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21篇
临床医学   28篇
内科学   5篇
皮肤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7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85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7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目的应用白念珠菌全基因组表达谱芯片比较山苍子油处理前后白念珠菌基因的差异性表达,分析山苍子油对白念珠菌整个基因表达谱的影响。方法用山苍子油处理白念珠菌ATCC900028株90min,将处理后的菌株命名为白念珠菌ATCC90028-L,分别抽提细胞总RNA,经杂交、洗涤后,通过扫描分析白念珠菌ATCC90028株和ATCC90028-L株全基因组表达谱的差异。结果基因芯片共筛选出491个差异表达基因,与白念珠菌ATCC90028株比较,在ATCC90028-L株中有216个基因表达上调,有275个基因表达下调,差异表达的基因数量约占总基因数量的11%(491/4634),差异表达基因主要包括白念珠菌麦角固醇生物合成通路中关键靶酶编码基因(ERGs)、应激反应相关基因、DNA复制与损伤修复相关基因、跨膜分子转运相关基因、能量代谢酶类相关基因等。结论山苍子油可使白念珠菌基因组中约11%基因产生差异性表达,影响较为显著,我们推测山苍子油与唑类抗真菌药物的作用机制相似,均通过对白念珠菌麦角固醇生物合成通路中关键靶酶的影响而起作用,基因芯片筛选出的其他差异表达基因也可能与山苍子油的抗真菌作用机制有关,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2.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及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3  
目的 调查嗜麦芽窄食单胞菌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和细菌的耐药谱 ,了解产金属 β内酰胺酶 (MBL)菌株与非产MBL菌株的药物敏感差异。  方法 回顾性总结笔者单位 1998~ 2 0 0 2年嗜麦芽窄食单胞菌院内感染的情况 ,采用琼脂二倍稀释法测定 18种抗菌药物对 36株临床分离的院内感染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的体外抗菌活性 ,以MBL E试验法筛选MBL菌株。 结果 笔者单位嗜麦芽窄食单胞菌院内感染以下呼吸道感染为主 (88.9% ) ,88.2 %的患者有较严重的基础疾病 ,且 5 0 .0 %的患者曾接受亚胺培南 西司他丁钠盐治疗。新型氟喹诺酮类药物司帕沙星、左氧氟沙星、加替沙星和多西环素对 36株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的抑菌率分别为 97.2 %、94 .4 %、91.7%、83.3% ,甲氧苄氨嘧啶 磺胺甲基异恶唑和替卡西林 克拉维酸抑菌率分别为 6 3 9%和 5 8.3% ,亚胺培南 西司他丁钠盐、头孢他啶、头孢哌酮和氨曲南的耐药率在 80 %以上 ;36株菌中 16株产MBL菌对亚胺培南 西司他丁钠盐完全耐药 ,对氨曲南的敏感性高于非产MBL株。 结论 笔者单位嗜麦芽窄食单胞菌院内感染与严重基础疾病和应用亚胺培南 西司他丁钠盐有关 ,新型氟喹诺酮类药物对嗜麦芽窄食单胞菌院内感染株有较强的体外抗菌活性。  相似文献   
33.
阿洛西林的抗菌作用及临床药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阿洛西林(Azlocillin.ALPC),商品名Securopen(Bayer)或Azlin,是一种新型广谱半合成脲基类青霉素,其化学结构式为:  相似文献   
34.
动脉粥样硬化及其主要并发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是中、老年的常见病,多发病,其死亡率较高。其发病机制至今虽尚未完全阐明,但根据临床、病理,药理动物实验的大量资料证明,高脂血症是冠心病的重要发病因素之一。为了防治冠心病,寻找有效的降血脂药是当前重要的课题。鉴于目前降血脂西药,疗效欠佳,副作用大。为了寻找新的有效降脂  相似文献   
35.
国产氧氟沙星治愈细菌性肝脓肿1例邹启园,钱元恕,王其南,朱志本,何海霞(重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重庆630042)用氧氟沙星迅速治愈1例大肠杆菌肝脓肿,患者经检查定为左右肝内胆管结石,肝右叶混合性占位病变(肝脓肿)、胸水、腹水。肝抽出黄白色粘稠脓液...  相似文献   
36.
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由于具有抗菌谱广,抗菌活性强组织渗透性好的特点。而成为临床上应用最广泛的抗菌药物之一,但有关它们毒副反应的报道也逐渐增多。我们根据药物毒理学研究指导原则对其CNS毒副反应进行了研究,发现:1 全身给药: 1.1 给小龄组大鼠iv诺氟沙星(NFLX),5.3mg/100g,癫痫样放电发生率分别为100%,87.5%和62.5%,癫痫样放电持续时间有明显差异;10mg/kg组动物有行为等改变而另二个  相似文献   
37.
盐酸左氧氟沙星体外抗菌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左氧氟沙星体外抗菌作用国外已有报导[1,2],而盐酸左氧氟沙星是一新喹诺酮类药,其体外抗菌作用尚未见报导,本文以该药对334株(10种)细菌进行测试;并以左氧氟沙星和氧氟沙星为对照药,研究该药对常见致病菌体外抗菌活性报导于下.  相似文献   
38.
致病菌侵入人体后,首先遭遇非特异性免疫抵抗,其中以细菌吞噬与炎症反应为主,随后产生特异性免疫,两结合,共同消灭细菌。中性粒细胞(又称多形核粒细胞,PMN)是非特异反应的主要效应细胞之一,长期以来认为它们缺乏转录活性,是几乎不能合成任何蛋白的终末分化细胞,其作用仅限于吞噬与杀菌,  相似文献   
39.
pH值、温度、底物浓度对L1型金属β-内酰胺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研究pH值、温度、底物浓度对L1型金属β-内酰胺酶活性的影响.方法 将表达后的L1酶纯化,以亚胺培南为底物,分光光度法测定不同pH值和温度的酶活性及不同底物浓度下的酶反应初速度,观察不同pH值,温度及底物浓度对酶活性的影响.结果 L1酶的最适pH为8.2,L1酶在40℃时活性最高.在亚胺培南浓度不超过30μmol/L时,反应初速度随底物浓度增加而呈线性增加,当底物浓度超过100μmol/L时,酶活性反而受抑,初速度明显下降.结论 该结果对进一步研究该酶的结构及酶学特性有重要意义,并可为开发有效的L1金属β-内酰胺酶抑制剂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40.
绿茶及其提取物抗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绿茶及提取物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抗菌作用并分析其主要抗菌成分.方法 采用琼脂稀释法测定各种茶叶的水浸出物及茶叶的主要成分对MRSA的MIC.纸片扩散法观察绿茶浸出物和茶叶主要成份与抗生素合用对MRSA的协同抗菌情况.结果 ①绿茶浸出物对MRSA的MIC范围为0.125-0.5%,青茶浸出物为0.125-0.5%,白茶浸出物为0.0625-0.25%,红茶浸出物为0.5%,黑茶浸出物为0.25-0.5%.②茶多酚对MRSA的MIC范围为128-256μg/mL,茶色素为256-512μg/mL,茶多糖为512-1024μg/mL,茶皂素和咖啡因则均大于1024μg/mL.③青霉素、苯唑西林、氨苄西林、头孢他啶、头孢替唑、米诺环素、四环素与绿茶浸出物合用的抑菌圈明显大于单用抗生素的抑菌圈,红霉素和氯霉素单用/合用的抑菌圈相同,环丙沙星加入绿茶浸出物后抑菌圈反而减小.④茶多糖、茶皂素、茶色素、咖啡因与苯唑西林单用/合用的抑菌圈均相同,茶多酚与苯唑西林合用的抑菌圈明显大于单用苯唑西林的抑菌圈,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Cg)/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与苯唑西林合用的抑菌圈明显大于各自单用的抑菌圈.结论 各种茶叶对MRSA均有一定的抗菌作用,其中绿茶和白茶的抗菌作用最强.绿茶抗MRSA的主要成分为茶多酚,并且茶多酚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和四环素抗MRSA有增效作用,但对其它类抗生素呈无关或拮抗作用.茶多酚中的2个单体ECg和EGCg能增强苯唑西林的抗MRSA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