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5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19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7篇
外科学   59篇
综合类   9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9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目的:总结近年来国内外有关组织工程学的研究进展,探讨组织工程学方法在矫形外科中的应用。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1980-01/2004-12相关组织工程学的文献,检索词“Orthopedicsurgery,tissueengineering”,并限定文献语言种类为English。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选取矫形外科领域组织工程学方面的文献,查找全文。纳入标准:①骨的替代与修复。②肌腱韧带的修复。③关节软骨修复。④半月板的替代修复。排除标准:综述文献、重复研究、Meta分析类文章。资料提炼:共收集到36篇相关文献,纳入符合标准的23篇,11篇文献对矫形外科领域组织工程学方法及材料进行评价。资料综合:组织工程学是应用成人间质细胞或胚胎干细胞,配合生物或人工基质、支架,引导细胞向特定的方向转化或再生。新近发现并被分离出的一些生长因子对这个过程具有很强的促进作用。当前,组织工程学技术在矫形外科中得以广泛应用,主要用以促进骨和软骨的修复和替代。例如,利用关节镜技术进行的关节软骨修复术,即收集患者自身软骨,进行体外培养,然后再次植入软骨缺损处,经动物实验和临床应用证实,治疗效果满意。结论:组织工程学方法在矫形外科中的应用是肯定可行的,但需要进一步的实验研究作基础。  相似文献   
82.
目的 探讨附加钢板治疗髓内钉固定后股骨萎缩性骨不连的手术适应证和操作技术.方法1999年6月-2009年6月,应用附加钢板合并开放植骨治疗12例髓内钉固定后股骨萎缩性骨不连.小切口微创清除骨折端肉芽组织,硬化骨去皮质化,足量髂骨纵形平铺于骨不连间隙和骨皮质骨床上,选择5~6孔钛合金限制接触型动力接骨板,3.0 mm克氏针钻孔,4~6枚皮质骨螺钉双皮质固定.术后保护性负重,1,3,6,12个月临床与影像学评估.结果全部获得骨性愈合,随访时问7 ~26个月,平均17.4个月.取髂骨植骨并附加钢板固定手术时间共50~120 min,平均77.5 min;出血量150~350 ml,平均252 ml.术后供骨区疼痛9例,7例1个月内缓解,2例3个月后缓解.临床骨性愈合时间5~9个月,平均7.1个月;影像学愈合时间7~12个月,平均9.4个月.无感染、钢板螺钉松动、断裂等.结论附加钢板合并植骨适用于髓内钉固定后股骨干骺端骨不连、AO分型B型骨折骨不连、骨缺损>1 cm以及扩髓更换髓内钉失败的萎缩性骨不连.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operative indications and operation techniques for augmentative plate fixation in treatment of femoral shaft atrophic nonunions subsequent to intramedullary fixation. Methods Twelve femoral nonunions after internal fixation with intramedullary nailing were treated with augmentative plate internal fixation and bone graft from June 1999 to June 2008. All femoral nonunions were caused by insecure fixation of the intramedullary nailing, in which a rotational instability of the fracture site was verified in all the patients during operation. Minimally invasive removal of the granulation tissue at fracture site and the sclerotic bone was dccorticated. The adequate lilac bone was tiled longitudinally on the nonunion gap and the cortical bone bed. The fixation involved the limited-contact dynamic titanium plate with 5-6 holes, 3.0 mm Kirschner wire and 4-6 double cortex cortical screw fixation.Protective weight-bearing was given after surgery and the tunction was evaluated at 1,3, 6 and 12 months with imaging. Results All patients were followed up for 7-26 months ( average 17.4 months), which showed radiological solid union (7-12 months, average 9.4 months) and clinical union (5-9 months, average 7.1 months ). The operation lasted for 50-120 minutes ( average 77.5 minutes), with blood volume of 150-350 ml ( average 252 ml). There were nine patients with bone pain, of whom the pain was relieved within one month in seven patients and three months in two. No infection, hardware loosening or breaking were found. Conclusion The plate augmentation and cancellous bone grafting leaving the nail in situ can be an effective solution for nonisthmal femoral nonunion, bone defect and failed exchange nailing.  相似文献   
83.
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 1990-01/2000-12相关软骨修复的文献,检索词“knee,cartilaage injury,tissue engineering”,并限定文献语言种类为English。对资料进行初审,选取组织工程学方法修复膝关节软骨损伤方面的文献,查找全文。纳入标准:①软骨移植。②镶嵌成形术。③炭纤维基质支撑假体植入术。排除标准:综述文献、重复研究、Meta分析类文章。共收集到25篇相关文献,纳入18篇符合标准的文献,10篇文献对组织工程学方法修复膝关节软骨损伤进行评价。组织工程学方法修复膝关节软骨损伤,已经动物实验证实并广泛应用于临床,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主要用以缓解症状和防止骨性关节炎的发生。组织工程学方法修复膝关节软骨损伤是肯定可行的,但需要进一步的实验研究作基础。  相似文献   
84.
踝部骨折,下胫腓联合分离,踝穴的完整性受到破坏,需手术恢复踝穴的完整和关节的稳定。总结我院1986~1995年间手术治疗严重踝关节损伤83例,随访62例,认为重度踝关节损伤的下胫腓联合分离,以手术固定下胫腓联合仍是其适应症,以期获得踝穴的稳定,恢复良好的动力对合,这对踝关节功能恢复非常重要。 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男62例,女21例,年龄16~70岁,平均32岁,右侧38例,左侧45例。 2.损伤类型:内翻外旋型Ⅳ度36例,外翻外旋型Ⅲ度23例,Ⅳ度12例。 3.治疗:踝关节骨折先行外踝或腓骨的复位固定,根据损伤情况,使用钢板或是做成和外踝皮质方向一致约15°的钩形钢板,腓骨或外踝的骨折应复位恢复其长度和方向。内踝固定采取螺丝钉或克氏  相似文献   
85.
[目的]探讨旋顶距和颈干角在髋关节置换术中对肢体长度及偏心距的影响.[方法]2019年6月~2020年12月单侧髋关节置换的患者117例纳入本研究.依据术后标准双髋正位X线片中测量健侧颈干角与假体颈干角差值,将患者分为颈干角正常、减小和增大三组,比较三组间健侧与假体侧各测量指标差异.[结果]三组间偏心距和旋顶距健侧与假...  相似文献   
86.
髌股关节疼痛综合征是临床常见疾病,是引起膝关节疼痛的主要原因之一,其发病机制与髌骨周围肌力不均衡,导致膝关节屈伸时髌骨运行轨迹不良有关。髌股关节应力增大、劳损和外伤,股四头肌弹性减退,髌骨活动度受限,髌骨外侧支持带挛缩等均是重要的病因。患者大多主诉髌后或髌用疼痛,膝关节屈曲和跑步时显著。查体见髌骨活动受限或活动度过大,以及髌骨周围结构的病理体征。影像学检查对诊断和治疗有重要指导意义。治疗可采用口服非甾体类消炎镇痛药、理疗及支具等保守方法,保守治疗无效的患者可采用外科治疗。  相似文献   
87.
目的 探讨闭合性胭动静脉钝性损伤的诊治方法。方法 本院近期收治闭合性胭动静脉钝性损伤2例,两例患者均有膝关节周围骨折,脑动静脉均系钝性损伤。结合受伤情况及临床检查以及多普勒超声检查,早期诊断,早期仔细修复损伤的血管,术中、术后抗凝治疗,以及术中预防性筋膜切开减压、预防感染等综合治疗。结果 1例截肢,1例发生缺血性肌坏死虽保住了肢体,但遗留有严重的肢体功能障碍。结论 闭合性胭动静脉钝性损伤应早期诊断,积极采取手术等综合治疗,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和截肢率。  相似文献   
88.
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股骨转子间骨折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处理方法及起动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08年12月手术治疗的119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术后30 d内发生的并发症情况及随访86例患者术后2年内的死亡情况.结果 本组119例患者中,术后30 d内发生并发症者39例,占32.8%(39/119),其中术前无严重内科疾病者9例,占7.6%(9/119),其余30例术前合并不同程度的内科疾病,占25.2%(30/119).72例合并1种内科疾病的患者中,术后18例发生并发症;27例合并2种内科疾病的患者中,术后10例发生并发症.6例合并2种以上内科疾病的患者中,术后2例发生并发症.术后并发症中,肺部感染21人次,占并发症的48.8%(21/39).2年内死亡24例,其中住院期间死亡5例,术后3个月内死亡5例,术后3~6个月死亡8例,术后6~12个月死亡4例,术后1~2年死亡2例.结论 术前合并内科疾病数量是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并发症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肺部感染为最常见的并发症,同时也是术后并发症发生的起动因素.  相似文献   
89.
背景:髋部髓内加压螺钉和股骨近端短重建钉因手术操作简单,以及针对亚洲人的特殊设计,适合应用于股骨转子间骨折,但是目前缺乏两者临床疗效比较的研究报道。 目的:比较髋部髓内加压螺钉和股骨近端短重建钉置入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效果。 方法:将215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抽签随机分为2组干预:髓内加压螺钉组110例,股骨近端短重建钉组105例,通过观察失血量、输血量、手术时间、死亡率、术后并发症、行走能力等指标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 结果与结论:两组术中失血量、输血量、手术时间及死亡率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髓内加压螺钉组35例能够独立步行,57例需要步行辅助器行走,18例无法行走。股骨近端短重建钉组28例患者能够独立步行,48例需要步行辅助器行走,29例无法行走。髓内加压螺钉组活动功能优于股骨近端短重建钉组(P < 0.05),并发症发生率低于股骨近端短重建钉组。表明髓内加压螺钉相对于股骨近端短重建钉能方便、准确、稳定的进行骨折内固定,并且提供术中加压,促进骨折愈合,并发症率较低,更适合应用于转子间骨折。  相似文献   
90.
摘要 背景: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可以促进血管的增殖,加快组织愈合。 目的 探讨通过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能否促进血管向损伤半月板的白区生长及半月板白区愈合。 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实验,与2008/2009在潍坊医学院动物实验基地完成 材料: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购自北京博奥森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方法 制备新西兰白兔后肢半月板后角损伤的模型,关节内注射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术后1、3、6、12周切除半月板,制作切片进行大体和组织学观察。 结果 术后1周,实验组较对照组血管增生,成纤维细胞丰富,并且有透明软骨细胞出现。术后3周,实验组的软骨层明显较对照组厚。术后12周,实验组软骨层出现成骨基质和成骨细胞。 结论 术后早期,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促进了血管的发生,从而促进损伤区的修复;但晚期,随血管的长入,促进了软骨内化骨,损伤了已修复的软骨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