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2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8篇
中国医学   11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对鼻咽淋巴瘤(NPL)、鼻咽癌(NPC)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活检和病理证实的55例NPL和62例NPC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通过MSCT扫描,比较2组肿瘤形态、病变累及范围、颈部淋巴结转移差异及病灶强化程度。结果NPL患者病变较为表浅且呈弥漫性累及鼻咽腔者占60.00%,高于NPC患者的27.42%(χ2=8.007,P<0.05);表现为局限性肿块29例(23.64%),低于NPC患者的46.77%(χ2=6.781,P<0.05)。NPL患者中口咽部、鼻腔、副鼻窦及翼腭窝4个部位中至少2个部位同时受累者31例(56.36%),高于NPC患者7例(11.29%)(χ2=27.000,P<0.05);NPL组出现颈部淋巴结肿大患者31例(56.36%),低于NPC组58例(93.55%)(χ2=22.137,P<0.05);NPL组出现淋巴结明显坏死或包膜外侵犯者4例(6.90%),低于NPC组21例(33.87%)(χ2=12.272,P<0.05)。NPL组平扫期、动脉期、实质期CT平扫、强化均值低于NPC组(P<0.05);平扫期、动脉期、实质期鉴别NPL、NPC 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57、0.785、0.774。结论NPC与NPL二者MSCT表现中肿瘤形态、病变累及范围、颈部淋巴结转移、病灶强化程度均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检测白芥子中挥发性成分的组成.方法 首先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技术萃取白芥子中的挥发性成分,再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技术对其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鉴定.结果 从白芥子中共分离出37个色谱峰,鉴别出其中25个成分,占挥发性成分总量的81.15%.其主要化学成分为异硫氰酸烯丙酯(15.85%)、茴香脑(6.75%)、1-环丙基丙烷(5.98%)、苯并噻唑(3.87%)、巴豆腈(3.57%)、异硫氰酸环己酯(2.81%)等.结论 采用HS-SPME-GC-MS联用技术能快速全面获得白芥子挥发性成分的组成信息,为其进一步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建立艾叶挥发性成分的快速分析方法,研究不同产地艾叶挥发性成分的含量及分布特征。方法: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HS-SPME-GC-MS)联用技术,结合安捷伦化学工作站对不同产地的艾叶中挥发性化学成分进行定性分析,以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组分的相对含量,并通过化学计量法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对艾叶中的挥发性成分含量进行分析。结果:初步鉴定出84种化合物,主要为酮类、烯类、醇类化合物。不同产地艾叶挥发性成分有一定差异,采用主成分分析及聚类分析法能有效区分不同产地的艾叶,其中湖北蕲春产的艾叶品质最好,其次为湖南广布、河南汤阴的艾叶质量较佳,聚类分析结果将不同产地艾叶分为5类。结论:此方法稳定可靠,适用于艾叶挥发性成分的快速分析,并为艾叶挥发性成分的质量评价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蕲艾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对蕲艾挥发油体外抗氧化活性进行研究。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蕲艾挥发油,运用气相色谱-质谱连用技术(GC-MS)分析蕲艾挥发油化学成分。通过清除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有机自由基法研究蕲艾挥发油的清除自由基作用,运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蕲艾挥发油、抗氧化剂2,6-二叔丁基-4-甲基苯酚(BHT)和维生素E的清除率,并进行比较。结果:蕲艾挥发油检测到40种化学成分,初步鉴定了27种化合物,占总挥发性成分89.12%,其化学成分主要为侧柏酮(25.17%)、桉油精(23.42%)、樟脑(8.58%)、α-柏酮(7.76%)、4-萜品醇(4.7%)和冰片(3.34%)等。蕲艾挥发油的体外抗氧化试验表明,清除DPPH能力从强至弱的顺序为BHT > 蕲艾挥发油 > 维生素E。结论:蕲艾挥发油主要由酮类和萜类组成,并具有较好的体外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纳曲酮(Naltrexone,NTX)对小鼠腹膜巨噬细胞表型,分泌细胞因子及吞噬功能的影响。方法:本实验利用新型四唑化合物比色法测得NTX 对RAW264郾7 细胞作用的最佳剂量;再将培养的腹膜巨噬细胞分为3 组,RPMI1640 空白对照组、脂多糖(LPS)阳性对照组和NTX 处理组,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CD206、CD64 的阳性表达率及对葡聚糖的吞噬能力;ELISA 法检测白介素10(IL鄄10)、白介素6(IL-6)、白介素1茁(IL-1)、肿瘤坏死因子 (TNF )的分泌表达。结果:10-11 mol/ L 剂量可显著促进RAW264-7 细胞的增殖;NTX(10-11 mol/ L)处理可明显提高腹膜巨噬细胞表面CD64 的阳性表达,减少CD206 的表达;提高对葡聚糖的吞噬能力;TNF、IL-6、IL1的表达显著增加,IL-10 的表达无明显差异。结论:低剂量纳曲酮可改变巨噬细胞表型及功能,起免疫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脾气虚模型大鼠心脏组织中葡萄糖代谢和水转运情况。方法将实验SPF大鼠随机分为两组,采用饮食失节结合劳倦过度方法建立脾气虚大鼠模型。观察其基本活动情况,被毛、粪便情况、体温、进食量、肌力等多个方面,对模型进行评价。RT-PCR法和免疫印迹法分别检测心脏组织中葡萄糖转运蛋白(GLUT)1和水通道蛋白(AQP)1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脾气虚组大鼠被毛蓬松无光泽,体重减轻,活动量减少,反应相对迟缓,大便稀软;体温、进食量、前肢抓力三者降低(P0.05),AQP1和GLUT1 mRNA及其蛋白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脾气虚时心生理功能表现为血液生成不足,不能荣养身体,可能与心脏组织GLUT1、AQP1表达减少有关。  相似文献   
17.
背景:干细胞移植作为一种全新的肝硬化治疗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在国内外文献中报道极少。 目的:观察人脐带源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四氯化碳诱导肝硬化大鼠肝纤维化的影响。 方法:32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经尾静脉内注射生理盐水,肝硬化组采用四氯化碳植物油皮下注射8周制成肝硬化大鼠模型,再随机分为3组,盐水对照组、人脐带源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组分别经尾静脉内注射生理盐水和人脐带源间充质干细胞混悬液,8周肝硬化组无其他干预。 结果与结论:对照组血清碱性磷酸酶水平明显低于其他3组(P < 0.05);人脐带源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组血清白蛋白和胆固醇水平与对照鼠相近(P > 0.05),与8周肝硬化组和盐水对照组相比明显升高(P < 0.05)。血清碱性磷酸酶水平也出现了明显下降(P < 0.05)。肝硬化8周组大鼠肝组织中有大量胶原纤维增生并形成假小叶;盐水对照组与肝硬化8周组相似;仅在人脐带源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组大鼠肝中观察到散在的绿色抗人抗核抗体阳性细胞,肝组织中胶原纤维的量明显小于盐水对照组。提示经尾静脉移植人脐带源间充质干细胞,可明显改善四氯化碳诱导肝硬化大鼠的肝纤维化程度。 关键词:脐带源间充质干细胞;细胞移植;肝硬化;四氯化碳;大鼠 doi:10.3969/j.issn.1673-8225.2012.10.028  相似文献   
18.
19.
摘 要 目的: 对银木总黄酮的体外抗氧化活性进行研究。方法: 采用铁氰化钾还原法测定其还原能力,并测定其清除DPPH自由基(DPPH·)、羟基自由基(·OH)、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的能力。结果:银木总黄酮具有良好的还原力,较好地清除DPPH自由基(DPPH·)、羟基自由基(·OH)、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的能力,且随着浓度逐渐增加抗氧化作用呈递增趋势, 在银木总黄酮浓度为0.15mg·mL-1时,对DPPH自由基(DPPH·)清除率高达86%、对羟基自由基(·OH)的清除率达到68%、对于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的清除率可以达到59%。结论: 银木总黄酮有较好的抗氧化活性,是一种天然的抗氧化剂,值得进一步研究开发。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女贞子酒制前后挥发性成分的组成和含量,为酒女贞子质量评价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技术萃取女贞子及酒女贞子挥发性成分,并用气相色谱-质谱联机进行分离鉴定。结果:女贞子中共鉴定出38种化合物,酒制女贞子中鉴定出40种化合物。结论:女贞子与酒女贞子的挥发性成分的组成与含量有较大的差别,酒制后(-)-α-荜澄茄油烯、杜松烯、1-石竹烯等烯类成分有所增加,其他如苯乙醇成分有所减少,这与女贞子通过炮制后具有消炎抗菌的功效是一致的,同时酒制后降低了苯乙醇对人体的毒副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