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1篇 |
免费 | 0篇 |
国内免费 | 3篇 |
专业分类
临床医学 | 29篇 |
内科学 | 6篇 |
特种医学 | 15篇 |
外科学 | 4篇 |
综合类 | 5篇 |
预防医学 | 1篇 |
药学 | 3篇 |
肿瘤学 | 1篇 |
出版年
2018年 | 1篇 |
2016年 | 2篇 |
2015年 | 2篇 |
2014年 | 2篇 |
2013年 | 3篇 |
2012年 | 3篇 |
2011年 | 1篇 |
2010年 | 4篇 |
2009年 | 6篇 |
2008年 | 5篇 |
2007年 | 1篇 |
2006年 | 7篇 |
2005年 | 5篇 |
2004年 | 4篇 |
2003年 | 4篇 |
2002年 | 1篇 |
2001年 | 1篇 |
2000年 | 1篇 |
1999年 | 1篇 |
1997年 | 1篇 |
1996年 | 3篇 |
1995年 | 2篇 |
1992年 | 3篇 |
1987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61.
肝细胞癌边缘部的CT与病理对照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边缘部的CT征象与病理基础。材料和方法:搜集4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肝细胞癌,观察其术前边缘部的CT表现及各种病理改变。结果:(1)找出了肿瘤边缘部三种不同形态的病理学基础;(2)CT增强扫描后,肿瘤呈边缘不清者,病灶大多有缩小;(3)发现了瘤旁小门静脉癌栓的CT征象,并得到病理检查证实,其发生率的高低与CT的肿瘤边缘形态分类及癌细胞的分级有关。结论:(1)肝细胞癌边缘部的CT形态分类,能较好地反映肿瘤包膜的完整程度;(2)肝细胞癌边缘部的CT形态分类,对于术前评估肿瘤的浸润程度和范围、预测瘤旁小门静脉癌栓的发生率及评价癌细胞的分级均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62.
目的探讨淋巴结直径大小与转移的关系。方法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45例胃癌全阴组与全阳组淋巴结的螺旋CT资料,并与病理进行对照研究。结果螺旋CT检出病理诊断为全阳组和全阴组的各组淋巴结共267个,其中阳性淋巴结有123个,阴性淋巴结有144个。直径1~5mm和5~10mm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17.4%和40%;10~15mm和15mm及以上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62.3%和100%。阳性淋巴结直径均数为10.9±7.1mm,阴性淋巴结直径均数7.1±2.3mm,两均数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如以淋巴结直径10mm为域值,则阳性淋巴结的敏感性为39.8%(49/123),阳性预测值为71%(49/69),阴性预测值为62.6%(124/198),特异性为86.1%(124/144)。结论单纯依据淋巴结直径(≥10mm)判断有无转移,无法同时保证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因此,不能只注重直径较大的淋巴结,更应重视小淋巴结转移的问题,这对于提高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3.
目的分析胰头-壶腹区肿瘤与胰十二指肠动脉弓的关系,提高对该区肿瘤组织来源的定性诊断水平。
方法收集2009年1月至2018年1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术前行64排螺旋CT检查并经病理证实的胰头-壶腹区36例肿瘤,包括胰头癌10例,胰头神经内分泌肿瘤8例,胰头实性假乳头状瘤2例,胰头淋巴瘤1例,十二指肠乳头癌8例,十二指肠淋巴瘤1例,十二指肠间质瘤1例和胆总管癌5例。回顾分析其不同组织来源的肿瘤与胰十二指肠动脉弓的关系。
结果胰头来源肿瘤使胰十二指肠动脉弓向右移位,恶性肿瘤对血管有包埋;胆总管来源肿瘤使胰十二指肠动脉弓向右移位,但肿瘤对血管无有包埋;十二指肠壶腹部来源肿瘤使胰十二指肠动脉弓向左右移位,恶性肿瘤对血管无有包埋。
结论胰十二指肠动脉弓的移位和包埋征象在胰头-壶腹区肿瘤的CT鉴别诊断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64.
病例资料 男者,女,56岁,咳嗽、咳痰伴腹胀进行性加重1个月余。1个月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咳嗽、咳白色泡沫痰,间带血丝,伴气喘,无鼻塞、鼻涕,无发热、盗汗,无胸闷、胸痛。第2天开始出现腹胀,进行性加重。予罗红霉素、阿斯美、酮替芬等治疗后咳嗽、咳痰好转,腹胀无减轻。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