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1篇
妇产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4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4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硬膜外阻滞麻醉在无痛分娩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医学模式的改变、人们生活水平和围生期质量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孕妇希望在安全无痛的情况下完成分娩.2006年6月-2007年2月本院共施行自控硬膜外镇痛泵(PCEA)分娩150例,临床效果满意,现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聚焦超声治疗慢性宫颈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门诊180例慢性宫颈炎患者,随机分成超声治疗组(90例)和微波治疗组(90例),观察治疗后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一次性治愈率超声组明显高于微波组,治疗后宫颈修复时间、阴道排液、阴道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率超声组明显低于微波组,同时超声治疗宫颈病变具有无瘢痕,保持良好的组织弹性的优点。结论聚焦超声可安全有效地治疗慢性宫颈炎,且术后恢复快、无继发感染及无瘢痕形成等优点,故已成为目前治疗慢性宫颈炎的最佳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宫腔镜应用于绝经后子宫内膜病变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4月-2018年4月该院100例绝经后子宫内膜病变患者,根据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诊断性刮宫)和观察组(宫腔镜),每组各50例,比较两组患者子宫腔病变检出率,以及诊断各种子宫内膜病变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结果观察组子宫内膜病变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患者子宫内膜息肉、子宫黏膜下肌瘤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患者子宫内膜息肉、子宫黏膜下肌瘤、子宫内膜增生和子宫内膜癌等病变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均高于对照组。结论宫腔镜能够有效、准确地诊断绝经后子宫内膜病变,其简单、快速、损伤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对一例临床表现不典型的结节性硬化症(TSC)患者进行基因突变分析以明确诊断。方法: 收集一例临床上拟诊TSC的患者及其父母的外周血,通过全外显子组测序技术对先证者TSC1TSC2基因的全部外显子及其侧翼序列进行测序,确定候选致病突变位点,同时对先证者及其父母的外周血DNA进行Sanger测序验证,并用液滴数字PCR技术确定先证者体细胞中该突变嵌合比例。结果: 先证者的TSC2基因第11号外显子存在c.1096G>T(p.E366*)杂合无义突变,为微小突变峰,突变比例未高于其突变阈值,不排除嵌合体的可能。液滴数字PCR结果提示,先证者为c.1096G>T点突变嵌合体,嵌合比例为14%。结论: 先证者TSC2基因发生体细胞镶嵌突变,c.1096G>T可能是该TSC患者的致病原因。液滴数字PCR有助于体细胞镶嵌突变嵌合体的确诊。  相似文献   
15.
胎儿淋巴管畸形是淋巴系统异常发育性疾病,可发生在全身任何部位,颈部常见,其次为腋下。本文报告1例胎儿右侧腋下胸壁淋巴管畸形的病例。该病例孕21周常规超声检查时确诊胎儿右侧腋下胸壁淋巴管畸形,大小21 mm×18 mm×16 mm,后每隔4周复查超声,团块进行性增大,至37周 +4右侧腋下胸壁淋巴管畸形增大至1...  相似文献   
16.
宫腔内人工授精治疗不孕症60例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筱筱 《临床医学》2007,27(1):48-49
目的讨论官腔内人工授精(IUI)的临床妊娠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用阴道B超监测卵泡发育及子宫内膜厚度情况,结合尿黄体生成激素(LH)峰判断排卵时间,用洗涤上游法处理精液,对我院2001年6月~2005年4月60例不孕症患者实施IUI。结果官腔内人工授精的妊娠率为21.67%。女性年龄越轻,IUI妊娠率越高。卵泡直径的大小与子宫内膜的厚度对官腔内人工授精的妊娠率有明显影响。结论女方年龄、子宫内膜的厚度和授精时机、促排卵方案等是影响官腔内人工授精妊娠率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产科急性DIC的诊断及处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产科急性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并非独立疾病、而是许多疾病在发展中的一个过程,发病急剧,病势险.死亡率极高。随着近几年对DIC有了进一步认识后,早期诊断前DIC(Pre-DIC)及正确治疗,可以显著地降低其死亡率。现将我院自1997年以来所治疗的产科急性DIC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8.
子宫内膜异位症(EMs)的临床症状主要是疼痛,表现为痛经、性交困难等难治性疼痛,严重影响患者生活与工作。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在EMs患者的异位组织或血清中高表达,其介导的炎症反应、神经血管生成等诸多过程参与EMs的发生、发展。BDNF/酪氨酸蛋白激酶B(TrkB)通路在中枢敏化中的作用,是EMs相关性疼痛形成和维持的关键因素。本文就BDNF/TrkB通路在EMs及相关性疼痛中的作用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