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21篇
临床医学   28篇
内科学   5篇
皮肤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7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85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7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目的:对临床分离的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所产L1型金属β-内酰胺酶基因进行原核表迭,并检测多种β-内酰胺类抗生素对重组L1酶的稳定性。方法:PER扩增L1酶的编码基因,将其亚克隆入pUCm—T载体,测序后将L1基因克隆至表达栽体pET-41a(+)后在大肠埃希菌BL21(DE3)中表达,分光光度计测定多种β-内酰胺类抗生素对L1型金属β-内酰胺酶的稳定性。结果:本实验中的L1酶与国外同类酶的氨基酸同源性为92.44%。重组L1酶水解青霉素及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能力接近,氨曲南及头孢他啶对L1酶高度稳定。结论:对L1型金属B内酰胺酶的克隆测序及成功表达为进一步研究该酶的分子生物学特性奠定了基础。抗生素对L1酶的稳定性研究为指导临床合理应用抗生素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2.
进口头孢他美酯片剂健康人体药代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本文报道瑞士产头孢他美酯片剂在我国健康志愿者人体药代动力学研究结果。方法: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名志愿者口服盐酸头孢他美酯片剂后的血药浓度,椐程序计算有关药动学参数。12 3P87 结果:该制剂的 t、 (Ke) Tpeak、Cmax和分别为、、、·,药时曲线符合一室开放模型。AUC2.3h2.79h2.17mg/L18.69(mg/L)h结论:口服头孢他美500mg酯后的血药浓度高于大多数常见致病菌的,其消除半衰期较长,一日两次给药即可。MIC12  相似文献   
73.
对 1 1例健康志愿者静滴乳酸环丙沙星的血药浓度与脑电图 (EEG)的变化进行了定量分析和动态观察 ,结果显示 ,静滴乳酸环丙沙星 2 0 0mg可引起自发脑电活动、脑电功率谱及频率分配的变化 ,主要表现为θ和 β1 频段所占百分比增高 ,频谱右移。血药浓度与功率谱中β1 的改变有密切相关 (r=0 90 1 8)。提示乳酸环丙沙星对中枢神经系统有较强的刺激作用  相似文献   
74.
目的对临床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所产SHV-71型β-内酰胺酶的编码基因进行序列分析,研究其对多种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酶动力学参数,并观察pH、温度、底物浓度及酶抑制剂对酶活性的影响。方法PCR扩增SHV型酶的编码基因。将SHV的PCR产物与pMD18-T载体连接,测定它们的核苷酸序列,并将SHV-71型酶基因克隆至表达载体pET-41b(+),转化至宿主菌大肠埃希菌BL21(DE3)中。以IPTG诱导其表达并纯化,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检测表达情况。用分光光度计测定SHV-71型酶对多种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动力学参数,以及pH、温度、底物浓度及酶抑制剂对酶活性的影响。结果SHV-71型酶对第一、二、三代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相对最大水解速度及相对水解效率均较高,而对青霉素类和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相对最大水解速度及相对水解效率均较低。该酶在pH7.4、37℃的活性最高;底物浓度低于120μmol/L时,反应初速度随底物浓度增加而呈线性增加,底物浓度大于120μmol/L时,酶活性反而受抑;克拉维酸和三唑巴坦对SHV-71型酶有抑制作用。结论根据SHV-71型酶的酶学特点,我们推测SHV-71型酶为超广谱β-内酰胺酶。  相似文献   
75.
本文用反相高效液相法测定犬静注和肌注阿洛西林20mg/kg后的血中药物浓度,并据此计算有关药物动力学参数。ODS-C_(18)为固定相,甲醇/67mmol/L磷酸缓冲液(1:1,vol/vo1)为流动相,紫外(uv)检测。以对硝基丙酰苯胺为内标物对血清中阿洛西林进行定量测定。根据F值,r 2/1值和AIC(Akaike's Information Criterion)值判断静注和肌注药物后在体内的转运过程分别符合开放型二室和一室模型。静注后即刻血药浓度为218±13μg/mL,T_(1/2α)为0.13h。肌注后T_(max)和T_(1/2ka)分别为0.75和0.24h,C_(max)为16±6μg/mL,但im后AUC仅为iv相同剂量后的38%。该药iv和im后的T_(1/2)分别为1.5和1.7h,V_d分别为0.35和0.43L/kg。本实验结果与微生物法测定结果间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76.
乙酰螺旋霉素(ASP)是螺旋霉素的乙酰化衍生物,为半合成的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主要对革兰氏阳性细菌有抗菌活性,对脑膜炎球菌等革兰氏阴性细菌也高度敏感。ASP在临床上主要用于革兰氏阳性细菌的肺部感染、骨髓炎、中耳炎等。体外试验中,本品的抗菌作用较螺旋霉素、红霉素弱。但在体内实验,由于本品耐酸耐热、组织浓度高,维持时间长而抗菌效能较优。该药在临床已应用较长时间,但其药动学特征及抗菌活性在国内尚未见报道。我们研究了单剂和多剂口服ASP后的药动学,并测定了ASP对革兰氏阳性细菌的体外抗菌活性,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7.
目的 研究 1 0种氟喹诺酮类药物对环孢霉素A代谢的影响。方法 采用人肝微粒体酶体外代谢试验 ,用荧光偏振免疫法测定环孢霉素A的浓度。结果 诺氟沙星、氧氟沙星、左氧沙星 ,司帕沙星、洛美沙星、培氟沙星和环丙沙星对环孢霉素A的代谢具有显著抑制作用 (P <0 .0 5 ) ;氟罗沙星、芦氟沙星和依诺沙星在相应浓度下未见对环孢霉素A的显著抑制。其抑制程度依次为 :洛美沙星 >氧氟沙星 >司帕沙星 >左氧沙星 >环丙沙星 >培氟沙星 >诺氟沙星 >氟罗沙星 >依诺沙星 >芦氟沙星。本体外试验数据与临床结果并不完全相关。结论 本试验结果提示某些氟喹诺酮药物对人细胞色素P450 中CsA代谢酶具有潜在的选择性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78.
目的:观察环丙沙星对大鼠心电、脑电功率谱的影响.方法:Wistar大鼠颈静脉注射环丙沙星(CPLX)100mg/kg体重,记录给前和给药后10、20、30、60、120min时的心电和皮层脑电.以给药前的心电、脑电作为自身对照,用RR512软件分析心电的RR间期变异(Variance),心电功率谱的低频功率(LF)、高频功率(HF)和LF/HF.用Coherence软件分析脑电功率谱的8、θ、α、β波动率及总功率等指标的变化.结果:大鼠的心率变异性指标RR间期变异(Va)较给药前增大,心电LF较给药前降低,心电HF则较给药前升高.给药后10min脑电功率谱δ波动率和总功率较给药前明显降低(P<0.05),之后又逐步升高.给药后θ、α、β波动率逐步升高,120min时明显高于给药前(P<0.05).结论:CPLX可使支配大鼠心脏的交感神经活动减弱,迷走神经活动增强,因此心率变异性增大.并对大鼠中枢神经有明显的兴奋作用.  相似文献   
79.
目的研究6种中药单体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抗菌作用。方法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苯唑西林对MRSA的MIC,应用PBP2’胶乳凝集试剂盒对MRSA所产的PBP2’蛋白进行鉴定。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6种中药单体对MRSA的最低抑菌浓度(MIC)。结果经PBP2’鉴定,16株临床分离菌株均为MRSA。大黄酸的抗MRSA作用最强,MIC在4-16μg/ml,其次为小檗碱,而黄芩苷,黄芩素和穿心莲内酯抗MRSA的作用较弱,绿原酸对MRSA没有抗菌作用。结论大黄酸对MRSA的抗菌作用最强,有望成为抗MRSA的候选药物。  相似文献   
80.
本文报道依诺沙星、诺氟沙星200mg/kg灌胃,qdx7d,前者能明显延长大鼠戊巴比妥钠催眠时间及明显减少肝微粒体细胞色素P-450含量。后者仅轻度减少细胞色素P-450含量。本研究表明,依诺沙星具有明显抑制肝酶的活性而诺氟沙星仅有轻度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