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9篇
  免费   37篇
  国内免费   38篇
儿科学   2篇
妇产科学   5篇
基础医学   23篇
临床医学   103篇
内科学   32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14篇
特种医学   24篇
外科学   120篇
综合类   165篇
预防医学   80篇
药学   63篇
  3篇
中国医学   69篇
肿瘤学   19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29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34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36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36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34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22篇
  1995年   27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41.
背景:前列腺素E2不仅是参与机体炎症反应的炎性递质,而且在骨组织形成与改建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调节作用,且前列腺素E2在其他干细胞如神经干细胞、胚胎干细胞的增殖分化中,也表现出类似的调节作用。 目的:研究前列腺素E2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与骨向分化的影响,检测其促增殖和成骨分化的最佳剂量,筛选出前列腺素E2的效应基因,评价前列腺素E2诱导成骨的作用机制。 方法:提取SD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并鉴定,配制10-2,10-3,10-4 ,10-5,10-6 g/L不同质量浓度的前列腺素E2溶液,分别与第3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共培养,空白组为含体积分数10%胎牛血清的L-DMEM。MTT比色法及碱性磷酸酶定量检测,筛选出前列腺素E2促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及成骨分化的最佳剂量。利用基因芯片筛选出最佳成骨诱导浓度前列腺素E2诱导后14 d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未诱导组的差异表达基因。 结果与结论:不同质量浓度前列腺素E2诱导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后发现前列腺素E2最佳促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浓度为1×10-4 g/L,前列腺素E2最佳促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浓度为1×10-5 g/L。基因芯片筛选发现Cxcl13、Cd55基因及 PPAR、MAPK信号通路可能与前列腺素E2促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成骨分化关系密切。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干细胞;骨髓干细胞;造血干细胞;脂肪干细胞;肿瘤干细胞;胚胎干细胞;脐带脐血干细胞;干细胞诱导;干细胞分化;组织工程全文链接:  相似文献   
142.
目的观察自拟方益肾养血宣痹汤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血沉、CRP表达的影响。方法将2013年4月—2015年3月我院风湿病专科收治的60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2组各30例,研究组给予自拟益肾养血宣痹汤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对治疗后两组临床疗效、相关指标(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类风湿因子(RF))及用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观察并比较。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总有效率90.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6.67%,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较治疗前ESR、CRP、RF均显著降低,且研究组较对照组ESR(15.58±4.65)mm/h、CRP(6.68±2.56)mg/L、RF(1.23±0.28)滴度均降低显著,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后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3.33%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3.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拟益肾养血宣痹汤可有效改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血沉、CRP表达水平,临床疗效显著,是一种疗效切确、安全可靠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43.
目的探索Unity MR加速器放疗系统在临床应用中各阶段的时间特征,为临床优化流程时间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研究使用Unity MR加速器治疗的患者55例,根据治疗计划方式分为位置自适应(ATP)和形状自适应(ATS)两组,统计对比两种治疗流程中各阶段所需时间、各部位的扫描序列名称和序列所需时长、计划射野数、子野数及跳数。此外,按治疗部位不同统计摆位时间。两种流程各分步时间及各部位摆位时间的结果采用中位数M(Q_(1),Q_(3))方式描述,各计划的子野数、射野数及跳数采用Mean±SD方式描述。结果行ATP治疗流程42例,共计305治疗分次:摆位、MR扫描、配准、自适应计划、出束、总时间分别为3(2,5)、5(4,7)、3(3,4)、8(4,12)、8(6,11)、30(25,36)min;行ATS治疗流程13例,共计65治疗分次:摆位、MR扫描、配准、靶区及OAR勾画、自适应计划、出束、总时间分别为2(2,3)、7(5,8)、4(3,5)、12(9,16)、11(10,14)、10(9,11)、55(49,61)min。按治疗部位统计摆位时间:头颈、胸、腹部分别为4(2,4)、2(2,4)、3(2,5)min;行ATP各计划的子野数、射野数及跳数分别为:头颈部8.1±1.7、49.9±31.2、846.75±363.44 MU,胸部8.0±2.0、60.7±13.3、790.21±279.00 MU,腹部9.7±2.0、81.2±22.3、2007.32±1053.81 MU;行ATS计划的子野数、射野数及跳数分别为:头颈部(仅1例)13、39、993.07 MU,腹部9.5±1.5、65.5±6.3、2763.26±835.41 MU。结论MR引导放疗具有较大临床应用潜力,目前整体治疗时间较长,但仍有改进的空间。  相似文献   
144.
目的 探讨应用胸腹平架固定装置的体侧与上举两种体位方式放疗时,肺癌、食管癌锁骨上区摆位误差的差异。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2021年在本中心行三维放疗的Ⅰ-Ⅳ期肺癌和食管癌患者资料,比较两种体位方式(双臂置于身体两侧即体侧组和双臂交叉抱肘置于额前即上举组)的摆位误差。结果 共纳入 56例患者,其中体侧组 31例(55%),上举组 25例(45%)。全组共进行了424次CBCT验证,两组整体摆位误差在X、Y、Z方向上相近(均 P>0.05)。体侧组胸锁关节摆位误差在XRZ方向上显著小于上举组[(0.163±0.120) cm∶(0.209±0.152) cm,P=0.033和0.715°±0.628°∶0.910°±0.753°,P=0.011]。体侧组肩锁关节摆位误差在YZRZ方向上显著小于上举组[(0.233±0.135) cm∶(0.284±0.193) cm,P=0.033和(0.202±0.140) cm∶(0.252±0.173) cm,P=0.005及0.671°±0.639°∶0.885°±0.822°,P=0.023]。体侧组在胸锁关节的X (0.45cm∶0.54cm)、Y (0.54cm∶0.65cm)方向以及肩锁关节的Y (0.59cm∶0.78cm)、Z (0.53cm∶0.72cm)方向需要的靶区外放范围更小。结论 对于需要行锁骨上区照射的肺癌和食管癌患者,体侧组较上举组的摆位误差和靶区外放范围更小。临床上需要综合考虑放疗精确性和肢体额外照射,选择合适的体位。  相似文献   
145.
白细胞粘附在烧伤后炎症反应和脏器损害中起重要作用[1,2 ] 。粘附分子L选择素位于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等细胞上 ,它通过与分布在内皮细胞上的配体结合 ,介导白细胞-内皮细胞间粘附 ;通过与白细胞上配体结合 ,介导白细胞间粘附 ;并介导淋巴细胞归巢[2 -3 ] 。笔者采用流式细胞仪技术 ,对大鼠烧伤后不同复苏条件下PMN上L选择素的表达进行了动态观察。一、材料和方法1.动物模型及分组 :12只SD大鼠于 10 0℃水中 12s,造成背部 30 %Ⅲ度烧伤。随机分为早期复苏组 (BE组 )和延迟复苏组 (BD组 ) ,每组 6只。BE组在伤后 30、90mi…  相似文献   
146.
目的探讨严重烧伤对大鼠肺泡巨噬细胞(AM)CD14膜蛋白(CD14)和mRNA基因表达变化的影响,以及抗CD14抗体对AM产生白细胞介素-6(IL-6)的调控作用。方法20%Ⅲ°烧伤大鼠检测早期外周血内毒素(LPS)浓度。体外分离培养AM,分成烧伤血清组、血清抗体组、内毒素组、内毒素抗体组。RT-PCR方法观察膜表面CD14 mRNA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蛋白含量及ELISA方法观察分泌IL-6的变化。烧伤血清刺激体外培养的正常大鼠AM,观察培养上清中IL-6浓度变化及CD14抗体的抑制作用。结果烧伤后外周血LPS各时相点LPS浓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与此相对应,烧伤组大鼠AM各时相点CD14 mRNA表达、蛋白含量均明显增高,AM培养上清中IL-6浓度亦显著增高(P<0.01)。以烧伤血清与AM培养1 h后,烧伤组培养上清中IL-6浓度增加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而在CD14抗体存在时,IL-6浓度增加值明显小于烧伤组(P<0.01)。结论严重烧伤后外周血LPS浓度增加,AM膜表面CD14受体亦显著增加,使LPS对免疫系统的激活作用显著增大,AM分泌IL-6明显增加。提示严重烧伤后可以通过调节CD14的作用而减少炎性介质的合成和分泌。  相似文献   
147.
为从根本上控制我市中小学生蛔虫感染率 ,避免普服驱虫药物引起不良反应及再度感染问题 ,自 1995年以来 ,我们把防治学生肠道蠕虫感染的工作转移到预防上来。采取多种形式进行控制。针对能否达到 2 0 0 0年中小学生肠道蠕虫感染率下降到 5 %以下的目标 ,我们在点校对部分中小学生的蛔虫感染情况进行了调查。1 对象和方法  抽取点校城区中学一所、小学一所 ,农村中学一所、小学一所 ,对部分学生进行粪便检测 ,总共检查城区学生 72 0人 ,其中中学生 376人 ,小学生 344人 ;农村 6 2 7人 ,其中中学生 344人 ,小学生 2 83人 ,要求学生将新鲜粪…  相似文献   
148.
目的探讨左侧乳腺癌深吸气屏气(Deep Inspiration Breath-Hold,DIBH)放疗中使用主动呼吸控制(Active Breathing Coordinator,ABC)下光学体表监测DIBH的可行性以及幅度变化范围,比较两种呼吸状态下剂量学差异。方法15例左侧乳腺癌保乳术后拟行全乳放疗患者,使用ABC设备控制病人吸气量,同时使用光学体表监测设备监测病人体表呼吸幅度变化。分别在自由呼吸(Free Breathing,FB)以及最大吸气量的80%状态采集CT图像,使用Pinnacle计划系统分别在两套图像上计划设计,对CT图像上两种状态双肺体积差值与ABC吸气量阈值配对t检验。计算光学体表DIBH幅度与最大吸气幅度比值;DIBH幅度与FB幅度比值;DIBH使用ABC控制显示吸气量无变化的情况下,光学体表幅度下降超过3 mm的百分比,比较两种呼吸状态下剂量学差异。结果15例患者FB与DIBH的CT影像上双肺体积差值与ABC吸气量阈值无明显差异(P>0.05)。80%最大吸气量幅度平均为12.1 mm,95%CI为(11.4~14.1)mm。80%最大吸气量幅度与最大吸气幅度比值为0.78±0.12,80%最大吸气量幅度与FB幅度比值为3.24±1.08。DIBH使用ABC控制显示吸气量无变化的情况下,光学体表幅度下降超过3 mm,占比10.8%。DIBH与FB相比,心脏平均剂量、V10、V20、左肺平均剂量、全肺V20均显著减低(P<0.001)。结论在左侧乳腺癌保乳术后放疗呼吸训练中,使用光学体表监测设备实现高质量DIBH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49.
2008年10月27日,我县某村一患儿到防疫站就诊,儿童家长叙述,2008年10月17日17:00左右,在某预防接种门诊接种流感疫苗0.5ml,21:00左右,出现发热、皮疹等症状。10月27日经县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小组诊断为过敏性皮炎,建议住院治疗,患儿当日到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就诊,诊断为:金葡菌性烧伤样皮肤综合征,经住院治疗于31日痊愈出院。  相似文献   
150.
目的 通过三年的监测 ,发现E .coliO1 5 7∶H7感染性腹泻的分布特征、临床特点、家畜、家禽的带菌状况及外环境污染程度。方法 用O1 5 7特异性筛查方法进行病原体分离培养 ,应用分子生学、微生物学、生化学技术进行病人、家畜、家禽的病原学分离、培养、毒素因子测定。结果  2 0 0 0年— 2 0 0 2年从 2 5 4 1份标本中检出E .coliO1 5 7∶H71 99株 ,其中 76株具有毒素基因 ;显示有 5个毒素因子组合型。结论 E .coliO1 5 7∶H7是引起发病的主要致病菌 ,发病率的高低与家畜家禽的带菌相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