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7篇
儿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5篇
内科学   4篇
神经病学   5篇
特种医学   2篇
综合类   20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8篇
中国医学   2篇
  2016年   1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目的:观察第4代银杏叶提取物杏丁注射液加针灸治疗对急性脑梗死后瘫痪肢体恢复运动功能及对血液黏稠度的影响,并与复方丹参进行比较。方法:选择2002-11/2004-12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急性脑梗死患者86例,随机分为两组:①杏丁组(n=44),杏丁注射液20mL加入生理盐水250mL静脉滴注,1次/d;同时加以针灸治疗。②复方丹参组给予复方丹参20mL加入生理盐水250mL中静脉滴注,1次/d。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30d后应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50项,上肢33项,下肢17项,每项2分,满分100分,<50分为有严重运动障碍)评估瘫痪肢体运动功能,并对治疗前后凝血酶原时间、纤维蛋白原、血小板黏附率及血脂等生化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86例进入结果分析。①Fugl-Meyer运动功能得分:杏丁组治疗后显著高于复方丹参组(上肢:20.12±4.78比13.45±4.48;下肢:23.15±6.12比16.25±5.34,P<0.01)。②杏丁组治疗后纤维蛋白原,血小板黏附率降低,凝血酶原时间延长(P<0.01),三酰甘油及胆固醇无明显改变(P>0.05)。而复方丹参组以上各生化指标治疗前后无明显改变(P>0.050,两组比较,杏丁改善血凝优于复方丹参(P<0.01)。③未发现不良反应。结论:早期使用杏丁加针灸治疗改善急性脑梗死后瘫痪肢体运动功能安全有效,且疗效优于复方丹参。  相似文献   
52.
癫痫患者发作间期脑PET显像示致痫灶局部皮质葡萄糖代谢及颞叶同侧丘脑代谢均减低,丘脑在癫痫发作及播散中起重要作用[1-2]。笔者采用SPECT脑灌注显像对此进行研究,获得了与PET代谢显像类似的结果,现报道如下。 资料与方法 1.研究对象。1997年9月~1999年6月间临床诊断原发性癫痫患者103例,男63例,女40例,年龄(3~65,26.74±13.99)岁,病程6个月~30年。依据1981年国际抗癫痫联盟(ILAE)分类标准[3],其中部分性发作65例,全身性发作35例,不能分类3例。均进行发作间期99Tcm-双半胱乙脂(ECD) SPECT显像和头皮EEG检查,其中47例在2周内行MRI或CT检查。  相似文献   
53.
目的:探讨前列地尔改善脑梗死后眩晕的临床机制和治疗效果。方法:脑梗死后眩晕的患者6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23例和对照组39例。2组患者除给予抗眩晕、扩血管和营养神经等常规治疗外,在此基础上治疗组给予前列地尔20μg加入生理盐水100ml中静脉滴注,1次/d。2组患者均治疗15d后进行疗效评定。结果:经一个疗程治疗后,治疗组眩晕症状仅1(1/23)例无效,对照组12(12/39)例无效。结论:前列地尔改善脑梗死后眩晕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54.
目的:观察青年脑梗死患者血清急性相反应蛋白C反应蛋白水平,以及血脂和血液流变学的变化特征。方法:选择2001-01/2004-12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101例,按年龄分为青年组(<40岁)36例,老年组(>60岁)65例。另设对照组50例,均为健康人,平均年龄与青年组比较无差异。脑梗死患者于发病后第1天清晨空腹抽血,对照组也是清晨空腹抽血,测定血清C反应蛋白和血液流变学和血脂各指标(血小板黏附率、凝血酶原时间、凝血因子Ⅰ、胆固醇、三酰甘油、载脂蛋白A1和B)。结果:按意向处理分析,151例被试者的资料均进入结果分析。①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青年组和老年组均高于对照组[(22.48±5.44),(15.39±4.31),(6.03±2.14)mg/L,P<0.01],其中青年组又高于老年组(P<0.05)。②血清C反应蛋白升高的发生率:以对照组为参照,青年组高于老年组(44%,31%,P<0.05)。③血液流变学和血脂检测:脑梗死组和对照组比较,纤维蛋白原,血小板黏附率升高,凝血酶原时间缩短,三酰甘油及胆固醇升高(P<0.01),但脑梗死青年组和老年组间对比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的增高是脑梗死的危险因素,特别是青年性脑梗死的重要危险因素,C反应蛋白增加可以激活凝血纤溶系统及血小板凝聚功能,可能会对脑梗死的发生和病后的整个过程产生强烈的影响,故可作为青年性脑梗死的病情和预后的判断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55.
目的:观察第4代银杏叶提取物杏丁注射液加针灸治疗对急性脑梗死后瘫痪肢体恢复运动功能及对血液黏稠度的影响,并与复方丹参进行比较。方法:选择2002-11/2004—12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急性脑梗死患者86例,随机分为两组:①杏丁组(n=44),杏丁注射液20mL加入生理盐水250mL静脉滴注,1次/d;同时加以针灸治疗。②复方丹参组给予复方丹参20mL加入生理盐水250mL中静脉滴注,1次/d。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30d后应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50项。上肢33项,下肢17项,每项2分,满分100分,〈50分为有严重运动障碍)评估瘫痪肢体运动功能,并对治疗前后凝血酶原时间、纤维蛋白原、血小板黏附率及血脂等生化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86例进入结果分析。①Fugl—Meyer运动功能得分:杏丁组治疗后显著高于复方丹参组(上肢:20.12&;#177;4.78比13.45&;#177;4.48:下肢:23.15&;#177;6.12比16.25&;#177;5.34,P〈0.01)。②杏丁组治疗后纤维蛋白原,血小板黏附率降低,凝血酶原时间延长(P〈0,01),三酰甘油及胆固醇无明显改变(P〉0.005)。而复方丹参组以上各生化指标治疗前后无明显改变(P〉0.060,两组比较,杏丁改善血凝优于复方丹参(P〈0.01)。③未发现不良反应。结论:早期使用杏丁加针灸治疗改善急性脑梗死后瘫痪肢体运动功能安全有效,且疗效优于复方丹参。  相似文献   
56.
探讨脑电图在小儿癫痫诊断上的意义。方法:277例癫痫儿童均采用脑电图检查,比较临床及脑电图结果。结果:临床上怀疑癫痫者,其脑电图异常219例(约79%),表现为应该出现的波不出现,或者其波幅降低或增高,脑波发展延迟,出现与年龄不符脑电图波型。只有部分病例 出现发作性棘波、尖波、棘慢波综合、尖慢波综合等特殊病理波。结论:脑电图检查是小儿癫痫诊断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57.
用纳洛酮治疗156例急性脑梗塞病人,分别于发病48h内,48h-10天,10天以后用药,结果发现治疗组,尤其48h内给药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而治疗组内10天后给药者则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结果表明,纳洛酮治疗急性脑梗塞有较好疗效,而且是发病后越早应用疗效越好。  相似文献   
58.
脑梗死患者血清脂蛋白(a)含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血清脂蛋白(a)[Lp(a)]含量的增高与脑梗死的关系.探讨脑梗死的危险因素。方法检测65例老年性脑梗死血清Lp(a)含量并与50例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脑梗死患者血清Lp(a)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Lp(a)含量的增高是脑梗死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