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4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30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15篇
内科学   7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5篇
外科学   30篇
综合类   77篇
预防医学   18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42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目的:探讨淋巴管生成因子在甲状腺肿瘤中的变化规律以及与转移的相关性,为此类疾病的预防、治疗和判断预后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甲状腺肿瘤病理石蜡切片135例,亚急性甲状腺炎13例,腺瘤48例,乳头状癌38例,髓样癌10例,滤泡状癌27例,未分化癌12例,其中有淋巴结转移20例.运用免疫组化检测各标本LYVE-1的表达水平,分析对不同病理类型的甲状腺癌及有无淋巴结转移肿瘤之间LYVE-1的表达水平的关系.结果:LYVE-1所标记的甲状腺恶性肿瘤中淋巴管的密度显著高于甲状腺良性肿瘤.在甲状腺癌中,有淋巴结转移者淋巴管的密度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在各病理类型的甲状腺癌组织中,乳头状癌组织中淋巴管的密度为11.4±8.6,髓样癌组织中淋巴管的密度为4.2±2.4,未分化癌组织中淋巴管的密度为8.8±1.8,乳头状癌与髓样癌相比较t=2.6020,P=0.0124,乳头状癌与未分化癌相比较t=2.6227,P=0.0117,在统计学上均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结论:①在甲状腺肿瘤中LYVE-1表达是恶性肿瘤较良性肿瘤高,恶性肿瘤中表达程度由高到低依次为乳头状癌、未分化癌、滤泡状癌及髓样癌,有淋巴结转移的肿瘤较无转移的肿瘤表达升高.②LYVE-1与淋巴结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52.
临床试验表明,大麻Ⅰ型受体(CB1)抑制剂利莫那班(rimonabant)在治疗肥胖和戒烟方面具有良好效果[1],CB1受体抑制剂还具有治疗药物成瘾、认知和记忆紊乱、神经错乱等疾病的潜力。CB1受体抑制剂与诸多疾病的相关性大大推进了新的CB1受体抑制剂的发展。本文主要对各种CB1受体抑制剂的结构及活性研究的最新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3.
目的 介绍用生物塑形钢板做内固定治疗外踝粉碎性骨折的效果。方法 1997年~2 0 0 3年对5 6例患者均行手术切开复位生物塑形钢板做内固定固定。结果 全部病例均得到随访,随访平均12个月,骨折愈合后,踝关节功能评价优良率达92 .86%。结论 用生物塑形钢板做内固定治疗外踝粉碎性骨折,固定有效良好,且大大减少创伤性关节炎和踝关节疼痛的发生。  相似文献   
54.
患者男 ,2 9岁 ,农民 ,继往健康。因右颈前外侧一包块 ,迅速增大伴明显颈部压迫感和呼吸困难 4h入院。无发热、头昏、头痛等症状。体检 :右颈前外侧弥散性肿胀 ,张力高、有搏动感、闻及血管杂音 ,头面部水肿 ,右侧尤重 ,喉结移位至颈左外上 ,无外伤或手术痕迹 (图 1)。入院后立即行颈动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digitalsubtractionangiography ,DSA) ,见右颈总动脉中段一 9 2 4mm× 6 5 3mm假性动脉瘤 ,带蒂1 5 6mm× 2 15mm ,大量血液经瘤体流向周围组织 (图 2 )。双侧颈动脉DSA未见血管变异。急诊气管插管全身麻醉 ,监测中心静脉压 ,股动…  相似文献   
55.
浅谈新药研究开发的过程和基本策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钟武  贾暖  周丹  颜晓林 《中国新药杂志》2001,10(12):881-883
新药的研究开发过程就是从新化合物的发现到新药成功上市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充分体现了基础学科、药学、医学和法律等多学科高度合作的关系.目前,在美国一个新药从研究到上市的平均费用超过3亿美元,研究周期为10年甚至更长,而且一个新化合物能成功通过这一过程到成为新药上市的几率仅为万分之一.从1993年起我国实行药品专利法和药品行政保护法以后,仿制新药的研制受到较大限制,而创新药物的研制却受到人力和资金的限制,所以我国新药研究人员正面临严峻考验.本文综述了美国新药研究开发的一般过程,并根据在新药研究中的体会提出了从事新药研究应采取的一些策略,为新药研究人员提供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56.
目的合成作为肿瘤增敏剂和荧光探针分子连结子的新化合物O6-(对-羧基苄基)鸟嘌呤。方法以2-氨基-6-氯嘌呤(ACP)为起始原料,与三乙烯二胺(DABCO)反应生成DABCO-嘌呤,再进行亲核取代反应得到O6-(对-氰基苄基)鸟嘌呤这一重要中间体,最后将氰基水解为羧酸制得O6-(对-羧基苄基)鸟嘌呤。结果与结论合成获得了新结构化合物O6-(对-羧基苄基)鸟嘌呤,其结构经1H-NMR、LC-MS、13C-NMR谱得到确证,总收率为61.4%。重要中间体O6-(对-氰基苄基)鸟嘌呤的制备工艺得到优化,新工艺原料经济易得、操作简单,原子经济效率高、杂质少且易于纯化,适合工业化大生产。  相似文献   
57.
目的寻找新的高效,低毒,广谱的抗真菌药物.方法综合体外生物活性评价和PASS软件对已设计合成化合物活性预测的结果,设计合成新的抗真菌化合物.结果设计合成了20个新的三氮唑丙醇类化合物.结论这20个具有高活性取代基的化合物可作为潜在的抗真菌药物进行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58.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移植对大鼠急性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从雄性SD大鼠体内提取BMSCs并进行体外培养。选取6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BMSCs组各20只,使用改良的艾伦自由落体法建立SCI模型。造模成功后,BMSCs组尾静脉注射0.5 ml BMSCs细胞悬液(1×107/ml)。在移植后6、12、24、48 h和7 d使用Tarlov标准对各组神经功能进行评分。在移植后7 d,采用ELISA法测定损伤脊髓组织匀浆中炎症因子的含量,Western blotting检测脊髓组织中p-Akt、Akt、TLR4的表达。结果与模型组相比,BMSCs组在移植后6、12、24、48 h和7 d的Tarlov评分显著提高(P0.05)。模型组大鼠受损的脊髓组织匀浆中NF-κBp65、IL-1β和TNF-α的水平显著高于假手术组(P0.05),而BMSCs组大鼠的上述指标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模型组大鼠脊髓组织中的p-Akt/Akt显著低于假手术组(P0.05),而TLR4表达显著高于假手术组(P0.05);BMSCs组大鼠的p-Akt/Akt显著高于模型组(P0.05),而TLR4表达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结论 BMSCs可以通过削弱TLR4介导的信号传导途径来减少组织中炎症因子水平来缓解脊髓炎症,并且可以通过上调p-Akt/Akt表达抑制神经元凋亡。  相似文献   
59.
急性周围血管损伤的处理38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回顾性分析38例周围血管损伤的临床表现、诊断及处理特点。方法:对37例患者急诊手术,探查处理损伤血管,术中、术后给予抗凝溶栓药物治疗。结果:本组37例开放性血管损伤,1例闭合性血管损伤。33例动脉损伤,1例静脉损伤,4例动静脉联合损伤。34例病人痊愈出院(91.9%),3例下肢血管损伤患者截肢(8.1%),1例肱动脉开放性损伤未能即时处理形成假性动脉瘤,二期手术切除并重建肱动脉。结论:急性周围血管损伤应尽早明确诊断并手术治疗,重建重要血管,缩短患肢缺血时间,适当进行抗血栓治疗,降低致残率。  相似文献   
60.
目的探讨辅酶 Q10对脓毒血症休克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功能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方法采用 SD大鼠尾静脉注射脂多糖( LPS)的方法建立脓毒症休克动物模型,分离取出主动脉, 0.2%胶原酶消化分离平滑肌细胞( SMCs),自然纯化及差速贴壁纯化血管平滑肌细胞,将分离后的 SMC分别接种到 96孔板中,分为 4组,分别为正常对照组、正常对照组 +辅酶 Q10、LPS组、 LPS+辅酶 Q10组,分别检测 4组的增殖和氧化应激产物产生情况,在 6、12、24、48 h后分别检测正常对照组、正常对照组 +辅酶 Q10、LPS组、 LPS+辅酶 Q10组 SMCs丙二醛水平,在 48 h后检测 α-肌动蛋白( α-actin)、骨桥蛋白( OPN)的相对表达量。结果随时间推移, LPS组中 SMC细胞凋亡和氧化应激产物均较正常对照组增多,在 48 h时达到峰值,分别增多 11.4倍和 5.6倍; LPS+辅酶 Q10组中氧化应激产物较 LPS组减少近 50%;在 48 h时辅酶 Q10在正常培养环境下对 SMC的 α-actin、OPN蛋白的相对表达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而对脓毒症休克 SD大鼠分离的 SMC可以明显减低氧化应激产物的生成及上调 α-actin蛋白的相对表达量近 1.57倍,下调 OPN蛋白的相对表达量 1.17倍。结论由 LPS所致的脓毒症休克的发病机制与血管中膜平滑肌细胞表型改变密切相关,辅酶 Q10可明显减低氧化应激产物的生成及上调 α-actin蛋白的相对表达量,缓解了因 LPS所致脓毒血症休克的血管病理化转变。收缩型平滑肌细胞是正常情况下血管壁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疾病病理血管则表现为合成型,为脓毒血症休克的病理性血管形成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