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3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6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4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5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评价依达拉奉联合扩容治疗颈内动脉系统进展型卒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发病72 h内的颈内动脉系统进展型卒中患者7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除基础治疗外,两组均采用羟乙基淀粉500 mL日一次静点,观察组加用依达拉奉注射液30 mg日2次静滴,共14 d。结果两组治疗前NIHSS评分无统计学差异,治疗后观察组NIHSS减少较对照组明显(P<0.01),观察组显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66.67%vs 38.89%,P<0.01);两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依达拉奉联合扩容治疗颈内动脉系统进展型卒中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2.
目的 探究银杏内酯注射液联合氯吡格雷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侧支循环形成及 HIFVEGF-Notch 通路的影响。方法 将 60 只 SD 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银杏内酯注射液组、氯吡 格雷组、银杏内酯注射液 + 氯吡格雷组。除假手术组外,其余各组以大脑中动脉线栓法建立脑缺血再 灌注大鼠模型,分组处理后,以 Longa 分级法对各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进行评分,以三苯基氯化四氮唑 (TTC)染色观察各组大鼠脑梗死面积,以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各组大鼠脑组织微血管密度(CD31 阳性 细胞表达),采用实时荧光定量(qRT-PCR)及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脑组织中 HIF-VEGF-Notch 通路相关蛋 白表达情况。结果 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脑梗死面积、脑组织 CD31 阳性 细胞表达、HIF-1α、VEGF、Notch1 mRNA 及蛋白表达均升高(P< 0.05)。与模型组比较,银杏内酯注射 液组、氯吡格雷组、银杏内酯注射液 + 氯吡格雷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脑梗死面积均降低(P< 0.05), 脑组织 CD31 阳性细胞表达、HIF-1α、VEGF、Notch1 mRNA 及蛋白表达均升高(P< 0.05);与银杏内酯注 射液组及氯吡格雷组分别比较,银杏内酯注射液 + 氯吡格雷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脑梗死面积均降 低(P< 0.05),脑组织 CD31 阳性细胞表达、HIF-1α、VEGF、Notch1 mRNA 及蛋白表达均升高(P< 0.05)。 结论 银杏内酯注射液及氯吡格雷均可促进大鼠局灶性脑缺血侧支循环形成及 HIF-VEGF-Notch 通路 表达,两者合用具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23.
目的 观察注射用尤瑞克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住院的缺血性脑梗死患者164例,按治疗方法 分为治疗组(86例)和对照组(78例),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抗血小板聚集,按照危险分层应用阿托伐他汀钙,调控血压、血糖、血脂;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注射用尤瑞克林0.15 PNA单位,加入0.9%氯化钠溶液100 ml,静脉滴注30 min,每日1次,用药10 d.观察两组治疗前、治疗后第15天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并进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Barthel指数评定.结果 两组在治疗后第15天NIHSS评分均有改善,Barthel指数有所升高,治疗组较对照组改善明显[(6.67±3.02)分比(7.42±3.02)分;75.36±23.56比68.36±22.36,P<0.05].这种优势在TOAST分型中的大动脉粥样硬化型更为突出.结论 注射用尤瑞克林在脑梗死的早期即可改善神经功能缺损,提高日常生活能力,且安全性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4.
目的 观察急性脑梗死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的水平变化及其与不同病因的脑梗死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免疫散射比浊法对132例住院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测定.结果 急性脑梗死患者C反应蛋白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不同病因型脑梗死血清hs-CRP值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在由心源性、大动脉硬化引起的脑梗死患者中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其他原因所致脑梗死.  相似文献   
25.
患者女,5岁.因“发现右眼视力不良5个月,眼压高1个月”入院.入院时眼部查体:视力:右眼:指数/20 cm,+8.00 DS=0.5;左眼:0.5,+6.00 DS=0.8.轴长:右眼:23.22 mm,左眼:20.54 mm.眼压:右眼:36 mm Hg;左眼:13 mm Hg.右眼:结膜无充血,角膜透明,角膜直径大,约14 mm,前房深,房水清,瞳孔散大,直径7.0 mm,虹膜脱色素,瞳孔缘葡萄膜外翻呈360°,宽窄不一、边界清楚,晶状体透明,眼底视乳头C/D≈0.8,血管膝行,黄斑中心凹反射(+).左眼:结膜无充血,角膜透明,直径约11.5 mm,前房深浅正常,房水清,瞳孔圆,直径3.0 mm,虹膜纹理清,晶状体透明,眼底视乳头色淡红,C/D≈0.3,血管走行正常,黄斑中心凹反射(+).  相似文献   
26.
目的探讨丁苯酞序贯治疗急性脑梗死合并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疗效。方法100例急性脑梗死合并认知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丁苯酞静脉滴注疗法组和丁苯酞序贯疗法组,各50例。丁苯酞静脉滴注疗法组患者采取常规丁苯酞静脉滴注疗法,丁苯酞序贯疗法组患者采取丁苯酞序贯疗法。比较两组治疗效果;认知功能改善50%时间、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降低50%时间;治疗前后蒙特利尔认知功能评分、炎性因子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丁苯酞序贯疗法组总有效率100.00%高于丁苯酞静脉滴注疗法组的76.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蒙特利尔认知功能评分、炎性因子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丁苯酞序贯疗法组蒙特利尔认知功能评分(25.56±1.21)分、炎性因子超敏C反应蛋白(7.05±1.02)mg/L均优于丁苯酞静脉滴注疗法组的(22.21±1.23)分、(10.68±1.56)m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丁苯酞序贯疗法组认知功能改善50%时间、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降低50%时间分别为(12.11±1.41)、(12.21±0.11)d,均短于丁苯酞静脉滴注疗法组的(16.11±1.55)、(17.55±2.34)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为4%,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丁苯酞序贯疗法治疗急性脑梗死合并认知功能障碍效果良好,可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且不良反应轻微。  相似文献   
27.
目的:探讨血清铁蛋白(serumferritin,SF),肿瘤坏死因子(tumotnectosisfactor,TNF)与自由基在脑梗死患者血清中的变化与患者梗死体积及神经功能缺损的关系,为脑梗死的康复干预提供参考数据。方法:84例脑梗死患者为2002-03/10大连市友谊医院收治,年龄32~75岁,在发病48h内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了84例脑梗死患者及30例同期门诊体检健康对照组的血清SF,TNF和自由基水平的变化。结果:脑梗死患者急性期血清SF,TNF,超氧化物歧化酶,丙二醛及皮质醇水平,脑梗死组数据分别为:(96.33±53.49),(2.16±0.18)μmol/L,(114.84±14.55),(17.16±16.28),(253.25±97.93)mg/L,对照组以上指标分别为(46.58±53.49),(0.93±0.16)μmol/L,(94.37±8.79),(125.01±85.77),(125.01±85.77)mg/L,两组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且不同梗死体积,不同神经功能损伤程度时上述各项指标差异存在显著性意义。结论:SF的升高可能是脑梗死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且参与了脑梗死后的脑组织病理损伤过程,SF浓度越高,脑梗死体积越大,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越高。TNF在脑梗死的发病机制中也起了重要作用,它们均可促进自由基的释放,加剧缺血后脑损伤,  相似文献   
28.
目的探讨卒中单元治疗对脑梗死患者日常生活活动和神经功能缺损的改善作用。方法选择2003-01/2004-12大连市友谊医院住院的脑梗死患者170例(发病72h以内),将2003-01/12未成立卒中单元时住院的82例患者设为对照组,进行传统神经内科治疗,2004-01/12住院进入卒中单元治疗的88例患者设为卒中单元组,分别于入院时,治疗15d和1个月时评估3次,评估内容包括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和Barthel指数,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越高,表示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越重,Barthel指数越高,提示生活自理能力越强。结果170例患者均完成治疗,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入院时两组评分比较无差异,治疗15d时,卒中单元组明显低于对照组,至治疗1个月时差距更大(18.77±9.68,23.22±16.33,P<0.05;11.24±7.63,18.32±10.23,P<0.01)。②Barthel指数:入院时两组比较无差异,治疗15d和1个月时,卒中单元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15d:50.23±38.66,42.33±34.26;1个月:66.23±36.66,51.36±34.33,P<0.01)。结论卒中单元治疗能促进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29.
目的观察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申捷)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我院神经内科2012年1月到2012年8月间住院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64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标准化用药的基础上,加用申捷80毫克加入氯化钠注射液250毫升日一次静点12天,观察2组治疗前、治疗后第12天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并进行NIHSS评分,Barthel指数评定,并对治疗组进行CISS分型。结果申捷组以及对照组在治疗12天后NIHSS评分均有改善,Barthel指数有所升高,治疗组较对照组改善明显,P<0.05。这种优势在CISS分型中的大动脉粥样硬化型更为突出。结论申捷在脑梗死的早期即可改善神经功能缺损,提高日常生活能力,且其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30.
目的:探讨清热安神针法配合小剂量黛力新治疗脑卒中后焦虑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2例脑卒中后焦虑症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药物组单纯服用黛力新治疗,针药组除完全采用药物组的药外加用针灸(清热安神法),42d为1疗程.结果:针药组有效率90.91%,药物组有效率80.00%.结论:清热安神针法配合小剂量黛力新对脑卒中后焦虑症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