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1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12篇
耳鼻咽喉   6篇
儿科学   19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38篇
口腔科学   11篇
临床医学   79篇
内科学   17篇
皮肤病学   8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100篇
外科学   27篇
综合类   151篇
预防医学   39篇
眼科学   87篇
药学   71篇
中国医学   45篇
肿瘤学   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35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37篇
  2008年   44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32篇
  2005年   42篇
  2004年   43篇
  2003年   56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37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25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目的 探讨麻风树叶治疗蠕形螨病的应用价值.方法 用80%乙醇热回流提取法提取麻风树叶提取液.取蠕形螨感染者面部皮脂,分离并鉴定蠕形螨备用.设不同浓度麻风树叶实验组、2%浓度的甲硝唑对照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进行体外抗螨实验.pH仪测定不同浓度麻风树叶提取物pH值.设麻风树叶实验组和75%乙醇对照组,用健康家兔进行皮肤刺激实验和急性皮肤毒性实验.结果 50、25、12 mg/ml麻风树叶组与2%甲硝唑组毛囊蠕形螨死亡时间分别为(1.55±0.67)min、(1.61±0.67)min、(2.47±0.80)min和(1.20±0.48)min.50、25 mg/ml麻风树叶组以及2%甲硝唑组两两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50、25、12 mg/ml麻风树叶提取液pH值分别为6.07±0.73、6.27±0.82、6.35±0.83,对家兔完整皮肤及破损皮肤刺激评分均为0,且无明显毒性.结论 麻风树叶提取物具有较强的体外抗蠕形螨活性且具有皮肤安全性.  相似文献   
92.
张锐  钱江  袁一飞 《眼科》2010,19(4):267-270
目的 探讨光感受器间维生素A类结合蛋白(IRBP)的R16多肽片段的致葡萄膜视网膜炎活性。设计实验研究。研究对象36只Lewis大鼠。方法应用Fmoc法合成并纯化牛IRBPR16多肽片段,以诱导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视网膜炎(EAU)模型,并对该模型进行临床观察和组织学检查。培养EAU大鼠的引流淋巴结细胞,测定淋巴细胞增殖反应。各实验同时建立单纯弗式完全佐剂(CFA)免疫组和空白对照组。主要指标多肽分析,视网膜形态学,淋巴细胞增殖反应。结果合成的IRBPR16多肽片段纯度为95.6%。应用IRBPR16多肽片段作为抗原免疫Lewis大鼠,可成功诱导出EAU模型。EAU的临床分级为(3.33±0.52)级,病理分级为(3.67±0.92)级;CFA组和空白对照组大鼠眼部均无异常改变。EAU组大鼠引流淋巴结中抗原特异性淋巴细胞增殖反应增强,为(33.27±7.24)×10^cpm,显著高于CFA组[(1.91±1.16)×10^3cpm]和空白对照组[(1.23±0.51)×10^3cpm](P〈0.05)。结论IRBPR16多肽片段具有较强的致葡萄膜视网膜炎活性,引流淋巴结抗原特异性淋巴细胞增殖反应增强。IRBPR16多肽诱导的EAU为研究人类葡萄膜视网膜炎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93.
目的观察光动力疗法(PDT)治疗孤立性脉络膜血管瘤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采用PDT连续治疗的14例孤立性脉络膜血管瘤患者的临床资料。14例患者均经过临床常规眼科检查和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以及B型超声等检查确诊。治疗前最佳矫正视力0.01~0.8;B型超声检查肿瘤直径为7.2~9.8 mm,最大直径平均为(8.4±0.8)mm,厚度为1.7~4.9 mm,最大厚度平均为(3.5±0.9)mm。8例患者同时合并有视网膜脱离,其高度为0.5~4.0 mm,1例伴有视网膜囊肿。PDT治疗时静脉注射维替泊芬,剂量为6 m g/m2,10 m in内注射完毕。5 m in后应用689 nm波长激光进行照射,激光参数为50~75 J/cm2,时间83~125 s,1~4个光斑。治疗后随访时间为3~24个月,平均随访时间为9.1个月。结果最后随访时视力为0.04~1.0。其中,8例视力提高2行以上,6例视力稳定(变化不超过2行)。B型超声检查,4例患者肿瘤难以测出;其他10例患者肿瘤直径0~8.0 mm,最大直径平均为(5.0±3.4)mm,肿瘤厚度为0~3.5 mm,最大厚度平均为(1.6±1.3)mm。7例患者视网膜脱离消失,1例视网膜仍脱离1 mm但视网膜囊肿消失。结论PDT治疗可使脉络膜血管瘤肿瘤萎缩,视网膜下液消失,视网膜复位,达到提高或保存视力的目的;是治疗包括位于黄斑部的孤立性脉络膜血管瘤的安全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4.
脑血管疾病合并肺部感染的病原学分析及抗生素治疗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脑血管疾病合并肺部感染的病因及病原学进行分析,初步探讨抗生素的合理应用.方法:对2003年1月-2006年11月收住我院的84例脑血管疾病合并肺部感染的患者进行病因学分析,根据呼吸道分泌物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分析抗生素治疗的效果及疾病转归.结果:脑血管疾病合并肺部感染患者假性球麻痹、意识障碍、低蛋白血症、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糖尿病、心脏疾病的发生率均>30%.病原学分析提示居前3位的病原菌为肺炎克雷伯菌(47株,占27.3%)、铜绿假单胞菌(31株,占18.0%)和金黄色葡萄球菌(21株,占12.2%).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全部对万古霉素敏感,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阿米卡星、头孢哌酮 舒巴坦、头孢他啶、环丙沙星等比较敏感,其中肺炎克雷伯菌对亚胺培南、阿米卡星、头孢哌酮 舒巴坦敏感性相对较高,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环丙沙星、阿米卡星敏感性相对较高.结论:脑血管疾病合并肺部感染患者多合并高血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糖尿病、心脏病,或出现假性球麻痹、意识障碍、营养状况不佳.脑血管疾病合并肺部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为G-杆菌,碳青霉烯类如亚胺培南、氨基糖甙类如阿米卡星、第三代头孢菌素头孢哌酮 舒巴坦、头孢他啶,奎诺酮类如环丙沙星在治疗脑血管病合并肺部感染时可作为经验性优先选用药物.  相似文献   
95.
目的:以卵巢癌细胞株(HOC8)细胞为对象,探讨了不同药物浓度梯度及不同配伍对卵巢癌细胞增殖抑制率的影响。方法:将HOC8细胞接种于96孔培养板,分别加入不同浓度及不同配伍的化疗药物,作用48H,采用MTT法测定其抗癌敏感性。结果:单药的不同浓度梯度中抑制程度不同,足叶乙甙、顺铂在血浆峰值浓度0.1倍时巳显敏感,而长春新硷在血浆峰值的浓度的10倍剂量时耐药。配伍中各药剂量为单药剂量的1/2时,以顺铂 足叶乙甙对HOC8细胞增殖的抑制率最高。结论:药物浓度梯度的选择较单一浓度更适合临床参考应用,将相对敏感药物联合应用优于单一用药。  相似文献   
96.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的细菌对血培养结果的影响,以提高血液细菌培养的阳性率。方法将加入不同浓度 标准菌株的培养瓶放置仪器中培养,对其阳性检出时间及相关因素进行评估。结果 不同菌液浓度的同种细菌阳 性检出时间可相差9.2~25.7小时。结论 血液培养阳性检出时间的快慢与细菌的浓度及种类有直接的关系。  相似文献   
97.
白介素—8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白介素-8(IL-8)、中性粒细胞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关系密切。IL-8的深入探讨将有助于进一步阐明再灌注损伤的机制,为临床防治缺血/再灌注损伤提供新思路。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中,中性粒细胞聚集并侵入缺血损伤区,造成心肌的进一步损害。众多趋化因子参与了中性粒细胞粘附、穿越内皮细胞,向损伤区迁移的一系列复杂过程,其中,IL-8是近来发现的一种对中性粒细胞既具活化作用又有选择性趋化作用的细胞因子,干预IL-8活化和趋化中性粒细胞可能成为防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一种潜在途径。1IL-8的发现1…  相似文献   
98.
目的 :探讨血清、胆汁中淀粉酶和淀粉酶同工酶活性在胆道疾患中改变机理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Beck manCX7生化分析仪分别检测胆管结石、急性胆囊炎、胆囊结石、胆管囊肿、胆管癌患者血淀粉酶、同工酶和部分患者胆汁中淀粉酶活性。结果 :各组病例的血、胆汁淀粉酶及同工酶活性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 ,有非常显著意义 ,P<0 0 1。结论 :通过对胆道疾患血淀粉酶改变的观察 ,显示胆道疾病患者在症状发作期 48%患者血中淀粉酶及同工酶活性增高。胆汁淀粉酶活性增高明显 ,尤其胆管囊肿。揭示血清淀粉酶增高并非诊断急性胰腺炎特异指标 ,在胰胆管异常合流存在和胆道梗阻时亦可出现高血淀粉酶。但急性胰腺炎组P -AMY/T -AMY比值明显高于胆道疾病组 ,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P <0 0 1 ,二者比值是诊断急性胰腺炎的较好指标  相似文献   
99.
难治性寻常型痤疮合并糠秕孢子菌及螨虫感染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观察难治性寻常型痤疮合并糠秕孢子菌,螨虫感染情况及加用针对特殊病原体治疗疗效。方法:取104例难治性寻常型痤疮炎性皮损内容物涂片。复方刚果红当色,检查糠秕孢子菌,螨虫,在常规痤疮治疗基础上结合针对所合并的特殊病原体进行综合治疗。结果:104例患者中糠秕孢子菌阳性者38例,螨虫阳性者30例,两者均阳性者6例,总阳性率71.1%。治愈34例,显效25例,有效40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95.2%,结论:提示合并糠秕孢子菌,螨虫感染是难治性寻常型痤疮的重要病因之一。  相似文献   
100.
乙型肝炎不同血清模式与HBV-DNA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志兵  朱冰  曾平  钱江龙 《四川医学》2003,24(11):1132-1133
目的 研究HBV感染的不同血清学模式与HBV DNA含量关系。方法 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对 2 89份临床标本进行HBV DΝΑ测定 ,ELISA方法对乙型肝炎血清学标志进行检测。结果 HBsAg(+ )HBeAg(+ )HBcAb(+ )模式的HBV DNA阳性率为 90 3 % ,载量为 6 3 0 3± 0 742 ,以及HBsAg(+ )HBeAg(+ )模式HBV DNA阳性率为 91 6% ,载量为 6 70 2± 0 2 98,明显高于其他模式 ;HBV感染血清学指标全阴模式和单一HBsAb模式各有 1例阳性。结论 HBeAg(+ )模式的患者 ,乙型肝炎病毒复制活跃。单凭HBV感染血清学指标评估HBV感染状态是困难的 ,只有将血清学指标同HBV DNA定量结果结合才能客观的分析HBV感染状况。荧光定量PCR在HBV感染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