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7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21篇
耳鼻咽喉   2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13篇
内科学   25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319篇
综合类   69篇
预防医学   13篇
药学   3篇
肿瘤学   27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41篇
  2006年   46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52篇
  2003年   46篇
  2002年   35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32篇
  1999年   29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1篇
  1984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71.
肝门部胆管癌基础与临床研究现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肝门部胆管癌又称近端胆管癌或高位胆管癌 ,是胆道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 ,早期诊断困难 ,手术切除率低 ,预后差。现代研究表明肿瘤的预后主要取决于肿瘤本身的生物学行为 ,因此加强对肝门部胆管癌生物学特性的研究是提高肝门部胆管癌生存率的关键。本文就近年来国内外肝门部胆管癌临床病理特征和分子生物学研究 ,结合我们在这方面的研究工作作如下综述。1 肝门部胆管癌分子生物学研究1.1 肝门部胆管癌中的细胞增殖与细胞凋亡目前研究表明肝门胆管癌的发生发展不仅与细胞的增殖有关 ,而且与细胞凋亡有密切关系。正常状态下细胞增殖缓慢 ,细胞…  相似文献   
72.
肝门部胆管癌组织内血管形成与细胞凋亡相关性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研究肝门部胆管癌中细胞凋亡和血管形成的相互关系。方法 采用原位末端标记技术和抗因子Ⅷ的抗体分别检测肝门部胆管癌细胞凋亡指数和瘤内微血管的密度,同时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 和胆管癌细胞凋亡调控基因bcl2 的表达。结果 肝门部胆管癌组织VEGF阳性表达率55-56% (20/36),VEGF阳性表达与MVD呈正相关(P< 0-01) 。高血管组的bcl2 阳性表达明显高于低血管组( P< 0-05),而低血管组的细胞凋亡指数高于高血管组( P<0-01)。bcl2 表达丰富的区域,VEGF的表达率高。结论 肝门部胆管癌血管形成影响细胞凋亡的敏感性和发生率。  相似文献   
73.
P16蛋白在胆囊癌中的表达及与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材料与方法选择1990~1996年我校同济医院胆囊癌切除的部分手术标本,男14例,女22例,年龄42~72岁。以10%甲醛固定,常规脱水包埋,切片厚4μm。抗P16多克隆抗体,稀释度为1∶50,按ABC:法免疫组化操作技术常规进行,DAB显色,苏木素染色,常规脱水、透明、封片。用已知P16蛋白阳性肝癌组织切片为阳性对照,PBS替代一抗作空白对照,正常兔血清取代一抗作阴性对照。阳性表达以癌细胞出现明显棕黄色颗粒为准。x~2检验或用Fisher精确检验法进行P16蛋白的表达在各因素间分布差别的显著性…  相似文献   
74.
1 材料和方法1.1 材料 ♂Wistar大鼠30只(体质量220g±20g),10周龄~12周龄,由同济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标准致病菌(大肠杆菌ATCC25922),由美国菌种保藏中心提供.还原型辅酶Ⅱ(βNADPH)与硝基四唑氮蓝(NBT)为美国Sigma公司产品,多聚甲醛与TritonX100为德国MERCK公司产品,余试剂为国产分析纯.1.2 方法 大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6只),其中正常对照组1组(组Ⅰ),实验组4组,分别于术后2h(组Ⅱ),8h(组Ⅲ),24h(组Ⅳ),48…  相似文献   
75.
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治疗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 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107例SAP患者非手术治疗及手术治疗的疗效。结果 107例中治愈98例(91.6%),死亡9例(8.4%)。89例采用非手术治疗(其中16例因并发症行延期手术治疗),其中仅3例1周内死于早期休克,2例2周后死于继发性感染;34例行手术者(包括16例延期手术者),4例死于术后并发症。结论 SAP早期手术并非完全必要,手术治疗的“个体化”  相似文献   
76.
肝门部胆管癌临床病理特征及诊治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肝门部胆管癌又称近端胆管癌或高位胆管癌,是胆道系 统常见的恶性肿瘤,由于肝门部特殊的解剖位置及肝门部胆 管癌具早期侵犯周围血管、神经、淋巴组织及邻近肝组织的特 性,故早期诊断困难,手术切除率低,预后差。现代研究表明 肿瘤的预后主要取决于肿瘤本身的生物学行为,因此加强对 肝门部胆管癌生物学特性的研究是提高肝门部胆管癌生存率 的关键。本文就近年来国内外肝门部胆管癌临床病理特征和诊治进展,结合我们在这方面的研究工作作如下综述。 肝门部胆管癌诊断方法的选择 由于肝门部胆管癌缺乏特异的临床症状,病人就诊时的主要表…  相似文献   
77.
目的 介绍早期开展经脐单孔腹腔镜手术的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从2009年8月28日至12月31日完成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11例、经脐单孔腹腔镜肝囊肿开窗引流术3例及经脐单孔腹腔镜阑尾切除术5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19例手术中,除1例经脐单孔腹腔镜肝囊肿开窗引流术因术中出血而中转开腹,其余均获成功.第1例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手术时间为157min,后面的手术时间平均约为70min;经脐单孔腹腔镜肝囊肿开窗引流术,时间约为50min;经脐单孔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时间约为40min.术后无并发症.术后住院时间3~4d,最快1例阑尾术后2d出院.1~3个月后随访,脐部无明显手术瘢痕.结论 经脐单孔腹腔镜技术是微创手术的一个补充,随着手术经验的不断累积、手术器械的不断创新,该手术将会有更大的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78.
目的 探讨乳腺癌患者手术及化疗后血清趋化因子SDF-1a的动态变化,评价利用SDF-1a的半衰期(T1/2)预测乳腺癌术后复发及转移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12例同一医疗组收治的乳腺癌患者,分别检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术前、术后以及每次化疗前1天的血清趋化因子SDF-1a的含量,观察治疗后SDF-1a的动态变化并计算其半衰期,分析其与乳腺癌治疗后复发、转移的相关性.结果 乳腺癌治疗后无复发转移组85例,手术以及化疗后血清SDF-1a逐渐下降至正常水平;而复发转移组27例SDF-1a下降缓慢,并维持在较高水平;复发转移组的SDF-1a半衰期较无复发转移组明显延长(P<0.01);取半衰期≥14 d预测乳腺癌治疗后复发转移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度分别为81.5%、70.6%及73.2%.结论 乳腺癌治疗后血清SDF-1a的动态变化与肿瘤的复发转移密切相关.检测血清SDF-1a半衰期对于预测乳腺癌复发转移有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79.
目的分析多发伤合并腹部损伤延迟诊断导致腹腔室隔综合征(ACS)9例的临床特点,总结其诊治经验,并提出预防方法。方法收集2002年10月~2009年6月我科收治的9例多发伤合并腹部损伤延迟诊断导致腹腔室隔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延迟诊断的可能原因、临床治疗和预防措施。结果9例均为多发伤,均于伤后3~11天转来我院就诊后腹部损伤得到明确诊断并手术治疗。最常见致伤原因为道路交通事故,其次为高处坠落。9例中,2例为胰腺损伤,3例十二指肠损伤,1例腹膜后结肠损伤,3例小肠损伤。9例中4例死亡,死亡率44.4%。存活患者术后均出现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100%。结论提高对多发伤合并腹部损伤的警惕、动态监测腹部症状和体征的变化,及时诊断和处理腹部创伤有助于减少创伤后腹腔室隔综合征的发生。根据患者损伤情况,选择恰当的个体化手术方案有助于降低创伤后腹腔室隔综合征的并发症和死亡率。  相似文献   
80.
裘老去世一周年之际,我们怀着十分悲痛的心情缅怀这位伟大医学家的丰功伟绩,是为了更好的向他学习,将他的未尽事业发扬光大和将他的崇高精神代代相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