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2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11篇
内科学   5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19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7篇
中国医学   6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核糖体蛋白(RP)是核糖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核糖体生物合成和蛋白质翻译中起关键作用。除此之外,核糖体蛋白还具有许多核糖体外功能,如调控基因表达、细胞增殖、分化、凋亡、DNA修复和其他多种细胞过程。RP的功能紊乱与包括血液、代谢、心血管疾病以及肿瘤在内的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是多种疾病潜在的治疗靶点。本文将对RP的研究进展,包括RP的基本功能、核糖体外特性以及与人类疾病的联系进行综述,并探讨其作为生物标记物及在疾病治疗中的潜力。  相似文献   
22.
目的 研究补阳还五汤联合依达拉奉对小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的保护作用。方法 改良线栓法建立小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补阳还五汤组、依达拉奉组和补阳还五汤+依达拉奉组。术后1,3,7 d观察治疗后各组小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术后7 d,比较各组脑梗死体积大小,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结果 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小鼠神经缺损评分、脑梗死体积、凋亡细胞数均显著增加(P<0.01)。与模型组比较,各用药组神经缺损评分、脑梗死体积、凋亡细胞数均显著减少(P<0.05),且联合用药组以上指标均显著好于单用药组。结论 补阳还五汤与依达拉奉联合用药对小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协同神经保护作用,比单药使用更有效地抑制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23.
<正>眩晕,古又称"头眩"、"掉眩"、"风眩"等,"眩"是指眼花,"晕"指头晕,是以头晕目眩、视物旋转为主要表现的一种自觉症状。轻者平卧闭目片刻即安,重者状若乘车坐船,视物旋转翻覆,难以站立,常伴有恶心、呕吐、出汗,甚至昏倒等症状。脑血管疾病中表现以眩晕为主症也较常见。笔者所见以头针排刺治疗小脑梗死性眩晕,取得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患者,男性,61岁,主因头晕目眩、视物旋转1月余就诊于我院针灸科门诊。患者于1月前患脑梗死于外院治疗,经治  相似文献   
24.
目的评估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成功复位后残余头晕的发生率和特点,以及与之相关的因素。方法前瞻性研究109例复位成功的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所有患者一直随访到头晕完全缓解。分析其残余头晕的特点和相关的临床因素。结果109例患者中男性42例,女性67例,平均(52.0±10.2)岁,61(54%)例有复位后残余头晕。残余头晕有2类:持续的头昏目眩和发生在头部运动、站立或行走时的短暂头晕不稳感。头晕持续(9.2±10.5)d,3个月随访期内多数患者残余头晕在20d内消退。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1.048,95%CI(1.002~1.095)]和复位前眩晕持续的时间[OR=1.200,95%CI(1.025~1.405)]是残余头晕的独立危险因素;性别、受累侧、病变半规管、眩晕持续时间、治疗前眩晕发作次数、复位次数、BPPV的病因以及合并症(包括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高脂血症)等人口特征和临床参数与结局无明显相关。结论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成功复位后残余头晕发生率高。未经特殊治疗3个月内都能自行缓解。早期成功复位能降低残余头晕发生率。  相似文献   
25.
目的 探讨ABCD2评分+低密度脂蛋白(LDL)(简称ABCD2L)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后早期卒中风险预测中的价值.方法 按ABCD2和ABCD2L评分对绍兴市人民医院165例TIA患者分组、评分,观察各组2,7 d脑梗死发生率,用ROC曲线评价两种评分法的预测价值.进一步根据两种评分危险分层,分低、中、高危三组,比较各组间卒中发生率的差异.结果 TIA患者脑卒中率:2 d时为13.33%;7 d时为20.0%.预测2 d卒中风险,ABCD2及ABCD2L评分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76和0.80;预测7 d卒中风险,两种评分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3和0.79.按ABCD2评分危险分层,低、中、高危各组的脑卒中率:2 d时,1.9%,14.9%,30.8%;7 d时,3.8%,21.8%,46.2%(P<0.05).按ABCD2L评分危险分层,三组脑卒中率2 d分别为0%,7.8%,31.1%;7 d时脑卒中率分别为0%,12.6%,44.4%(P<0.05).结论 ABCD2L改良评分较ABCD2评分更具预测准确性.其危险分层可用来筛选TIA后早期卒中的危险患者.  相似文献   
26.
27.
目的探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早期(7d内)进展至脑梗死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元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回顾性分析165例TIA早期进展至脑梗死的危险因素。结果 LDL≥2.6mmol/L、TIA发作次数≥3、症状持续时间≥60min、糖尿病、入院后高血压与TIA早期进展成脑梗死显著相关(OR=3.38~10.44,P<0.05)。结论 TIA早期进展至脑梗死是多种因素、多种机制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28.
保健品是全球的朝阳产业,市场增长迅速。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在我国有着几千年的应用历史,中药保健品的发展在我国的潜力和空间都巨大。在本文中,对中药保健品的市场现状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并对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在国家和社会的共同努力下,未来中药保健品将会健康的发展,为人民的健康事业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29.
目的研究前列腺癌、前列腺增生组织中PRL-3(phosphataseofregeneratingliver-3,PRL-3)基因的表达,探讨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分别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54例前列腺穿刺/手术切除标本中的PRL-3蛋白和mRNA,其中前列腺增生组织20例,前列腺癌组织34例,比较两者间基因表达的差异;研究PRL.3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与前列腺癌患者年龄、Gleason评分、神经侵犯等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和相关性。结果PRL-3蛋白和mRNA在前列腺癌及前列腺增生组织中均可检出,癌组织中的PRL-3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增生组织(P=0.001;P=0.001)。PRL-3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均与前列腺癌患者年龄无关。PRL-3蛋白与前列腺癌神经侵犯和Gleason评分无关(P=0.376;P=0.360)。PRL.3mRNA与Gleason评分密切相关(P=0.001);PRL-3 mRNA与神经侵犯也存在相关P=0.001。结论PRL-3基因的表达与前列腺癌发生发展机制关系较密切,可作为前列腺癌鉴别诊断及判断预后的一种较有价值的病理学指标。  相似文献   
30.
曹洪霞  汪代杰  钟芳芳  敖建平 《西部医学》2019,31(4):604-607,613
目的 探讨新生儿及1岁以内小婴儿睾丸扭转的临床特点及超声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2015年40例新生儿及小婴儿(≤1岁)睾丸扭转的临床特点及超声声像图特征。结果 新生儿组21人:19例于阴囊或腹股沟区扪及包块,其中16例质硬肿块(其中10例新生儿于出生时即发现患侧阴囊内质硬肿块),3例质软包块;4例表现为烦躁不安;5例为鞘外扭转,该组未见隐睾伴扭转(P=0.002)。小婴儿组19人:11例于阴囊或腹股沟区扪及质软包块;8例小婴儿表现为烦躁不安;7例为阴囊患侧或腹股沟区红肿;7例为隐睾伴扭转; 8例为鞘内扭转(P=0.003)。新生儿及小婴儿睾丸扭转超声声像图均主要表现为患侧睾丸大小失常,回声尚均质或不均质,内可见少许或未见明显血流。部分睾丸周围可见无回声区,阴囊壁增厚。新生儿特有的征象环形“串珠样”或“蛋壳样”强回声和(或)放射状低回声。所有患儿均行手术治疗,新生儿及小婴儿予以手术切除患睾P=0.056)。患儿术后行超声随访,新生儿组47%及小婴儿组368%患睾得以挽救(P=0.017)。结论 小婴儿睾丸扭转以鞘内扭转为主,新生儿以鞘外扭转为主,同时小婴儿隐睾伴扭转的概率为36.8%。超声诊断新生儿及小婴儿睾丸扭转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较高,且两组各有其特征性。小婴儿睾丸扭转的切除率低于新生儿,且其睾丸获救率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