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2篇
儿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11篇
药学   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采用红霉素+甲硝唑治疗小儿迁延性下呼吸道感染(肺炎,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60例,结果表明,治疗有总有效率达90%,用药24~72h内退热率达100%,且副作用小,并对该治疗方案的设计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 分析支原体肺炎伴喘息儿童肺功能、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水平以及Th1细胞/辅助性Th2细胞(Th1/Th2)免疫平衡状态变化。方法 选取2018年11月至2019年11月期间上海市普陀区人民医院支原体肺炎患儿60例作为观察组,并根据患儿的临床症状分为喘息组32例和非喘息组28例,选择同期于上海市普陀区人民医院体检健康的儿童3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三组儿童第一秒最大呼气容积(FEV1%)、FEV1与用力肺活量比值(FEV1/FVC)、呼气峰值流速(PEF%)、FeNO、IFN-γ、IL-4、IFN-γ/IL-4的指标水平,并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分析FeNO、Th1细胞因子干扰素-γ(IFN-γ)、Th2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4 (IL-4)、IFN-γ/IL-4水平与FEV1、FEV1/FVC、PEF的相关性。结果 喘息组患儿FEV1、FEV1/FVC、PEF水平明显低于非喘息组和对照组,非喘息组患儿FEV1、FEV1/FVC、PEF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喘息组患儿FeNO、IFN-γ、IL-4水平明显高于非喘息组和对照组,非喘息组患...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上呼吸道感染儿童鼻部致病菌的携带状况及预防性使用抗菌素在防止继发性细菌性呼吸道感染中的作用。方法将因上呼吸道感染而就诊的563例患儿随机分为两组,一组加用抗菌素治疗,一组仅对症处理。于鼻内窥镜下取中鼻道附近的粘液标本做细菌培养,并查血常规及C-反应蛋白,3d后复查血常规及C反应蛋白,以血白细胞升高及C反应蛋白升高做为判定继发细菌感染的标准。结果鼻内窥镜拭子细菌培养阳性的患儿共275例(48.85%),阴性的患儿共288例(51.15%)。鼻拭子细菌培养、治疗措施与C反应蛋白结果均有明显的相关性,三者的相互关系亦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儿童鼻部存在致病菌时,呼吸道感染容易发展为细菌性感染,预防性使用抗菌素具有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5.
新生儿消化道出血8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80例新生儿消化道出血进行临床分析,结果表明,除新生儿自然出血症外,绝大多数由原发疾病引起,且病情危重;新生儿疾病晚期的消化道出血可看作临死前的先兆;感染可促使并加重自然出血症的发生。积极预防诱因,治疗原发病是减少消化道出血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丙酸氟替卡松气雾剂联合盐酸西替利嗪滴剂治疗儿童哮喘合并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20例患儿(4~12岁)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观察组使用丙酸氟替卡松气雾剂联合盐酸西替利嗪滴剂治疗,对照组单纯使用丙酸氟替卡松气雾剂,疗程均为12周.治疗结束后,评价临床疗效.结果 两组哮喘均达到完全控制,且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治疗后比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观察组过敏性鼻炎的喷嚏、流涕、鼻堵、鼻痒等症状明显好转,视觉模拟评分总有效率达96.7%,对照组为81.7%,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丙酸氟替卡松气雾剂联合盐酸西替利嗪滴剂在治疗儿童哮喘合并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疗效及肺功能变化等方面疗效优于单独使用丙酸氟替卡松气雾剂.  相似文献   
17.
小儿尿崩症合并肾积水2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小儿尿崩症与肾积水、肾功能的关系。方法:总结20例尿崩症合并肾积水患儿的临床资料,对比分析治疗前后肾、输尿管形态学的改变和肾功能的变化及随访结果。结果;小儿尿崩症合并肾积水20例中中枢性尿崩症17例,肾性尿崩症3例。经治疗6个月后随访,尿路扩张恢复正常者12例,肾功能恢复正常者3例,症状改善不明显者5例。结论:小儿尿崩症可引起尿路扩张、肾功能损害。发病越早,尿量越多,尿路扩张越严重,肾功能损害的机率越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白三烯受体拮抗剂辅助治疗肺炎支原体肺炎(MPP)伴喘息患儿的临床疗效及其对外周血白三烯C4(LTC4)和Th1/Th2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将90例MPP伴喘息的住院患儿随机分为3组——常规治疗组、孟鲁司特干预组、布地奈德干预组,分别在入院时和治疗2周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白三烯C4(LTC4)水平;双抗体夹心ABC-ELISA 法检测血清IL-4、IFN-γ、总IgE水平;并于入院时、治疗2周后进行咳嗽、喘息症状的评估。出院后随访6个月,通过电话询问和定期哮喘门诊复诊,由主治医师评估患儿咳嗽、喘息情况。另选取20例健康儿童为对照组。结果:干预后布地奈德干预组、孟鲁司特干预组患儿IL-4、总IgE水平低于常规治疗组,IFN-γ水平高于常规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布地奈德干预组和孟鲁司特干预组的IL-4、IFN-γ、总IgE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布地奈德干预组与常规治疗组血清LTC4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两组均明显高于孟鲁司特干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布地奈德干预组、孟鲁司特干预组与常规治疗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布地奈德干预组与孟鲁司特干预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孟鲁司特干预组与布地奈德干预组和常规治疗组比较6个月内喘息再发生率明显减少(P<0.01)。结论:白三烯受体拮抗剂能够调节Th1/Th2的失衡,减少白三烯C4的释放,减轻气道炎症和气道高反应性,从而可以控制MPP伴喘息患儿急性期的症状,并能减少喘息发作,对支原体肺炎合并喘息患儿发生哮喘有积极的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儿童鼻部致病菌的携带状况与急性细菌性呼吸道感染的关系。方法:在鼻内窥镜协助下取中鼻道附近的黏液标本做细菌培养,按培养结果分为暴露组和非暴露组进行前瞻性队列研究,以5d后血白细胞是否升高作为判定细菌感染的标准。结果:暴露组患儿的细菌感染的发生率(51.2%)明显高于非暴露组(13.1%),呼吸道感染儿童鼻部检出致病菌存在时继发或并发细菌感染的相对危险度为3.9002。结论:儿童鼻部存在致病菌时,呼吸道感染容易发展为细菌性感染。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动态呼吸监测在儿童哮喘控制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11月至2022年6月在上海市普陀区人民医院儿科就诊的5~14岁首诊为哮喘的儿童120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研究组患儿在接受常规哮喘管理6个月的同时在初始治疗时使用智能肺功能仪进行动态呼吸监测3个月,对照组患儿仅接受常规的哮喘管理6个月。比较两组儿童在初诊、随访1个月、3个月、6个月时的肺功能指标[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呼气峰流速(PEF)、最大呼气中段流量(MMEF)、用力呼出气体50%时最大呼气流量(MEF50)与用力呼出气体75%,剩余25%时最大呼气流量(MEF25)]、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哮喘控制评分(C-ACT评分)和用药依从性。6个月后随访,比较两组儿童的哮喘控制水平、哮喘发作的频率及再就医次数。结果 研究组儿童的FEV1、PEF、MMEF、MEF25在随访3个月、6个月时明显高于对照组,而MEF50在随访1个月、3个月、6个月时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儿童的FeNO在随访3个月、6个月时分别为(12.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