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3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33篇
内科学   21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7篇
预防医学   22篇
药学   7篇
中国医学   19篇
肿瘤学   8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 探讨消皮素E(GSDME)介导的细胞焦亡参与辐射诱导的肠损伤分子机制及消皮素(GSDM)蛋白家族是否通过通用的信号通路调控细胞焦亡。方法 利用人正常结肠上皮NCM460细胞和人结肠癌HT-29细胞辐射不同剂量及辐射后不同时间,通过观察焦亡小泡、细胞存活、焦亡执行蛋白的切割进行焦亡指标的检测,对HT-29细胞过表达GSDME并辐射后通过RNA测序技术,对焦亡相关差异基因进行富集分析,筛选相关通路差异基因进行验证。结果 辐射诱导NCM460细胞发生显著的细胞焦亡,HT-29细胞过表达GSDME后辐射诱导GSDME激活发生显著的细胞焦亡。成功模拟人肠细胞焦亡状态,过表达GSDME-N和GSDMD-N具有超过50%的焦亡状态下的差异基因;测序分析显示,焦亡状态下的基因主要富集在免疫反应、炎症反应和Rap1信号通路等。结论 GSDME激活介导了辐射诱导肠细胞焦亡的发生,GSDM蛋白家族通过通用的调控模式参与细胞焦亡,辐射通过免疫反应、炎症反应和Rap1信号通路诱导GSDME/D激活调控细胞焦亡。  相似文献   
12.
目的:考察胶质细胞系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及其信号传导通路在神经元发育过程中的生物学功能,以及其中的分子机制。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1993-01/2005-10期间与胶质细胞系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及其信号通路在神经元发育中的功能有关的文章,检索词“gliacellline-derivedneurotrophicfactor(GDNF)”分别和“neuralsurvival,neuraldifferentiation,neuralmigration,cellprogrammeddeath(apoptosis),RET,NCAM,mechanism”组合检索,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资料选择:就检索到的700余篇文献进行筛选,以胶质细胞系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及其信号通路在神经元发育中的生物学功能为主要内容的文献350多篇。其中研究内容与神经元存活,分化,迁移密切相关,以近5年且发表在较权威杂志者优先。资料提炼:最终选定105篇相关的文献,其中72篇检索到全文,而将其中观点相似的进行比较,以19篇近期发表的,叙述详尽的入选以进行综述。资料综合:胶质细胞系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受体有GFRα和RET两类亚基,通过胶质细胞系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FRα1信号传导通路能够促进神经元的存活、分化及正确迁移,除RET外神经系统内还存在新型的跨膜受体及复杂的胞内信号转导通路。结论:胶质细胞系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对各种原因造成损伤后的神经细胞有保护和修复作用,在正常的神经元发育过程中也起到重要的作用。在神经系统发育中胶质细胞系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存在多种相互关联的信号传导通路,能够促进发育中神经元的存活、分化及正确迁移。  相似文献   
13.
正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里氏8级强烈地震,涉及四川、甘肃等10个省、市、区,约7万人死亡、37万人受伤、1万7 923人失踪[1]。2010年4月14日,青海玉树藏族自治州发生里氏7.1级地震,造成玉树县、称多县部分地区共12个乡镇受灾,重灾区面积约4 000 km2,极重灾区约900km2[2]。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初步探讨内镜下结扎剥离技术治疗胃固有肌层来源小肿瘤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对33例患有胃固有肌层来源1cm以下肿瘤的患者进行内镜下结扎剥离治疗。用皮圈结扎瘤体,之后用钩刀或IT刀对瘤体进行剥离,直到瘤体完全或部分剥离出来,标本送组织学检查,创面以金属夹和医用胶封闭。分别于术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进行内镜检查观察瘤体脱落情况及创面愈合情况。结果33个病例中,25个瘤体内镜下部分剥离,8个瘤体内镜下完整剥离,33个瘤体均随着皮圈套完整脱落,所有病例均获得了确切的病理学诊断。1例患者出现自限性的出血,未出现穿孔等并发症。术后随访3—18个月,无复发患者。结论内镜下结扎剥离是治疗胃固有肌层来源肿瘤安全、有效,而且相对简单的技术,优势在于为病变提供了组织病理学诊断。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淀粉样蛋白A(serum amyloid A,SAA),25-二羟维生素D3[25-dihydroxyvitamin D3,25(OH)D3]的表达及其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8月—2023年5月北京市宣武中医医院诊治的240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同期来本院体检的健康者24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受试者SAA、25(OH)D3及各项血糖、血脂指标水平,并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血清SAA、25(OH)D3水平与各项血糖、血脂指标水平的关系。结果观察组血清SAA、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水平高于对照组,血清25(OH)D3、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SAA水平与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水平呈正相关,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呈负相关(P<0.05)。血清25(OH)D3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判断胰腺假性动脉瘤适合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我院2006年1月至2014年12月间收治的11例胰腺假性动脉瘤患者临床资料,包括诊断、治疗方式及临床效果。结果胰腺假性动脉瘤的诊断方式为经内镜超声诊断2例,经腹部增强CT诊断8例,经介入造影诊断1例。10例患者接受经动脉介入栓塞治疗,9例治疗成功,随访28 d时,1例患者再次出血,经二次栓塞治疗成功止血;1例患者成功接受手术治疗。结论腹部增强CT及动脉造影是诊断胰腺假性动脉瘤的主要方法,内镜超声也可用于诊断。手术治疗是胰腺假性动脉瘤的传统治疗方式,介入栓塞治疗逐渐成为治疗胰腺假性动脉瘤的首选治疗方式。但为进一步明确胰腺假性动脉瘤的诊疗方案,仍需大样本的临床观察。  相似文献   
17.
内镜超声检查能显示消化道壁的层次结构,是目前公认的诊断上消化道黏膜下肿瘤的最佳手段,可以准确地显示出黏膜下病变的位置、大小、内部回声、起源层次等.我们在行超声内镜检查食管黏膜下病变的过程中发现,位于食管上段的病变多显示为起源于黏膜肌层,位于食管下段的病变多显示为起源于固有肌层,而且起源于黏膜肌层的病变直径多较小,而较大的黏膜下病变多起源于固有肌层.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价超声内镜对胰神经内分泌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总结26例行内镜超声检查术(EUS)和内镜超声引导下针吸活检术(EUS-FNA)检查且最终确诊为胰神经内分泌肿瘤病例的资料.结果 胰神经内分泌肿瘤在EUS下表现为内部回声均匀或不均匀、边界清晰的低回声肿块,血流信号丰富;肿瘤位于胰腺头部3例,钩突部2例,胰腺颈部2例,胰腺体部11例,胰腺尾部8例;其中有功能的胰神经内分泌肿瘤16例,瘤体平均直径9 mm,无功能的内分泌肿瘤10例,瘤体平均直径29 mm.EUS-FNA检查22例结果阳性,4例结果阴性.23例患者进行了外科手术治疗,其术前EUS定位准确率为100%.结论 EUS能对病变进行准确的术前定位,还可以通过EUS-FNA提供病变的病理学资料,在胰神经内分泌肿瘤的诊断中具有一定优势.  相似文献   
19.
郭瑾 《天津护理》2023,(6):710-712
目的:将中医护理技术耳穴埋豆应用于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患者,观察其对PCI术后患者睡眠状况的影响。方法:将180例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耳穴埋豆干预。术前及术后第4天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对两组患者睡眠状况进行评估。结果:术后第4天,观察组PSQI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耳穴埋豆可有效改善冠心病PCI术后患者的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20.
过去十多年来,对进行性智能障碍原因之探索,已有不少成果.其中绝大部分属于新发现的先天性代谢异常,特别有关氨基酸的代谢.一般地说,对造成此类疾病的可能原因,可根据病理改变之特点或已知病因而加以分类.例如:先天性氨基酸或碳水化合物代谢紊乱,另一些为脂肪代谢异常.为适应临床诊断之实际需要,此类疾病常依其发病年龄而被分为:1)生后不久即起病;2)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