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篇
  免费   0篇
药学   72篇
  2019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的临床毒性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胃肠道反应和中枢神经系统(CNS)反应是氟喹诺酮疗法中最常见的不良反应,其神经毒性的发病机制可能与N-甲基-D-天门冬氨酸(NMDA)受体的活化有关。临床和动物实验均表明司帕沙星和革帕沙星的心脏毒性高于其他氟喹诺酮,二者小剂量时也能诱发QT间期延长,从而增大出现严重心率不齐的危险性。8-位取代基为卤素原子的氟喹诺酮(如克林沙星)的光毒性最强。氟喹诺酮对幼龄动物的腱毒性能够影响其关节软骨的发育,故在儿科领域应严格局限于经慎重筛选的适应证(如用环丙沙星治疗儿童囊性纤维化)。氟喹诺酮还可诱发腱炎和腱破裂。总之,与大多数其他类抗菌药一样,氟喹诺酮的耐受性良好,但在治疗细菌感染时,务必认真考虑不同氟喹诺酮的特殊毒性。  相似文献   
32.
抗MRSA和VRE感染的抗生素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耐甲氧西林金葡菌(MRSA)和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引起的院内感染的快速上升极大地推动了针对这些耐药菌的新抗生素的研究与开发进程。本文综述了2001—2006-10期间发表的抗MRSA和VRE感染的新抗生素的研究进展,其中包括万古霉素类似物和其他糖肽类化合物、口恶唑烷酮类、喹诺酮类、天然产物及其类似物以及利用组合化学原理筛选的化合物。  相似文献   
33.
ABT-492是一种全新结构的氟喹诺酮类化合物,其作用靶点为细菌DNA拓扑异构酶,目前处于临床试验阶段,用于治疗呼吸道和泌尿道感染.大量体外活性研究结果表明,本品具有优秀的广谱抗菌活性和杀菌活性,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其对呼吸道病原体具有十分强的抗菌活性.本品的抗菌活性普遍优于其他喹诺酮类,其抗菌谱包括对喹诺酮类敏感和耐药的葡萄球菌及链球菌、对万古霉素敏感和耐药的肠球菌及厌氧菌、铜绿假单胞菌、肠杆菌、军团菌、分枝杆菌以及诱发炭疽病的炭疽芽孢杆菌.啮齿动物全身性、呼吸道和股感染模型试验证明,本品在皮下注射或口服给药时的体内保护疗效优于或相当于对照药.  相似文献   
34.
目的 寻找新的喹诺酮类抗菌药.方法 设计合成7-位具有较强亲水性取代基的7个氟喹诺酮衍生物,测定其体外抗菌活性.结果 化合物10对金葡菌(包括MRSA)和表葡菌(包括MRSE)的活性(MIC:0.06~4μg/mL)与左氧氟沙星和吉米沙星基本相当.化合物11对肺炎链球菌08-2的活性(MIC:0.25μg/mL)分别是左氧氟沙星和吉米沙星的128倍和32倍,化合物12对肺炎克雷伯菌09-22和09-23的活性(MIC:1μg/mL)分别是左氧氟沙星和吉米沙星的16倍和4倍,但目标物对革兰阴性菌的活性普遍弱于对照药.结论 7-位取代基的水溶性并非决定喹诺酮抗菌活性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35.
癌症是继心血管疾病后的人类第二大杀手.源于植物的药物在癌症临床化疗中起着重要作用.近年来,随着肿瘤细胞中多个生物靶点的成功识别,可攻击这些靶点的若干有机小分子药物相继上市,其中喹唑啉类药物已成为临床上最常见的抗肿瘤化疗药物类别之一.本文综述了自2000年以来与喹唑啉化学结构相似的喹啉和萘啶类衍生物抗肿瘤活性及其构一效关系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36.
37.
喹诺酮是近年来寻找抗HIV新药的重要结构骨架之一.通过结构修饰,可从中筛选出若干有希望的整合酶抑制剂、逆转录酶抑制剂以及双重(逆转录酶+整合酶)抑制剂.尤其是整合酶抑制剂elvitegravir即将上市,引起对抗HIV喹诺酮研发的关注.本文按喹诺酮的结构特征,从2-喹诺酮、4-喹诺酮、β-二酮酸和杂合体着手,综述了近年来这类化合物在抗HIV活性及其构效关系、作用机制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38.
抗结核药物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耐药结核病(尤其是耐多药结核病)发病率的不断上升以及结核病与HIV/AIDS并发导致的结核病疫情再度上升,成为全球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和社会问题。然而,近40余年来几乎没有新作用机制的抗TB药物问世,目前临床上使用的传统抗结核药物联合治疗方案虽然可使85%以上的初治肺结核患者痊愈,但多存在不良反应、药物相互作用、疗程长、对耐多药结核病无效和对潜伏态的结核杆菌作用不强等缺点,因此研发抗结核新药,实现对结核病的有效治疗与控制迫在眉睫。本文从作用机制和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等方面对某些兼具抗结核作用的已知抗菌类药物[如氟喹诺酮类(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和加替沙星)和嚼唑烷酮类(利奈唑胺和PNU-100480)]以及新型抗结核化合物[如二芳基喹诺酮(R207910)、硝基咪唑并吡喃(PA-824和OPC-67683)、乙胺丁醇类似物(SQ109)、浅蓝菌素、反式肉桂酸、大环内酯类、吡咯类化合物(LL3858)、长效利福霉素和吸人性丫一干扰素]等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比较全面的综述。  相似文献   
39.
莫西沙星在治疗呼吸道感染中的地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呼吸道感染是社区和院内最常见的感染,也是世界范围内导致严重疾病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近年来,新氟喹诺酮类药物被推荐用于这些感染的治疗。其中,莫西沙星既保持了对革兰氏阴性菌的优秀活性,又明显提高了对革兰氏阳性菌的活性,同时对非典型性致病菌和厌氧菌等也显示出较强的抗菌活性。莫西沙星对青霉素、红霉素以及其它氟喹诺酮,如左氧氟沙星等的耐药菌具有极强的体外抗菌活性。本品对社区获得性肺炎、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和急性窦炎的临床有效率为90%-95%,未见严重或预料之外的不良反应。与其它几种氟喹诺酮相比,莫西沙星耐药性的发展更为缓慢。因此,本品已成为治疗呼吸道感染的优秀药物。此外,药动学性质决定了本品口服疗法的疗程短,可一日1次给药,同时还具有服用方便、安全性高和患者依从性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40.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随着耐药结核病(尤其是耐多药结核病)发病率的不断上升以及结核病与艾滋病的相互结合,使结核病疫情再度上升,成为全球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和社会问题。WHO于1996年推荐早期氟喹诺酮环丙沙星、氧氟沙星和司帕沙星作为二线抗结核药物,与其他抗结核药物联合使用治疗耐多药结核病以及对不能耐受一线抗结核药物的患者使用。经过10余年临床实践的检验,这类药物的抗结核疗效已获得普遍肯定,但由于广泛使用以及不合理用药,结核分枝杆菌已对该类药物出现耐药性。近年上市的某些新氟喹诺酮类抗菌药(如莫西沙星和加替沙星)其抗结核活性显著增强。研究发现,这2个8-甲氧基氟喹诺酮的体内活性堪与异烟肼(活性最强的一线抗结核药物)媲美,而用莫西沙星替代标准治疗方案中的异烟肼,其疗程可缩短2个月。然而,由于伦理学等原因,这类药物同传统抗结核药物一样也无法进行单药的现代临床试验,因此其抗结核作用的基础研究在指导临床医师合理用药等方面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从作用机制和耐药机制、构效关系、药动学性质和临床研究(早期杀菌活性)以及单药和联合给药时的体内外活性等方面较全面地综述了近年来氟喹诺酮类抗菌药抗结核作用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