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21篇
临床医学   28篇
内科学   5篇
皮肤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7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85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7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法罗培南对质粒介导β-内酰胺酶的稳定性及抑酶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青霉烯类抗生素法罗培南对14种标准β-内酰胺酶(TEM-1、TEM-2、TEM-3、TEM-5、SHV-1、SHV-2、SHV-4、SHV-5、PSE-1、PSE-2、PSE-3、OXA-1、OXA-2和OXA-3)的稳定性及抑酶作用。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以其它p内酰胺抗生紊(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头孢噻啶、头孢西丁、头孢呋辛、头孢噻肟、头孢哌酮、氨曲南、克拉维酸、舒巴坦、三唑巴坦)为对照。结果所有抗生紊对超广谱β-内酰胺酶(TEM-3、TEM-5、SHV-2、SHV-4和SHV-5)的IC50低于1.9μmol/L;但对广谱酶TEM-1、TEM-2和SHV-1的IC50超过100μmol/L。法罗培南对OXA-1、OXA-2和OxA-3的IC50低于1.0μmol/L。法罗培南、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和头孢西丁对14种标准β-内酰胺酶均稳定。结论法罗培南对14种β-内酰胺酶的抑制作用强于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  相似文献   
42.
司氟沙星的体外抗菌活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试管双倍稀释法检测司氟沙星对临床分离的372株致病菌的体外抗菌活性,并与3种同类药物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司氟沙星对金葡球菌、表葡球菌和肺炎链球菌等革兰氏阳性菌有较强的抗菌活性,MIC50≤0.03~0.06mg/L,抑菌率75%~93.8%;对革兰氏阴性菌中的伤寒沙门氏菌、痢疾志贺氏菌亦有较强的抗菌作用,MIC900.06~1.0mg/L,抑菌率92.5%~100%;除粘质沙雷氏菌和柠檬酸杆菌耐药率较高外,对多数肠杆菌科细菌亦有53.1%~85.7%的抑菌率。  相似文献   
43.
SHV型β-内酰胺酶动力学及抑酶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分光光度法研究革兰氏阴性菌产生的2种SHV型β-内酰胺酶的动力学。分别以L-B作图法求取Km和V_(max),以Dixon作图法求取Ki。结果表明:除SHV-1对第三代头孢菌素头孢噻肟没有水解作用外,SHV型β-内酰胺酶对青霉素类、第一代、第二代、第三代头孢菌素均有不同程度水解作用。头孢噻肟对SHV-2、有较高的亲和力(低Km),但V_(max)均不超过15%。抑酶实验结果证明头孢噻肟对SHV-2、有抑制作用,β-内酰胺酶抑制剂舒巴坦对SHV-1,2均有抑制作用。SHV型酶的最适pH值为6.6~7.4;最适反应温度是34℃~40℃。  相似文献   
44.
目的 了解多重耐药肺炎克雷伯菌的基因型和整合子存在情况.方法 设计TEM、SHV和CTX-M型及Ⅰ、Ⅱ、Ⅲ类整合酶基凶特异性引物,并将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获得β-内酰胺酶编码基因,分别克隆入pMD18-T载体后测定其核苷酸序列,分析其基因亚型.结果 该多重耐药株与TEM-1、SHV-12及CTX-M-3型编码基因序列的同源性为100%,Ⅰ类整合酶基因检测阳性,Ⅱ、Ⅲ类整合酶基因检测阴性.结论 Ⅰ类整合子存在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中.  相似文献   
45.
目的 了解多重耐药肺炎克雷伯菌的基因型和整合子存在情况.方法 设计TEM、SHV和CTX-M型及Ⅰ、Ⅱ、Ⅲ类整合酶基凶特异性引物,并将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获得β-内酰胺酶编码基因,分别克隆入pMD18-T载体后测定其核苷酸序列,分析其基因亚型.结果 该多重耐药株与TEM-1、SHV-12及CTX-M-3型编码基因序列的同源性为100%,Ⅰ类整合酶基因检测阳性,Ⅱ、Ⅲ类整合酶基因检测阴性.结论 Ⅰ类整合子存在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中.  相似文献   
46.
抗菌药物的非抗菌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菌药物的主要作用是各从不同的角度抑制细菌繁殖或杀灭细菌 ,在临床上主要用于感染性疾病的治疗。然而 ,许多抗菌药物 ,除抗菌作用外 ,还有许多有益的非抗菌作用 ,如抗肿瘤作用、免疫调节作用、抗病毒作用等等。全面了解抗菌药物的作用及其机制 ,对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7.
泛耐药的出现,使得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感染的治疗成为临床棘手的问题。绿茶提取物对MRSA有一定的抗菌作用。本文就绿茶对MRSA感染的临床试验、与抗生素的协同抗MRSA作用、有效成分的分离分析及作用机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8.
目的研究重庆地区临床分离的粘质沙雷菌E121编码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基因。方法PCR扩增ESBLs编码基因片段,克隆入pUCm—T载体,双脱氧链终止法测定核苷酸序列并确定亚型,等电聚焦测定β-内酰胺酶的等电点(pI)。结果PCR扩增结果显示粘质沙雷菌E121产生的ESBLs为SHV型,其基因片段含756个核苷酸,GenBank查询其核苷酸序列与SHV-28型ESBLs完全相同。该耐药株至少含有等电点pI约为5.4和8.2的两种β-内酰胺酶。结论重庆地区粘质沙雷菌E121所产ESBLs亚型为SHV-28。  相似文献   
49.
细菌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被越来越多的发现和认识。本文就ESBLs的分类、流行病学特点、检测及其临床意义、脉冲场电泳分型及意义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0.
β-内酰胺酶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β-内酰胺酶是细胞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的主要原因,β-内酰胺酶按照各自的底物和抑制轮廓分为4组,根据各自的氨基酸序列分属于A、B、C、D共4种分子类别。细菌β-内酰胺酶耐药基因突变可引起广泛耐药,以TEM和SHV为代表的A类酶的突变多发生在结构基因上,其单点苛多点突变衍生出大量的新型超广谱酶。结构基因以外区域的突变多数发生于启动基因或调节基因,后者的改变往往造成结构基因的过度表达,使产酶量大增而导致耐药。B类金属β-内酰胺酶可通过启动基因上的多点突变产生耐药。C类酶的基因突变一般发生在调节基因上,通过对产酶量的调控引起细菌耐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