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74篇 |
免费 | 1篇 |
国内免费 | 72篇 |
专业分类
基础医学 | 8篇 |
口腔科学 | 2篇 |
临床医学 | 41篇 |
皮肤病学 | 3篇 |
神经病学 | 3篇 |
特种医学 | 16篇 |
外科学 | 495篇 |
综合类 | 66篇 |
预防医学 | 7篇 |
药学 | 4篇 |
中国医学 | 2篇 |
出版年
2022年 | 3篇 |
2019年 | 1篇 |
2018年 | 5篇 |
2016年 | 2篇 |
2015年 | 3篇 |
2014年 | 4篇 |
2013年 | 14篇 |
2012年 | 13篇 |
2011年 | 20篇 |
2010年 | 30篇 |
2009年 | 34篇 |
2008年 | 41篇 |
2007年 | 31篇 |
2006年 | 50篇 |
2005年 | 53篇 |
2004年 | 69篇 |
2003年 | 53篇 |
2002年 | 55篇 |
2001年 | 68篇 |
2000年 | 33篇 |
1999年 | 29篇 |
1998年 | 3篇 |
1997年 | 1篇 |
1996年 | 8篇 |
1995年 | 8篇 |
1994年 | 9篇 |
1993年 | 4篇 |
1992年 | 1篇 |
1990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6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目的:研究整合素CD18在皮肤撕脱伤动物模型中的表达规律,探讨其在组织继发性坏死中的作用。方法:复制皮肤撕脱伤动物模型,分别于0,2,6,12,24h采集组织标本,用PER反转录扩增的方法检测组织中CD18mRNA,进行半定量测定.了解其随时间的变化规律。结果:①撕脱组中CD18 mRNA的含量随撕脱时间的延长而升,12h左右达峰值,此后随时间的延长而略有下降。②撕脱组中CD18 mRNA的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统计分析二者差异显著。结论:黏附分子CD18在皮肤撕脱伤早期,表达明显增高,其高表达可能是早期造成撕脱皮瓣继发性坏死的重要原因之一,为临床皮肤撕脱伤的救治和康复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2.
rhEGF凝胶促组织扩张的临床应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rhEGF)凝胶在间断恒压皮肤扩张术中局部外用的临床可行性。方法:以本中心施行头皮扩张术的20位患者48个扩张器为研究对象,自身对照,随机分为3组,扩张同时分别外用含有2%氮酮的不同浓度的rhEGF凝胶,即10μg/g、5μg/g和不用药对照组,观察在60mmHg压力下相同时间内的注水速度和注水量,从而反映组织扩张速率。结果:10μg/g组的注水速度和注水量大于对照组(P<0.05),5μg/g组与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结论:rhEGF凝胶可外用于皮肤扩张术中,能有效地缩短扩张时间,但rhEGF浓度不应低于10μg/g。 相似文献
93.
皮肤伸展术中新增皮肤来源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目的:研究皮肤伸展术中“额外皮肤”的来源及所占比例。方法:健康的白色家猪9只,采用自身对照的方法,左右侧分别为实验及对照组。实验侧采用自制外向型皮肤牵张装置进行皮肤牵张,对照例不予牵张。分别观察牵张前和牵张1周后皮肤弹性变化和机械蠕变的变化及缝合后1,2,3,4,5,6,7周生物性增长面积,计算三者的比例。结果:实验组牵张前后皮肤弹性由12.32%±2.40%下降至2.64%±0.69%。增生面积中所占比例:机械蠕变51.94%±6.23%,弹性伸展13.65%±5.17%,生物性增长34.44%±2.74%。结论:皮肤伸展术的新增皮肤的来源中不仅有皮肤弹性变化和机械蠕变性变化,还有生物性增长的面积。伸展术引起了皮肤组织的生物性增长,约占新增面积中的34%,在伸展术后2—3周皮肤增生较明显。 相似文献
94.
面部外伤的早期美容修复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6
目的:分析总结面部外伤的早期修复经验,指导临床相关工作。方法:对1993年1月至2004年12月间急诊处理并行早期修复的727例面部外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727例患者中,经随诊发现:2例感染,2例创缘有血运障碍,3例拆线时伤口有部分裂开,4例伤愈后欠平整,11例在近期(1~4个月)内有瘢痕增生、局部潮红、切口线痕高出皮面且较硬。97%患者(705例)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结论:为减少后续治疗,对面部外伤急诊处理中的早期修复应予以高度重视并要考虑美学要求。主要经验是:早期细致清创至关重要;掌握手术技巧分层对位缝合;选择精细的缝合器械与材料;做好术后各项预防瘢痕增生的措施等。 相似文献
95.
目的:通过对皮肤撕脱伤动物模型中粘附分子CD11b、ICAM-1动态表达的研究,探讨皮肤撕脱伤继发性坏死的机理。方法:在猪后肢碾压形成潜行皮肤撕脱伤动物模型,在撕脱区切取撕脱皮瓣,在对侧肢体切取正常任意皮瓣作为对照。用SP法检测撕脱伤后0、2、6、12、24h外周血中性粒细胞膜表面CD11b及组织中血管内皮细胞膜表达ICAM-1的表达,并进行半定量分析,了解二者的动态变化。结果:撕脱组CD11b及ICAM-1随时间推移逐渐升高,至12h达高峰,24h后有所下降,撕脱组的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撕脱伤中粘附分子CD11b及ICAM-1呈高表达,二者可能参与了随后发生的撕脱皮瓣的继发性坏死。 相似文献
96.
尿道下裂的临床治疗方法和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尿道下裂是男性下尿路及外生殖器常见的先天性畸形,属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据统计,在出生男婴中占0.4%~0.8%,组织胚胎学认为该病是由于胎儿在母体发育过程中尿生殖褶合并不良所致,尿道外口在阴茎下方形成尿道下裂.尿道下裂的解剖学特征主要有:①尿道外口异位;②阴茎下弯;③系带缺如. 相似文献
97.
AIM: To study the expression of SMAD3 and SMAD7 of 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 1 ( TGF-β 1) on keloid- derived fibroblasts. METHODS: The expression of SMAD3 (at 1,2,4,24,48 h)and SMAD7(at 0.5 1,1.5, 2,4,24 h) were detected by using methods of Western blot after 500 pmol/L TGF-β 1 were added to the monolayer culture system.RESULTS: The level of SMAD3 were down regulated at 24 h and the SMAD7 were maximum up regulated at 4 h when TGF-β 1 were used.CONCLUSION: TGF-β 1 may down regulate the expression of SMAD3,but up regulate that of SMAD7 . 相似文献
98.
目的 探讨修薄的背阔肌肌瓣游离移植联合游离植皮修复足背大面积软组织缺损的应用和治疗效果. 方法 自2005年6月至2011年10月,共收治11例足背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患者,年龄4-46岁,其中男8例,女3例;早期创伤7例,贴骨瘢痕及陈旧性损伤4例.清创后缺损面积5.0 cm×6.0 cm ~ 8.0 cm× 12.0 cm,均伴有不同程度的肌腱、骨质外露.11例患者均采用修薄的背阔肌肌瓣游离移植联合游离植皮的方法修复创面. 结果 术后肌瓣及移植皮片均成活良好,7例术后随访3~10个月,外形良好,可正常穿鞋,移植皮片质地柔软,稍有色素沉着.结论 选用修薄的肌瓣游离移植表面植皮修复后组织的质地较薄,避免了皮瓣和肌皮瓣移植后臃肿的缺点,是修复足背缺损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99.
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