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5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35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98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60篇
内科学   26篇
神经病学   106篇
特种医学   7篇
外科学   17篇
综合类   162篇
预防医学   48篇
药学   155篇
中国医学   59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46篇
  2011年   47篇
  2010年   37篇
  2009年   41篇
  2008年   45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53篇
  2005年   54篇
  2004年   61篇
  2003年   38篇
  2002年   31篇
  2001年   29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91.
报道阿普唑仑(男性16,女性14,年龄30.1±s 1.9a,剂量2.4mg±1.2mg/d,6wk)和米帕明(男性14,女性12,年龄28.2±1.7a,剂量175mg±25mg/d,6wk)治疗抑郁性神经症56例的对照试验。结果2组治疗前到结束HAMD,SDS总分降低差别显著(P<0.01),而药物显效时间、治疗总有效率2组差别不显著。TESS评分阿普唑仑的不良反应显著少于米帕明。  相似文献   
92.
酒依赖是一种慢性、复发性并受遗传因素影响的复杂疾病,也是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根据WHO的统计,全球估计有20亿饮酒者,13亿吸烟者,1. 85亿非法物质使用者[1].因而酒精是全球使用最为广泛的成瘾性物质.目前已有大量的动物实验和人类研究的结果表明,遗传学影响在物质滥用和依赖形成过程中起重要作用[2].  相似文献   
93.
3,4-亚甲基二氧基甲基苯丙胺(3,4-methylenedioxy-N-methamphetamine,MDMA),属于苯丙胺类兴奋剂,是一种化学合成物质.MDMA的别名很多,因滥用者滥用后可即兴随音乐剧烈地摆动头部而不觉疲惫,因此俗称"摇头丸".长期使用MDMA对5-羟色胺(5-HT)系统和认知功能有损害作用.近年来,MDMA的滥用日益严重,已成为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本文就MDMA滥用的流行病学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内容主要包括MDMA使用的发展历史、危害、流行病学研究、新的流行病研究方法以及目前和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94.
目的 观察激动γ-羟基丁酸(GHB)受体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 成年清洁级雄性SD大鼠,体质量(250±20)g,随机分为5组,假手术组(sham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及NCS-356(GHB受体选择性激动剂)160、320、640 μg/kg剂量组,采用改良的Longa线栓法建立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分别进行损伤大鼠神经功能评分(5分制评分法),Western blot法检测Gi蛋白.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640 μg/kg NCS-356组能降低神经功能评分(P<0.05),同时320、640 μg/kg NCS-356剂量组能升高大鼠脑缺血皮层神经元细胞内Gi蛋白(P<0.05)水平.结论 激动GHB受体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升高Gi蛋白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95.
96.
职晓燕  王传升  张瑞岭  郝伟 《重庆医学》2013,42(10):1134-1135
目的考察青少年自我效能、适应不良和网络成瘾(IA)的关系。方法使用青少年网络成瘾问卷、自我效能问卷和适应不良问卷对568名青少年进行测量。结果适应不良与自我效能呈显著负相关(r=-0.174,P<0.05),自我效能与IA呈显著负相关(r=-0.192,P<0.01)。自我效能影响适应不良,进而影响IA。结论自我效能在适应不良和IA之间具有完全中介效应。  相似文献   
97.
目的了解潜江市2005-2013年肺结核流行病学特征,为探讨新形势下结核病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潜江市2005-2013年结核病管理信息系统的数据资料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9年来肺结核年均报告发病率为78.47/10万,2005-2007年报告发病率呈现上升趋势,2007年达到最高以后呈现下降趋势;2010-2013年耐多药结核病患者年均总发病率为0.63/10万,各年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男女性别比为2.19∶1,发病年龄有15~岁组和55~岁组两个高峰,分别占发病总数17.92%、17.26%;农民发病数最多,占发病总数59.20%;5月发病数最多,占发病总数的10.35%。结论肺结核疫情依然严峻,应因地制宜发展和推行新的结核病防治政策与技术策略。  相似文献   
98.
目的 研究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后无复流现象中心肌梗死面积和无复流面积的动态变化及其相关性。方法 采用健康雄性Wistar大鼠,分两批进行实验。第1批实验,固定再灌注时间为2 h,将大鼠随机分为4组:①缺血2 h组,②缺血3 h组,③缺血4 h组,④假手术组。第2批实验,固定缺血时间为4 h,大鼠随机分为6组:①再灌注2 h组,②再灌注4 h组,③再灌注8 h组,④再灌注24 h组,⑤再灌注3 d组,⑥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一定时间后再灌注,假手术组只穿线不结扎。分别用硫磺素S和硝基四氮唑蓝(N-BT)染色评估心肌无复流面积和梗死面积。结果 所有缺血再灌注组均出现明显的心肌无复流现象。心肌梗死面积和无复流面积随缺血时间的延长而扩大,缺血2 h,即可见明显的心肌无复流现象,无复流区与血液灌注区界限明确;缺血3 h,可见明显心肌梗死,但界限不清;缺血4 h梗死区与未梗死区界限清晰。再灌注8 h内,心肌梗死面积和无复流面积随再灌注时间的延长明显扩大、延展,无复流面积略大于梗死面积;再灌注8 h后,心肌梗死的扩展速度进入平台期,而无复流面积则呈逐渐减少趋势;再灌注3 d后,心肌梗死和无复流区域基本重合,二者面积趋于一致。结论 在本研究选定的缺血时间和再灌注时间的条件下,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大鼠的心肌无复流发生率是100 %,可作为心肌无复流模型使用。心肌梗死面积和无复流面积随缺血时间和再灌注时间的延长而扩大,并均在再灌注8 h达峰值;此后梗死面积基本固定,而无复流现象出现部分恢复和改善。  相似文献   
99.
<正>病例1吴某,男,25 a,甲基苯丙胺依赖患者,由家属带入戒毒中心。吸食甲基苯丙胺3 a,入院前半年吸食频率明显增加。入院精神检查:患者存在被害妄想和嫉妒妄想,如认为陌生人害自己、怀疑妻子对自己不忠等阳性症状,同时有阴性症状,表现为情感淡漠,少言寡语。PANSS[1]量表评分为58分。无精神疾病史和家族史。头颅核磁共振、脑电图及血液检查正常。  相似文献   
100.
苯丙胺类兴奋剂(Amphetamine-type Stimulants,ATS)是一组具有相似化学结构的中枢神经系统兴奋剂,存在致幻、食欲抑制和拟交感效应等药理、毒理学特性[1]。有研究表明,在苯丙胺戒断早期如果戒断症状得不到有效控制会导致高复吸率[2]。因此,充分认识苯丙胺戒断症状进而指导治疗对防止复吸有重大意义。国外已有大量关于苯丙胺戒断症状及其测量工具的研究。本文尝试对目前各研究中苯丙胺戒断症状的临床特征和评估方法做一综述性介绍,为今后国内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