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12篇
综合类   8篇
药学   7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左胸导联ST段压低对右胸导联ST段的影响(摘要)福建省泉州市第一医院林荣,郭南鸥,曾碧英福建省泉州市卫生学校邓少雄右胸导联V3R~6R的ST段抬高≥0.1mV做为右室梗塞的ECG诊断标准已被公认。为探讨致右胸导联ST段抬高的其它因素,本文分析了63例...  相似文献   
22.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房颤动的临床及冠脉病变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并发心房颤动(房颤)的临床及冠脉病变特点。方法:分析706例AMI住院患者,经确诊为AMI并房颤者91例,比较非房颤组与房颤组患者临床表现、冠脉病变的差异;比较心肌梗死部位与房颤发生率的差异;根据房颤发生时间比较房颤早发亚组和房颤晚发亚组间心肌梗死部位的差异;对房颤组死亡患者AMI部位进行比较。结果:AMI并房颤的心衰、心源性休克发生率高,冠脉病变严重(P<0.05);AMI并房颤早发亚组中下壁心肌梗死明显增多(P<0.05),房颤晚发亚组中前壁心肌梗死明显增多(P<0.05);AMI中前壁心肌梗死房颤发生率最高,死亡的发生率高(P<0.05)。结论:AMI并房颤患者的病情严重,而AMI并房颤中前壁心肌梗死发生率最高,近期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23.
邓少雄  郭南鸥  洪美满 《四川医学》2008,29(12):1683-1684
目的探讨急性右心室心肌梗死并左心室下壁、前壁梗死的心律失常特点及PCI治疗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147例急性右心室心肌梗死并左心室下壁、前壁梗死患者,对其心律失常特点及病死率等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急性右心室梗死并左心室下壁梗死的窦缓、窦停及房室传导阻滞发生率高(P<0.05);急性右心室梗死并左心室前壁梗死的窦速、室上性心律失常、室内传导阻滞发生率高。而且死亡发生率高(P<0.05);各组死亡患者中未行PCI治疗的死亡发生率高于行PCI治疗的患者。结论急性右心室梗死并左心室前壁梗死的患者预后差;未行PCI治疗患者的病死率高于行PCI治疗的患者。  相似文献   
24.
高血压病左室肥厚对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6,他引:0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左室肥厚对预后的影响。方法:比较左室肥厚组(82例)与对照组(138例)心脑血管事件性率的差异。结果:左室肥厚组的心绞痛、无症状心肌缺血、心功能不全、心律失常、脑血管意外较对照组有显差异,除心绞痛P<0.05外,余均P<0.01。结论:左室肥厚是判断高血压病预后的指标,应予以治疗。  相似文献   
25.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冠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后的疗效及再狭窄的影响。方法:选择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的患者162例,按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分为A组20mg/d、B组40mg/d,每组调脂治疗共12个月。分别于PCI术前及PCI术后6个月末、12个月末测定血脂水平、血清C反应蛋白(CRP)、IL-6、NO、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血浆内皮素-1(ET—1)、肱动脉舒张内径变化率(D%)、肝肾功能及心肌酶水平;主要观察阿托伐他汀疗效、不良反应和心脏不良事件。结果:治疗后B组的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CRP、IL-6、ET-1降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NO、CGRP、△D%升高与A组PCI术后同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无严重不良反应。B组降低PCI术后再狭窄的发生率与A组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剂量阿托伐他汀的抗炎作用及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明显,能显著降低PCI术后再狭窄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6.
近年,导管射频消融术(RFCA)已成为根治心动过速的一种安全有效方法,本文报告我院1年来采用RFCA对36例心动过速病人的治疗,着重探讨术前无创性检测的价值。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心动过速36例。其中特发性左室室速(LVVT)4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32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23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9例。男28例,女8例;年龄14~61(平均37)岁。有反复心悸、胸闷2个月~25年,其中4例心动过速发作时伴有头晕、出汗、血压下降。常规检查均未发现器质性心脏病。1.2 方法全部病人术前行常规心电图,食道心房调搏,…  相似文献   
27.
老年退行性心瓣膜病是心血管系统的常见病,因其缺乏特异性,常易引起误诊或漏诊。本文将我院5年来经临床和UCG诊断明确的90例老年退行性心瓣膜病作一分析。1 临床资料1.1 资料来源:检查对象是5年来在心内科住院的60岁以上的患者520例,在排除其它心脏病后,经UCG确诊为老年退行性心瓣膜病作为分析对象共90例,其中男52例,女38例;年龄60~92岁,平均68岁。1.2 检查方法:检查仪器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患者采取平卧位或左侧卧位,从不同切面观察主动脉瓣、二尖瓣、三尖瓣、肺动脉瓣及其瓣环有无钙化或局限性致密增强回声,瓣膜增厚,边缘是…  相似文献   
28.
原发性高血压左心室肥厚对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左心室肥厚对预后的影响。方法:比较左心室肥厚组(164例)与对照组(276例)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的差异。结果:左心室肥厚组的心绞痛、无症状心肌缺血、心功能不全、心律失常、脑血管意外较对照组有显著差异,除心绞痛P<0.05,余均P<0.01。结论:左心室肥厚是判断原发性高血压预后的指标,应予以治疗。  相似文献   
29.
摘 要: 目的 进一步探讨急性右心室心肌梗死并左心室下壁、前壁梗死直接和延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对血浆脑利钠肽(BNP)水平及心室重构的影响。方法 急性右心室心肌梗死并左心室下壁、前壁梗死患者207例,分为急性右心室梗死并左心室下壁梗死组和急性右心室梗死并左心室前壁梗死组。分别比较二组患者PCI治疗前血浆BNP水平、心肌酶、血流动力学及冠状动脉病变特点;比较直接和延迟PCI治疗前后血浆BNP水平、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变化的意义。结果 急性右心室心肌梗死并左心室前壁梗死组PCI治疗前血浆BNP水平高、肌酸激酶(CK) 峰值及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峰值高、肺动脉收缩压高、梗死相关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及2支病变发生率高与急性右心室心肌梗死并左心室下壁梗死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直接和延迟PCI治疗后均能使血浆BNP水平及LVEDd较术前下降(P<0.05),但直接PCI治疗术后血浆BNP水平更低、LVEDd改善更明显(P<0.05)。未行PCI治疗的死亡发生率明显高于行直接PCI及延迟PCI治疗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右心室心肌梗死并左心室前壁梗死血浆BNP水平高,梗死相关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直接PCI治疗后心室重构改善明显,血浆BNP水平下降显著;未行PCI治疗的患者死亡率高。  相似文献   
30.
目的 进一步探讨急性右心室心肌梗死并左心室下壁、前壁梗死的临床及冠脉病变特点.方法 回顾急性单纯性右心室心肌梗死及急性右心室心肌梗死并左心室下壁、前壁梗死的患者122例,对其危险因素、临床表现、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等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急性右心室心肌梗死并左心室下壁、前壁梗死患者比单纯急性右心室梗死患者的病情严重;急性右心室梗死并左心室下壁梗死患者双支病变、心动过缓及传导阻滞的发生率高(P<0.05);急性右心室梗死并左心室前壁梗死患者多支病变、弥漫性病变、重度狭窄的发生率高,容易出现心衰、心源性休克、低血压、室上性心律失常、室内传导阻滞,而且死亡发生率高(P<0.05).结论 急性右心室梗死并左心室前壁梗死的患者病情危重、死亡率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