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6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9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10篇
内科学   44篇
外科学   27篇
综合类   41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28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18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01.
患者男,41岁。因反复咳嗽、胸闷6月余入院。入院查体:略肥胖,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听诊左上肺呼吸音低,未闻及干湿性哕音及哮鸣音。胸部CT示(图1,↑):左肺上叶支气管开口新生物,类似脂肪密度,其蒂位于左肺上叶支气管内,向上叶开口方向生长,几乎阻塞全部上叶开口,伴左肺上叶不张,纵隔内未见明显肿大淋巴结。  相似文献   
102.
目的探讨电视纵隔镜检查术(video-mediastinoscopy,VM)在纵隔疾病诊断和肺癌合并纵隔淋巴结肿大术前分期中的价值。方法对41例CT等影像学检查发现有纵隔疾病患者和27例术前经胸部CT、PET、纤维支气管镜等检查诊断肺癌合并纵隔淋巴结肿大患者进行纵隔镜检查,根据病理结果行诊断和分期。结果41例纵隔疾病患者39例经电视纵隔镜术后确诊,2例诊断不明或可能误诊,其中1例转院失访,另1例经开胸活检证实为肺大B细胞淋巴瘤;27例肺癌合并纵隔淋巴结肿大患者经纵隔镜检查后,其中12例有纵隔淋巴结转移,15例无转移,后者经开胸手术病理确诊为肺癌无纵隔淋巴结转移。平均手术时间52min,平均出血40ml,术后无死亡,无切口感染,1例出血,3例喉返神经麻痹。结论电视纵隔镜术是纵隔疾病、肺癌术前病理分期的重要检查方法,具有诊断准确率高、安全可靠等优点。  相似文献   
103.
目的探讨快速康复外科(FTS)护理措施在肺切除术围手术期应用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对2008年8~12月40例肺切除患者(对照组)和2009年1~5月41例肺切除患者(FTS组)分别采用常规护理和FTS护理(加强宣教、术前2h禁食、术后4h进食和早期活动),比较两组舒适度、引流量、拔管时间、排便时间、术后住院日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FTS护理措施显著降低了患者术前的口渴、饥饿感,FTS组术后首次排便时间、术后住院日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FTS护理措施应用于肺切除术患者是安全可行的,促进了患者的康复,提高患者舒适度。  相似文献   
104.
105.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肺大疱自发性气胸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对2007年至2013年1 228例经病理确诊为肺大疱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性别上差异明显(男女之比为7.4︰1),年龄分布特点明显,20岁以下及20~25岁两组(青少年组)发病数明显占高位,分别占30.0%及15.6%(368、192/1228),其中18、19、20岁又是青少年组中患病发病的高峰,分别占该组的27.4%、25.0%及21.7%;男女比例高达15︰1;且男青少年有身材瘦高,头围小,肩宽,胸部扁平,肌肉及脂肪不发达,四肢细长等体征,首发症状多为自发性气胸,无体检发现肺大疱病例,主要临床症状有胸闷、胸痛、咳嗽,无明显呼吸困难,CT可见不同程度气胸,血气分析正常,既往有对侧气胸病史占24%。25岁以上年龄组发病有明显下降。60岁以上老年组患者常见合并肺部其他疾病,体型瘦弱,临床起病急,易有张力性气胸、皮下气肿及不同类型的呼吸衰竭,故围手术期并发症明显增多。结论青少年组与老年组在临床特征上的差异与肺大疱发病原因不同有关,其病理特点亦有不同,故临床特征、手术中所见、围手术期处理及预后等方面均有明显不同。  相似文献   
106.
刘锋  许栋生  邹卫  王科平  曹磊 《临床肺科杂志》2012,17(12):2157-2158
目的探讨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的可行性、安全性。方法我院共施行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60例,其中施行右肺上叶切除15例,右肺中叶3例,右肺下叶16例,左肺上叶10例,左肺下叶16例,肺癌同时行纵隔及肺门淋巴结清扫。结果全组60例患者中57例在全胸腔镜下顺利完成肺叶切除,3例因肺门血管解剖困难,术中出血中转开胸手术。术后病理诊断为肺癌38例,结核瘤10例,炎性假瘤4例,支气管扩张8例。手术时间65~320 min(218±42 min),术中出血量150~800 ml(260±285 ml),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无手术死亡。术后发生肺不张2例,经纤维支气管镜吸痰后好转;肺断面持续漏气3例,予延长胸腔闭式引流2周后,无漏气后拔管。术后住院时间10±14 d(10.6±3.2)。结论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手术方式,主要适用于周围性肺癌和肺部良性疾病。  相似文献   
107.
目的探讨自发性结肠破裂的特点以及诊疗策略,提高早期确诊率和治疗成功率。方法对1995~2009年期间11例自发性结肠破裂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1例均经手术证实为结肠破裂穿孔(术前仅2例确诊),治愈7例(63.6%),死亡4例(36.4%)。其中,一期手术2例,死亡1例。结论自发性结肠破裂缺乏特异的临床表现,术前不易确诊;高度重视本病和充分认识本病的临床特点以及诊疗策略,有助于术前诊断;依患者全身及腹部情况选择一期或二期手术;而早期诊断和选择适当手术方式可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8.
目的 研究Lipo-PGEl注射液对无心跳兔肺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16只健康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两组,各8只,肝素化后处死,2 h后对照组以LPD液灌注及保存,实验组将Lipo-PGEl注射液(20μg·L-1)加入LPD液灌注及保存.两组在4℃保存2 h后再灌注1 h,测定经肺氧合后动脉血氧分压(PaO2)和肺气道峰压(PawP).于再灌注结束后取右上肺组织,测其湿质量(W)与干质量(D),计算湿干质量比(W/D),ELISA法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含量,免疫组化法检测核因子-kBI(NF-kB)的表达,并用光学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再灌注后肺组织结构的病理变化.结果 再灌注30 min后,两组的PaO2逐渐降低、PawP逐渐升高,实验组PaO2降低程度及PawP的升高程度均低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的SOD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MDA含量及肺组织NF-kB的表达低于对照组(P<0.01),肺组织的病理变化较对照组轻.结论 Lipo-PGEl注射液能减轻无心跳兔肺缺血再灌注损伤,改善肺功能,具有肺保护功能.  相似文献   
109.
110.
浅谈如何提高外科学总论教学质量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外科学总论是高等医学院校开设的必修课及主干课程之一 ,是外科学的基础。教学的目的是培养有较高综合素质的临床外科医师。因此 ,在教学过程中 ,要重视三基 (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础理论 )的教育 ,不仅要传授理论知识 ,在实践中巩固所学理论知识 ,更要注重培养医学生们的临床实际工作能力及独立思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提高外科学总论教学质量。要达到这个目标 ,必需要有完善的制度 ,严格的监控、合理的教学方法和以身作则及学生勤学苦练。1 领导重视 ,制度保障 ,激励措施的落实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  自从 2 0 0 2年 9月 1日开始 ,我国新的《医疗事故处理办法》正式实施 ,医疗事故的外延扩大了 ,体现了法律保护患者这一弱势群体的倾向。新的医疗形势要求临床医生对医疗和科研投入更多的精力和时间 ,部分医生的教学意识和教学在医生工作中的地位明显下降了 ,重医轻教的现象日趋严重。针对这一状况 ,今年学校及附院召开了教学工作会议 ,提出了“以教学为中心 ,深化教学改革 ,转变教学思想 ,提高教学水平和办学层次”这个口号 ,充分体现了领导对临床教学工作的重视 ,并制订相关的制度和措施 ,如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