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4篇
综合类   12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3篇
肿瘤学   5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1 毫秒
21.
22.
目的验证并探讨CD4+CD25+调节性T细胞及Th17细胞与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发病的关系及可能机制。方法入选自2009年12月至2010年11月在山东省医学科学院附属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血液内科门诊就诊或住院治疗的41例ITP患者(其中初治19例,复发22例,符合难治标准17例)及同期41例健康查体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标本均抽取清晨空腹外周血,以肝素钠抗凝。应用流式细胞术(FCM)测定ITP患者和健康对照外周血的CD4+CD25+调节性细胞及Th17细胞百分率;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技术)测定ITP患者和健康对照血浆的IL-17水平。结果 ITP病例组外周血CD4+CD25+调节T细胞的百分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Th17细胞的比例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血浆IL-17水平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中初治患者与复发患者外周血CD4+CD25+调节T细胞的百分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难治组患者外周血CD4+CD25+调节T细胞的百分率低于非难治组(P〈0.05);初治患者治疗后外周血CD4+CD25+调节T细胞百分率显著升高,但仍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ITP病例组的CD4+CD25+Treg/Th17较健康对照组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显著减少,Th17细胞明显增加,出现Treg/Th17细胞失衡,这可能是影响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发生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ITP患者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减少程度在初治与复发ITP患者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难治性ITP可能与CD4+CD25+调节性T细胞数量减少和Treg/Th17失衡尚未纠正有关。初治ITP患者经临床常规治疗后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比例回升。  相似文献   
23.
全反式维甲酸致眼外肌麻痹2例郝云良谢颖光王志安例1女,32岁。因牙龈出血1月于1994年7月20日入院。既往无眼部疾患。体检:轻度贫血貌,全身皮肤散在瘀血斑,浅表淋巴结无肿大。眼部检查无异常。胸骨压痛。心肺听诊无异常。肝脾肋下未及。Hb96g/L,W...  相似文献   
24.
以血液系统症状为首发表现的恶性肿瘤4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恶性肿瘤的常见表现多为肿瘤本身的局部表现,但是某些恶性肿瘤的早期可表现复杂多样,以血液系统症状为首发表现的其他系统肿瘤容易误诊为血液病。我院1994年1月~2004年6月收治以血液系统症状为首发表现的非血液系统恶性肿瘤48例,现回顾性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48例,男29例,女19例;年龄17~72岁,中位年龄49岁。肿瘤种类依次为:消化系统肿瘤24例(50·0%),包括胃癌20例和结肠癌4例,原发部位未明的骨髓转移癌14例(29·1%),原发性支气管癌(肺癌)、乳腺癌复发骨髓转移、前列腺癌各2例(各占4·1%),卵巢癌、黑色素瘤并骨髓转移骨髓坏死…  相似文献   
25.
三氧化二砷对NB4细胞珠端粒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三氧化二砷(As2O3)对NB4细胞珠端粒酶活性的影响,并探讨与细胞增殖、分化及细胞周期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MTT法、BNT法检测细胞的增殖抑制率、细胞分化率、流式细胞仪检测CD11b的表达率、细胞周期时相比率,以PCR为基础的TRAP法检测端粒酶活性。结果:As2O3能有效地使NB4细胞增殖抑制、诱导分化,伴随着端粒酶活性的变化为活性降低。细胞周期分析发现,G0/G1期高或S期低对应低水平端粒酶活性,G0/G1期低或S期高对应高水平端粒酶活性。结论:As2O3可抑制NB4细胞端粒酶活性,并与细胞分化、细胞周期时相有关。  相似文献   
26.
目的 比较大剂量地塞米松联合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rhTPO)与单纯使用大剂量地塞米松冲击治疗重症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的疗效.方法 选择2013年1月至2015年3月于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血液内科住院治疗的75例重症ITP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n=38)和对照组(n=37).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构成比等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给予静脉滴注地塞米松40mg/次×1次/d×4 d+皮下注射rhTPO 15 000 U/次×1次/d×14 d,若血小板计数<10×109/L,则给予输注新鲜单采血小板1个治疗量.对照组仅给予静脉滴注地塞米松40 mg/次×1次/d×4d,余辅助治疗同治疗组.治疗14 d后,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统计学分析.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人体试验委员会所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分组征得受试对象本人的知情同意,并与之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77.3%比47.8%)、达有效时间[(6.9±1.4)d比(10.2±2.1)d]、血小板升高值[(155.2±101.2)×109/L比(55.7±33.3)×109/L]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差异(x2=5.01,U=2.46、3.15;P<0.05).两组患者血小板输注率、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大剂量地塞米松联合rhTPO治疗重症ITP患者安全有效,较单纯使用大剂量地塞米松能有效缩短血小板起效时间,并且能明显提高血小板水平.  相似文献   
27.
目的研究β连环蛋白在急性髓系白血病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半定量RT-PCR方法分别检测20名健康对照者及107例AML患者β连环蛋白基因的表达。结果20名正常人骨髓单个核细胞(MNC)中β连环蛋白基因表达阳性率为25%(5/20)。在107例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中,初治AML患者β连环蛋白基因表达阳性率为57.3%(47/82);复发/难治AML患者阳性率为80%(20/25);β连环蛋白基因表达阳性者完全缓解(CR)率(44.7%)明显低于β连环蛋白基因表达阴性者(80%)。结论β连环蛋白基因的表达在初治和复发/难治AML患者有差异;β连环蛋白基因表达阳性者CR率低,β连环蛋白基因的表达与AML预后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28.
29.
药源性汞中毒11例早期误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院自1970年以来,共收治药源性汞中毒11例,均未得到早期诊断。为提高临床医生对药源性汞中毒的认识,特分析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11例均患有皮肤病,其中银屑病8例,湿疹3例,均就诊于当地乡村医生,内服含轻粉(HgCl_2)及朱砂(HgS)中药治疗,服药后距出现中毒症状时间最短1天,最长22天。入院后尿汞值均大于250nmol/L(双硫腙热消化法,当地正常值上限250nmol  相似文献   
3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