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9篇
  免费   37篇
  国内免费   38篇
儿科学   2篇
妇产科学   5篇
基础医学   23篇
临床医学   103篇
内科学   32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14篇
特种医学   24篇
外科学   120篇
综合类   165篇
预防医学   80篇
药学   63篇
  3篇
中国医学   69篇
肿瘤学   19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29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34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36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36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34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22篇
  1995年   27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21.
郇吉龙 《卫生职业教育》2013,31(10):148-149
目的探讨脾破裂保守治疗的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并分析32例脾破裂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临床脾破裂保守治疗的意义。结果 32例脾破裂患者中保守治愈18例。结论脾破裂在一定程度上可进行保守治疗,从而避免脾切除手术影响患者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622.
<正>患者,男,65岁。6个月前出现尿频,右腰部隐痛,右中上腹部自己扪及一肿块,无发热,未行治疗,之后肿块逐渐增大,B超、CT检查诊为右肾肿瘤,右肾多发性结石。增强CT  相似文献   
623.
目的:探讨小切口胆囊切除术的特点及适应证。方法: 对138例胆囊良性疾病的患者行小切口3.5~4 cm的开腹胆囊切除术。结果:全组手术均成功,无需要扩大切口,全无死亡者,无切口感染、术后出血、胆道损伤等并发症,术后恢复快,4~6 d出院。结论:该术式具有创伤小、痛苦轻、术后恢复快、切口瘢痕小、费用低等优点,在传统胆囊切除术熟练操作的基础上开展小切口胆囊切除术是安全的、可行的。  相似文献   
624.
目的 探讨和总结尿道下裂成形术后发生并发症的原因、发病比例、相应的处理措施及预防方法 .方法 117 例尿道下裂患者进行尿道成形术后产生并发症19 例,年龄为36 个月~24岁,平均为4.6岁.发生并发症的尿道下裂临床分型为阴茎头型10例,阴茎体型5 例,阴茎阴囊型、阴囊型或会阴型等重度尿道下裂4 例.成形尿道长度为1.2~4.4cm,平均为2.6cm.结果 术后随访1~3年,总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5.9%.其中尿道瘘者为11例(57.9%),尿道狭窄4 例(21.1%),尿道憩室1例(5.3%),尿道口退缩1例(5.3%),阴茎弯曲畸形矫正不全1 例(5.3%),阴茎皮肤外观重度不良1 例(5.3%).尿道瘘和尿道狭窄发生率显著高于其他并发症发生率( P相似文献   
625.
<正>本文收集2007年1月至2010年9月的8例确诊百草枯(paraquat,PQ)中毒的病例,对其不同伤害程度的胸部X线平片加以分析。1资料与方法此8例患者均系口服中毒,男性3例,女性5例,年龄15~41岁。按其结局和胸部X线表现、其口服量分类为以下3种:①口服5~20 mL的3例患者,48 h内拍胸部X线片均未见异常。其中1例患者第3天平片显示肺纹理增多,第10天胸部X线片显示左侧胸腔少量积液,第30天胸片全部恢复正常,其余2例经连续拍片30 d均未见异常。  相似文献   
626.
烧伤患者深静脉导管细菌生物膜的形成及意义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目的 了解烧伤感染后金黄色葡萄球菌、鲍氏不动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在深静脉导管中形成生物膜的过程.方法 选择2008年11月-2009年8月在笔者单位住院的20例烧伤患者深静脉导管分离的细菌,分别与各自的标准菌株对照.深静脉导管尖端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将菌株体外培养12、24、48、72 h和5 d后,进行细菌生物膜半定量黏附试验测定,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CLSM)双荧光染色观察并测定生物膜厚度.对数据进行团体t检验.结果 深静脉导管分离的菌株为金黄色葡萄球菌6株、鲍氏不动杆菌8株、铜绿假单胞菌6株,均为耐药菌株.SEM下可见深静脉导管内层表面形态多样、程度不一的生物膜.细菌被大量胞外多糖复合物包埋、彼此粘连融合成片状,生物膜呈团状聚集,形成立体多样结构,结构内可见少量红细胞,少数细菌被不完全包埋,尚可见黏着的菌体.深静脉导管内分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体外培养24、48及72 h的吸光度值大于界定值;鲍氏不动杆菌培养12、24、48和72 h,吸光度值均大于界定值;铜绿假单胞菌培养48 h后,吸光度值开始大于界定值.CLSM观察可见,培养24 h时,除铜绿假单胞菌标准株外,其余菌株均有散在的绿色荧光,不密集,多数靠近培养皿基底部,红色荧光充满视野.48 h时绿色荧光明显增多,从基底部向上扩延,部分与红色荧光重叠,形成视野中黄色荧光,鲍氏不动杆菌最明显,其次是金黄色葡萄球菌.在绿色荧光的强度和分布上,临床菌株明显多于标准株.培养72 h时铜绿假单胞菌和其标准株的绿色荧光增多,其他菌株图像中黄色荧光布满视野.培养5 d时绿色荧光较分散,以靠近基底部较明显.金黄色葡萄球菌、鲍氏不动杆菌在培养后48 h形成成熟的生物膜,铜绿假单胞菌则在72h.培养后72 h鲍氏不动杆菌的生物膜厚度为(18.2±3.6)μm,大于标准菌的(9.4±2.6)μm(t=5.42,P<0.05),是3种菌中生物膜最厚者.结论 烧伤临床常见的金黄色葡萄球菌、鲍氏不动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均能在深静脉导管内形成生物膜,其耐药菌株牛物膜形成能力和程度均大于普通菌株,以鲍氏不动杆菌尤为明显,成为烧伤后导管相关性感染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627.
自20世纪70-80年代发现血管内皮细胞(VEC)能分泌前列环素、NO等具有舒张血管作用的因子,人们对该细胞的功能有了全新认识.许多研究证实内毒素、免疫复合物、血流切应力、炎症因子、氧自由基可造成VEC损害,引起血管通透性增加.而烧(创)伤、脓毒症、MODS等病理生理过程与VEC损伤及功能紊乱密切相关.近年来,许多学者对VEC进行了深入研究,拓展了对VEC损伤机制的认识,同时研究如何调控VEC功能以帮助诊断和治疗临床疾病.下面着重介绍近几年我们在烧伤及感染后VEC损伤机制方面的研究新进展,并提出转化应用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628.
目的监测不同来源、不同时期铜绿假单胞菌(PAE)的同源性,明确PAE在烧伤科的流行情况,以指导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方法采用重复序列聚合酶链反应(REP-PCR)技术,对烧伤科32株临床分离到的PAE进行基因分型,并用K-B纸片扩散法进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 32株PAE共分为7个基因型,其中A型13株,B型7株、C型6株、D和E型各2株、F和G型各为1株,A和C型菌株在不同来源、不同时期均分离到;32株PAE中,23株为多药耐药、8株为泛耐药菌株,对庆大霉素、哌拉西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氨曲南、头孢哌酮、头孢哌酮/舒巴坦、头孢吡肟、美罗培南的耐药率均>90.0%,对头孢他啶和环丙沙星的耐药率最低为25.0%。结论烧伤病房多年来存在PAE多型菌株流行,其对常用抗菌药物呈多药耐药或泛耐药,头孢他啶和环丙沙星是目前烧伤患者PAE感染的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629.
630.
目的探讨足月妊娠低位水囊引产的临床效果。方法将380例足月妊娠住院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200例和对照组180例。观察组采用低位水囊引产;对照组采用缩宫素引产。比较2组宫缩情况、引产成功率及剖宫产率。结果观察组引产成功率为88.0%高于对照组的53.3%,剖宫产率为6.0%低于对照组的16.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位水囊引产简单、安全、有效,缩短了产程,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