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7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13篇
临床医学   39篇
内科学   78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27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2篇
  3篇
中国医学   5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9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正>血管紧张素Ⅱ(AngⅡ)1型受体(AT1-R)是一种七次跨膜G蛋白偶联受体(GPCR),它的活化在高血压及机械刺激介导的心肌肥厚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医学界曾经一直认为心脏局部产生的AngⅡ通过自分泌和(或)旁分泌机制作用于AT1-R来触发心肌肥大。然而我们发现了AT1-R也能够被机械刺激直接激活。在没有AngⅡ  相似文献   
22.
尽管介入技术、外科治疗和药物治疗进展很快,但是心肌梗死后心室重塑所导致的心力衰竭仍是梗死后死亡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3.
目的研究经冠状动脉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治疗原发性扩张型心肌病的远期疗效。方法入选18例原发性扩张型心肌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8例和移植组1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抗心力衰竭药物治疗。移植组接受经冠状动脉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两组术前、术后12个月分别检测血常规及生化指标(肝功能、肾功能、血糖、血脂、高敏C反应蛋白),术前、术后12个月分别行超声心动图、心电图、6min步行试验,术前和术后12个月行心脏核磁共振(MRI)检查测定左室射血分数(LVEF)。随访至两年,记录患者年住院天数,以死亡作为研究终点。结果术后12个月细胞移植组6min步行路程较术前有明显增加(521.7±78.2m比321.5±63.7m,P<0.05),LVEF变化值在细胞移植组与对照组间存在统计学差异(3.1%±4.5%比-2.4%±4.6%,P=0.019),但LVEF值较术前无统计学差异,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在移植组及对照组间存在明显差异(67.2±1.0mm比69.5±1.1mm,P<0.01)。研究过程中未发现有发热、过敏反应、栓塞事件等发生。结论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治疗原发性扩张型心肌病安全可行,可延长6min步行路程,减小LVEDd。  相似文献   
24.
小鼠心肌内转基因后压力超负荷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成年小鼠心肌内转基因后压力超负荷模型,探讨手术中关键性技术问题,为以后利用此模型研究相关心脏疾病提供可靠的实验方法。方法20只C57/BL6小鼠分成两组,分别是Lacz组和PBS组,用乙醚麻醉后,剪断右侧第一、二肋骨,打开胸腔,分离主动脉,用自制的弯钩在升主动脉下穿线,用带31G针头注射器从左心室部位进针,分别把携带Lacz基因的腺病毒载体100μl和PBS100μl注射入左心室,同时提起主动脉下的线暂时阻断主动脉血流5s、10 s、20 s、30 s后,关闭胸腔,饲养第2天,打开胸腔用26G的针头缩窄升主动脉70%,术后饲养1周,从右测颈动脉用27G针头穿刺测量血压后,取出心脏,用X-Gal染色,制成冰冻切片,显微镜下观察心脏的染色情况,用H-E染色观察心脏肥厚情况.以不缩窄升主动脉但做手术过程的假手术组做对照组。结果①术后1周成活率95%。②缩窄升主动脉的实验组比对照组的血压明显升高(P<0.05)。③H-E染色显示缩窄升主动脉1周后心室壁厚度增加。④肉眼和显微镜下都可以观察到同正常小鼠心脏比较,转染Lacz基因后阻断5 s或者更长时间主动脉血流的小鼠,心脏开始有蓝染,随时间延长颜色逐渐加深,但是阻断10 s、20 s和40 s主动脉血流的小鼠心脏蓝染无明显区别。结论①该方法简单有效,重复性好,可用来制作心肌内基因和心脏压力超负荷模型。②左心室心腔直接注射转染腺病毒携带的基因后,同时阻断升主动脉血流10 s以上可以使心脏基因有较好的表达,并且小鼠成活率高。  相似文献   
25.
目的探讨猪冠状动脉前降支(LAD)结扎百分位点和心梗体积、左室射血分数的关系,以期指导研究者能够根据急性心肌梗死模型的心功能要求选择合适的LAD结扎百分位点。方法将47只小型猪开胸结扎心脏LAD中远段约30%~75%的不同百分位点,分别于术前、术后1 h心脏超声检查左室射血分数(LVEF),术后3 d进行常规冠状动脉造影,4周处死测量前降支结扎位点和梗死体积,最后用简单直线回归模型分析LAD结扎百分位点和心梗体积、左室射血分数回归方程和相关系数。结果47例动物手术过程中死亡8只,剩余39只存活动物冠状动脉造影均显示LAD中远段结扎部位处完全闭塞,表明手术成功。LAD结扎百分位点和术后1 h LVEF、术后1 hLVEF下降值、梗死心肌体积均明显相关(相关系数r分别为0.87、0.78和0.90,P均<0.001),其回归方程分别为:术后LVEF(%)=65.88-0.55x结扎百分位点;术后LVEF下降值(%)=0.12 0.59x结扎百分位点;心肌梗死体积(%)=0.53x结扎百分位点-5.43。结论猪LAD结扎百分位点和术后左室功能、梗死心肌体积均存在显著的相关性,可根据实验目的和对心功能的要求选择合适的结扎百分位点。  相似文献   
26.
目的 探讨三氧化二砷(As2O3)多聚左旋乳糖酸(PLLA)涂层支架对猪损伤冠状动脉局部炎性因子表达及炎性细胞浸润的影响,了解As2O3洗脱支架对局部炎性反应的作用. 方法 在8只小型家猪的前降支、回旋支和右冠状动脉随机双盲植入裸金属支架(裸支架组)、西罗莫司洗脱支架和As2O3洗脱支架,7 d处死,检测支架段血管单核细胞趋化蛋白(MCP)-1、白细胞介素(IL)-6蛋白和mRNA表达,HE和免疫组化检测炎性细胞浸润,体外观察As2O3对人T淋巴细胞的凋亡诱导作用. 结果裸支架组MCP-1蛋白和mRNA表达分别为0.857±0.053和0.724±0.027,IL-6蛋白和mRNA表达分别为0.551±0.032和1.015±0.041,As2O3洗脱支架和西罗莫司洗脱支架均降低支架段血管MCP-1(分别为0.421±0.055和0.406±0.042)和IL-6(分别为0.151±0.032和0.146±0.051)蛋白的表达(P<0.01),并同时降低MCP-1(分别为0.338±0.047和0.327±0.051)和IL-6(分别为0.531±0.052和0.523±0.061)mRNA的表达(P<0.01),As2O3洗脱支架和西罗莫司洗脱支架段血管局部炎性细胞浸润较裸支架组明显减少.体外细胞培养显示,As2O3具有诱导入T淋巴细胞凋亡作用. 结论 As2O3洗脱支架具有减少猪损伤冠状动脉炎性细胞浸润和抑制炎性因子MCP-1、IL-6表达的作用,诱导炎性细胞凋亡可能是其抗炎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7.
目的 利用超声心动图评价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左室舒张功能.方法 15只3月龄雄性SHR,每3个月观测1次至9月龄,以同月龄Wistar大鼠15只作为对照.采用17.5 MHz小动物高频超声探头,通过M型超声、二尖瓣血流频谱和组织多普勒技术评价两组动物心脏结构与舒张功能各项指标变化.结果 和Wistar大鼠相比,3月龄SHR即出现E/E’升高(P<0.01);6月龄和9月龄SHR E/A、E’/A’均小于同月龄Wistar大鼠值(P<0.05),E/E’均大于同月龄Wistar大鼠值(P<0.01);减速时间(DT)、等容舒张时间(IVR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月龄和9月龄SHR E/A、E’/A’均小于3月龄SHR值(P<0.05);E/E’均大于3月龄SHR值(P<0.05);DT、IVRT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月龄Wistar大鼠各项舒张功能超声指标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HR和Wistar大鼠随月龄增大收缩功能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E/A、E'/A'和E/E’是评价SHR舒张功能变化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28.
乙醛脱氢酶2在大鼠心肌缺氧损伤中的抗凋亡作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检测大鼠心肌在缺氧条件下发生细胞凋亡的变化,以及乙醛脱氢酶2(ALDH2)在此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方法: 运用缺氧模型,比较大鼠心肌细胞在单独缺氧和经ALDH2特异性抑制剂daidzin预处理24 h后缺氧的凋亡改变,酶活性检测采用乙醛代谢法、凋亡的测定通过用Hoechest 33324、免疫荧光标记用流式细胞仪测定和TUNEL试剂盒检测。 结果: 心肌细胞在daidzin作用下,其酶活性被抑制而细胞无凋亡发生。在daidzin预处理24 h后再经缺氧诱导,比单独缺氧引起的心肌细胞凋亡更为明显:表现为在Hoechest 33324染色中,细胞核溶解和核碎裂(P<0.05),FACS和TUNEL显示,凋亡细胞明显增加(P<0.05)。 结论: ALDH2酶活性降低可增加心肌细胞对缺氧导致凋亡的易感性,ALDH2对缺氧引起的细胞凋亡有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29.
目的:用延迟增强核磁共振心肌灌注扫描(CMR)评价急性心肌梗死后注射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对梗死后左室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08年1月-2009年1月收治的2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入院后均接受急性心肌梗死的常规治疗(包括药物与介入治疗),在此基础上随机分成G-CSF治疗组和对照组,G-CSF治疗组除常规治疗外还给予G-CSF(商品名:惠尔血,600μg·d-1)连续注射5d,两组均在心肌梗死后第7天和6个月进行心脏CMR检查,测量患者的左室舒张末期容积和收缩末期容积,计算左室射血分数。结果:对照组左室射血分数在心肌梗死后7d时为(55.58±5.93)%,在心肌梗死后6个月时为(55.77±7.55)%;治疗组左室射血分数在心肌梗死后7d时为(54.16±11.29)%,在心肌梗死后6个月时为(56.43±9.49)%。两组左室射血分数在心肌梗死后6个月时与7d时比较均有增加,但治疗组左室射血分数增加较对照组增加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7)。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后注射G-CSF能显著改善心功能。CMR能够用作客观评价心肌梗死后左室功能的方法。  相似文献   
30.
目的本研究通过体外培养心脏微血管内皮细胞(CMVECs),经柯萨奇B3病毒(CVB3)感染后,利用miRNA寡核苷酸基因芯片技术筛选差异表达的miRNAs,进一步探讨miRNA在CVB3诱导CMVECs凋亡中的潜在作用机制。方法原代分离培养大鼠CMVECs细胞,以100TCID50CVB3病毒感染48 h后检测Caspase-3活性和细胞凋亡;提取CMVECs细胞RNA,用Agilent大鼠miRNA寡核苷酸基因芯片进行检测,并通过TargetScan、miranda、mirbase和mirdb数据库选取出差异表达明显并与心血管疾病相关的miRNA,经qPCR对其进行验证,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预测其调控靶基因;合成miRNA21 mimics转染CMVECs细胞,同时合成miRNA21 inhibitor,与CVB3共转染CMVECs细胞,检测各组细胞Caspase-3活性变化和细胞凋亡。结果 CVB3感染CMVECs细胞48 h后与正常对照组比较Caspase-3活性显著上调(P<0.01),细胞凋亡明显增加;通过基因芯片检测及生物信息学分析后发现,与心血管系统疾病密切相关的miRNA为miRNA21,经qPCR验证结果一致,预测其靶基因为PDCD4;miRNA21mimics转染CMVECs细胞后与正常对照组相比Caspase-3活性显著上调,细胞凋亡增加(P<0.05);而miRNA21 inhibitor与CVB3共转染CMVECs细胞后与CVB3感染组相比Caspase-3活性显著下调,细胞凋亡明显减少(P<0.05)。结论 miRNA21在CVB3感染的CMVECs细胞中的表达有显著变化,并与CMVECs细胞凋亡密切相关,提示miRNA21在CVB3诱导的病毒性心肌炎发病过程中可能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