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21篇
临床医学   28篇
内科学   5篇
皮肤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7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85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7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71.
目的通过比较9种β-内酰胺类抗生素对L1型金属β-内酰胺酶(金属酶)的稳定性及酶动力学参数,了解金属酶L1的酶学特性。方法制备金属酶L1的纯化产物,以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9种β-内酰胺类抗生素对L1型金属酶的稳定性及酶动力学参数。结果重组L1酶水解青霉素及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能力接近,氨曲南及头孢他啶对L1酶高度稳定。结论L1酶的稳定性及动力学研究为指导临床合理应用抗生素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2.
头孢地嗪对中性粒细胞细胞因子分泌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头孢地嗪(cefodizime,CDZ)对肺炎克雷伯菌(Klebsiella pneumoniae)感染诱导的小鼠中性粒细胞因子分泌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与LPS—TLR—NFKB信号传导通路的关系。方法用RT—PCR、ELISA等方法检测肺炎克雷伯菌感染诱导中性粒细胞分泌的TNF—α、IL-1β改变和Toll like receptor 4(TLR4)的表达;Western blotting检测I-κB活性,以及CDZ对上述指标的影响。结果CDZ促进了肺炎克雷伯菌感染早期小鼠中性粒细胞TNF—α、IL-1β分泌及TLR4的mRNA表达,同时伴有I—κB的降解增强;在感染后期CDZ降低了中性粒细胞TNF—α、IL-1β的分泌,但仍可促进TLR4表达。结论CDZ对肺炎克雷伯菌感染诱导的小鼠中性粒细胞有免疫调节作用,此作用可能与其调节TLR4表达和I-κB活性而影响TNF—α、IL-1β等促炎因子基因转录有关。  相似文献   
173.
用紫外分光光度法,以其它β-内酰胺抗生素为对照,研究美洛培南对6种标准超广谱β-内酰胺酶(TEM-3,TEM-4,TEM-5,SHV-2,SHV-4,SHV-5)的稳定性及抑酶作用.美洛培南、亚胺培南、拉氧头孢和头孢西丁对6种标准超广谱β-内酰胺酶均高度稳定.氨曲南对6种酶的稳定性较好,其相对水解率不超过13%;青霉素及一、二、三代头孢菌素对6种酶均不稳定,大多数相对水解率超过20%.美洛培南和亚胺培南对6种β-内酰胺酶具有良好抑制作用,且抑制程度与抑制剂浓度有关.  相似文献   
174.
1989年Strokes和Hall首次提出整合子的概念。整合子被认为是一种天然的克隆和表达载体。整合子根据其含有的整合酶不同而进行分型,整合酶超家族包含了许多整合酶,它们都是用酪氨酸残基作为链交换反应的亲核攻击,有一些相似和保守的区域作为催化中心。目前已经发现32种不同的整合酶基因,其中与细菌耐药性密切相关主要有1型、2型和3型整合子。90年代末,Mazel等在霍乱弧菌基因组中首次发现超级整合子,而后在多个菌种中都发现了超级整合子的存在,且其存在远在抗生素使用之前,主要是一些编码适应性功能的基因,因此推测超级整合子可能是多重耐药整合子的祖先。整合了一般由两端的保守区和中间的可变区组成,各型整合子保守区序列基本类似,但某些复杂型1型整合子可含有两个3ES端,另外还发现了杂合型的整合子,如2型整合子3CS端可为1型整合于3CS端的结构。  相似文献   
175.
目的 了解多重耐药肺炎克雷伯菌的基因型和整合子存在情况.方法 设计TEM、SHV和CTX-M型及Ⅰ、Ⅱ、Ⅲ类整合酶基凶特异性引物,并将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获得β-内酰胺酶编码基因,分别克隆入pMD18-T载体后测定其核苷酸序列,分析其基因亚型.结果 该多重耐药株与TEM-1、SHV-12及CTX-M-3型编码基因序列的同源性为100%,Ⅰ类整合酶基因检测阳性,Ⅱ、Ⅲ类整合酶基因检测阴性.结论 Ⅰ类整合子存在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中.  相似文献   
176.
目的 了解多重耐药肺炎克雷伯菌的基因型和整合子存在情况.方法 设计TEM、SHV和CTX-M型及Ⅰ、Ⅱ、Ⅲ类整合酶基凶特异性引物,并将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获得β-内酰胺酶编码基因,分别克隆入pMD18-T载体后测定其核苷酸序列,分析其基因亚型.结果 该多重耐药株与TEM-1、SHV-12及CTX-M-3型编码基因序列的同源性为100%,Ⅰ类整合酶基因检测阳性,Ⅱ、Ⅲ类整合酶基因检测阴性.结论 Ⅰ类整合子存在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中.  相似文献   
177.
50年前青霉素首次应用于临床,几年后就从链球菌中分离到了青霉素酶,以后随着β-内酰胺抗生素的不断开发和广泛应用,特别是近20年来随着超广谱新品种的大量应用,β-内酰胺酶的种类、底物谱和耐药程度均以惊人的速度在发展,不能不引起格外的重视。现将β-内酰胺酶分子生物学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1 β-内酰胺酶的分类 根据Bush-Jacoby-Medeiros的最新分类法,β-内酰胺酶按照各自的底物和抑制轮廓分为4组,根据各自的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分属于A、B、C、D4个分子类别。是现代抗菌化疗中尚未突破的一个难点,也是针对细菌耐药机制研究开发新的有效抗菌药物的重点  相似文献   
178.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4株肠道杆菌胞内环丙沙星浓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肠道杆菌胞内药物浓度的方法。方法:将待测肠道杆菌与环丙沙星在37℃振荡温育,不同时段各取出1m1菌液超声裂解,取上清以HPLC法测定浓度,以ODS-C18作固定相,流动相组成为甲醇/0.008M磷酸缓冲液/四丁基溴化铵(25:75:4,v/v/v),荧光检测激发波长278nm,发射波长445nm检出限0.06mg/L,线性范围0.154-12.5mg/L,r=0.9997,日内精度度2.66%,日间精密度4.15%,摄取曲线表明各菌株在10min处于最大峰浓度。结论: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细菌胞内药物浓度能更好的避免干扰,准确检测药物浓度,可用于氟喹诺酮类药物耐药机制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