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567篇 |
免费 | 312篇 |
国内免费 | 219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41篇 |
儿科学 | 22篇 |
妇产科学 | 18篇 |
基础医学 | 301篇 |
口腔科学 | 71篇 |
临床医学 | 584篇 |
内科学 | 305篇 |
皮肤病学 | 21篇 |
神经病学 | 204篇 |
特种医学 | 239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2篇 |
外科学 | 388篇 |
综合类 | 1253篇 |
预防医学 | 621篇 |
眼科学 | 20篇 |
药学 | 443篇 |
8篇 | |
中国医学 | 440篇 |
肿瘤学 | 11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7篇 |
2023年 | 107篇 |
2022年 | 160篇 |
2021年 | 165篇 |
2020年 | 139篇 |
2019年 | 154篇 |
2018年 | 149篇 |
2017年 | 93篇 |
2016年 | 99篇 |
2015年 | 98篇 |
2014年 | 373篇 |
2013年 | 217篇 |
2012年 | 221篇 |
2011年 | 252篇 |
2010年 | 213篇 |
2009年 | 220篇 |
2008年 | 241篇 |
2007年 | 222篇 |
2006年 | 248篇 |
2005年 | 253篇 |
2004年 | 219篇 |
2003年 | 207篇 |
2002年 | 149篇 |
2001年 | 134篇 |
2000年 | 126篇 |
1999年 | 110篇 |
1998年 | 96篇 |
1997年 | 70篇 |
1996年 | 74篇 |
1995年 | 43篇 |
1994年 | 45篇 |
1993年 | 30篇 |
1992年 | 26篇 |
1991年 | 23篇 |
1990年 | 20篇 |
1989年 | 15篇 |
1988年 | 4篇 |
1987年 | 5篇 |
1986年 | 3篇 |
1985年 | 6篇 |
1984年 | 4篇 |
1983年 | 8篇 |
1982年 | 6篇 |
1981年 | 2篇 |
1980年 | 3篇 |
1978年 | 4篇 |
1977年 | 1篇 |
1976年 | 1篇 |
1960年 | 2篇 |
1958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0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16 毫秒
62.
目的评价实心椎弓根镙钉骨水泥钉道强化技术治疗伴有骨质疏松症的脊柱退行性疾患中期临床疗效及相关并发症。方法将2016年7月至2017年7月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骨科收治的需要进行脊柱内固定手术的脊柱退行性疾病患者74例分为2组。A组36例患者伴有骨质疏松症,采用实心椎弓根镙钉骨水泥钉道强化技术,为观察组;B组38例患者伴有骨量减少,采用传统实心椎弓根镙钉技术,为对照组。2组患者减压、融合等手术方式相同,比较2组患者术前、术后、末次随访时VAS、ODI、SF-36评分。对实心椎弓根镙钉骨水泥钉道强化技术,骨水泥在椎体内分布模式、骨水泥渗漏、骨水泥肺栓塞等相关并发症进行评估。结果 2组患者平均随访时间(22.0±6.4)月。A组纳入患者36名,置入镙钉279枚,平均(7.8±3.8)枚,其中骨水泥强化镙钉195枚,平均(5.4±2.7)枚,强化椎体101个节段,检出各型骨水泥渗漏的椎体共53个,渗漏率为52.4%。B组纳入患者38名,置入镙钉210枚,平均(5.5±3.2)枚。末次随访时,2组患者VAS、ODI、SF-36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2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更多 相似文献
63.
全麻与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对开胸手术患者围术期T细胞亚群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研究全麻与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对开胸手术患者围术期T细胞、T辅助细胞和白细胞介素-10(IL-10)的影响。方法 选择择期开胸手术病人3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全麻组):地西泮、芬太尼、丙泊酚、维库溴铵诱导,芬太尼、丙泊酚、维库溴铵、安氟醚维持;观察组(复合组):全麻方法同上;术前术中硬膜外持续输利多卡因、芬太尼混合液。两组于麻醉前(T1)、切皮后2小时(T2)和术后24小时(T3)、48小时(T4)测外周血CD3、CD4、CD8、CD23^ B细胞及单核细胞HLA-DR表达和IL-10变化。同时测定外周血肾上腺素(E)、去甲肾上腺素(NE)。结果 对照组切皮后2小时CD3细胞下降,术后24小时CD4细胞和CD4/CD8比值降低,试验组切皮后2小时CD4/CD8升高。两组术后24小时CD23^ B细胞和IL-10均显著升高,单核细胞HLA-DR表达下降。复合组在术中、术后NE值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 硬膜外阻滞加全麻能够较好地抑制手术应激反应,抑制术后CD3、CD4细胞下降。 相似文献
64.
目的 回顾性研究了 11例胸椎黄韧带钙化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手术治疗效果。方法 对自 1990年以来受治的 11例胸椎黄韧带钙化的临床表现、影象学特征和手术方法及结果分别进行描述。结果 全部病例术后病理检查 ,符合胸椎黄韧带钙化 ,11例病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 12~ 70月 ,平均 2 0月。所有病例行后路全椎板切除减压术 ,优 6 ,良 2 ,可 1,差 2 ,优良率 72 .7% ,有效率 81.9%。结论 早期减压是治疗胸椎黄韧带钙化的有效方法 ,后路全椎板切除减压术是胸椎黄韧带钙化最常用有效的术式 相似文献
65.
椎管内修复臂丛神经损伤的解剖及临床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通过打开椎管找到残存的臂丛神经根并进行神经修复的可行性。方法甲醛溶液固定的成人尸体标本15具30侧,测量C5-T1,神经前根椎间孔段的直径、长度和有髓神经纤维计数。选择5例臂丛神经损伤患者,2例为椎孔处刀刺伤,3例为闭合性创伤。自受伤到椎管内探查的时间为3-6个月,平均4个月。CTM显示部分已损伤的神经根其椎管内神经前后根仍存在,而锁骨上臂丛神经探查在椎间孔外找不到相应的具有正常结构的神经根近端,通过打开椎管将椎管内残存的神经根用腓肠神经桥接进行神经修复。结果C5-T1,神经前根的有髓神经纤维数目为4000-6000根,椎间孔段的长度为11~14mm,外径为1.2~1.5mm。5例患者的椎管内均找到了具有正常结构的神经根近端,其中C5神经根3例,C5、C6神经根1例,C7神经根1例。C5修复肩胛上神经和C5神经远端各1例,C5修复正中神经内侧头1例,C7修复内侧束1例,C5、C6分别修复上干后股、肌皮神经1例。术后随访38--46个月,平均42个月。5例患者其修复神经所支配肌肉的肌力分别达3-4级。结论对于神经根在椎间孔处断裂的臂丛神经损伤,可通过打开椎管找到损伤神经根的近端,为臂丛神经根性损伤的修复提供理想的动力神经源,有利于臂丛神经治疗效果的提高。 相似文献
66.
吴鸿伟周晓娜郭伟金岚汪栋刘军张忠涛 《国际外科学杂志》2018,(6):373-377
目的探讨日间行腹腔镜胆囊切除及经胆囊管胆道探查取石术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8年1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行日间腹腔镜胆囊切除及术中经胆囊管胆道探查取石术的69例患者的病例资料,分析其术前症状及体征、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等诊断数据,术中探查结果、手术时间等治疗数据,术后离院时间、整体花费,以及术后3d电话随访、术后7d和术后3个月门诊随访结果。结果人组的69例患者中,21.7%(15/69)的患者术前根据病史评估具有胆道探查指征,33.3%(23/69)的患者为单纯实验室检查异常具备胆道探查指征,均有谷氨酰转肽酶水平明显升高,5.8%(4/69)的患者为单纯影像学检查异常具备胆道探查指征。胆道探查24.6%(17/69)的患者可见结石,10.1%(7/69)的患者可见胆道内泥沙样结石及分泌物,探查阴性为65.2%(45/69)。手术时间41—169min,平均111min。所有患者均未留置腹腔引流管。1例患者因术后恶心、呕吐转住院观察治疗并于术后第1天出院;其余患者术后1.4~8.3h出院,平均2.8h;住院费用7820—16285元,平均13619元。术后3d内电话随访无严重并发症,术后7d复查时因低热发现1例患者胆囊窝积液,经抗感染治疗好转。术后3个月复查者均无胆管残余结石。结论运用加速康复外科理论,腹腔镜胆囊切除及术中经胆囊管胆道探查术在经验丰富的中心可以以Et间手术途径完成;目前尚无有效方法预测胆道探查结果,经严格筛选病例能够保证其安全性。 相似文献
67.
68.
目的 探讨含锶羟基磷灰石(Sr-HA)对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s)成骨分化的影响.方法 从2只SD雄性大鼠双侧股骨、胫骨提取BMSCs.用含锶量分别为摩尔百分比为10%Sr-HA(A组)、5%Sr-HA(B组)、1% Sr-HA(C组)及不含锶的HA(D组)生物陶瓷粉末制备浸提液培养大鼠BMSCs.在培养的1、3、5、7、10 d检测各组BMSCs的增殖情况,于诱导培养后6、9、12及15 d检测各组BMSCs的碱性磷酸酶(ALP)活性,于诱导培养后3、6、9及12 d检测各组BMSCs的核心结合因子α1(Cbfα1)基因表达.结果 A、B、C、D组细胞培养1、3、5、7、10 d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检测结果显示:各组间吸光度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同一组内不同时间点的吸光度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胞培养6 d时A、B、C、D组的ALP活性OD值分别为(0.061±0.005)、(0.058±0.003)、(0.056±0.005)、(0.055±0.005),从6 d起A组和B组ALP活性均显著高于C、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胞培养9和12 d时各组Cbfα1 mRNA相对表达量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A中含锶量对BMSCs增殖无明显影响,但能促进BMSCs的成骨分化. 相似文献
69.
FDGPET在非小细胞肺癌诊断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准确和早期的诊断在临床治疗中是非常必要的.材料和方法我们把98例临床拟诊NSCLC患者及22例肺癌术后患者肺部CT扫描、全身FDGPET显像与病理结果进行回顾性的分析,并与病理结果对照研究PET对鉴别肺部孤立性结节的性质、判断远处转移的准确性进行分析以及PET在NSCLC诊断中的某些特殊情况的优越性.结果FDGPET对NSCLC总的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性为96.9%和86.6%,CT总的灵敏度和特异性为74.6%和80%.其中33例肺部孤立性结节患者中,23例恶性病变出现局部FDG浓聚(SUV=4.7±2.2),明显高于良性病变(SUV=1.2±1.2),其中7例可观察到一侧纵隔的转移,15例患者尚可见肺门病灶伴胸内转移,PET所示病灶数目明显多于CT.在判断22例术后患者NSCLC复发的灵敏度和特异性为92.3%及88.9%,均高于同期的CT.此外,对于有其他检查有困难的患者(如大量胸水等),PET是寻找肿瘤病灶的最佳检测手段.结论FDGPET在对NSCLC的诊断优于解剖显像,通过PET全身显像,可以及早发现早期转移灶,避免对已属晚期的患者盲目进行手术治疗.在肺癌术后随访可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信息.但PET在精确定位方面仍然需要结合解剖显像,图像融合技术等是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70.
数据采集方式对脑PET图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不同采集方式对18F-脱氧葡萄糖(FDG)PET脑显像图的影响.方法通过改变条件和参数,分别得到不同采集模式、不同发射计数、不同透射时间下模型脑PET重建图像,并与参考图像相比,研究不同采集模式、不同数据采集对脑PET重建图像的影响.结果与二维采集相比,三维采集条件下重建图像的本底和高频噪音较多,且对颅顶、颅底结构的显示较差,但对大脑中间结构的显示与二维采集基本一致.二维采集条件下灰质/白质放射性比值为2.108±0.183,而三维采集条件下为2.286±0.232,差异无显著性(t=0.73,P>0.05).不同发射计数情况下,1×108、2×108、4×108发射计数下灰质/白质放射性比值分别为2.108±0.183、2.125±0.158、2.161±0.176,差异无显著性(P>0.05).不同透射计数的情况下,随着计数(即扫描时间)的增加,分割图像中脑模型的轮廓和脑内结构的边界趋向完整和清楚.结论不同采集模式、不同透射计数和不同发射计数对PET图像会产生一定影响,临床应加以注意.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