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探讨快速康复外科(FTS)理念联合手术室优质护理对外科手术患者术后感染及预后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表法将172例外科手术患者均分为2组,对照组采用手术室优质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FTS理念,对比2组手术一般情况、手术部位感染情况、并发症以及预后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患者停止输液、麻醉清醒、首次排气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手术部位感染发生率2.33%(2/86),低于对照组的10.47%(9/86)(P0.05);护理前,2组患者生活质量(生理功能、精神状态、社会功能、情感活动)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2组患者生理功能、精神状态、社会功能、情感活动评分均高于护理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5.81%(5/86),低于对照组的15.12%(13/86)(P0.05)。结论将FTS理念联合手术室优质护理应用于外科手术患者中,有利于降低术后感染发生率,缩短治疗时间,减少并发症,促进切口快速愈合,利于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将改良人源杀菌肽LL-37(rLL-37)用两种方法构建,并分别在原核细胞中融合表达,以寻找较好的制备方法.方法 ①将编码rLL-37基因序列放入载体pET-28a( ),构建表达质粒pET-28a( )-rLL-37,并于工程菌 BL21(DE3)中融合表达、纯化;②将编码rLL-37基因序列中的部分原核细菌稀有密码子替换为原核细菌偏爱密码子,并在其N端加入一段编码带负电荷的承载蛋白(carrier protein molecule, CPM)基因序列,构建表达质粒pET-30a( )-CPM-rLL-37,并于工程菌 BL21 Star(DE3)中融合表达、纯化.对比上述2种方法rLL-37的制备率,并初步研究其抗菌性.结果 通过Touch-Down PCR法成功获得rLL-37多肽的DNA序列,质粒pET-28a( )-rLL-37于杆菌BL21(DE3)中表达,融合蛋白约占全菌蛋白的20%,并成功由强阳离子交换柱芯Macro-Prep High S纯化;设计了一段含28个氨基酸残基的CPM (pHi 2.7、pH 7.4时电荷为-6.0),成功构建表达质粒pET-30a( )-CPM-rLL-37,并于杆菌BL21 star(DE3)中表达,融合蛋白约占全菌蛋白的35%,并被TALON亲和柱芯有效纯化.经抑菌圈实验证明两种方法所获得的rLL-37多肽对G 、G-菌都具有较好的杀菌力.结论 rLL-37在原核细胞中的高效表达,为深入研究rLL-37的杀菌活性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输注大量少白细胞红细胞悬液对受体出凝血功能的影响和防治措施。方法对23例急性创伤性大出血病人接受大量少白细胞红细胞悬液输注后出现出凝血功能障碍的临床资料回顾分析。结果发生出凝血功能障碍的病人输注少白细胞红细胞悬液总量平均为19U;其PT延长为正常对照组的1.85—9.59倍(平均为3.71倍),APTT延长为1.33—4.69倍(平均2.59倍);纤维蛋白原(0.03—3.78g/l)(平均1.12g/l),血小板(16—121×109/L)(平均44.7±29.1)×109/L,其中〈20×109/L有7名,〉50×109/L有2人,发生出凝血障碍前输注少白细胞红细胞悬液总量与上述各指标异常之间无相关性。补充凝血因子制剂和血小板后20名患者出血得到良好控制。结论急性失血病人短时间内输注大量少白细胞红细胞悬液容易发生出凝血功能障碍,凝血因子和血小板被稀释是主要原因,补充凝血因子制剂和血小板是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粒径和质量浓度对辅酶Q_(10)脂质体光解动力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辅酶Q10脂质体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方法制备不同粒径和不同质量浓度的辅酶Q10脂质体,进行光照加速试验,考察脂质体中辅酶Q10的光解规律。结果辅酶Q10脂质体的光解符合一级降解动力学。平均粒径为309.4、125.9、64.8 nm的1.0 g.L-1辅酶Q10脂质体的光解半衰期分别为55.4、45.3、34.3 h;药物质量浓度为1.0、0.5、0.1 g.L-1辅酶Q10脂质体(309.4 nm)的光解半衰期分别为55.4、31.1、19.3 h。结论辅酶Q10脂质体的光解具有一定的粒径和质量浓度依赖性,粒径越大,起始质量浓度越高,光解半衰期越长,光保护效果越明显。 相似文献
15.
脑缺血再灌注大鼠GAP-43和RhoA蛋白表达及NEP1-40对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侧脑室注射NEP1-40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轴突再生、患肢功能恢复和RhoA信号通路活动的影响,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 将60只成年雄性SD大鼠分为假手术组、脑缺血对照组、侧脑室注射PBS组和侧脑室注射NEP1-40组;采用线栓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缺血灶周边脑组织生长相关蛋白(GAP-43)和RhoA蛋白表达;用Montoya设计的"楼梯测试"方法对患肢运动功能进行测试.结果 ①侧脑室注射NEP1-40组大鼠缺血灶周边脑组织GAP-43在术后7 d和14 d均高于脑缺血对照组和侧脑室注射PBS组,以术后7 d最显著.②侧脑室注射NEP1-40组大鼠缺血灶周边脑组织RhoA在术后各时相点显著低于脑缺血对照组和侧脑室注射PBS组.③侧脑室注射NEP1-40组大鼠在术后各时相点"楼梯测试"结果显著高于脑缺血对照组和侧脑室注射PBS组.结论 NEP1-40能够促进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损伤后轴突再生和运动功能恢复,其机制可能与抑制RhoA信号通路活动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考察盐酸小檗碱对芍药苷体外经皮渗透行为的影响,筛选最佳促透条件并探索促透机制。方法 采用改良Franz扩散池法,选择适宜的供给液及接收液,探索盐酸小檗碱促进芍药苷经皮渗透的最佳促透条件及促透规律;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分子模拟探究促透机制。结果 选择20%乙醇-pH 7.4磷酸盐缓冲液(PBS)为接收液,盐酸小檗碱-芍药苷在pH 5.0的介质条件下透皮效果最佳,且在此条件下,高、中、低质量浓度的芍药苷与盐酸小檗碱配伍后,芍药苷的24 h累积透过量(Q24)分别增加了78.03%、44.73%、35.63%,其中高质量浓度配伍组中芍药苷的Q24与芍药苷单独给药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芍药苷透皮速率显著增加,促透比为1.74。促透机制研究结果显示,盐酸小檗碱可能使角质层整齐紧密堆积排列的叠瓦式结构松动,表面的褶皱明显增多加深;盐酸小檗碱可促进水溶性成分荧光素钠和脂溶性成分尼罗红在皮肤中的渗透,相应皮肤渗透量及渗透深度均有所增加。盐酸小檗碱可竞争性地与角质层脂质的头部结合,使芍药苷摆脱皮肤脂质氢键网络的束缚,进而促进芍药苷的经皮吸收。结论 芍药苷-盐酸小檗碱透皮的最佳pH值为5.0,盐酸小檗碱可促进芍药苷的经皮吸收,且具有浓度依赖性,促透机制可能为盐酸小檗碱通过调控角质层紧密连接易化皮肤转运阻力、影响皮肤通透性及竞争性与角质层脂质的极性头部结合进而促进芍药苷经皮渗透。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不同粒径辅酶Q10乳剂和脂质体小鼠药物动力学和组织分布。方法以市售辅酶Q10注射液(S)为对照,考察其60 nm乳剂(E60)、120 nm乳剂(E120)、60 nm脂质体(L60)和120nm脂质体(L120)小鼠尾静脉给药后的药物动力学及组织分布特征;采用DAS2.1.1药物动力学软件,进行房室模型和统计矩两种模式拟合;以组织相对摄取率(re)为指标,评价载体的粒径和种类对组织靶向性的影响。结果不同粒径辅酶Q10乳剂和脂质体体内分布均符合双隔室模型;E60、E120、L60和L120的统计矩AUC分别是S组的1.17、1.50、5.99和8.65倍;re结果显示,E60组在心、脾和脑的含量分别是S组的2.64、2.74和1.95倍,E120组在心、脾和脑的含量分别是S组的4.89、3.77和2.38倍;L60组在脑中的含量是S组的1.56倍,L120组在脑和肺的含量分布是S组的2.28和1.85倍。结论载体粒径和种类对辅酶Q10体内分布的影响十分明显,市售注射液组、乳剂组和脂质体组的AUC依次增大,且同一载体中,120 nm组较60 nm组的AUC高;相对市售注射液,乳剂组对心、脾和脑有一定的靶向性,而脂质体组主要靶向于脑和肺,同一载体内,120 nm组在多数组织的富集量多于60 nm组。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两种国产重组人生长激素在健康猕猴体内的药代动力学,评价两种药物的相似性。方法:采用交叉自身比较设计,8只健康成年猕猴分别单次皮下注射受试品和参比品0.35 IU·kg-1;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法检测血清中药物浓度,统计矩方法计算各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采用3P97软件参考生物等效性标准对参数进行评价。结果:方法的特异性、灵敏度、精密度和准确度均符合药代动力学研究要求。受试品与参比品的血药浓度-时间曲线基本一致,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AUC0~12 h分别为(512±102)和(476±71)μg·h·L-1;AUC0~∞分别为(538±115)和(494±77)μg·h·L-1;Cmax分别为(108±18)和(96±23)μg·L-1;t1/2分别为(2.8±0.7)和(2.2±0.7)h;MRT分别为(4.2±0.8)和(4.0±0.8)h;CLs/Fsc分别为(0.047±0.014)和(0.060±0.013)L·h-1·kg-1;Vd/Fsc分别为(0.194±0.04)和(0.24±0.06)L·kg-1。以AUC0~∞计算,受试品与参比品比较,相对生物利用度F为(109±15)%。受试品相对于参比品的生物等效性用AUC0~12 h,AUC0~∞和Cmax的90%可信区间评价分别为89.2%~114.3%8,7.4%~112.7%和98.5%~124.4%,均符合生物等效性判断标准。结论:受试品与参比品药代动力学参数评价结果满足生物等效接受标准;两种重组人生长激素在猕猴体内呈现相同的药代动力学特征。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应用经筋辨证手法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022年1—11月单侧膝骨关节炎患者6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手法,观察组以经筋辨证手法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2周后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WOMAC)评估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SF-36生活量表评分、步态分析(步长、步速及双支撑相)和股四头肌、腓肠肌肌张力位移值测试。[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WOMAC、SF-36评分、步长、双支撑相及股四头肌、腓肠肌肌张力位移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WOMAC、SF-36评分、步长、双支撑相及股四头肌、腓肠肌肌张力位移值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5)。其中观察组治疗后WOMAC评分(30.48±2.38)分和SF-36评分(69.03±3.42)分,改善情况相较于对照组(38.04±3.88)分和(64.78±4.96)分更为明显(P<0.05)。治疗后观察组步长(97.83±6.34) cm及双支撑相16.89%±1.59%较对照组(93.46±7.15) cm、19.32%±2.59%改善情况更为明显(P<0.05)。治疗2周后观察组的股四头肌肌张力位移值(6.89±0.48) mm及腓肠肌肌张力位移值(7.42±0.48) mm相比对照组(6.51±0.47) mm和(7.13±0.32) mm改善情况更为明显(P<0.05)。[结论] 应用经筋辨证手法治疗膝骨关节炎能有效改善膝关节功能和软组织张力,提高步行能力,进而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制备人源抗脂多糖结合蛋白(LBP)单克隆抗体,并对该抗体的效价进行初步鉴定。方法以人脂多糖结合蛋白(human lipopolysaccharide binding protein,hLBP)为抗原,以人源噬菌体抗体库进行筛选,经5轮“吸附洗脱扩增”的富集反应后,筛选出3株抗人LBP阳性克隆株,抽提其质粒、切除geneⅢ、自身环化并电转入XL1blue后,以IPTG诱导分泌表达可溶性抗体,通过ELISA法测定抗体效价。结果抗体库被浓缩8.16×104倍,获得3个与LBP结合能力较强的单克隆菌株,其中结合力最强者产生抗体活性为106。结论成功获得针对人LBP的Fab抗体,经初步鉴定具有较高效价,为下一步研究该抗体功能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