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9208篇 |
免费 | 437篇 |
国内免费 | 337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42篇 |
儿科学 | 264篇 |
妇产科学 | 39篇 |
基础医学 | 338篇 |
口腔科学 | 123篇 |
临床医学 | 1545篇 |
内科学 | 945篇 |
皮肤病学 | 48篇 |
神经病学 | 177篇 |
特种医学 | 323篇 |
外科学 | 597篇 |
综合类 | 2350篇 |
预防医学 | 1046篇 |
眼科学 | 45篇 |
药学 | 922篇 |
27篇 | |
中国医学 | 815篇 |
肿瘤学 | 33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55篇 |
2023年 | 201篇 |
2022年 | 220篇 |
2021年 | 298篇 |
2020年 | 180篇 |
2019年 | 219篇 |
2018年 | 215篇 |
2017年 | 124篇 |
2016年 | 173篇 |
2015年 | 181篇 |
2014年 | 426篇 |
2013年 | 386篇 |
2012年 | 542篇 |
2011年 | 657篇 |
2010年 | 583篇 |
2009年 | 543篇 |
2008年 | 495篇 |
2007年 | 453篇 |
2006年 | 460篇 |
2005年 | 433篇 |
2004年 | 350篇 |
2003年 | 411篇 |
2002年 | 353篇 |
2001年 | 286篇 |
2000年 | 202篇 |
1999年 | 205篇 |
1998年 | 151篇 |
1997年 | 143篇 |
1996年 | 146篇 |
1995年 | 116篇 |
1994年 | 134篇 |
1993年 | 97篇 |
1992年 | 72篇 |
1991年 | 64篇 |
1990年 | 53篇 |
1989年 | 54篇 |
1988年 | 52篇 |
1987年 | 47篇 |
1986年 | 22篇 |
1985年 | 35篇 |
1984年 | 23篇 |
1983年 | 22篇 |
1982年 | 13篇 |
1981年 | 15篇 |
1980年 | 18篇 |
1979年 | 6篇 |
1978年 | 6篇 |
1965年 | 5篇 |
1960年 | 9篇 |
1958年 | 9篇 |
排序方式: 共有99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吸烟对男性精液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吸烟对男性精液质量的影响.方法 应用伟力彩色精子质量分析系统对180例不育男性(96例不育吸烟组和84例不育非吸烟者)和112例正常生育男性精液从精液量、液化时间、精子总数、精子密度、精子活力、精子活率等参数方面进行分析.结果 (1)不育吸烟组、不育非吸烟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精子活力、精子活率等参数显著降低(P<0.05或P<0.01),液化时间延长(P<0.05),而精液量、精子密度和精子总数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2)不育吸烟组与不育非吸烟组相比,精子活力、精子活率显著降低(P<0.05或P<O.01);(3)小烟量组和短烟龄组与不育非吸烟组相比,精液各参数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O.05).大烟量组和长烟龄组与不育非吸烟组相比,精子总数、精子密度、精子活力和精子活率都显著降低(P<O.05或P<0.01),液化时间显著延长(P<0.01);(4)小烟量组和短烟龄组分别与大烟量组和长烟龄组相比,精子密度、液化时间、精子活力和精子活率等均有显著性差异(P<0.0 1).结论 (1)吸烟对男性精液质量的不良影响存在量效和时效关系.(2)大量吸烟(日吸烟量>20支)和长期吸烟者(烟龄>10年)可能是引起男性不育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02.
硬膜外腔注药联合胶原酶溶解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硬膜外腔注药联合胶原酶溶解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应用的疗效与突出物的溶解情况,并与单独应用硬膜外腔注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进行疗效对比。方法对5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B组)n=26,采用硬膜外腔注药和CT引导下胶原酶突出物内与突出物表面注射。对照组(A组)n=24,单独硬膜外腔注药。经过1个月以上进行随访;18例行CT复查。结果3个月与12个月随访时,B组疗效优良率分别为88.4%与92.3%,A组疗效优良率分别为70.8%与54.1%。B组1个月疗效优良率为80.7%,6个月以上疗效优良率为92.3%。B组突出物溶解率为91.6%,A组突出物未见缩小。两组均未发生明显副作用及不良反应。结论硬膜外腔注药联合胶原酶溶解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优于单纯硬膜外腔注药。 相似文献
103.
104.
[目的]探讨自行研制的微创活检器械在CT引导下胸腰体及其周围病变穿刺活检中的特点,穿刺的方法、路径和步骤。[方法]用自制微创活检器械行椎体活检22例,其中胸椎5例,腰椎12例,骶椎4例,失败1例。均在CT引导下经皮经椎旁入路,根据不同部位的病变,调整不同的穿刺点和穿刺路径。[结果]本组病例穿刺成功率为95%,与术后病理诊断符合率为100%。术中出血约30ml.[结论]本微创活检器械在椎体活检术中可运用CT根据病变部位及其解剖特征,个性化地选择最佳的穿刺途径,是一种活检阳性率高、损伤小、安全有效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05.
11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和非手术治疗对比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及非手术治疗的适应症,方法:回顾性分析118例确诊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分为2组,A组(手术组)68例确诊后1周进行手术治疗。术后1周行腰背肌功能锻炼,B组(非手术组)50例采用臣硬板床休息,骨盆牵引,理疗,β-七叶皂甙钠静滴,疼痛缓解后进行腰背肌功能锻炼。平均随访2.1年,结果:手术组治愈率为94.1%,非手术组治愈率为90.0%,再组比较经x2检验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并非所有的腰椎间盘突出症都需要手术治疗,应严格掌握手术及非手术治疗的适应证。 相似文献
106.
腹腔镜改良Heller手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腹腔镜改良Heller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04年2月至2008年4月我们为6例贲门失弛缓症患者行腹腔镜改良Heller术并随访。结果:手术时间45~122min,平均(74.0±29.0)min;术中出血5~65ml,平均(23.7±22.7)ml;无一例中转开腹及并发症发生;住院3~8d,平均(5.5±1.8)d。术后随访3~46个月,平均(26.8±16.2)月,5例症状缓解,1例轻度吞咽困难。结论:腹腔镜改良Heller手术具有术野清晰、并发症少、患者创伤小、康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首选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07.
目的研究鞘内注射吗啡对大鼠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PAG)、海马和脊髓μ阿片受体(MOR)mRNA表达的影响,探讨大鼠鞘内注射吗啡免疫功能抑制的机制。方法清洁级成年雄性SD大鼠,鞘内置管成功的16只大鼠随机分为2组(n=8):生理盐水组(NS组)和吗啡组(M组)。M组鞘内持续输注吗啡10μg/h 7 d(生理盐水稀释),NS组给予等体积的生理盐水。输注7 d后断头处死大鼠,取出大鼠PAG、海马和脊髓标本,采用巢式RT-PCR测定MOR mRNA的表达。结果与NS组比较,M组PAG和海马MOR mRNA表达下调(P〈0.05或0.01),脊髓MOR mRNA表达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鼠PAG和海马MOR表达下调可能是鞘内注射吗啡导致免疫功能抑制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08.
109.
目的观察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治疗子宫黏膜下肌瘤的效果及其所致子宫内膜损伤对疗效的影响。方法对58例子宫黏膜下肌瘤患者行HIFU治疗。根据MRI计算HIFU治疗后消融率,评价疗效;比较治疗后内膜完整与内膜损伤患者消融率的差异。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比较HIFU治疗后1、3、6个月内膜完整与内膜损伤患者的肌瘤缩小率;治疗后6个月随访患者月经量改善情况。结果 HIFU治疗子宫黏膜下肌瘤有效率为100%(58/58)。治疗后内膜完整31例,内膜损伤27例,二者肌瘤消融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7.17±17.02)%vs(73.38±17.29)%,P0.05];治疗后1、3、6个月肌瘤缩小率分别为(28.57±13.00)%、(45.38±16.54)%、(57.52±17.59)%和(37.81±17.21)%、(56.59±19.15)%、(71.31±16.2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内膜损伤患者月经改善率(96.30%)高于内膜完整患者(77.42%,P0.05)。结论 HIFU治疗子宫黏膜下肌瘤临床疗效显著,治疗时损伤部分子宫内膜有利于肌瘤排出或缩小以及缓解症状。 相似文献
110.
目的探讨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除术后出现钛网下沉的主要原因,以及钛网下沉对手术疗效是否有所影响。方法随机选择了2013-09-2015-09行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除术的51例患者,术后均获得1年以上随访,其中17例术后出现钛网下沉。依据患者术后是否出现钛网下沉,将其分为两组:下沉组和未下沉组。对两组患者的术后JOA评分(17分制)改善率进行组间对比,同时统计其性别、年龄、手术节段分布、椎体撑开角度等相关指标,进行组间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提示,年龄、手术节段及椎体撑开角度均与术后钛网下沉的发生有明显相关性(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年龄、手术节段、椎体撑开角度均为独立的危险因素。末次随访时,下沉组术后JOA评分改善率仅为(54.8±6.1)%,显著低于未下沉组的(67.2±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除术后出现钛网下沉现象受诸多因素影响,其中,年龄偏高、手术节段多、椎间撑开角度过大,均是独立的危险因素;同时,钛网下沉对术后神经功能改善有一定的不良影响,应引起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