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2篇
神经病学   4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1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探讨颅内压监测在颅脑外伤术后的作用和临床意义。方法对210例颅脑外伤术后患者进行持续动态颅内压监测,根据监测结果分为4组,Ⅰ组(正常组)6 mmHg≤ICP≤15 mmHg(1 mmHg=0.133 kPa)27例,Ⅱ组(轻度升高组)15 mmHg40 mmHg 32例,同时调整治疗方案并观察其疗效。结果Ⅰ组预后良好26例,预后差1例;Ⅱ组预后良好56例,预后差9例;Ⅲ组预后良好62例,预后差24例;Ⅳ组预后较差,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预后良好者ICP为(16.21±2.92)mmHg,预后差者为(28.42±3.76)mmHg,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ICP与患者预后有关,即颅内压越高,预后越差。对颅脑外伤术后患者应及早动态观察颅内压有助于指导和及时调整治疗措施,降低并发症,提高疗效及估计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动态观察颅内压(ICP)的变化,探讨颅内压监测在重型颅脑外伤术后的作用和临床意义。方法对180例重型颅脑外伤术后患者进行持续动态颅内压监测,随机分为ICP监测组和常规神经外科治疗组,根据监测结果,调整治疗方案并观察其疗效。结果①ICP监测组在脱水剂应用时间、剂量及并发症方面均低于常规治疗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ICP监测组疗效优于常规神经外科治疗组,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颅脑外伤术后患者应及早动态观察颅内压有助于指导和及时调整治疗措施,降低并发症,提高疗效及估计预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川芎嗪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1L-1β和ICAM-1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大鼠脑组织中的1L-1β和ICAM-1含量,同时利用TTC染色法测脑梗死体积。结果:川芎嗪组大鼠脑缺血后的梗死体积显著减小,川芎嗪组脑组织中的1L-1β和ICAM-1免疫阳性细胞在各时间点的表达与模型组相比明显减少(P<0.05)。结论:川芎嗪能显著降低脑缺血再灌注后1L-1β和ICAM-1表达从而防止脑缺血再灌注炎性损伤,起到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4.
颅内压增高是神经外科常见的临床病理综合征。持续颅内压增高可引起脑血流量降低,脑供血不足,造成脑缺血、缺氧,导致患者预后不良,甚至发生急性脑肿胀死亡。因此,持续动态颅内压监测以了解颅脑外伤术后患者的颅内压变化,具有重要意义。我们通过对210例颅脑外伤术后患者进行颅内压的动态观察及患者预后结果的比较分析,探讨持续颅内压监测在颅脑外伤术后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