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95篇 |
免费 | 4篇 |
国内免费 | 3篇 |
专业分类
儿科学 | 2篇 |
妇产科学 | 4篇 |
基础医学 | 7篇 |
临床医学 | 31篇 |
内科学 | 2篇 |
皮肤病学 | 1篇 |
神经病学 | 1篇 |
特种医学 | 1篇 |
外科学 | 35篇 |
综合类 | 59篇 |
预防医学 | 14篇 |
药学 | 23篇 |
3篇 | |
中国医学 | 15篇 |
肿瘤学 | 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篇 |
2023年 | 3篇 |
2022年 | 6篇 |
2021年 | 13篇 |
2020年 | 11篇 |
2019年 | 3篇 |
2018年 | 10篇 |
2016年 | 1篇 |
2015年 | 5篇 |
2014年 | 6篇 |
2013年 | 10篇 |
2012年 | 11篇 |
2011年 | 5篇 |
2010年 | 5篇 |
2009年 | 6篇 |
2008年 | 5篇 |
2007年 | 11篇 |
2006年 | 7篇 |
2005年 | 4篇 |
2004年 | 13篇 |
2003年 | 11篇 |
2002年 | 5篇 |
2001年 | 3篇 |
2000年 | 5篇 |
1999年 | 13篇 |
1998年 | 3篇 |
1997年 | 3篇 |
1996年 | 7篇 |
1995年 | 3篇 |
1994年 | 10篇 |
1992年 | 1篇 |
1991年 | 1篇 |
1989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11.
112.
将思维导图引入药剂学实验教学,选取炉甘石洗剂的制备作为具体实验思维导图的示范,在实验预习、课中应用、实验评价及课后助记等诸多环节中,探索学生自学及教师指导与思维导图相结合的方法,以帮助师生构建清晰的知识网络和思维能力,增强课前实验预习的兴趣和效果、课中实验操作的积极性和针对性、课后知识点记忆的持续性和系统性。 相似文献
113.
目的探讨老年人居家不出(housebound)现状与生活习惯和躯体状况的关系。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从河北省唐山市和保定市各抽取1个社区,选取两个社区内≥60岁的老年人,采用面对面访谈方式进行问卷调查,调查表包括一般情况问卷、生活习惯调查表、躯体状况调查表[含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量表]。结果在调查的1 359人中,河北省老年人居家不出发生率为15.8%,女性居家不出的发生率高于男性,无配偶者居家不出发生率高于有配偶者,随着年龄增高;居家不出发生率随之增加(均P<0.05)。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不锻炼、听力障碍、高龄、ADL差是居家不出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生活习惯、躯体情况与老年人居家不出相关。 相似文献
114.
自然组织谐波显像和声学定量及彩色室壁运动分析技术对心肌梗死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使用 M型、二维超声心动图方法测量心肌梗死患者的心功能 ,由于操作方便 ,已广泛应用于临床〔1〕,但由于受 M型、二维所取切面图像的影响 ,为其准确评价心肌梗死患者的左室功能受到一定的限制。新近发展起来的自然组织谐波显像技术 ( NTHI)可提高图像的分辨力 ,增强左室心内膜的识别 ,为声学定量( AQ)技术准确计算左室功能提供了可靠的技术保证。 NTHI技术也为彩色室壁运动分析 ( CK)技术提供了可靠保证。CK技术能提供心内膜运动的位移和时相 ,有助于评估局限性室壁运动。我们采用 NTHI、AQ、CK技术研究心肌梗死患者的左室功能 ,… 相似文献
115.
甲状腺肿瘤的彩色血管能量成像与病理微血管密度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目的:研究甲状腺肿瘤的血管病理学特征,评价彩色血管能量成像(CPA)在鉴别甲状腺良恶性肿瘤的应用价值。方法:对60例甲状腺肿瘤患者术前应用CPA检查,术后对手术标本行CD34因子免疫组化染色,计算微血管密度(MVD),行统计学对比分析。结果:甲状腺癌的MVD(51.37±11.17)明显高于甲状腺腺瘤的MVD(21.32±7.95,P<0.05)。甲状腺癌中CPA III级的MVD(53.21±13.11)明显高于II级(36.11±7.92,P<0.05)。甲状腺癌的RI(0.68±0.13)与甲状腺腺瘤的RI(0.54±0.17)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状腺癌与甲状腺腺瘤的RI值与MVD均呈正相关(r分别为0.737、0.831),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状腺肿瘤的CPA血流丰富程度及其RI值和MVD从不同角度反映了甲状腺肿瘤血管生成的特性,可为临床诊断评估甲状腺肿瘤提供新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6.
目的:探讨卵巢肿瘤组织中C-erbB-2、MVD表达与CPA血流的关系。方法:对50例卵巢肿瘤患者术前应用CPA检测卵巢组织内的血流信号,测其血流阻力指数(RI),术后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该组织中C-erbB-2、MVD的表达。结果:恶性卵巢肿瘤组织中的C-erbB-2的阳性表达率(83.33%)显著高于良性组(30%,P<0.05),其表达强度与CPA血流分级呈正相关(r=0.847,P<0.05)。良、恶性卵巢肿瘤组织中C-erbB-2阳性表达组的MVD(53.37±7.91)显著高于阴性表达组(38.93±3.19,P<0.05)。卵巢恶性肿瘤组织的MVD(48.84±6.19)显著高于良性组(20.90±2.71,P<0.05),其MVD与CPA的血流分级呈正相关(r=0.823,P<0.05)。恶性卵巢肿瘤的RI值(0.36±0.06)显著低于良性组(0.68±0.07,P<0.05),其RI值与MVD呈负相关(r=-0.806,P<0.05)。结论:巢卵肿瘤组织中C-erbB-2、MVD的表达为临床应用CPA提供了可靠的病理学基础,而CPA则为临床鉴别良、恶性卵巢肿瘤提供了敏感的血流信息。 相似文献
117.
目的 研究甲状腺癌中细胞周期素E (cyclin E)的表达与彩色血管能量成像(CPA)的相关性关系,并探讨其临床预后意义.方法 术前应用CPA技术检测50例甲状腺癌患者及30例甲状腺腺瘤患者的血流信号,及其阻力指数(RI),术后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该组织中cyclin E的表达.结果 50例甲状腺癌cyclin E的阳性表达率(64%)显著高于甲状腺腺瘤组(33.3%,P<0.05),cyclin E在组织学Ⅲ级的阳性表达率(86.7%)显著高于Ⅰ、Ⅱ级(50%,P<0.05),伴有淋巴结转移的甲状腺癌cyclin E的阳性表达率为83.3%,无淋巴结转移的cyclin E的阳性表达率为40%,两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cyclin E的表达强度与CPA血流分级呈正相关(r=0.771,P<0.05),甲状腺癌的RI值为0.73+0.05,显著高于甲状腺腺瘤组的RI值(0.55±0.06,P<0.05).cyclin E的表达强度与RI值呈正相关(r=0.857,P<0.05).同时cyclin E的表达强度与甲状腺癌患者的生存时间呈负相关(r=-0.874,P<0.05).结论 cyclin E的表达强度与CPA的血流分级及甲状腺癌预后相关,cyclin E的表达是甲状腺癌有效的预后预测因子,为临床早期诊断甲状腺癌和评估预后提供新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8.
声学密度定量分析技术(AD)在心肌梗塞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本文应用声学密度定量分析技术(AD)通过对心肌梗塞患者不同心脏节段进行密度测定,为心肌梗塞的诊断提供一种元创性、定位、定量的新方法。方法:对30例心肌梗塞患者按照梗塞区、梗塞周边区、正常区心脏节段进行密度测定。结果:梗塞区心肌的IBS(超声背向散射积分)曲线低平或平直,正常区心肌的IBS曲线起伏大,梗塞周边区心肌的IBS曲线介于上述两者之间。梗塞区心肌的PPI(峰值-峰值的密度)值、SDI(密度标准差)值与梗塞周边区、正常区心肌的PPI值、SDI值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AD技术对心肌梗塞的诊断以PPI值、SDI值及IBS曲线形态最为特异,该技术直观、敏感、优于二维目测法。 相似文献
119.
目的 :观察血液系统肿瘤化疗性呕吐的发生状况并分析其规律 ,并对其行针对性治疗的研究对探讨化疗性呕吐的防治方法。方法 :统计连续化疗一年以上的 5 4例血液系统肿瘤病例化疗性呕吐的发生状况并行统计学分析。对早期化疗病例于化疗同时分别随机使用胃复安 (2 0mg d)、枢复宁 (8mg d)或不使用止吐药。对已接受 8次以上化疗的病例化疗时分别随机使用胃复安、枢复宁或镇静剂并合用心理暗示治疗三种止吐方法。分别观察其呕吐发生情况及止吐有效率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 :早期化疗病例其第 4次、第 8次及第 9次化疗时化疗性呕吐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前次 (P <0 .0 1~ 0 .0 5 ) ,枢复宁的止吐效果明显优于胃复安 (P <0 .0 0 5~ 0 .0 5 )。后期化疗的病例镇静剂并心理治疗的止吐效果优于枢复宁、胃复安 (P <0 .0 0 5~ 0 .0 2 5 )。结论 :长期接受强烈化疗的血液系肿瘤患者可会对化疗形成化疗 呕吐的条件反射。镇静剂并心理治疗对化疗性呕吐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20.
目的 分析不同程度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早产儿矫正年龄1岁前生长发育、呼吸系统疾病发病情况及潮气肺功能动态变化,为识别BPD患儿远期不良预后以期进行早期干预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收集2017年1月—2019年6月入住青岛大学附属医院新生儿科的BPD早产儿80例为观察组,根据BPD分级分为Ⅰ级BPD组和Ⅱ、Ⅲ级BPD组分别为45例、35例,并选取同期住院且胎龄、体重相当的非BPD患儿50例为对照组,比较三组患儿矫正年龄1岁前生长发育情况及住院次数、喘息、下呼吸道感染等疾病发生情况,并比较三组患儿矫正年龄1岁前肺功能参数的不同。 结果 矫正1月龄、6月龄时,三组患儿体重、身高、头围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矫正1月龄:F=7.616、10.942、24.381;矫正6月龄:F=3.795、9.569、4.481,P<0.05)。矫正年龄1岁内,三组患儿下呼吸道感染次数、喘息次数、住院次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7.750、19.212、7.384,P<0.05)。三组患儿肺功能比较,在呼吸频率(RR)、吸呼比(TI/TE)、达峰时间比(tPF%tE)和达峰容积比(VPF%VE)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矫正1月龄:F=7.861、9.909、7.021、6.825;矫正6月龄:F=9.399、6.545、7.287、5.538;矫正1岁:F=6.962、8.099、4.752、8.549,P<0.05),其中,矫正1月龄时,Ⅰ级与Ⅱ级、Ⅲ级BPD组tPF%tE和VPF%VE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矫正6月龄、1岁时,仅Ⅱ、Ⅲ级BPD组tPF%tE和VPF%VE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BPD患儿更易发生生长发育迟缓,呼吸系统患病率高,潮气肺功能阻塞程度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