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6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56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63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46篇
中国医学   9篇
肿瘤学   10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22.
23.
Hedgehog-Gli 1信号通路对肝星状细胞增殖和凋亡的调控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肝星状细胞(HSC)中hedgehog(Hh)信号通路成员Shh、patched、smoothened(Smo)和Gli-1的表达,及Hh通路抑制剂环耙明对HSC-T6细胞株增殖、凋亡及其激活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HSC株,提取细胞总RNA,用RT-PCR扩增Shh、patched、Smo、Gli-1基因;用环耙明作用HSC-T6后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法检测其在体外对HSC-T6的抑制情况,流式细胞仪检测其对HSC-T6细胞周期的影响,碘化丙啶和膜联蛋白-Ⅴ双染荧光标记法及提取细胞DNA检测HSC-T6细胞凋亡,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Gli-1,转化生长因子β1、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Bcl-2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 HSC-T6中表达有Hh通路家族成员.环耙明在50、100、150、200,250 μmol/L作用下,A值分别为1.55±0.07、1.19 ±0.05,0.78±0.06、0.48±0.03、0.38±0.04,正常对照组为1.74±0.03,环耙明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F=636.81,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流式细胞术测出干预后环耙明G0/G1期细胞所占比例为65.08%±1.50%,正常对照组为55.41%±2.54%,两组比较,t=-8.05,P<0.01.药物干预后提取DNA及碘化丙啶和膜联蛋白-Ⅴ双染荧光标记均检测出HSC-T6细胞凋亡.荧光定量结果表明,经环耙明干预后,HSC-T6细胞中Gli-1、转化生长因子β1、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Bcl-2 mRNA的目的基因相对表达量分别0.28±0.05、0.13±0.04、0.07±0.04、0.17±0.02,正常对照组为1,各基因表达量较正常对照组均明显降低,t值分别为23.09、31.34、43.87和59.10,P值均<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HSC-T6中存在Hh信号通路,环耙明能抑制HSC增殖及增殖周期,促进活化的HSC凋亡,其抑制HSC活化可能是通过抑制Hh-Gli-1信号通路的结果.  相似文献   
24.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常与肥胖、2型糖尿病和高血压等代谢综合征并存,其与氧化应激的关系越来越受到关注.本文综述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发病机制、氧化应激及其相关抗氧化剂的研究.  相似文献   
25.
目的探讨门冬氨酸鸟氨酸治疗肝性脑病的临床效果。方法我院2011年7月-2012年3月收治肝性脑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治疗组予门冬氨酸鸟氨酸注射液治疗,对照组予谷氨酸钾注射液、谷氨酸钠注射液治疗,并按肝性脑病Child分级比较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对照组为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429,P=0.001);治疗组不同Child分级患者治疗后血氨、肝功能均显著好转,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P〈0.05)。肝性脑病不同分级治疗效果比较:Ⅰ级、Ⅳ级两组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Ⅱ级及Ⅲ级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门冬氨酸鸟氨酸治疗肝性脑病安全,且治疗效果优于谷氨酸钾、谷氨酸钠。  相似文献   
26.
27.
内皮素-1对培养鼠肝星状细胞内游离钙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内皮素-1(ET-1)对培养肝星状细胞(HSC)的胞内钙[Ca2+]i的影响。方法:分离培养大鼠HSC,采用Fura-2/AM钙荧光指示剂测定HSC细胞内Ca2+浓度,并观察ET-1对其影响。结果:ET-1在很短时间内即可明显提高HSC细胞内Ca2+浓度(P<0.01)。并且在无细胞外液Ca2+情况下,亦可提高[Ca2+]i,有明显的量效关系(P<0.05,P<0.01)。同时,维拉帕米对ET-1的上述作用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P<0.05)。结论:ET-1的促肝纤维化作用可能是通过[Ca2+]i运转而产生的。  相似文献   
28.
[目的]探究匹维溴铵联合乳果糖在肠道准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1月~2019年4月在上海市普陀区利群医院行结直肠镜检查患者90例,随机分为3组:乳果糖组、匹维溴铵组和联合组(乳果糖+匹维溴铵),对比3组检查耐受度、腹痛程度、肠道清洁度、炎症反应指标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联合组患者检查耐受度显著高于乳果糖组与匹维溴铵组(P<0.05);联合组患者肠道清洁符合率显著高于乳果糖组与匹维溴铵组(P<0.05);联合组NRS疼痛评分、检查时间与肠鸣音恢复时间均显著低于乳果糖组与匹维溴铵组(P<0.05);检查后联合组患者心率低于乳果糖组与匹维溴铵组(P<0.05),检查后3组患者血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组患者总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匹维溴铵联合乳果糖用于肠道准备,能够提高患者检查耐受度与肠道清洁度,减轻腹痛,且不良反应较少,可有效缩短检查时间。  相似文献   
29.
30.
目的 探讨维生素C联合奥曲肽治疗肝硬化消化道出血的预后、血清胆碱酯酶和氧化应激水平变化及其相互关系。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6年6月内江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肝硬化消化道出血患者66例,采用抽签法将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3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奥曲肽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每天给予维生素C 3 g静脉滴注,连续治疗至止血。比较两组疗效、住院期间死亡率,治疗前、治疗1 d、2 d和3 d时血清胆碱酯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水平。结果 治疗后研究组显效25例(75.7%)、有效6例(18.2%)、无效2例(6.1%),对照组分别为16例(48.5%)、8例(24.2%)、9例(27.3%),研究组疗效优于对照组(u=-2.487,P=0.013);研究组住院期间死亡率低于对照组〔6.1%(2/33)比27.3%(9/33),χ2=5.345,P=0.021〕。治疗方法与时间在血清胆碱酯酶、SOD和MDA水平上存在交互作用(P<0.05);治疗方法在血清胆碱酯酶、SOD和MDA水平上主效应显著(P<0.05);时间在血清胆碱酯酶、SOD和MDA水平上主效应显著(P<0.05)。治疗前、治疗1 d两组血清胆碱酯酶、SOD和MDA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3 d研究组血清胆碱酯酶、SOD水平高于对照组,MDA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1、2、3 d血清胆碱酯酶、SOD水平高于治疗前,MDA水平低于治疗前(P<0.05);对照组治疗2、3 d血清胆碱酯酶、SOD水平高于治疗前,MDA水平低于治疗前(P<0.05)。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胆碱酯酶、SOD和MDA水平与疗效/预后相关(P<0.05)。结论 维生素C联合奥曲肽治疗肝硬化消化道出血可显著改善疗效及预后,升高血清胆碱酯酶、SOD水平,降低MDA水平,且与其疗效和预后相关,可能作为疗效和预后评估的参考指标,指导临床干预从而改善疗效和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