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0篇
  免费   48篇
  国内免费   15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15篇
口腔科学   9篇
临床医学   86篇
内科学   20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7篇
特种医学   16篇
外科学   31篇
综合类   136篇
预防医学   41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50篇
中国医学   78篇
肿瘤学   7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32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38篇
  2012年   45篇
  2011年   37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目的: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I mRNA结合蛋白3(IMP3)和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2(ERK2)在子宫颈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并分析IMP3和ERK2在宫颈鳞癌组织中表达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分别检测IMP3、ERK2在30例宫颈炎组织,36例轻度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Ⅰ)组织、52例中、重度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Ⅱ-Ⅲ)组织,72例宫颈鳞癌组织中的表达;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IMP3和ERK2在宫颈鳞癌组织中表达的相关性.结果:IMP3、ERK2在子宫颈鳞癌的表达高于CINⅠ和宫颈炎(P<0.05);IMP3、ERK2在CINⅡ-Ⅲ的表达高于CINⅠ和宫颈炎(P<0.05);IMP3在CINⅠ的表达高于宫颈炎(P<0.05);ERK2在宫颈鳞癌的表达高于CINⅡ-Ⅲ(P<0.05);IMP3、ERK2在子宫颈鳞癌的病理分级、临床分期、癌组织浸润深度及淋巴结的转移中的表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宫颈鳞癌组织中IMP3、ERK2表达进行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IMP3和ERK2表达呈正相关(P<0.05).结论:IMP3和ERK2在宫颈鳞癌组织中均呈高表达,且两者的表达高度相关,IMP3和ERK2可能在宫颈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联合检测两者有助于宫颈鳞癌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72.
内囊三维空间定位的形态学分析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国内、外关于内囊的研究主要是其结构受损及功能异常,而除关于内囊倾斜角外,还没有总体的形态学研究.本实验对内囊进行重新界定并三维重建,取得精确的数据,为临床内囊立体定向手术提供一定的导航数据.  相似文献   
73.
目的 观察夏枯草颗粒对乳腺增生模型大鼠乳腺组织B细胞淋巴瘤-2(Bcl-2)、Bcl-2相关X蛋白(Bax)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蛋白表达的影响,探究夏枯草颗粒治疗乳腺增生作用机制.方法 雌性育龄期SD大鼠30只,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对照组(n=5)和乳腺增生模型组(n=25).模型组序贯肌注苯甲酸雌二醇及黄...  相似文献   
74.
药对是中医临床常用的相对固定的两味药物的配伍形式,具有组成结构简单、配伍取效特点明确的优势,有着内在的组合变化规律与丰富的科学内涵,体现了中医遣方用药的特色优势。魏玮教授临证近三十载,继承国医大师路志正教授在疾病论治方面"持中央,运四旁,怡情志,调升降,顾润燥,纳化常"的学术思想,在脾胃病的诊治方面学验颇丰,治病用药以培固脾胃阴阳正气为基础,着眼整体,注重调畅气机,顾全润燥,气血并调等,擅用经方化裁,遣方讲求配伍严谨、精简有道、尊古而不泥古,其常用药对体现着其学术思想和用药原则,具有特色鲜明,疗效显著的特点。  相似文献   
75.
目的探讨阿莫西林与奥美拉唑联合治疗胃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62例胃溃疡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盲选法随机分为观察组34例和对照组28例,对照组使用常规胃药进行治疗,观察组给予阿莫西林联合奥美拉唑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几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胃溃疡的治疗中应用阿莫西林与奥美拉唑可以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减少患者不良反应发生几率,增加临床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76.
目的:探讨肿瘤住院患者护理安全问题及护理管理对策。方法研究近年来存在的护理安全事件46例,分别从制度管理、护士、患者及家属等方面进行分析比较,探讨护理安全问题发生原因,针对原因制定相关管理对策。结果制度管理缺陷14例(30.4%),护士因素25例(54.3%),患者及家属原因7例(15.2%)。针对安全问题原因采取对策后,护理事故发生率降低,患者满意度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探讨肿瘤患者常见护理安全问题并找出原因,采取针对性管理对策,能给患者带来高质量、高效率、满意的服务,减少护理事故发生率。  相似文献   
77.
背景与目的: 胃神经内分泌肿瘤(neuroendocrine neoplasm,NEN)是胃恶性肿瘤中一种较为罕见的类别,根据2019年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消化系统NEN的分类标准,分为分化好的神经内分泌瘤(neuroendocrine tumor,NET)和分化差的神经内分泌癌(neuroendocrine carcinoma,NEC)。目前,关于胃NEC(gastric NEC,GNEC)辅助化疗预后的研究匮乏,本研究旨在探讨辅助化疗能否使GNEC患者获益,以期为临床决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和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08年7月—2019年6月收治的184例GNEC患者的临床病理学资料,随访截至2022年5月31日。利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根据单因素COX回归分析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筛选出影响GNEC患者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并进一步分析化疗、手术等因素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检验水准为α = 0.05,所有统计学分析均使用SPSS 25.0软件。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手术(P<0.001)、化疗(P <0.001)、综合治疗模式(P<0.001)、N分期(P = 0.029)、M分期(P<0.001)及TNM综合分期(P<0.001)是影响GNEC患者预后的变量。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手术(P<0.001)、化疗(P<0.001)及M分期(P<0.001)是影响GNEC患者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在所有患者中,TNM Ⅰ、Ⅱ、Ⅲ和Ⅳ期的3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51.9%、55.8%、40.7%和23.6%。在行根治性切除的患者中,辅助化疗可以改善GNEC患者的预后,辅助化疗和非辅助化疗的3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58.8%和33.3%(P = 0.008)。分层分析结果显示,辅助化疗能够改善TNM Ⅱ(P = 0.018)和Ⅲ期(P = 0.023)患者的预后。此外,NEC化疗方案[依托泊苷+顺铂(etoposide plus cisplatin,EP)、伊立替康+顺铂(irinotecan plus cisplatin,IP)]与胃腺癌方案[奥沙利铂+卡培他滨(oxaliplatin plus capecitabine,XELOX)、奥沙利铂+替吉奥(oxaliplatin plus tegafur,SOX)、奥沙利铂+5-氟尿嘧啶(oxaliplatin plus 5-fluorouracil,FOLFOX)]在改善预后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668)。结论: 辅助化疗可改善GNEC患者预后,为临床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8.
目的评估A型肉毒毒素(BTX-A)局部注射对脑卒中后痉挛性腕及手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 36例患者于治疗前及治疗后1周、4周、8周和12周应用改良Ashworth量表(MAS)、Carroll上肢功能试验(UEFT)、肢体静息位置、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改良Barthel指数(MBI)、上肢3个运动任务(清洗偏瘫侧的手掌、剪患侧手指甲、将患侧的手臂伸进袖子)中遇到的困难进行评估。结果治疗后,MAS、VAS、UEFT评分和3个上肢任务完成情况均有改善(P<0.05),改善于注射后1周出现,并至少维持12周。MBI与治疗前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BTX-A局部注射可以改善脑卒中后痉挛性上肢功能障碍,减轻疼痛。  相似文献   
79.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并发阵发性心房颤动与P波最大时间(Pmax)、P波离散度(Pd)的关系。方法观察33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发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和25例单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Pmax、Pd。结果两组Pmax(123.99±3.61ms、110.37±2.58ms)、Pd(45.82±2.93ms、29.13±3.57ms)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Pmax≥120ms和Pd≥40ms预测心房颤动的敏感性分别为92%和96%,特异性分别为91%和95%。结论Pmax延长和Pd增加可预测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房颤动的危险眭。  相似文献   
80.
目的:探讨补充3周丙酮酸钙对于小鼠力竭后组织损伤的保护作用机制。方法:雄性小鼠40只,随机分为安静对照组(C组)、运动对照组(Ec组)、丙酮酸钙组(P组)、运动丙酮酸钙组(Ep组)各10只,C及Ec组小鼠每天灌服10%阿拉伯胶溶液,P及Ep组每天给予600mg/kg的丙酮酸钙灌胃,共3周。3周末时各组大鼠均进行力竭运动实验,检测肝脏组织中过氧化氢(H2O2)和谷胱甘肽(GSH)的含量、ATP酶活力。结果:与Ec组比较,Ep组小鼠运动至力竭时间明显延长,运动能力显著提高(106.9±24.7min、167.0±31.2min,P〈0.01)。Ep组GSH含量明显高于其它各组(P〈0.05)。运动力竭后Ec组和Ep组H2O2含量明显高于C、P组,Ep组低于Ec组(P〈0.01)。结论:补充丙酮酸钙能明显提高小鼠力竭运动能力和抗氧化损伤能力,其可能原因是提高GSH抗氧化能力及抵抗部分ATP酶的失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