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43篇 |
免费 | 7篇 |
国内免费 | 6篇 |
专业分类
妇产科学 | 1篇 |
基础医学 | 2篇 |
临床医学 | 21篇 |
内科学 | 6篇 |
特种医学 | 12篇 |
外科学 | 9篇 |
综合类 | 42篇 |
预防医学 | 4篇 |
眼科学 | 1篇 |
药学 | 25篇 |
1篇 | |
中国医学 | 29篇 |
肿瘤学 | 3篇 |
出版年
2023年 | 3篇 |
2022年 | 2篇 |
2021年 | 7篇 |
2020年 | 7篇 |
2019年 | 7篇 |
2018年 | 6篇 |
2017年 | 2篇 |
2016年 | 8篇 |
2015年 | 6篇 |
2014年 | 6篇 |
2013年 | 13篇 |
2012年 | 11篇 |
2011年 | 7篇 |
2010年 | 7篇 |
2009年 | 9篇 |
2008年 | 3篇 |
2007年 | 5篇 |
2006年 | 10篇 |
2005年 | 4篇 |
2004年 | 7篇 |
2003年 | 6篇 |
2002年 | 5篇 |
2001年 | 1篇 |
2000年 | 1篇 |
1999年 | 3篇 |
1998年 | 5篇 |
1997年 | 2篇 |
1995年 | 1篇 |
1994年 | 1篇 |
1987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1.
目的探讨eNOS基因重组腺病毒载体在大鼠骨髓来源内皮祖细胞(EPCs)中的表达与作用。方法将eNOS基因插入载体PSUCMV中构建重组质粒PSUCMVeNOS,经酶切、插入、转染后包装扩增成腺病毒颗粒;大鼠胫骨获取骨髓,制备EPCs,鉴定正确后传代纯化,将三代细胞随机分为PBS对照组(C组)、Lac基因转染组(L组)和eNOS基因转染组(N组)。分别于干预后第1天、第3天、第7天观察各组细胞形态的变化,检测培养液中NO含量和各组细胞eNOS表达的变化。结果AdCMVeNOS病毒DNA成功包装成完整的病毒颗粒,测其滴度为1.58×10^10 PFU/mL;将其转染鉴定正确的EPCs,结果于体外转染后1d内,即可检测到eNOS转基因产物的表达增加;N组同一时点eNOS含量明显高于L组、C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组内比较,N7、N3与N1组比较差异显著。随时间延长NO生成量递增,第3天与第7天结果差异有显著性。结论eNOS基因可在大鼠EPCs中高效表达,并可促使培养液中NO含量明显增高。 相似文献
82.
eNOS基因转染对慢性缺氧性肺动脉高压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重组缺陷性腺病毒介导的人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基因(AdCMVceNOS)对慢性缺氧性肺动脉高压大鼠的影响,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雄性Wistar大鼠3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单纯慢性低氧组(H组)、慢性低氧 AdCMVceNOS转染组(T组),每组10只.采用呼吸道转染途径,将3×109空斑形成单位的AdCMVceNOS转入大鼠肺脏.3 d后测平均肺动脉压、右心室重量及肺动脉血NO含量,并采用免疫组化及Western blot方法观察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的表达情况.结果:H组及T组平均肺动脉压(mPAP)均较C组明显增加(P<0.05);T组与H组比较mPAP降低(P<0.05);H组及T组右心室重量/(左心室 室间隔)重量较C组增加(P<0.05).H组与C组相比,其NO的含量明显降低(P<0.05),T组较H组显著增加(P<0.05).H组及T组eNOS阳性表达强度(A值)较C组明显增加(P<0.05),而T组与H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Western blot检测H组及T组肺组织eNOS含量分别为0.62±0.08和0.92±0.17,明显高于C组0.30±0.05.结论:外源性eNOS基因转染对大鼠慢性缺氧性肺动脉高压具有治疗作用,该作用与其使eNOS活性增强及NO生成增加有关. 相似文献
83.
目的 研究探讨髌骨骨折在关节镜下复位 ,经皮改良张力带固定的临床应用。方法 33例新鲜髌骨骨折 ,其中横行骨折 9例 ,纵行骨折 3例 ,下极骨折 6例 ,粉碎性骨折 15例。成功 2 7例 ,失败 6例。手术通过关节镜清理关节腔内血凝块、碎骨块和骨折块之间嵌顿的软组织 ,关节镜直视下观察骨折情况以指导骨折复位固定。在C臂X线透视下帮助骨折复位 ,关节镜观察关节面复位平整后 ,经皮平行打入两枚克氏针固定骨折块 ,皮下导入钢丝行改良张力带固定。结果 平均随访 16 .4个月 ,骨折愈合时间最短 6周 ,最长 10周 ,平均 7.3周。根据胥少汀综合评分法 ,优 2 4例 ,良 3例 ,中、差均无。结论 关节镜下经皮改良张力带固定治疗髌骨骨折为治疗新鲜髌骨骨折提供了一种新的治疗方法。具有手术创伤小 ,生理干扰小 ,可清除关节腔内血凝块、碎骨块 ,手术感染机会小 ,关节面复位好 ,固定坚强 ,早期功能锻练 ,术后功能恢复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84.
细胞化学染色是根据化学反应的原理 ,应用涂片染色的方法 ,观察细胞的化学成分及其变化的重要方法。它不仅对研究血细胞的代谢活动、生理功能 ,而且对生理和病理情况下血细胞的化学成分的变化 ,鉴别各种类型血细胞 ,某些血液病的鉴别诊断、疾病的疗效观察以及发病机理的探讨均有重要意义 ,故细胞化学染色是血液病研究不可缺少的手段。我们通过对我院近几年来门诊及血液科、小儿科 6 8例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住院病人进行了过氧化物酶染色和苏丹黑 B染色的对比 ,其结果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6 8例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 ,… 相似文献
85.
86.
目的探讨κ阿片受体(KORs)激动剂U45088H对大鼠体外循环(CPB)后认知功能及PKA-CREB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选取成年雄性SD大鼠40只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S)组、CPB(C)组、CPB+U50488H(K)组、CPB+KORs拮抗剂Nor-BNI+U50488H(N)组与CPB+PKA拮抗剂H89+U50488H(H)组,每组各8只。S组不建模型,其余4组各CPB 60 min。K组CPB前30 min静脉注射U50488H 1.5 mg/kg;N组CPB前1 h静脉注射Nor-BNI 2 mg/kg,CPB前30 min静脉注射U50488 1.5 mg/kg;H组CPB前1 h侧脑室注射H89 5μl,CPB前30 min静脉注射U50488H 1.5 mg/kg。1 d后水迷宫法检测大鼠认知功能,TUNEL法观察海马组织细胞凋亡,Western-blot法检测海马组织p-PKA/PKA、p-CREB/CREB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与S组比较,C、K、N及H组大鼠水迷宫逃避潜伏期均延长,穿越平台次数、游泳距离及停留时间均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S组比较,C、K、N及H组大鼠海马细胞凋亡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S组比较,C、K、N及H组大鼠海马p-PKA/PKA、p-CREB/CREB表达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KORs可减少大鼠CPB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其机制可能与激活PKA-CREB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87.
目的探讨丙泊酚全身麻醉诱导对颈动脉内膜剥脱术老年患者脑氧饱和度的影响。方法选取北部战区总医院2016年3—6月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的2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以丙泊酚1. 0~1. 5 mg/kg,舒芬太尼0. 5μg/kg与罗库溴铵0. 6 mg/kg麻醉诱导。分别于入室时(T_0)、麻醉诱导前(T_1)、意识消失时(T_2)、意识消失后1 min(T_3)、意识消失后2 min(T_4)、意识消失后3 min(T_5)测量患者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心指数(CI)、双侧脑电双频指数(BIS)及双侧区域脑氧饱和度(StO_2)。结果与T_1时比较,患者T_0、T_4、T_5时的StO_2、T_2~T_5时的MAP、HR、CI、BIS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患者T_2、T_3时的MAP、CI、StO_2均高于T_4时,T_5时的MAP、StO_2均低于T_4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丙泊酚全身麻醉诱导,可致颈内动脉剥脱术老年患者脑氧饱和度明显下降,其机制可能与麻醉诱导导致的低血压有关。 相似文献
88.
腰椎间盘突出症 (以下简称腰突症 )与黄韧带增厚是引起腰腿痛的常见病症。我院自 1991年始用B超开展对腰椎管的内缘观察 ,现将其观察方法及诊断结果进行分析和讨论。1 检查方法仪器 :东芝SAL 2 0A型和西门子SL2 型实时超声显像仪。探头频率为 3 5兆赫。检查方法 :病人取俯卧位 ,外露腰骶部 ,于腹侧垫一软枕 ,使腰部平坦。同时使腰椎间隙增宽。探头置脊柱棘突旁 10~ 15cm处纵切 ,并置各腰椎间隙横切 ,观察腰L1、2 ~L5S1各椎间隙内的腰椎管内缘测量腰椎管前后径、左右径及黄韧带的厚度 ,观察是否有腰椎间盘突出及黄韧带的增厚。2 临… 相似文献
89.
<正>1病例资料患者,女,62岁,因"间断心前区疼痛8年,加重4个月"入院。8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心前区疼痛,呈针扎样痛,无大汗、颈部紧缩感、肩背部及左上肢放射痛,此后上述症状间断发作,每次持续数秒钟后自行缓解,未行相关治疗。4个月以来心前区疼痛较前加重,持续时间延长,伴心悸、气促,遂至我院就诊。入院后体检:T 36.5℃,P 69次/min,R18次/min,BP 132/78 mmHg(1 mmHg=0.133 相似文献
90.
目的:探讨脉搏指示持续心输出量( PICCO)目标导向液体治疗在重度颅脑损伤患者麻醉中的应用。方法选取重型颅脑损伤患者168例,随机分为两组,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体重、ASA分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A组72例,采用传统液体管理方式;B组96例,应用PICCO进行目标导向液体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失血量、输液量和血管活性药物使用量,以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手术时间、失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输液量、输血量明显多于B组(P<0.05),血管活性药物使用量A组少于B组(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A组明显高于B组(P<0.05)。结论 PICCO是一种简单、微创的,可对重症患者血液动力学参数进行监测的有效工具,可有效维持机体重要脏器的灌注,减少脑水肿、肺水肿等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