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7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16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21.
目的:探讨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一氧化氮与胰岛素样结合蛋白-3相互关系。方法:健康对照组30例,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95例,按NYHA心功能分级标准随机分为Ⅱ级28例,Ⅲ级36例,Ⅳ级31例。抽静脉血检测胰岛素样结合蛋白3(IGFBP-3)及一氧化氮(NO)。结果:IGFBP-3在对照组,心功能Ⅱ、Ⅲ和Ⅳ级组分别为(2648.861±673.594)ng/ml,(2564.635±454.583)ng/ml,(1931.131±742.544)ng/ml和(1631.879±556.685)ng/ml(对照组与心功能Ⅲ、Ⅳ级比较P<0.001,心功能Ⅲ、Ⅳ级组间比较P<0.001)。血NO水平较对照组明显上升,随心衰程度加重而上升,分别为(9.518±1.237)μmol/L.(19.808±0.90)μmol/L,(35.857±8.42)μmol/L和(52.800±16.437)μmol/L(P均<0.001)。IGFBP-3与NO呈负相关(-0.486,P<0.001)。结论:IGFBP-3、NO可作为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衰严重程度的预测指标,还可作为对心衰患者制定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治疗方案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2.
心房纤颤(AF)是最常见的快速性心律失常,早期诊断及有效管理是降低其不良事件的关键。光电容积脉搏波(PPG)常辅助可穿戴设备进行持续的心电监测,显示出其独特的价值。PPG技术的发展为AF管理提供了新的方案。一系列旨在用移动健康技术提高AF筛查及优化整合管理的研究,已经对PPG在AF患者的筛查、诊断、早期预警、整合管理等方面的应用进行了探索。本文总结了近年搭载PPG技术的人工智能及移动医疗在AF领域应用的最新进展,以及当前研究的局限性和未来研究的关注重点。  相似文献   
23.
背景:目前仍缺乏有效手段修复心力衰竭后受损心肌,逆转心肌病理性重塑。作为一种新的治疗策略,用正常肌细胞和治疗性基因干预受损心肌正逐渐显示出其在改善心功能方面的优势。 目的:观察腺病毒转染不同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有效性和稳定性。并以携带肌浆网钙离子ATP酶(sarcoplasmic reticulumCa(2+)ATPase,SERCA2a)基因的腺病毒转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心力衰竭大鼠,比较SERCA2a基因治疗,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以及骨髓干细胞基础的SERCA2a基因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大鼠的效果。 设计:随机对照实验。 单位:解放军总医院老年心血管病科和北京医科大学生物化学系。材料:选取购于北京医科大学动物实验中心的4周龄雄性sD大鼠作为骨髓供体。选取体质量200~250g雌性成年SD大鼠作为细胞移植和基因治疗受体。以雄性大鼠Y染色体sry基因鉴定供体移植细胞是否在雌性大鼠受体心肌内存活。实验所用Ad—SERCa2a,Ad—EGFP的构建由我科鲁小春博士完成;第3和8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自行分离培养。 方法:实验于2004—07/2005-12在北京医科大学生物化学系周春燕实验室完成。对30只雌性SD大鼠进行左冠状动脉结扎,制作急性心肌梗死后慢性心力衰竭大鼠模型。将造模成功的29只大鼠随机分为4组:基因治疗组7只,干细胞移植治疗组7只,基因修饰的干细胞移植组8只,腺病毒空载体对照组7只,分别予以单纯SERCA2a基因、MSC移植、SERCA2a基因修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及腺病毒空载体干预。分离培养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用携带SERCA2a及绿色荧光蛋白的腺病毒(Ad-SERCA2a—GFP)转染第3和8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主要观察指标: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不同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Ad-SERCA2a—GFP转染率。分别在治疗前及治疗后14,21d采用超声心动图  相似文献   
24.
缺血性脑卒中是心房颤动(房颤)的主要并发症,抗栓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近年房颤抗栓治疗取得进展,包括对房颤缺血性脑卒中/血栓及出血风险的评估,抗栓策略的选择以及具有循证医学依据的新抗凝药物.房颤缺血性脑卒中危险因子包括老龄,高血压,糖尿病,心力衰竭,以及既往缺血性脑卒中/一过性脑缺血等;女性和血管疾病是目前明确的增加房颤血栓事件的高危因子.2010年欧洲心脏病协会(European Society of Cardiology,ESC)房颤管理指南以及2012年美国胸科医师协会(ACCP 9)推荐CHADS2以及CHA2DS2-VASc作为房颤缺血性脑卒中风险评分工具.CHA2DS2-VASc比CHADS2更能准确辨认真正低危的房颤患者.真正低危患者(CHA2DS2-VASc=0)可不抗栓治疗.CHA2DS2-VASc≥1的患者均应抗凝治疗,无论华法林或新的口服抗凝药物.达比加群,Rivaroxaban(利伐沙班),Apixaban(阿哌沙班)是有循证医学依据的新一代抗凝药物.  相似文献   
25.
骨髓干细胞再生心肌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干细胞是具有潜在分化能力的细胞,根据干细胞的来源可分为两类,胚胎干细胞(embryonic stemcells,ES)和成体干细胞(adultstem cells,AS)。机体内几乎所有的组织都包含有干细胞,其中骨髓干细胞以其取材方便、体外易培养扩增成为最具临床应用前景的干细胞之一。已有的研究证实,将骨髓干细胞移植到受损心肌,可以增强心肌收缩力,改善心脏功能。其作用机制不明,存在横向分化(transdifferation)或细胞融合(cell fusion)等多种争论。现就骨髓干细胞再生心肌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6.
武强  郭豫涛  蔡军 《人民军医》2010,(10):778-779
80岁以上老年高血压发病率、致残率及病死率均较高。1997年1月-2007年1月,我们选择住院的80岁以上老年高血压512例,对其临床特点及治疗现状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7.
目的探讨醛固酮拮抗剂与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断剂联合应用对高血压左心室肥厚的治疗作用。方法对门诊60岁以上高血压患者经多普勒彩色超声心动检查确诊为左心室肥厚患者45例, 分两组分别服用醛固酮拮抗剂与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断剂(A组)或利尿剂与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断剂(B组)48周, 分别测定治疗前后血压变化和左心室肥厚指标变化。结果两种降压方案均能显著降低血压,降压效果在两组间比较并无显著差异;在改善左心室肥厚和降低左心室重量指数方面,两种降压方案均有逆转左心室肥厚的作用,但A组降压方案优于B方案。结论醛固酮拮抗剂联合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断剂是一个有效地逆转左心室肥厚的联合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28.
近年来 ,人们注意到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1(IGF 1)作为一种重要的细胞因子对心脏的作用 ,发现IGF 1及其受体系统 (IGF 1R)可促使蛋白质合成 ,调节心肌生长 ,抑制受损心肌细胞的凋亡 ,加强心肌收缩力。IGF 1对高血压及心肌梗死患者心脏的作用研究较多 ,但对充血性心力衰竭 (心衰 )尤其对老年充血性心衰 ,心脏局部IGF 1自分泌系统的变化及其意义尚不清楚。我们于 2 0 0 0年 9月至 2 0 0 1年 7月建立老年大鼠充血性心衰模型 ,观察心肌细胞的IGF 1及IGF 1R的基因表达 ,并探索其临床意义。  一、材料与方法   1.动物与试剂 :5 2只 2 4…  相似文献   
29.
目的探讨80岁以上高龄老年人腹主动脉瘤临床特点及诊治状况。方法回顾性分析66例年龄在80岁以上腹主动脉瘤患者的高危因素、瘤体特点和治疗情况。结果高龄老年患者多同时合并高血压、周围动脉粥样硬化及糖尿病。腹主动脉瘤瘤体直径3.0~9.2 cm,平均(5.8±3.2)cm,瘤腔内多形成硬化斑、钙化斑或血栓。按瘤体大小分为A(3.0~4.9 cm)、B(5.0 cm以上)两组。腹主动脉瘤治疗包括药物保守治疗和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治疗后A组、B组瘤体平均年增长率均显著下降[A组:(0.45±0.24)cm比(0.23±0.12)cm;B组:(1.02±0.1)cm比(0.68±0.22)cm,P<0.05]。结论腹主动脉瘤瘤径≥5.0 cm时,瘤体年增长及血栓形成率显著增高。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安全有效,适用于高风险的高龄老年患者。  相似文献   
30.
目的 :探讨充血性心力衰竭 (CHF)患者生长激素 (GH)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1(IGF 1)轴的相互关系。方法 :CHF患者 95例 ,健康对照者 30例。CHF按NYHA心功能分级标准随机分为Ⅱ级 2 8例 ,Ⅲ级 36例 ,Ⅳ级31例。采静脉血检测GH、IGF 1。结果 :GH在对照组与心功能Ⅳ级组分别为 (1.5 6 2± 0 .96 8)mIU/L∶(5 .832±1.4 14 )mIU/L(P <0 .0 1) ,但GH在对照组与心功能Ⅱ、Ⅲ级组的比较中 ,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IGF 1在对照组、心功能Ⅱ、Ⅲ和Ⅳ级组呈进行性减少 ,分别为 [(136 .6 2 8± 77.5 5 4 )、(98.72 5± 4 5 .115 )、(6 6 .86 3±33.95 1)及 (49.4 4 2± 2 3.4 5 6 ) μg/L](P <0 .0 1)。GH与IGF 1在对照组、心功能Ⅱ、Ⅲ和Ⅳ级组的直线回归方程分别为Y =10 7.5 +12 .9X (P <0 .0 1) ,Y =91.4 +2 .9X (P <0 .0 1) ,Y =6 7+1.3X (P <0 .0 1)与Y =4 1.7- 0 .1X (P <0 .0 1)。结论 :慢性CHF患者IGF 1水平降低 ,并随CHF加重而呈逐渐下降趋势。在重度CHF患者中 ,GH明显升高 ,但GH刺激机体产生IGF 1的作用减弱 ,GH IGF 1轴呈现异常的变化。IGF 1用于治疗CHF可能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