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21篇
临床医学   28篇
内科学   5篇
皮肤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7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85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7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21.
嗜麦芽寡养单胞菌所产金属β-内酰胺酶的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嗜麦芽寡养单胞菌 (Stenotroph omonasmaltophilia)是一种条件致病菌 ,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耐药。产金属 β 内酰胺酶 (MBL)使其对卡巴培南类及头孢菌素类耐药。我们采用纸片协同法筛选出产MBL的可疑菌株 ,以等电聚焦确定其等电点 ,并对MBL基因进行克隆、测序 ,从生化及分子水平了解嗜麦芽寡养单胞菌所产金属β 内酰胺酶的特性。收集 1998年 1月~ 2 0 0 2年 10月重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从院内感染病人标本分离的嗜麦芽寡养单胞菌共 30株 ,用E试验法筛选产金属 β 内酰胺酶菌株 ,以等电聚焦和酶抑制剂对酶等电点的影响实验确定MBL的…  相似文献   
122.
目的:探讨检测金属β-内酰胺酶的可靠方法。方法:收集临床分离耐亚胺培南的铜绿假单胞菌8株及产IMP-1金属争内酰胺酶标准株一株,分别采用纸片增效法和双纸片协同实验检测金属酶表型,比较其结果。结果和结论:纸片增效法容易出现假阳性结果,而纸片协同法是相对可靠的检测金属酶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3.
氧氟沙星药物动力学和体外抗菌活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124.
抗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治疗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耐甲氧西林金黄包葡萄球菌(MRSA)是医院感染常见的致病菌,近年来医院的检出率逐渐升高,耐药程度日趋加重,已成为当今感染医学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随着抗菌药物的不断开发利用,新思路及新技术在感染医学当中的应用,将开辟治疗MRSA感染的新途径。本文从不同角度介绍MRSA抗菌药物的研发、免疫治疗及RNA干扰技术在抗MRSA感染治疗中的进展。  相似文献   
125.
目的调查临床分离鉴定的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表型与基因型的关系。方法以琼脂稀释法测定67株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对11种抗菌药物的MIC;应用PCR扩增其SHV、TEM和CTX-M型β-内酰胺酶编码基因,并对部分菌株的PCR产物进行克隆测序以确定其基因亚型。结果67株除未检出对亚胺培南耐药株外,对其他10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在10.45%~89.55%,多重耐药率为74.63%;其中60株对氨基糖苷类耐药株和44株对β-内酰胺类耐药株的交叉耐药率各为88.33%和40.91%;67株SHV、TEM和CTX-M基因型检出率分别为91.04%、56.72%、28.36%,对其中7株克隆测序发现存在SHV-12、TEM-1及CTX-M-3基因亚型。结论67株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对除亚胺培南以外的大多数抗菌药物,呈现明显的多重耐药和交叉耐药,其中7株同时产SHV-12和CTX-M-3型超广谱和TEM-1型广谱β-内酰胺酶。  相似文献   
126.
目的:评价巴洛沙星对泌尿道病原菌的体外抗菌活性。方法:收集泌尿道感染病人尿液中所分离到的249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阳性菌90株(金黄色葡萄球菌30株、表皮葡萄球菌27株、粪肠球菌18株、B溶血性链球菌15株)、革兰阴性菌159株(大肠埃希菌84株、肺炎克雷伯菌20株、肠杆菌属25株、奇异变形杆菌15株、铜绿假单胞菌15株),采用琼脂二倍稀释法,测定巴洛沙星与左氧氟沙星对该249株泌尿道病原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结果:巴洛沙星对革兰阳性菌的MIC_(90)(2~8 mg·L~(-1))是左氧氟沙星MIC_(90)(2~16 mg·L~(-1))的1/4~1/2或相等,对革兰阴性菌的MIC_(90)(4~32 mg·L~(-1))是左氧氟沙星MIC_(90)(2~16 mg·L~(-1))的2~4倍或相等。结论:巴洛沙星对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均具有抗菌活性,其中对革兰阳性菌的作用稍强于或等于左氧氟沙星,对革兰阴性菌的作用等于或稍弱于左氧氟沙星。  相似文献   
127.
目的:探讨氟喹诺酮类药物(FQs)对大鼠肺、脑、肾、小肠中细胞色素P450(CYP)含量、氨基比林N- 脱甲基酶(AMND)、红霉素N-脱甲基酶(ERND)活性的影响。方法:体外实验中环丙沙星、妥苏沙星和司帕沙星的药物终浓度均为1 mmol·L-1;体内实验按1 mmol·kg-1剂量灌胃,qd×7。制备大鼠肺、脑、肾、小肠S9,分光光度法测定CYP含量、AMND及ERND活性变化。结果:大鼠肺、肾组织CYP含量低;3种药物可不同程度地抑制各组织AMND活性(P<0.05)。肾和小肠中可测到ERND活性,而肺、脑中未测到;给药后肾、小肠 ERND活性有降低趋势,但大多无显著差异。结论:FQs对肝外组织CYP含量无显著影响,对AMND活性有抑制作用,对ERND有抑制趋势。  相似文献   
128.
目的检测特比萘芬对念珠菌临床分离株的最低抑菌浓度(MIC),了解念珠菌对特比萘芬的体外敏感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参照美国国家临床试验室标准化委员会(NCCLS/CLSI)推荐的M27-A药敏试验方案的微量稀释法,并应用氧化还原指示剂Alamar blue通过比色判定MIC值,检测了129株念珠菌属对特比萘芬的体外敏感性。结果129株临床分离的念珠菌属对特比萘芬的MIC值范围为:白念珠菌0.5~16μg/ml,MIC50为4μg/ml,MIC90为8μg/ml;热带念珠菌2~16μg/ml,MIC50为8μg/ml,MIC90为16μg/ml;季也蒙念珠菌1~4μg/ml,MIC50为2μ/ml,MIC90为4μg/ml。结论比色微量稀释药敏试验方法有较好的可重复性和稳定性,且简单省时,特比萘芬对念珠菌属有良好的体外抑菌作用。  相似文献   
129.
目的:探讨新生大鼠卵巢卵母细胞的凋亡是否与FOXO3a(forkhead box group O)转录因子在细胞核内高表达有关。方法:取新生1d、2d、3d、4d雌性SD大鼠卵巢,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FOXO3a与其靶分子促凋亡蛋白BIM的表达变化;TUNEL化学染色观察新生大鼠卵巢中卵母细胞凋亡状况;再用免疫组织荧光联合TUNEL荧光检测技术观察FOXO3a和其靶分子BIM表达水平与卵母细胞凋亡的关系。结果: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FOXO3a在一些卵母细胞巢内和原始卵泡的卵母细胞核内高表达,其阳性率在出生后1-2d较高,随后逐渐下降。与FOXO3a相似,BIM也是在一些卵母细胞巢内和原始卵泡的卵母细胞中高表达,阳性率变化规律也与FOXO3a一致。凋亡细胞主要见于卵母细胞巢内和原始卵泡的卵母细胞中,其凋亡率变化与FOXO3a阳性率变化一致。免疫组织荧光联合TUNEL荧光检测结果表明,FOXO3a(核内)与BIM高表达的卵母细胞正是凋亡的卵母细胞。结论:FOXO3a转录因子参与新生大鼠卵巢中卵母细胞巢内卵母细胞和原始卵泡卵母细胞的凋亡调控。  相似文献   
130.
氟喹诺酮类药物对大鼠肝外组织GST、GR及GSH-Px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姚欣  钱元恕 《中国抗生素杂志》2005,30(7):423-425,448
目的探讨氟喹诺酮类药物对大鼠肺、脑、肾、小肠中谷胱甘肽S-转移酶、谷胱甘肽还原酶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影响。方法实验分为体外和体内两部份。从大鼠的肺、脑、肾、小肠制备S9,分别测定给予环丙沙星、妥氟沙星、司帕沙星前后三种谷胱甘肽相关酶的酶活性。结果体内实验和体外实验结果显示,三种药物对各组织的G ST活性较对照组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P<0.05),但体外实验与体内实验中各药物组与对照组的差异有所不同,且不同组织中G ST活性降低的程度也不同;药物组各组织的GR和G SH-Px活性较对照组有降低,但大多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氟喹诺酮类药物对肝外组织的G ST活性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且对不同组织的G ST活性的抑制作用存在差别,对GR和G SH-Px活性有抑制的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