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9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2篇
儿科学   8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7篇
临床医学   29篇
内科学   14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128篇
综合类   108篇
预防医学   18篇
药学   25篇
  2篇
中国医学   8篇
肿瘤学   5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5篇
  1991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气道管理是临床麻醉工作的核心内容。气道管理不足会导致患者发生缺氧、低氧性脑损伤等并发症。麻醉科医师在临床工作中常遇到困难气道,充分的术前评估对发现潜在困难气道至关重要,目前国内外均缺乏稳定可靠的困难气道风险预测模型。本文主要从外观指标、外观预测模型、影像学指标三个方面阐述困难气道的研究进展,为气道管理工作以及未来搭载人工智能建立困难气道预测模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2.
<正>术后谵妄(postoperative delirium, POD)是患者在经历手术麻醉后出现的急性神经精神综合征,主要表现为注意力下降和认知紊乱~([1])。对生物标志物的研究,有助于在病理生理学机制层面理解POD的发生发展。特异性标志物有助于POD的预测及诊断,对评估其严重程度和动态变化有重要指导意义。本文从神经递质、炎性因子、激素、代谢异常、电解质紊乱和基因位点6个方面对谵妄的生物标志物作一综述。POD的诊断与概况  相似文献   
63.
背景 围术期多种因素可能导致心肌缺血和心肌梗死,了解其发生机制,有效预防,可降低围术期心脏事件发生率.目的 探讨围术期心肌缺血和心肌梗死的发生机制及有效预防措施.内窖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后冠脉内皮对交感神经、副交感神经兴奋的反应性发生改变以及围术期特殊的病理生理状态是围术期心肌缺血和心肌梗死发生的主要机制.对于冠心病患者加强围术期心肌缺血和心肌梗死的监测与诊断,加强围术期药物治疗维持斑块稳定性、维持氧供需平衡,并完善术后镇痛、加强保温、避免血糖过高可减少围术期心肌缺血和心肌梗死的发生.趋向 冠心病患者非心脏手术前常规预防性药物的治疗时间与获益的关系以及术前冠脉重建的价值尚需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64.
目的:应用响应曲面分析法观察在静脉麻醉诱导期间,丙泊酚和瑞芬太尼在抑制强直电刺激(electrical tetanus stimuli,ETS)引起的体动和循环反应中的药效学相互作用。方法:选择ASAⅠ~Ⅱ级、年龄18~65岁的择期手术患者70例。丙泊酚和瑞芬太尼通过靶控输注系统输注给药,在研究过程中维持丙泊酚的靶浓度不变,阶梯式增加瑞芬太尼的靶浓度,当药物的血浆浓度与效应室浓度达到平衡后,评估患者对ETS引起的体动反应和循环反应。应用响应曲面模型分析丙泊酚与瑞芬太尼在抑制ETS中的药效学相互作用;应用NONMEM软件分析拟合药效反应的模型参数;应用Minitab软件绘制三维响应曲面图。结果:响应曲面分析法可以定性和定量地分析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的药效学相互作用规律。丙泊酚(≤9 mg/L)和瑞芬太尼(≤10 μg/L)相互作用的三维响应曲面表明,二者在抑制ETS引起的体动反应和循环反应时具有明显的协同作用。瑞芬太尼1 μg/L可使丙泊酚抑制ETS体动和循环反应的C50值降低40.1%和45.0%;瑞芬太尼2 μg/L时,丙泊酚抑制ETS体动和循环反应的C50值分别降低71.5%和72.8%;将瑞芬太尼血浆浓度增加至3 μg/L时,丙泊酚抑制ETS体动和循环反应的C50值降低82.1%和83.7%;当瑞芬太尼≥3 μg/L时,丙泊酚在抑制ETS体动和循环反应的C50值下降幅度变缓,表现出封顶效应。结论:响应曲面分析法可以定性和定量地分析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的药效学相互作用规律;丙泊酚(≤9 mg/L)与瑞芬太尼(≤10 μg/L)在抑制ETS引起的体动反应和循环反应上具有明显的协同作用;瑞芬太尼在降低丙泊酚抑制ETS体动反应和循环反应的C50值上表现出封顶效应。  相似文献   
65.
目的:评估宫 腹腔镜检查患者术前应用帕瑞昔布钠并联合应用切口周围注射罗哌卡因对术后肩痛和切口疼痛的影响。方法:60例择期全身麻醉下行宫-腹腔镜检查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患者(组1,n=30)麻醉诱导前静脉注射帕瑞昔布钠40 mg(生理盐水2 mL稀释),建立气腹前切口注射0.5%(体积分数)罗哌卡因20 mL;另一组患者(组2,n=30)麻醉诱导前静脉注射生理盐水2 mL,建立气腹前切口注射0.5%罗哌卡因20 mL。术后记录停药后患者的苏醒时间和睁眼时间,患者在恢复室内(0 h)和术后2 h、4 h、8 h、12 h、24 h、48 h的切口疼痛和肩痛的评分,以及术后患者应用曲马多的次数和剂量。结果:与组2患者相比,组1患者的术后肩痛发生率较低(37% vs. 67%,P=0.020),术后48 h内重度疼痛的发生患者较少(4 vs. 11,P=0.037);术后12 h,组1患者的右侧肩痛数字评分法(numerical rating scales, NRS)评分为0(0,2),而组2患者为0(0,8),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1患者的左侧肩痛的NRS评分在术后12 h和24 h分别为0(0,1)和0(0,4),也低于组2患者的0(0,8)和2(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6,P=0.014)。术后即刻,组1患者腹部切口疼痛的动态和静态NRS评分均低于组2患者(P=0.001,P=0.005);术后12 h和24 h,组1患者的腹部切口疼痛的静态NRS评分也低于组2患者(P=0.042,P=0.029)。组2患者术后24 h内需应用曲马多的例数多于组1 (8 vs. 0,P=0.002)。结论:术前应用帕瑞昔布钠并切口周围注射罗哌卡因可显著改善宫 腹腔镜检查术后的肩痛和切口疼痛。  相似文献   
66.
目的:评价穿刺针增强显像技术在超声引导腋路臂丛神经阻滞中对穿刺针可视性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符合美国麻醉医师学会(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 ASA)分级Ⅰ或Ⅱ级,拟于超声引导腋路臂丛神经阻滞下行手和/或前臂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普通显像组(n=30)和增强显像组(n=30)。两组均通过超声(SonoSite M-Turbo)定位正中神经、尺神经、桡神经以及肌皮神经,增强显像组在进行穿刺时开启多波束增强技术按钮,两组通过刺激器引出特定运动后,在每支神经周围推注0.5%(质量分数)罗哌卡因10 mL,记录行臂丛神经阻滞过程中的操作时间、各支神经与皮肤表面的距离以及并发症,评价超声图像中穿刺针的可视性。结果:行腋路臂丛神经阻滞过程中,增强显像技术组较普通显像组操作时间短[(2.63±0.81) min vs. (5.07±1.89) min,P=0.01],且在行桡神经和肌皮神经阻滞时,增强显像技术组的穿刺针可视性更好(P<0.05)。结论:对位置较深的神经采用增强显像技术可提高穿刺针可视性并缩短操作时间。  相似文献   
67.
目的:采用视可尼喉镜引导双腔气管导管插管,将导管气管腔开口分别置于塑形后导管远端弯曲的凸面和凹面,比较这两种不同塑形方法在插管时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对行择期胸外科手术并需进行左双腔气管导管插管的患者,采用视可尼喉镜引导双腔气管导管插管,根据气管导管塑形方式将患者随机分为U组和T组,患者使用的双腔气管导管均沿视可尼喉镜镜杆塑形,T组塑性后导管的气管腔开口置于导管远端弯曲的凸面, U组气管腔开口置于导管远端弯曲的凹面。全麻诱导后,采用塑形后的导管在视可尼喉镜引导下插管,记录患者视可尼喉镜插管操作时间、插管次数、支气管插管错位、纤维支气管镜定位时间、插管总时间及是否有口唇和牙齿损伤,评估术后1 h及24 h患者声音嘶哑及咽喉疼痛情况。结果: 136例患者完成本研究,每组68例。U组患者视可尼插管操作时间少于T组[(35.1±6.1) s vs. 39.6±11.8) s, P=0.007],两组一次插管成功率(92.6% vs. 88.2%, P=0.56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U组插管阻力评分更低;T组支气管插管错位的例数少于U组(4 vs. 13, P=0.020),纤维支气管镜定位时间更短[(44.1±20.9) s vs. (53.6±29.2) s, P=0.032];两组患者插管总时间以及两组口唇、牙齿损伤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声音嘶哑发生率和严重程度评估,术后1 h时U组均低于T组;而在咽喉疼痛发生率和严重程度方面,术后1 h和24 h时U组均低于T组。结论: 使用视可尼喉镜引导左双腔气管导管插管时,将导管沿视可尼镜杆塑形,使其气管腔开口位于塑形后导管远端弯曲的凹面能够节省视可尼喉镜插管操作时间,并减少术后咽喉疼痛及声音嘶哑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但这种塑形方法会增加支气管插管错位的发生率以及纤维支气管镜定位导管位置所花费的时间。  相似文献   
68.
癫是以反复发作的神经元异常放电导致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常为特征的疾病 ,为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之一 ,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现就难治性癫的治疗方面综述如下。一、药物治疗 传统抗药对于大部分癫的治疗是有效的 ,但仍有 2 0 %~ 30 %不能有效控制。近年来采用新型抗药治疗难治性癫 ,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常用药物如下 :1.氨己烯酸 (vigabatrin) :不可逆性γ 氨基丁酸 (GABA)转氨酶抑制剂 ,能明显提高脑内GABA的活性 ,对于成人或儿童的部分性发作 ,尤其是复杂性部分性发作疗效肯定 ,Baulac通过对 1…  相似文献   
69.
氯诺昔康用于妇科开腹手术后病人自控镇痛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93,自引:3,他引:90  
目的评价非甾体抗炎药氯诺昔康用于妇科腹部手术后病人自控镇痛(PCA)的效应及安全性.方法100例妇科开腹手术术后中度以上疼痛病人,随机分为L组和M组,接受PCA治疗.L组使用氯诺昔康(1mg/次,总量32mg/24h),M组使用吗啡(1.25mg/次,总量40 mg/24h).结果氯诺昔康组与吗啡组的疼痛缓解评分总和(T(TPAR)分别为14.9±3.9和15.2±3.7(P>0.05),疼痛程度差值总和(SPID)分别为10.5±3.2和9.4±3.0(P>0.05).氯诺昔康组的胃肠道副作用发生率低于吗啡组(10.2%vs 17.9%).结论氯诺昔康用于妇科腹部手术后PCA的效应与吗啡接近,可引起轻度的胃肠道症状.  相似文献   
70.
目的 探讨单节段椎旁神经阻滞(pavavertebral nerve block, PVNB)在老年患者腹股沟疝修补术中应用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22年12月58例老年患者接受开放式无张力腹股沟疝修补术的临床资料,依据麻醉方式分为2组:单节段PVNB组(P组)和单次蛛网膜下腔阻滞组(S组),每组29例。P组在超声联合外周神经刺激器或单纯外周神经刺激器引导下行L1单节段PVNB,给予0.4%罗哌卡因20 ml。S组在L3/4棘突间隙进行穿刺,给予0.5%布比卡因10 mg。记录患者麻醉前(T0)、手术切皮时(T1)、疝囊剥离时(T2)和关切口时(T3)患者的平均动脉压和心率,麻醉阻滞平面、麻醉效果、芬太尼补救率、局麻药毒性反应、外周神经损伤、尿潴留、谵妄和恶心呕吐的发生情况,随访患者的麻醉满意度。结果 58例均顺利完成手术。2组患者麻醉阻滞平面差异有显著性(Z=-4.144,P=0.000),芬太尼补救率、麻醉效果和麻醉满意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