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32篇
特种医学   8篇
综合类   21篇
药学   1篇
  2023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实验性脑室出血BAEP的改变及其病理基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实验系采用侧脑室恒压(5.2kPa)注血建立兔脑室出血动物模型来研究BAEP在各个时期的变化,并探讨其变化的病理基础。结果显示:注血后BAEPⅠ、Ⅲ、Ⅴ波PL及Ⅰ-Ⅲ,Ⅲ-Ⅴ波IPL在3小时内可以正常或轻度缩短,而后随时间逐渐延长,12小时后,Ⅰ、Ⅲ、Ⅴ波PL及Ⅰ-Ⅱ,Ⅲ-Ⅴ波IPL进一步延长,波幅逐渐降低,Ⅴ至Ⅰ波先后消失。其延长的可能机制:①髓鞘周期线分离;②神经细胞内外Na~+,K~+浓度差下降;③神经递质含量减少。  相似文献   
32.
本文研究了大鼠脑缺血再灌流时[^3H]-三磷酸肌醇[^3H]-IP3)放射活性及突触体游离Ca^2+([Ca^2+]i)的变化,并用苯甲基磺酰氟化物(PMSF)治疗,观察其对[^3H]-IP3放射活性及突触体[Ca^2+]i的影响。结果:脑缺血1min[^3H]-IP3放射活性非常显著地增高。缺血20min、缺血20min再灌注1h、6h、2d[^3H]-IP3放射活性非常显著地降低。缺血20m,  相似文献   
33.
本文报道14例不典型结核性脑膜炎,同时进行颈穿和腰穿取CSF对比检查。结果。颈穿CSF中白细胞计数增高14例,腰穿仅8例,颈穿CSF中蛋白增高12例,腰穿仅8例,颈穿CSF中糖低于2.22毫摩/升者13例,腰穿仅7例。CSF细胞学检查,颈穿CSF中12例发现较多嗜中性白细胞、淋巴样细胞、激活单核细胞及部分变性坏死细胞,而腰穿仅7例。由此可见,颈穿较之腰穿CSF检查更能早期发现颅内病变。  相似文献   
34.
目的:研究反复脑缺血大脑皮质白三烯(LTC4)、环腺苷酸(cAMP)和氧自由基(OFR)的代谢变化与神经元损伤的关系。方法:对比观察大鼠反复性与单次性脑缺血大脑皮质LTC4、cAMP、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的含量变化及相应的病理改变。结果:反复缺血及再灌流早期LTC1、cAMP的含量明显升高,SOD活性显著降低,MDA延迟性持续显著增高,皮质神经元损害显著重于单次缺血组。结论:LTC4、cAMP和 OFR均参与了反复缺血性脑损害的病理机制,可能与 Ca++介导的花生四烯酸(AA)瀑布效应有关。  相似文献   
35.
大鼠脑缺血再灌注与蛋白激酶C活性变化及FOS、BCL-2的表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对时蛋白激酶C(PKC)活必珠变化与FOS、BCL-2表达的关系。方法 采用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用磷基转移片检测PKC的活性,用免疫组化检测BCL-2及FOS的量。结果 缺血再灌注后膜PKC活性持续增加,FOS在缺血再灌注早期即有明显增加,至缺血再灌注2天时仍有少量表达。BCL-2表达的高峰是在缺血再灌注2天时。结论 缺血再灌注期间PKC发生易位激活,PKC促进  相似文献   
36.
37.
支架置入术治疗颈动脉狭窄的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脑血管病是严重威胁人类生存及生存质量的疾病,成年人群脑血管病的发生率为150~200人/10万,其中缺血性脑血管病占75%~85%.目前对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治疗及减少复发问题一直困扰着神经科学界的工作者.脑血管病危险因素的干预及抗血小板聚集治疗在防止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复发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近年来,人们越来越重视到颅外段颈动脉狭窄在缺血性脑血管病发病中的作用[1,2].因此,颈内动脉狭窄的治疗成为神经科学界关注的问题.本文将颈内动脉狭窄及支架治疗的有关问题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38.
多胺在调节细胞生长过程有着重要作用,以往多胺的研究多应用在肿瘤方面,近几年注意到内分泌刺激即刻产生的细胞反应与多胺有关,此反应由二胺基介导,包括对氨基酸、葡萄糖与钙运转系统的激活,推断多胺代谢参与了许多生理与病理过程,拓展了多胺的研究范围。当前国内尚无脑缺血多胺变化的研究报道。本实验通过完全性脑缺血大鼠缺血期与再灌流期脑组织多胺含量及同期脑线粒体钙含量变化的观察,探讨脑缺血多胺的代谢变化及其与钙的关系。  相似文献   
39.
采用高效液要色谱仪及荧光分光光度计等技术测定脑缺血再灌流时脑磷脂酶A2(PLA2)、脑线粒体磷脂含量及线粒体膜流动性改变,结果发现脑缺血20min及再灌流早期PLA2的活性显著增强,随着再灌流时间延长,PLA2活性明显下降;缺血20min再灌注1h组线粒体卵磷脂(PC)、脑磷脂(PE)、心磷脂(CL)含量与流动性降低,提示:线粒体磷脂含量与膜注动性密切相关,PLA2在与缺血性脑线粒体功能损伤。  相似文献   
40.
脊髓硬膜下积脓颇为罕见,现将我院尸检证实的一例结合文献复习报告如下。患者,男12岁,因发热及相继出现双下肢乏力50天、排尿困难一周,于1980年8月11日入院。检查:左侧腰_1、右侧腰_4平面以下触、痛觉消失,双下肢肌力0级,肌张力减退,腱反射消失,双侧Babinski征阳性,Kernig征阳性。胸_(12)至腰_5椎体后缘欠清晰。腰椎穿刺:椎管通畅,压力115mmH_2O,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