2008年6月,对163例面部动力性皱纹求美者采用A型肉毒毒素注射的方法,在已标记注射点的面部行肌肉及皮下的多点注射,间隔3~6个月可重复注射.结果 注射后2~3 d起效,3~7d显效.治疗后随访所有求美者3~12个月,其中148例求美者的皱纹完全消失,15例求美者的皱纹明显改善.无胀痛、淤血、头晕、恶心等不适症状及其他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此方法简便易行、安全有效、创伤小、无瘢痕,易为广大求美者所接受,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