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1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21篇
神经病学   5篇
特种医学   8篇
外科学   9篇
综合类   21篇
眼科学   9篇
药学   9篇
中国医学   5篇
肿瘤学   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本文报告22例胆道残余结石病人,因肝内胆管狭窄或结石嵌顿,常规的经 T 管造影肝内胆管显影不良,采用经胆道镜向肝内胆管插入 1mm 粗的尼龙导管造影,20例获得满意的 X 线胆道相片。对肝内胆管有大结石的病例,保留插入的导管并经导管滴入溶石药液,结石破裂后再次取石成功。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房间隔膨出瘤合并房间隔缺损(ASD)介入封堵术的方法和疗效。方法:2013年5月至2014年5月,5例在本中心就诊的房间隔膨出瘤合并ASD患者,其中,男性1例,女性4例。年龄17~51岁,平均(37.0±13.1)岁。通过体格检查,胸片X线,超声心动图及心电图明确诊断,在本中心通过介入封堵治疗ASD。术后进行门诊临床检查及经胸超声心动图随访。结果:5例患者ASD最大径为6~13mm,平均(8.4±2.7)mm,膨出瘤最大径14~20mm,平均(18.4±2.6)mm。1例使用30/30PFO封堵器,4例使用ASD封堵器,ASD封堵器尺寸为16~24mm,平均(20.0±3.3)mm。5例患者封堵成功,无残余分流。随访期内无严重并发症。结论:通过合理的技术和器械对房间隔膨出瘤合并ASD进行介入治疗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3.
1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77岁,2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下腹部疼痛,伴腹胀,于当地医院就诊,行 B 超检查提示腹主动脉瘤形成,遂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介入诊疗科就诊。既往高血压20年,控制良好;肝炎病史40年。患者入院后查体血压150/90 mmHg (1 mmHg =0.133 kPa),心率18次/分。  相似文献   
14.
目的:检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的主要牙周可疑致病菌。方法:选择颈动脉粥样硬化内膜剥脱术的病例,收集术中分离的含有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标本15例。提取斑块的组织DNA,分别用5种牙周可疑致病菌的特异引物采取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扩增16S rDNA片段来鉴定细菌种类。结果:15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4例样本检测到了具核梭杆菌(Fusobacterium nucleatum,Fn),2例样本检测到了牙龈卟啉单胞菌(Porphyromonas gingivalis,Pg)。其中1例同时检测到了Fn和Pg。未检测到伴放线聚生杆菌(Aggregatibacter actinom ycetemcomitans,Aa),福赛坦菌(Tannerella for-sythia,Tf),中间普氏菌(Prevotella intermedia,Pi)。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可能与牙周可疑致病菌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初步探讨开窗及分支支架腔内修复术,治疗近肾动脉性腹主动脉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大血管疾病诊治研究中心自2011年11月至2012年6月间,完成的处于开放手术修复高度危险的3例腹主动脉瘤开窗及分支支架腔内修复术,所有患者均根据术前CT血管成像三维重建结果定制开窗支架.且手术成功的2例患者于出院前及术后1个月进行了CT血管成像和/或超声复查.结果:3例患者中1例围手术期死亡,死亡原因为支架节点内漏(Ⅲ型内漏)导致瘤腔内压力快速增高,瘤体破裂死亡,2例成功.2例成功病例手术平均时间191min(185 ~ 297min),平均使用对比剂量165mL(150~ 200mL),平均射线剂量为367(mGy· cm),平均失血量不足200mL.成功的2例患者术后7d BUN、血肌酐分别为21 μmol/L、17 μmol/L和64μ mol/L及67 μmol/L,1例患者出现一过性肾功能损伤,血肌酐达183 μmol/L,经内科治疗恢复至正常值以下.成功的2例患者复查CT血管成像,均显示腹腔分支血管通畅、无内漏及支架移位,腹主动脉瘤隔绝确切,下肢血流通畅.结论:开窗及分支支架旨在拓展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微创腔内治疗的范围.国内临床应用经验较少,有待共同总结交流.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原发破口位置对腹腔主要分支动脉血流灌注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30例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术前主动脉CTA资料,对受累的腹腔主要分支血管(腹腔干、肠系膜上动脉、双侧肾动脉)缺血类型和灌注损伤程度进行分型,并分析二者与不同夹层原发破口位置的关系。结果 130例患者共计542支分支动脉中,465支(465/542,85.79%)存在缺血,包括337支(337/542,62.18%)动力型缺血及128支(128/542,23.62%)静力型缺血,其中灌注受损69支(69/542,12.73%)、灌注未受损396支(396/542,73.06%);77支(77/542,14.21%)血管无缺血。灌注受损的分支血管中,动力型缺血37支(37/69,53.62%),静力型缺血32支(32/69,46.3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077,P=0.215)。夹层原发破口位置对腹腔主要分支动脉缺血类型(动力型、静力型)及灌注改变情况(受损、未受损)无明显影响(χ~2=1.352、0.776,P=0.509、0.678)。结论 B型主动脉夹层原发破口的位置对腹腔主要分支动脉缺血类型及灌注损伤程度无明显影响,评估腹腔主要分支血管缺血及灌注改变情况对指导手术方案制定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建立测定人血清中水溶性维生素B1、B2、B6和B9的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联用法。方法:常规送检患者血清经乙酸乙酯萃取,经反相高效液相色谱分离,采用电喷雾离子化四级杆串联质谱多反应监测模式测定维生素B1、B2、B6和B9浓度。结果:维生素B1、B2、B6、B9线性范围分别为1~200,5~40,1~80,5~40 ng·mL-1;R2值分别为0.991 6,0.996 8,0.992 2,0.991 4;最低定量限分别为1,5,1,5 ng·mL-1;日内、日间RSD均小于8.5%。结论:所建立方法可用于常规送检患者血清水溶性维生素B1、B2、B6和B9测定。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价角膜塑形镜、周边离焦眼镜、单光眼镜控制儿童近视进展的一年效果。设计 前瞻性非随机临床对照研究。研究对象 北京市眼科研究所、北京同仁验光配镜中心、北医眼视光远程视觉服务中心的近视儿童321例,其中141例(43.9%,141/321)完成一年随访。平均年龄(11.41±2.29)岁。方法 所有儿童配镜前进行视力、睫状肌麻痹后验光、裂隙灯、Lenstar眼生物参数测量及彩色眼底照相视盘旁萎缩弧分析。根据患者及监护人要求分别选择单光眼镜(single vision spectacle lenses, SV)、角膜塑形镜(orthokeratology, OK)、周边离焦眼镜(peripheral defocus spectacel lenses, PD)三种不同的矫正方式。观察三组间屈光度进展、眼轴增长及视盘旁萎缩弧扩大率的差异。主要指标 配镜前后屈光度、眼轴长度和视盘旁萎缩弧的改变。结果 完成一年随访者SV组47例、 OK镜组70例、PD组24例。平均等效球镜度(-2.89±1.34)D,平均眼轴长度(24.92±0.34)mm。最后随访时,3组儿童眼轴长度均增长,其中OK镜组增长(0.13±0.16)mm,明显低于其他两组(F=48.820,P<0.001)。SV组屈光度增长(-0.77±0.79)D,PD组屈光度增长(-0.94±0.47)D(t=1.080,P=0.283)。SV组、PD组、OK镜组视盘旁萎缩弧扩大率分别为66.7%、38.6%和15.0%(?字2=28.341,P<0.001)。结论 随访一年的结果表明,与单光眼镜、周边离焦眼镜相比,角膜塑形镜控制屈光度进展、眼轴增长、视盘旁萎缩弧扩大的效果最佳。(眼科,2016,25: 302-306)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针灸推拿联合康复训练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的疗效进行调查。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3月-2015年6月间64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根据患者入院顺序以及自身意愿将患者分为两组,一组为实验组,一组为对照组,每组32例,实验组患者采用针灸推拿联合康复训练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推拿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效果显著的14例,治疗有效的15例,总有效率为90.6%;对照组患者治疗效果显著的10例,治疗有效的13例,总有效率为71.9%,两组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 <0.05。结论:针灸推拿联合康复训练能够更好改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病情。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