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7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13篇
临床医学   39篇
内科学   78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27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2篇
  3篇
中国医学   5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9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压力超负荷引起心脏肥大的机理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临床研究显示,心脏肥大不仅是心脏对各种刺激的代偿反应,而且是心脏病发病及死亡的独立危险因子,许多心血管疾病(如高血压、瓣膜病、心肌梗死和心肌病)都伴有心脏肥大,同时许多内在的和外在的刺激(如内分泌失调,缺血、神经体液因子和细胞因子等)都可以诱导心脏肥大,其中机械负荷是最重要的一个激发因素。一般的观点认为心肌细胞是终末分化的细胞,出生后不久即失去了增殖的能力,因此,当心脏处于血流动力学超负荷压力下时,心肌细胞数量没有增加而体积增大,非心肌细胞则数量增加并且产生许多细胞外基质蛋白例如胶原和纤维,从而发生左心室重构,最终导致心脏的功能失调。长期的心脏肥大导致许多心脏疾病如扩张性心肌病、充血性心衰、心肌梗死、心律失常和猝死。因此,确定心脏肥大的分子机制非常重要,将有助于我们找到预防和治疗的有效措施。我们在此结合我们10余年的研究结果,综述机械负荷诱导心脏肥大的机制和Ca^2+在此过程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52.
目的:通过观察人源骨髓间质干细胞经外周静脉移植后在心梗大鼠体内的动态分布情况,初步评价其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采集人源骨髓干细胞行体外扩增,结扎大鼠冠脉左前降支制备心梗模型,72 h后分别经正常、假手术及心梗大鼠尾静脉注射BrdU标记的干细胞1×106,移植术后3d和30d ,用免疫组化法观察移植细胞在心、肺、肝、脾的分布及变化。结果:移植术后,归巢梗死心脏的移植细胞数量均显著多于非梗死心脏(P<0.01)。术后3d,标记细胞优先归巢至心脏梗死区,周围缺血区次之,而远离梗死区及其它部位甚少;术后30d,梗死区移植细胞减少,而周围缺血区无明显变化,且略多于前者。结论:人源骨髓间质干细胞经外周静脉移植可作为急性心梗治疗的另一条可行、安全途径。  相似文献   
53.
目的:通过建立小型猪心肌梗死模型,引起不同程度心功能变化,进行冠状动脉内自体骨髓细胞移植,探讨骨髓干细胞移植除与血管新生相关外,是否与动物基础心功能水平和侧枝循环变化相关。方法:结扎小型猪不同部位左前降支血管,造成不同程度心功能变化,2周后经冠状动脉内移植骨髓单个核细胞或盐水。冠脉造影评估侧枝循环情况;左室造影检测左室射血分数(LVEF)变化;组织学检测新生血管数量。结果:移植后4周,注射PBS组动物LVEF呈进行性下降,各降低15.5%和14.2%(P〈0.01);低EF+BMT组较移植前增加14.4%(P〈0.01),而高EF+BMT组较移植前仅增加5.6%(P〉0.05)。冠脉造影显示,骨髓干移植组侧枝循环数量较移植前增加,但无显著差异(P〉0.05),注射PBS组也无显著变化(P〉0.5)。碱性磷酸酶法显示,骨髓干移植组新生血管密度较注射PBS组增加(P〈0.01),而低EF组移植骨髓干细胞引起的新生血管密度较高EF组增加63%(P〈0.01)。相关分析显示,骨髓干细胞移植引起低EF组的心功能增加幅度与新生血管和基础心功能呈良好正相关(P〈0.05),与侧枝循环级别增加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经冠状动脉内自体骨髓细胞移植更有利于低基础水平心脏功能恢复,其作用机制与血管新生和基础心功能水平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4.
小鼠心肌内转基因后压力超负荷模型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在短时间内建立小鼠心肌内转基因后压力超负荷模型,为深入研究心脏肥大的分子机制提供可靠的实验对象。方法: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升主动脉缩窄组(手术组)和同期假手术组(对照组),手术组根据暂时阻断主动脉血流5s、10s、20s、30s同时左心腔内分别注射Ad-LacZ或PBS后又分为LacZ组和PBS组,观察术后4周不同时间小鼠体重、颈动脉血压和心脏超声等变化HE染色和X-gal染色分别观察心肌肥厚情况和基因转染情况。结果:手术成活率88.8%。升主动脉缩窄小鼠的血压较对照组明显升高。缩窄术后2周心肌明显肥厚,4周时出现失代偿性心力衰竭。X-gal染色显示阻断血流5s以上心脏有蓝染,但10s、20s、30s之间无明显区别。结论:该方法简单有效,重复性好,可在短时间内建立小鼠心肌内转基因和压力超负荷心肌肥厚模型,为心脏肥大的深入研究提供可靠的实验对象。左心室心腔直接注射转染Ad-LacZ基因同时阻断升主动脉血流10s以上可以使目的基因有较好的表达。  相似文献   
55.
目的:作为重要炎症细胞的树突细胞(DCs)参与动脉粥样硬化。 DCs分泌的外泌体(DEXs)最近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但对其在心肌梗死(MI)后血脂异常的作用研究较少。 SREBP是一种重要的转录因子,通过mTOR-SREBP信号传导参与脂质生成。我们假设DEXs通过mTOR-SREBP途径改变脂质代谢,影响MI后血脂谱的变化。方法:用正常心肌细胞(Control-DEX组)或梗死心肌细胞(MI-DEX组)的上清液刺激小鼠的DCs。用两组分泌的DEXs处理肝细胞,用酶标记测定仪测定脂质的合成和分泌。进一步通过蛋白质印迹和RT-PCR检测mTOR-SREBP途径的表达。结果:MI-DEX干预肝细胞后,胆固醇和LDL-c水平显着升高,mTOR-SREBP表达增加。使用SREBP抑制剂后,胆固醇的合成和分泌功能随着mTOR-SREBP表达的降低而下降。结论:DEXs可能通过干扰肝细胞中的mTOR-SREBP途径在MI的血脂异常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6.
目的 探讨妊娠体表心电图(ECG)多个心电指标的变化情况及其对P-R间期的影响.方法 收集20~40岁妊娠早期(妊早期组172例)、中期(妊中期组105例)、晚期(妊晚期组111例)女性及对照组女性(同年龄阶段健康非妊娠者194名)的心率、电轴、心脏转位、P-R间期(在V3导联上测量)、P波宽度(在Ⅱ导联上测量)等ECG数据,进行组间及回归统计分析.结果 心率:对照组与妊早期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妊周增加,心率逐渐加快,妊中期及妊晚期组心率明显快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心率分别为对照组(77.76±14.75)次/min,妊早期组(78.12±11.24)次/min,妊中期组(84.21±11.91)次/min,妊晚期组(88.15±15.05)次/min].电轴:电轴逐渐变小,与对照组比较妊娠早期电轴虽变小,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妊娠中、晚期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电轴分别为61.11°±25.84°、56.97°±25.17°、50.11°±21.78°、41.72°±28.36°).P波宽度:妊中期及妊晚期较对照组缩短[分别为(0.100±0.015)、(0.099±0.012)、(0.095±0.013)、(0.093±0.013)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P-R间期:妊娠3期较对照组均缩短[分别为(0.145±0.021)、(0.138±0.019)、(0.133±0.020)、(0.131±0.019)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心脏转位构成比情况在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仅妊娠因素(t=-4.607,P=0.000)和P波宽度因素(t=9.339,P=0.000)对P-R间期产生影响.结论 妊娠期P-R间期与妊期负相关,与P波宽度正相关,与心率、电轴等无关.  相似文献   
57.
靶向超声分子成像技术是利用超声微泡表面的固有生物学特性构建成靶向超声微泡,或将靶向于病变组织特定分子的特异配体连接至超声微泡外壳,经静脉将靶向超声微泡注入体内,使其选择性地聚集于靶组织,通过对比超声检查产生靶组织细胞水平、分子水平显影1-2。该技术是目前分子影像学领域的研究热点,其具有高特异性、高敏感性、高空间时间分辨率、早期定量评价、分子显像、无创、无放射污染、相对安全性、仪器便携等优点3-7。近年来,其在涉及炎症、血栓、血管新生等心血管疾病的分子成像中得到广泛应用。本文就靶向超声分子成像技术在心血管疾病诊断中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58.
目的比较心肌组织样软基质与玻璃硬基质对小鼠骨髓CD34~+及CD34~-细胞亚群向内皮系细胞分化的差异。方法利用原子力显微镜检测正常Balb/c小鼠心肌组织硬度(弹性模量≈15 kPa),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制备心肌样软培养基底铺于玻璃培养皿中,利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及免疫磁珠分选法收集小鼠骨髓CD34~+及CD34~-细胞,分别于心肌样软基底及玻璃硬基底培养皿(弹性模量1 GPa)中进行细胞培养,培养7天后,利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测内皮细胞系表面标志物、细胞形态及细胞骨架。结果在两个硬度培养体系中,CD34~+细胞均表现出较CD34~-细胞更高的乙酰化低密度脂蛋白(ac-LDL)/荆豆凝集素I(UEA-1)双阳性比例(P0.01),以及更高的CD31、vWF、Flk-1和VE-cadherin等内皮细胞系标记物表达(P0.05)。就两种细胞亚型的分化差异而言,心肌样软基质较玻璃硬基质表现出更高的细胞分化诱导效率,这可能与软基质上CD34~+细胞表现出更为浓集的黏着斑和F-actin有关。结论与玻璃硬基质相比,心肌样软基质能更为有效的诱导CD34~+细胞亚群向内皮系分化;软基底培养体系是一种更佳的探讨细胞生物行为的培养体系。  相似文献   
59.
目的 检测乙醛脱氢酶2(ALDH2)对大鼠心肌细胞在缺氧状态下氧自由基(ROS)产生、凋亡发生和信号转导的影响.方法 通过缺氧模型比较大鼠心肌细胞缺氧和经大豆甙(daidzin)24h预处理后缺氧的活性变化,用C400测定ROS,用TUNEL试剂盒检测凋亡,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信号通路酶磷酸化的改变用Westernblotting的方法检测.每组实验(n)均重复3次以上. 结果 当心肌细胞ALDH2被特异大豆甙抑制后,更易在缺氧环境下诱导产生ROS和凋亡,且与MAPK有关的磷酸化酶活性均表达增强. 结论 当ALDH2被抑制后,心肌细胞对缺氧的耐受性下降,这与ROS的产生、凋亡和MAPK信号通路的激活有关,ALDH2对缺氧引起的细胞改变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0.
目的 从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NADPH)氧化损伤途径,探讨通心络超微粉保护络脉"络气虚滞"大鼠血管内皮的作用机制.方法 选用8周龄SD大鼠,采用力竭性跑台运动,并结合基础饮食建立气虚证候模型,同时采用200ng·min-1·kg-1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建立大鼠脉络"络气虚滞"的病理证候复合模型,随机分成正常组、模型组和通心络组,每组10只.14天后测定血内皮素(ET)、一氧化氮(NO)、AngⅡ、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主动脉内皮形态结构及主动脉内皮核转录因子kappa B(NF-κB)、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内皮一氧化氮合酶(eNOS)的表达.结果 模型组大鼠内皮见内皮细胞成片脱落,通心络组血管内皮仅有轻微的损伤;模型组血ET、IL-6、TNF-α增加(P<0.05或P<0.01),NO降低(P<0.05),通心络可以增加血清NO含量,降低血ET、IL-6、TNF-α(P<0.05);模型组p22phox mRNA(P<0.01)、NF-κB、VCAM-1表达增加,eNOS表达降低,通心络可不同程度地逆转上述变化.结论 通心络通过减少血管NADPH-氧化-炎症损伤途径,减轻血管内皮损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