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9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44篇
内科学   117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27篇
预防医学   11篇
药学   26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21.
222.
223.
224.
西沙必利治疗老年人慢性功能性便秘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观察西沙必利治疗老年人慢性功能性便秘的疗效。方法:老年人慢性功能性便秘45例(男性40例,女性5例,年龄76±s6a),用西沙必利10mg,po,tid,疗程8wk。结果:排便间隔天数由3.2±1.0d减至1.9±1.1d;每次排便时间由30±7min减至16±5min(P均〈0.01);总有效率80%,不良反应有轻微胀痛,少数病人有腹泻。结论:西沙必利治疗老年人慢性功能性便秘是安全和有效的  相似文献   
225.
目的:比较艾司奥美拉唑为基础的和其他质子泵抑制剂(PPI)为基础的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Hp)的根除率。方法:通过MEDLINE(1966年1月-2005年6月)和EMBASE(1988年1月-2005年8月)数据库检索公开发表的研究报告,复习检出文章的参考文献,确定有上述2种三联疗法根除Hp,且只有PPI不同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进行荟萃分析。按标准提取来源地区、样本数量、研究时间、治疗方案及Hp根除率情况。结果:通过荟萃分析比较,艾司奥美拉唑+克拉霉素+阿莫西林或甲硝唑组成的三联方法,Hp的根除率为82.1%(按意图分析)和86.1%(按试验方案分析),5项质量较高的临床对照研究的Hp的根除率(按意图分析),艾司奥美拉唑为基础的三联疗法Hp的根除率为84.2%,奥美拉唑为82.0%,优势比(OR)为1.17(95%的可信区间:0.88~1.56)。结论:以艾司奥美拉唑为基础的的三联疗法能有效根除Hp,与以奥美拉唑为基础的三联疗法无差异。  相似文献   
226.
血清胸苷激酶1检测及其在肿瘤治疗监测和预后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胸苷激酶1(sTK1)在肿瘤诊断和预后判断中的价值。方法利用免疫印迹增强化学发光法检测肿瘤患者组、良性疾病组和正常对照组的血清sTK1浓度及阳性率。结果sTK1诊断肿瘤的灵敏度是74·1%,特异度是97·3%;肿瘤患者组sTK1浓度为0·99~40·63pmol/L,平均浓度为4·70pmol/L,阳性率74·1%,明显高于良性疾病组(浓度为0·54~7·14pmol/L,平均浓度为1·70pmol/L,阳性率18·1%)和健康人对照组(浓度为0·14~2·15pmol/L,平均浓度为0·53pmol/L,阳性率2·73%),差异有显著性(P<0·001);肿瘤患者未经治疗组、治疗效果不佳组与治疗缓解组sTK1平均浓度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01)。结论血清胸苷激酶1是肿瘤诊断和预后判断的有价值的指标。  相似文献   
227.
目的:探讨上海社区老年女性骨质疏松性骨折发生率及其危险因素的城郊差异。方法:入组上海老年女性城区2 033人和郊区2 395人。对所有患者进行问卷调查,测量身高、体质量、平均握力、跟骨超声骨密度、跌倒平衡测试等。结果:城区老年女性骨质疏松性骨折发生率高于郊区(26.27%vs 21.67%,P0.01)。城区老年女性椎体骨折的构成比显著高于郊区(18.35%vs 12.14%,P0.01),而郊区四肢骨折的构成比显著高于城区(79.77%vs 73.78%,P0.01)。城区老年女性的平均年龄、接受高等教育程度、父母髋部骨折史、奶制品摄入、钙剂补充、跟骨超声骨密度及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胃肠道疾病、心血管疾病的患病率、近1年跌倒发生史、计时起立行走测试(timed up and go test,TUG)和5次坐立测试(five timed chair rising test,CRT)完成时间均高于农村老年女性(P0.01或0.05);城区老年女性户外锻炼活动量多的比例低于郊区(P0.001)。城区中,年龄越大、父母髋部骨折史、近1年跌倒史、TUG完成时间延长是骨质疏松性骨折的独立危险因素,跟骨超声骨密度T值越高是保护因素;郊区中,年龄越大、近1年有跌倒史、TUG完成时间延长是独立危险因素,户外锻炼活动量多则是保护因素。结论:上海城区老年女性骨质疏松性骨折发生率高于郊区,高龄和跌倒是两组人群骨质疏松性骨折的主要危险因素;城区老年女性有父母髋部骨折史、跟骨超声骨密度低者更易骨折,郊区老年女性户外锻炼活动量多是保护因素;应重视城郊居民骨质疏松性骨折特点及危险因素的差异,提供不同的防治策略。  相似文献   
228.
目的:研究老年比格犬肝脏的组织学与超微结构变化。方法将15只犬龄1.5~10.6岁的国际标准试验用健康比格犬,按犬龄分为中青年组和老年组。老年组7只,平均犬龄为(8.26±1.52)岁;中青年组8只,平均犬龄为(2.21±0.94)岁。予以静脉麻醉后取肝脏组织,HE 染色后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比较两组肝细胞数目、肝细胞形态及间质情况;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比较两组肝细胞内线粒体数量密度、形态和面积分数,内质网形态和面积分数,微粒体数量密度和形态,肝血窦内皮细胞的厚度和窗孔密度(即单位长度窗孔的数目)和直径,脂褐素的形态和数量密度等。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的 t 检验。结果光学显微镜下观察,肝细胞围绕中央静脉呈放射状排列,尤以中青年组明显,肝细胞呈圆形或椭圆形,以单核或双核细胞居多,中青年组肝细胞胞质呈致密的淡红色,空泡状脂滴小而少见,细胞边界清楚;老年组肝细胞胞质空泡化明显,可见较大的空泡状脂滴,胞质内散在嗜酸性颗粒,细胞边界模糊,肝细胞数目较中青年组明显减少[(75.80±5.76)/高倍视野比(97.80±6.45)/高倍视野,t=-2.510,P =0.026]。中青年组及老年组比格犬肝组织内均未见明显炎性细胞浸润。老年组较中青年组细胞间隙增大、细胞外间质增多。电子显微镜下观察,正常肝细胞内线粒体呈双膜的椭圆形、圆形或马蹄状,其内可见嵴,主要分布在细胞核周围。与中青年组相比,老年组肝细胞内线粒体形态多变,线粒体数量密度较中青年组明显减少[(0.202±0.021)/μm2比(0.248±0.040)/μm2,t =-2.683,P =0.020],面积分数较中青年组明显减少(0.136±0.015比0.202±0.019,t=-6.083,P <0.01);内质网呈网状叠状排列,散在片状分布,细胞核周围较为多见,呈扁平状或堆积状,老年组肝细胞内质网面积分数较中青年组明显减少(0.006±0.001比0.011±0.004,t=-3.338,P =0.005);肝细胞内脂褐素呈无膜的圆形或不规则结构,其内色素分布不均,老年组脂褐素数量密度显著高于青年组(0.028±0.025比0.001±0.000,t=2.880,P =0.014);老年组微粒体数目略少于中青年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603)。老年组肝血窦内皮细胞厚度较中青年组明显增加(0.242±0.047)μm 比(0.114±0.075)μm,t =3.881,P =0.002);老年组内皮细胞之间窗孔直径和窗孔密度[(1.895±0.439)μm和(0.260±0.120)/μm]较中青年组[(3.186±0.332)μm 和(0.723±0.184)/μm]明显减少(t=6.345、-4.511,P 均<0.01)。结论老年肝脏的质和量都发生了一系列退化,这些退化表现是老年肝脏储备功能降低的结构基础,也是老年人肝脏疾病高发的直接或间接原因。  相似文献   
229.
以往认为,胃底腺息肉是家族性结肠腺瘤病在胃的组织病理标记。但近来发现,无家族性息肉病的病人也可发生,为确立胃底腺息肉的发生率及其组织病理学和内镜下特征,作者对在过去24个月内作胃镜检查者进行前瞻性评估。结果在5554例病人中诊断胃底腺息肉共44例,发病率为0.8%。同期的外科病理检查另发现13例胃底腺息肉,其中1例属家族性息肉病而行结肠切除术后被除外。总的56例病人中,47例女性,9例男性。年龄平均54±13岁。这些病人无家族性结肠  相似文献   
230.
急性肠系膜上动脉缺血(acute superior mesenteric artery ischemia,ASMAI)是一种少见的急腹症,其年发病率为6/10万[1],是由于肠系膜上动脉(superior mesenteric artery,SMA)供血障碍导致缺血进而引起肠壁坏死的综合征。本病常见于中老年人,发病率随年龄增大而升高,男性多见于女性[2]。该病起病突然,病情发展迅速,症状与体征常不相符,临床医生对其缺乏足够的认识,因此容易误诊、漏诊,病死率高达60%~100%[3]。近年来,由于CT、DSA设备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