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5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19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7篇
外科学   59篇
综合类   9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9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髋臼骨折髋脱位的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髋臼骨折合并脱位的非手术及手术治疗的随访结果。方法从1978年1月~1994年1月,治疗髋臼骨折髋脱位45例。其分型是:前壁骨折6例,前柱骨折4例,后壁骨折9例,后柱骨折9例,前、后柱骨折17例。结果牵引治疗20例,平均随访36.5个月,髋关节面复位优良率35%(7/20),髋关节功能优良率50%(10/20),髋关节炎发生率50%(10/20),异位骨化发生率10%(2/20)。手术治疗25例,平均随访30个月,髋关节面复位优良率88%(22/25),髋关节功能优良率84%(21/25),髋关节炎发生率44%(11/25),异位骨化发生率48%(12/25)。结论髋臼骨折髋脱位的治疗方法选择,应依据骨折类型及关节面移位程度决定,移位1mm者,牵引治疗,移位大于3mm者,应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22.
骨折早期血管生成与骨形成的免疫组化及超微结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骨折早期(3d)血管生成与成骨的关系。为临床加快骨折愈合,防止骨不连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用成龄大鼠,于右侧胫骨中段行闭合性骨折,采用血管基底膜标记物-层粘蛋白,用免疫组化方法并结合超微结构观察骨折区血管生成与成骨的关系。结果:骨折区随时间延长有大量血管增殖,以48h增殖显著,伴随血管增殖,成骨也明显。电镜结果:48h组血管内皮细胞合成分泌旺盛。结论:骨折早期血管生成对成骨活动具有重大影响。骨折早期局部应用血管刺激因子可能加快骨折愈合。  相似文献   
23.
背景:A型肉毒毒素通过阻断白细胞介素1的激活而发挥其预防关节纤维性粘连的作用.目的:验证兔膝关节术后腔内注射A型肉毒毒素预防关节纤维性粘连的效果.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实验,于2008-07/10在山东潍坊医学院及潍坊市人民医院完成.材料:A型肉毒毒素为兰州生物制品研究所产品.4月龄健康雄性新西兰大白兔20只,体质量2.8~3.2 kg,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0只.方法:所有实验动物行右后肢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横断术诱导关节纤维性粘连形成.术后1周实验组与对照组膝关节腔内分别穿刺注射A型肉毒毒素0.6mL(50U)、生理盐水0.6mL,注射1次,周,共3次.主要观察指标:术后6周对所有实验动物右后肢膝关节行生物力学测定、大体观察、粘连程度半定量评分以及组织学观察.结果:生物力学测定结果表明,实验组屈曲挛缩角度明显小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粘连发生率及半定量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5,P<0.01)光镜下组织学观察,实验组仅有薄而松散的胶原纤维存在,成纤维细胞稀少,对照组有大量厚而致密的胶原纤维堆积,伴大量成纤维细胞.实验组成纤维细胞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A型肉毒毒素组膝关节纤维性粘连的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说明A型肉毒毒素可以有效预防术后膝关节纤维性粘连.  相似文献   
24.
背景: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的研究集中于对皮肤坏死、肌腱的修复作用,对半月板的影响研究甚少.目的:观察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能否促进血管向损伤半月板的白区生长及半月板白区愈合.方法:将新西兰大白兔24只随机选择左后肢或右后肢作为实验组,另一条后肢作为对照组,均建立半月板后角损伤模型,实验组关节内注射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术后1,3,6,12周切除半月板,制作切片进行大体和组织学观察.结果与结论:术后1周,实验组较对照组血管增生,成纤维细胞丰富,并且有透明软骨细胞出现.术后3周,实验组的软骨层明显较对照组厚.术后12周,实验组软骨层出现成骨基质和成骨细胞.结果提示术后早期,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促进了血管的发生,从而促进损伤区的修复;但晚期随血管的长入,促进了软骨内化骨,损伤了已修复的软骨层.  相似文献   
25.
多次手术失败的股骨骨不连的治疗   总被引:23,自引:7,他引:16  
目的:采用带锁髓内钉内固定与术后注射红骨髓治疗多次手术失败的股骨不同部位骨不连。方法:股骨粗隆下骨不连7例,股骨干骨不连11例,股骨髁上骨不连5例。用带锁髓内钉静力型固定骨折型,自体髂骨植骨。术后7d骨折端注射自本红骨髓。结果:所有病例4-9个月愈合并获得较好的膝关节功能,结论:上述方法可提供早期坚强的内固定,补充成骨基质和成骨前质细胞,改善成骨能力。  相似文献   
26.
目的 研究老年髋部骨折类型、治疗方法与死亡率的关系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 1年1月至2013年12月手术治疗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转子间骨折和股骨颈骨折的临床差异、病死率的差异,总结年龄、性别、骨折类型、手术时机、伤前健康状态、并发症、麻醉方式及术后并发症等资料,对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明确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死亡率的影响因素.结果 获得1年随访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317例,男101例,女216例;股骨转子间骨折177例,股骨颈骨折140例,1年累计死亡54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死亡率明显高于股骨颈组(P=0.032),2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术前待手术时间及手术时间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性别、骨折类型、合并疾病数量、ASA评分、麻醉方式、术后并发症等因素在存活组与死亡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充分认识老年转子间骨折、股骨颈骨折的不同临床特点,合理制定治疗方案,选择合理的手术方法、麻醉方式,改善术前健康状态,有助于降低术后死亡率.  相似文献   
27.
目的探讨脉络舒通颗粒预防人工膝关节置换(tTKA)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疗效及初步机制.方法216例接受单侧 TKA 的患者入院时随机分为3组,分别给予脉络舒通颗粒、低分子肝素及利伐沙班至术后2周.选择临床症状、凝血及鸡尾酒监测指标、超声探查、肺栓塞(PE)发生率、副作用为对比依据,比较脉络舒通、低分子肝素及利伐沙班预防 TKA 术后 DVT 的疗效.结果3组药物对凝血功能的影响无明显差异.脉络舒通组小腿肿痛及皮肤瘀斑发生率最低,纤维蛋白原升幅脉络舒通组与低分子肝素相当,利伐沙班组升幅最小.基于下肢超声及鸡尾酒监测的筛查,脉络疏通与低分子肝素钙组 DVT 发生率均为4.17%(3/72),略高于利伐沙班组2.78%(2/72).各药物干预组及总体 PE 发生率均为1.39%(1/72,3/216),无致命性 PE 发生.结论对于 TKA 术后 DVT 的预防,脉络舒通给药方便,副作用小,疗效安全可靠,能减轻患者痛苦及经济负担,与物理预防联合应用可以替代传统的低分子肝素.  相似文献   
28.
骨形态发生蛋白(bone morphogenetie proteins,BMPs)是一类生长分化因子家族,作用具有浓度依赖性,与相应感受器结合会产生一系列BMP反应基因的信号表达和转录,诱导间质细胞分化为骨或软骨。而BMP结合蛋白(如noggin,chordin,DAN)和细胞外基质、xTsg(twisted gastmlation)基因,分别作为BMP活性对抗物和增效剂,决定着BMPs与相应感受器结合后引发的生物反应的强度。例如无noggin鼠体内,由于BMPs持续无节制的作用,关节形态发生存在缺陷。因此,在骨与软骨的形态发生过程中,BMPs及其结合蛋白共同有机调节着关节、肌肉、肌腱和韧带等个个动态环节;而且它们对病变(如骨性关节炎)引起的软骨缺损后的软骨再生也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详细阐述BMPs及其相关结合蛋白在骨与软骨形态发生过程中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29.
目的观察移植富集的自体骨髓干细胞+异体骨+骨形态发生蛋白治疗青壮年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疗效。方法将富集的自体骨髓干细胞+异体腓骨+部分纯化制品牛骨形态发生蛋白(bBMP)植人股骨头减压区,治疗FicatⅠ、Ⅱ、Ⅲ期青壮年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共50例(86髋)采用该治疗方法。结果随访时间3个月-10年,平均54个月。其中45例(80髋)FicatⅠ、Ⅱ期患髋无明显疼痛及功能受限,CT显示形成密度较高的新骨,病变范围及程度无发展。在5例(6髋)FicatⅢ期病例,其中2例无明显疼痛及活动受限,病变无进展,3例因症状无明显改善而行人工关节置换术。结论富集自体骨髓干细胞+异体骨+骨形态发生蛋白植入治疗青壮年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增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负重区软骨下骨机械支撑力和成骨能力,以防止股骨头进一步塌陷,达到促进青壮年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区域进行修复与重建目的,为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治疗提供了另一新的更为有效的治疗途径。  相似文献   
30.
背景:Mason Ⅲ型桡骨头骨折是桡骨头的粉碎性骨折,治疗比较困难,现在主要治疗方法是切开复位内固定或者人工假体置换,但是这两种治疗方法的疗效还存有一定争议。 目的:应用Meta分析评价人工假体置换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Mason Ⅲ型桡骨头骨折的疗效,为临床治疗Mason Ⅲ型桡骨头骨折提供依据。 方法:计算机检索CENTRAL(The Cochrane Library,1993/2011)、Medline(1980/2011)、Biomed Central (1997/2011)、Ovid(1993/2011) 和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1994/2011)、万方数据库(1993/2011)。搜集Mason Ⅲ型桡骨头骨折假体置换和切开复位内固定两种治疗方法的对照研究报告并加以比较。用RevMan 5.0 统计学软件进行异质性分析及Meta分析。 结果与结论:共纳入1篇随机对照试验,3篇临床对照试验,总计109例,其中假体置换组55例,切开复位内固定组54例。①疗效:根据Broberg和Morrey肘关节功能评分标准,假体置换组优良率优于切开复位内固定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1)。②并发症:切开复位内固定组并发症发生率高于假体置换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1)。通过疗效及并发症评价证实人工假体置换治疗Mason Ⅲ型桡骨头骨折优于切开复位内固定,结果满意,但是在肘关节活动度方面未见明显统计学差异,鉴于纳入文献较少且质量不高,最终的结论需要设计更加严谨的随机对照研究及更多的病例数加以证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