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篇
  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12篇
内科学   10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14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7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目的通过对具有心脏再同步化治疗除颤器(CRT-D)植入适应症的患者进行CRTD植入治疗,从而分析研究CRTD对慢性严重充血性心力衰竭伴致死性心律失常的患者的疗效。方法对2005年10月至2010年5月我科收治的慢性严重充血性心力衰竭伴致死性心律失常的病例12例,其中缺血性心肌病7例,扩张性心肌病5例,均按照心力衰竭治疗指南使用最佳药物治疗方案,反复治疗后疗效不佳,并伴致死性心律失常,符合CRTD植入适应征,植入CRTD。结果所有患者植入手术均获成功。术后随访3~43个月。所有患者同时按照心力衰竭治疗指南使用与术前相同的最佳药物治疗心衰,所有患者心功能分级从术前Ⅲ-Ⅳ级改善为术后Ⅰ-Ⅲ级;运动耐量、LVEF(%)较术前明显提高;LVEDD较术前有所减少。未发生恶性心律失常所致猝死。结论 CRTD能改善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及生活质量等,可以使患者长期获益,并且可以通过预防心衰患者恶性心律失常,从而减少死亡率。  相似文献   
32.
目的通过对具快速性室性致死性心律失常具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ICD)植入适应症的患者进行ICD植入治疗,从而评价分析ICD对快速性室性致死性心律失常的疗效。方法对2005-2009年我科收治的快速性室性致死性心律失常的18例患者置入ICD,年龄40~76岁,平均年龄(55.77±15.16)岁,其中男性患者16例,女性患者2例。病因诊断包括通过冠状动脉造影或门控心血管CT检查明确缺血性心肌病11例,扩张性心肌病7例,其中3例为心肺复苏后2周安置ICD,其余均为伴快速性室性致死性心律失常伴或不伴晕厥史患者。置入单腔ICD4例,双腔ICD5例,心脏在同步化治疗除颤器(CRTD)9例。结果 18例心脏性猝死及具有ICD植入适应征的患者进行单腔、双腔及CRTD植入均获成功,手术时间1.5~5 h,X线曝光时间19~62 min。除颤阻抗、起搏阈值、R/A波振幅等参数均达到标准要求,3例患者术中经1次低能T波同步电击(T-shock)诱发心室颤动(VF),均一次复律成功,除颤阈值10~20 J。并进行2~43个月的随访观察,术后皮囊愈合良好,无电极脱位、囊袋积血、感染、除颤风暴等手术相关并发症,并无死亡。在同时服用抗心律失常药物下,5例患者共8次发生室性心动过速(VT)、VF,ICD识别及放电转复成功。2例单腔ICD患者各一次心房纤颤(AF)发作,被误诊为心室颤动,并导致误治,启动稳定性及宽度两个诊断功能后,随访半年未再出现误诊及误治。9例随访期内曾发作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通过心动过速起搏(ATP)转复。9例CRTD随访心脏彩超EF由30%~35%改善至35%~50%,心衰症状明显改善,生活质量得到了提高。所有18例患者,包括3例反复心跳骤停、药物治疗无效、多次心肺复苏成功而植入ICD的患者,随访至今仍然健在。结论 ICD是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首选治疗措施,其疗效远超过包括乙胺碘呋酮在内的所有抗心律失常药物的疗效。随着猝死防  相似文献   
33.
目的通过对具有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或埋藏式三腔起搏除颤器(CRTD)植入适应证的患者进行CRT或CRTD植入治疗,从而分析研究CRT或CRTD对慢性严重充血性心力衰竭或伴致死性心律失常的慢性严重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疗效。方法对2005年10月至2009年6月玉溪市人民医院收治的慢性严重充血性心力衰竭或伴致死性心律失常患者22例,其中缺血性心肌病12例,扩张型心肌病9例,肥厚性心肌病1例,均按照心力衰竭治疗指南使用最佳药物治疗方案,反复治疗后疗效不佳,符合CRT或CRTD植入适应证,植入CRT或CRTD。结果所有患者植入手术均获成功。术后随访2-41个月。1例患者术后因全身衰竭死亡。其余患者同时按照心力衰竭治疗指南使用与术前相同的最佳药物治疗心力衰竭,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术前(33.08±5.99)%,术后(45.17±7.47)%,较术前明显提高(P〈0.01)。运动耐量6分钟步行距离术前(315.39±21.32)m,术后(426.28±72.52)m,术后较术前明显提高(P〈0.01)。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EDD)术前(67.59±8.38)mm,术后(64.60±8.92)mm,术后较术前有所减少,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心功能分级从术前Ⅲ-Ⅳ级改善为术后Ⅰ-Ⅲ级。结论 CRT或CRTD能改善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及生活质量等,可以使患者长期获益。CRTD可以通过预防心力衰竭患者恶性心律失常,从而减少病死率。  相似文献   
34.
目的 对云南省玉溪市一个家族性肥厚型心肌病的家系成员进行候选致病基因筛查, 分析基因型和表型之间的关系, 为家族性肥厚型心肌病的分子遗传学机制研究、早期筛查、早期干预治疗提供重要的理论基础.方法 对家系成员进行详细的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常规十二导联心电图、心脏彩超检查;采集外周静脉血样本进行基因学检测.绘制家系遗传图谱, 分析家系遗传特点、基因型及临床表型.结果 该家系肥厚型心肌病的遗传方式以X连锁显性遗传为主.候选基因筛查发现家系中携带GLA、ZFPM2、SCN5A基因的错义突变, 且翻译的氨基酸发生改变.结论 X连锁显性遗传是该家系HCM主要的遗传方式.GLA c.167G>A (p.Cys56Tyr) 杂合或半合子错义突变可能是该家系肥厚型非梗阻性心肌病的主要致病突变.ZFPM2 c.1332G>C (p.Lys444Asn) 杂合错义突变和SCN5A c.5216G>A (p.Arg1739Gln) 杂合错义突变在该家系中临床意义未明.  相似文献   
35.
36.
患者,女,72岁,突发胸痛、腹痛伴全身出汗约30min入院。患者在睡眠时突感胸、腹痛,持续不缓解,伴大汗淋漓,无晕厥。体检:血压99/55mm-Hg(1mmHg=0.133kPa),神清,颈静脉无怒张,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音,心界不大,心率51次/min,律齐,心音低钝,未闻及杂音,腹软,无压痛及反跳痛。心电图示窦性心律,频发室性期前收缩;CT示Ⅰ型主动脉夹层(AD),自升主动脉根部至肾动、静脉水平上方,主动脉不同程度增宽,最大直径约5cm,见新月形稍高密度影,其内可见AD,内膜将升主动脉分为真、假腔;AD渗入心包,心包有少量积血(见图1)。诊断:AD伴心包积血。…  相似文献   
37.
患者,女,67岁。因“起搏器植入术后18年,起搏器皮囊肿胀一年余”于2008年11月16日入院。患者于1990年因“冠心病、心房纤颤伴长间隙”在本院行Medronic-SR303VVI心脏左室单腔永久起搏器植入术治疗。手术顺利,术后恢复好,无囊袋积血等近期并发症。  相似文献   
38.
钱宝堂 《中外医疗》2013,32(7):9-10
目的在认识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治疗此病的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1年2月—2012年3月间的15例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患者资料:8例男性患者,7例女性患者。患者的年龄集中于中青年,17~52岁,平均年龄(32±2.51)岁。结果 14例患者症状缓解,2周后复查各项指标,有9例患者心肌酶、肌钙蛋白、心电图、超声心动图显示正常,治愈率达60.0%;有效治愈率为93.3%。有1例患者由于患有基础性糖尿病,其在发病1周后因心脏功能衰竭死亡。结论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病情发展较快,有很高的死亡率,早期诊治是提高治疗成功率的关键。早期给予黄芪注射液、维生素C、抗病毒和静脉丙球等均会有很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39.
目的:观察国产重组链激酶(rSK)在急性心肌梗塞(AMI)静脉溶栓治疗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79例符合溶栓治疗的AMI患者,按用药情况分为rSK组30例和尿激酶(UK)组49例,观察冠状动脉再通率,出血并发症以及rSK的不良反应。结果:rSK组的临床血管再通率76.67%,显著高于UK组的55.10%(P<0.05)。两组出血并发症无显著性差异(P>0.05)。rSK组发生轻微过敏反应6.7%,低血压10.0%,对症治疗后迅速好转。结论:国产rSK溶栓治疗AMI,血管再通率高,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程度轻,为一安全有效的溶栓药物。  相似文献   
40.
目的 评价64层螺旋CT冠脉成像在冠心病高危人群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58例临床疑诊冠心病患者行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以常规冠状动脉造影为金标准,计算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程度≥50%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度.结果 64层螺旋CT诊断冠状动脉狭窄总体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7.7%、92.2%,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0.5%、97.6%,准确度为92.7%.结论 64层螺旋CT对诊断冠状动脉狭窄具有较高的准确率,是一种无创、简便、安全可靠的冠状动脉血管疾病诊断与筛选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