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2篇
皮肤病学   28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4篇
预防医学   8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3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目的探讨黑素瘤细胞中脂肪酸结合蛋白7(FABP7)的表达及其与细胞增殖、凋亡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析临床45例良性痣(为皮内痣)、60例原位黑素瘤、60例转移性黑素瘤标本中FABP7的表达。取组织细胞进行体外培养,选择FABP7特异性小干扰RNA(siRNA)降低FABP7的表达,然后检测黑素瘤细胞的增殖及凋亡情况。结果良性痣细胞浆及细胞核中FABP7的表达均高于原位黑素瘤、转移性黑素瘤(P<0.05),原位黑素瘤和转移性黑素瘤细胞浆及细胞核中的FABP7表达差异无显著性(P>0.05)。下调FABP7表达可减少原位黑素瘤细胞31.0%及转移性黑素瘤细胞81.0%的增殖性,下调FABP7表达对原位黑素瘤及转移性黑素瘤细胞的凋亡率无明显影响。结论良性痣中FABP7表达比黑素瘤高,FABP7对体外培养黑素瘤细胞增殖有影响。  相似文献   
62.
目的:建立小鼠接触性皮炎模型,观察苦地湿敷剂(KDSFJ)对小鼠接触性皮炎的治疗作用,证实其疗效。方法:采用DNFB建立45只小鼠接触性皮炎,造模成功后随机分成A、B、C三组,前两组分别喷苦地湿敷剂、硼酸湿敷6天,C组作为空白对照组不予任何处理,然后肉眼观察皮损的变化,用螺旋测微器测量小鼠耳中部的厚度,打孔法测量耳重量等方法来观察各种处理对上述指标的影响。结果:①三组小鼠体重造模前、后同一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②造模前三组间左右耳厚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195,P=0.061),造模后治疗前三组间左右耳厚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303,P=0.130)③第12天中药组小鼠创面全部脱痂,优于其它两组;④第6天,治疗组左耳肿胀度轻于阳性对照组与空白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⑤第6天皮损积分三组间存在统计学差异,提示KDSFJ能有效减轻红斑等皮损的形成,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小鼠急性期的红斑等局部皮损明显减少,总体疗效优于对照组,初步证实KDSFJ能早期抑制炎症反应,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63.
目的:比较培养法、聚合酶链反应(PCR)和荧光定量PCR(FQ-PCR)在解脲支原体检测中的诊断价值和治愈判定价值.方法:对240例疑诊非淋菌性尿道炎(NGU)者,取尿道或宫颈内分泌物,同时进行培养、PCR和FQ-PCR法检测,并对三种方法均阳性的78例患者作治疗后的随访检测.结果:以2种以上(包括2种)检测方法检测的阳性结果为真阳性,2种检测结果均为阴性则定为真阴性.培养法的敏感性为78.57%(88/112),特异性为100%(128/128);PCR的敏感性为96.43%(108/112),特异性为93.75%(120/128);FQ-PCR的敏感性为100%(112/112),特异性为100%(128/128).78例确诊患者经有效治疗后1周、2周、3周随访检测显示:培养法阴转快,1周的阴转率即为100%(78/78);PCR和FQ-PCR阴转均慢,2周后的阴转率分别为69.23%(54/78)和74.36%(58/78).结论:培养法的特异性高,但敏感性低,必然产生假阴性;PCR敏感性高,但特异性稍差,易产生假阳性;FQ-PCR特异性和敏感性均好,适宜于推广运用.但在治愈判定中,培养法的价值更大,PCR和FQ-PCR的作用有限.  相似文献   
64.
雷公藤对豚鼠表皮c-fos基因表达及表皮再生能力的调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雷公藤甲素对豚鼠皮肤原癌基因c-fos表达的影响,探讨雷公藤甲素的有效作用浓度。方法:实验于2004—01/08在泸州医学院组织学与胚胎学实验空进行。将20只雄性豚鼠随机分成为4个实验组,分别为对照组、雷公藤甲素5mg/L组、雷公藤甲素10mg/L组和雷公藤甲索20mg/L组,每组5只。使用雷公藤甲素5,10,20mg/L3种浓度对局部皮肤真皮注射处理,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显示c-fos阳性细胞,用光学显微镜和图像分析仪对结果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20只豚鼠均进入结果分析。与对照组比较,雷公藤甲素5,10,20mg/L组豚鼠表皮角质细胞c-fos表达明显增强(149,162,144,87个/视野,P〈0.05),吸光度明显增高(0.142&;#177;0.025,0.157&;#177;0.066,0.159&;#177;0.079,0.107&;#177;0.076,P〈0.05)。不同浓度药物之间作用差异元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雷公藤甲素对豚鼠皮肤原癌基因c-fos表达具有调节作用,其有效作用浓度范围较实验采用的5-20mg/L大。  相似文献   
65.
男性不育患者精液中衣原体、支原体感染的现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泸州地区男性不育者精液中衣原体(CT)、支原体(UU)感染现状,探讨男性感染衣原体、支原体后与不育的关系。[方法]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技术对228例男性不育者(不育组)和156例正常生育者(对照组)的精液作CT和UU检测。[结果]不育组CT阳性率为34/228(14.91%),UU阳性率为88/228(38.62%),CT UU阳性率为22/228(9.65%);对照组CT阳性率为2/156(1.28%),UU阳性率为7/156(4.49%),CT和UU总阳性率为1/156(0.64%)。不育组CT、UU和CT UU的阳性检出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5)。[结论]男性精液中感染CT、UU是导致不育的重要因素之一,对不育男性应进行CT、UU常规检查并及时治疗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66.
背景:在影响黑素细胞功能的诸多信号介导途径中,一氧化氮被认为是一种极为重要的信号分子。大黄有效成分大黄素次酸可以影响黑素细胞的增殖及调节细胞中酪氨酸酶的活性。 目的:观察大黄有效成分大黄紊次酸对豚鼠皮肤黑紊细胞的一氧化氮合酶表达的影响,以期确定大黄在活体皮肤中对黑素细胞的黑素合成的有效作用浓度和作用机制。 设计:完全随机分组设计,对照实验。 单位: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皮肤科。 材料:实验于2004-01/06在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传染科实验室和泸州医学院组织学与胚胎学实验室完成。选用成年健康雄性封闭群豚鼠24只。随机将豚鼠分为6组:对照组,大黄素次酸2,5,10,20,40mg/L组,每组4只。 方法:①将大黄素次酸用二甲基亚砜溶解稀释为2,5,10,20,40mg/L,分别对大黄素次酸(中国生物医学制品检定所提供,该药品为实验室提取的白色粉末纯品)2,5,10,20,40mg/L组豚鼠臀部、背部两处局部皮肤进行相应质量浓度皮下注射处理,注射量均为1mL。24b后对其中一处皮肤加注1mL相同浓度大黄素次酸一次。48h后取材,常规石蜡切片(取对照组及大黄素次酸组未注射药物处皮肤作实验对照组)。②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法显示一氧化氮合酶的表达,用光学显微镜在高倍镜下观察,识别黑素细胞,观察细胞胞质的染色及特点。用MLAS-1000图像分析仪,每组随机选择5张切片,每张切片检测20个细胞,由计算机处理系统计算出各组黑素细胞胞质中阳性免疫产物的平均吸光度(A值)。③计量资料差异比较采用方差分析,并且用SNK-q进行组间比较。 主要观察指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显示黑素细胞内一氧化氮合酶的表达,用光学显微镜和图像分析仪获得实验结果。 结果:黑素细胞胞质中阳性免疫产物的平均A值:大黄素次酸2,5,10,20.40mg/L组明显低于实验对照组(0.126&;#177;0.118,0.103&;#177;0.082,0.118&;#177;0.097.0.122&;#177;0.095.0.112&;#177;0.078,0.196&;#177;0.066,P〈0.05);大黄素次酸各质量浓度组间差异不明显(P〉0.05)。 结论:①大黄素次酸对黑色素细胞一氧化氮合酶的表达具有凋节作用,提示大黄对黑素细胞的调节通过一氧化氮信号传导通路。②大黄素次酸在240mg/L的质量浓度内,一氧化氮合酶的表达不随大黄素次酸的质量浓度改变而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67.
尖锐湿疣(CA)是感染人类乳头瘤病毒(HPV)而引起的病毒性皮肤病。研究证明,CA患多有细胞受抑制或紊乱现象。发病部位除性器官外,肛门部尖锐湿疣或肛周独立发病的为数不少,约占21.6%。本主要针对79例肛周尖锐湿疣患采用以二氧化碳激光手术为主的综合疗法,收到良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8.
带状疱疹是由水痘一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以局部神经受累及其所支配的皮肤、黏膜上发生疱疹或丘疱疹为主要表现的多发皮肤病。初次感染者表现为水痘或隐性感染,此后病毒进入皮肤的感觉神经末梢,且沿着脊髓后根或三叉神经节的神经纤维向中心移动,持久地以一种潜伏的形式长期存在于脊神经或颅神经的感觉神经元中,在某种诱因的作用下,潜伏的病毒可再次活动,生长繁殖,使受侵犯的神经节发炎坏死,产生神经痛,引起肌无力或相应部位的皮肤发生麻痹。多篇报道证实随年龄增长,带状疱疹发病率增高,且年龄越大病情越重,表现为受累神经疼痛明显,引起后遗神经痛者也较多见。本文主要针对带状疱疹老年患者的治疗和护理进行了相关的研究及阐述。  相似文献   
69.
目的 探讨可溶性白介素 2受体( sIL 2R)及白介素 6( sIL 6)与皮肌炎发病机理的关系,分析 sIL 2R与血清肌酶的关系。 方法 用双抗体夹心 ELISA法及 3H-胸腺嘧啶核苷掺入法检测了 30例皮肌炎患者用皮质类固醇治疗前后及 28例正常人 sIL 2R、 IL 6水平。结果 皮肌炎患者治疗前 sIL 2R、 IL 6显著升高( P0.05) ,IL 6仍高于正常( P0.05)。结论 sIL 2R、 IL 6在皮肌炎的发病机理中起着重要作用, sIL 2R水平可能与皮肌炎的活动性相关, sIL 2R、 IL 6对于皮肌炎合并肿瘤的患者的意义尚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70.
PCR方法检测尖锐湿疣感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PCR方法检测尖锐湿疣感染李燎陈德宇钟桂书杨西群邓茂应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PCR)对尖锐湿疣诊断的价值做了探讨,并对尖锐湿疣混合感染的情况做了分析。1.材料和方法:69例经本院确诊的尖锐湿疣患者,其中男52例,女17例。年龄17~50岁,病程3天~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