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1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41.
通心络对血管紧张素Ⅱ致大鼠内皮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中药通心络对血管紧张素Ⅱ致大鼠内皮损伤模型血管内皮的保护作用。方法:将54只SD大鼠随机分为血管紧张素Ⅱ(AngⅡ)组、通心络保护(TXL)组、对照(假手术)组,每组18只。每组分别于7、14、28d取材。AngⅡ组和TXL组分别于皮下埋置不同缓释终点的AngⅡ缓释泵,TXL组每天予以通心络(0.8g·kg-1·d-1)灌胃。测量颈总动脉血压,血浆AngⅡ、内皮素(ET-1)和6-酮-前列腺素F1α(6-Keto-PGF1α)含量,扫描电镜观察内皮的病理损伤,检测凋亡基因Bax、Bcl-2和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PH)氧化酶亚基p22phox基因的表达。结果:3组血压都未升高,但AngⅡ组和TXL组的AngⅡ水平明显高于假手术组。电镜显示TXL组血管壁上内皮细胞的剥脱面积明显较同时间点AngⅡ组少。TXL组血浆ET-1在14d较AngⅡ组降低(P<0.05),6-Keto-PGF1α水平以及Bax和p22phox基因表达在14、28d与AngⅡ组明显不同(P<0.05),Bcl-2/Bax比值在7、14、28d3时间点上较AngⅡ组升高(P<0.05)。结论:通心络可以抑制NADPH氧化酶p2... 相似文献
142.
本文报告48例糖尿病患者甲状腺激素的变化,血清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_3),甲状腺素(T_4),T_3/rT_3值均明显低于正常;反三碘甲状腺原氨酸(rT_3),促甲状腺激素(TSH)均明显高于正常.病情越严重,甲状腺激素变化越甚.治疗后差异变小.甲状腺激素的测定,尤其是T_3/rT_3值的计算,有助于糖尿病严重程度的判断和预后的估计. 相似文献
143.
银杏叶提取物GBE50对缺氧致内皮细胞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初步探讨缺氧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功能的影响,以及银杏叶提取物GBE50在其中的作用。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技术、TUNEL、RT—PCR及Western blot等方法,探讨缺氧及GBE50对内皮细胞功能的影响。结果缺氧干预内皮细胞24h后,细胞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水平及早期、晚期凋亡率均明显增加,伴随内皮素(endothelin-1,ET-1)mRNA水平及内皮型一氧化氮合成酶(endothelial oxide synthase,eNOS)蛋白水平的升高。缺氧前4h给予GBE50干预后发现,GBE5025μg/ml时可显著降低细胞早期及晚期凋亡率及ET-1 mRNA水平(P〈0.05),部分降低因缺氧导致的ROS水平及eNOS蛋白表达的增高(P〉0.05)。结论缺氧可导致血管内皮功能障碍,而GBE50可部分或显著逆转缺氧所致的内皮功能障碍,GBE50对缺氧所致的内皮功能障碍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44.
目的:研究缺氧大鼠乳鼠心肌细胞中信号素3A(sema3a)与p-connexin 43(Ser 279/282)的相关性变化.方法:体外培养大鼠乳鼠心肌细胞并缺氧,检测sema3 a与p-connexin 43(Ser 279/282)在不同缺氧时间的变化.慢病毒构建并转染心肌细胞,分为空白组、空病毒组、病毒组3组,选择在最佳缺氧时间点检测sema3a及p-connexin 43(Ser 279/282)的蛋白水平变化.结果:(1)1 h为检测最佳缺氧时间点,p-connexin 43(Ser 279/282)在1h缺氧组达到高峰(P<0.05),sema3a缺氧12 h急剧下降(P<0.05),(2)高表达sema3a,p-connexin 43(Ser 279/282)降低;抑制表达sema3a,p-con-nexin 43(Ser 279/282)升高.结论:在缺氧条件下,sema3a可以负向调节p-connexin 43(Ser 279/282),影响缝隙连接功能,提示其在影响细胞间电传导、诱发室性心律失常中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5.
目的:经导管建立冠状动脉微栓塞模型,测定微栓塞后冠脉血流储备及心肌血流量的变化情况,并探讨其机制。方法:12只小型猪,通过导管方法建立急性冠脉微栓塞模型,观察急性期(基础、微栓塞后2 h、6 h)及慢性期(基础、微栓塞后1周)冠脉血流储备和心肌血流量的变化情况,并测定血清中内皮素-1(ET-1)浓度变化。结果:急性期冠脉微栓塞后冠脉血流储备在基础、微栓塞后2 h、6 h分别为2.10±0.60、1.40±0.10及1.10±0.10(微栓塞后2 h及6 h与基础相比,均P<0.01),慢性期实验中,冠脉血流储备在微栓塞前及微栓塞后1周分别为2.03±0.43及1.58±0.22(微栓塞后1周与基础相比,P<0.05)。但前内侧和后内侧心肌血流量以及它们的比值在微栓塞后没有显著变化。测定血清ET-1浓度显示微栓塞后2 h开始升高,但只有微栓塞后6 h较基础有明显增加(P<0.05),微栓塞后6 h及1周心脏标本NBT染色均未见梗死灶。结论:冠脉微栓塞后冠脉血流储备呈现先下降后恢复的趋势,这种变化与内皮功能变化一致,冠脉血流储备和心肌血流量变化不同步。 相似文献
146.
目的 测定不同程度冠状动脉性心脏病、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前后患者的血浆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FPI)水平,探讨其与冠状动脉性心脏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120例有稳定性心绞痛(稳定性心绞痛组,30例)、不稳定性心绞痛(不稳定性心绞痛组,35例)和急性心肌梗死临床症状(急性心肌梗死组,55例)的冠状动脉性心脏病患者,按治疗常规予以药物、冠状动脉造影和介入治疗.经冠状动脉造影排除冠状动脉性心脏病的住院患者入选对照1组.所有患者在冠状动脉造影前取外周动脉血,行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的患者在支架植入术前、术后即刻在冠状动脉窦取动脉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LISA)检测TFPI水平.结果 将不稳定性心绞痛组、急性心肌梗死组合并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组,对照1组和稳定性心绞痛组合并为对照2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组的外周动脉血TFPI水平为(0.404±0.178) ng/mL,显著低于对照2组的[(0.517±0.256)ng/mL,P<0.05].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前的TFPI水平为(0.382±0.140)ng/mL,与支架植入后[(0.389±0.170) ng/mL]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的TFPI水平降低,提示体内组织因子介导的凝血途径异常.TFPI可能有助于冠状动脉性心脏病病情程度判断. 相似文献
147.
目的新近资料表明,瘦素不仅与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呈正相关,而且可能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但其作用机制仍未明确。血小板聚集功能异常在冠心病中起重要作用,部分动物实验研究表明,高浓度瘦素可增强血小板聚集功能。而在冠心病人群中尚无深入的研究。本试验旨在将冠心病患者与年龄、性别、体质量相匹配的非冠心病患者进行对照研究,检测冠心病危险因素及瘦素水平等相关指标,了解血清瘦素、血小板聚集功能与冠心病的相关关系,期望从此角度探究瘦素与冠心病的关系,为进一步的临床防治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选择同期住院患者,均行冠状动脉造影,并行冠状动脉评分,根据造影结果分为非冠心病组和冠心病组。调查患者病史,计算体重指数、腰臀比。所有患者均禁食12 h后抽取静脉血,检测空腹血糖、血脂,放射免疫法测定瘦素及胰岛素,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SPA-3型血小板聚集仪测定最大聚集率。结果冠心病组患者血糖、空腹胰岛素、TC、TG、LDL-C、瘦素、血小板聚集率及冠状动脉评分均较非冠心病组高(P<0.05),而HDL-C及胰岛素敏感指数较非冠心病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瘦素与年龄、吸烟量、血压、体重指数、腰围、腰臀比、TC、TG、LDL-C、血糖及胰岛素呈正相关,而与HDL-C及胰岛素敏感指数呈负相关(P<0.05)。冠心病组患者血小板聚集率与瘦素呈正相关(r=0.511,P<0.05)。冠状动脉评分越高,血清瘦素水平越高。二分类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吸烟量、瘦素、空腹血糖、胰岛素敏感指数及LDL-C与冠心病独立相关。结论冠心病患者血清瘦素浓度高于非冠心病组,瘦素可能影响冠心病的发生,可能系通过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尤其是胰岛素抵抗这个共同土壤而与冠心病发生关联;瘦素可通过增强血小板聚集功能参与冠心病的病理过程,瘦素是冠心病独立的危险因素,可通过增加交感神经活性、增强血小板聚集功能等多个环节,参与冠心病发生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48.
目的建立并优化心肌线粒体蛋白质组研究的双向凝胶电泳技术平台;筛查心肌线粒体中与衰老相关的蛋白质。为保证差异蛋白初筛结果的可信及下游分析的确定性,对差异蛋白进行再验证,并探讨其生物学功能。方法清洁级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新生组(2d)、成年组(10周)、老年组(12月),提取心肌线粒体,抽提全蛋白质行2-DE,对样品制备、上样量、电泳参数、不同固定方式、不同染色方法、不同离液剂等相关技术进行了优化。应用MALDI-TOF-MS鉴定图像分析出的差异蛋白点,同时进行了心肌组织ATP含量的检测。应用Western blot,RT-PCR检测不同发育阶段心肌线粒体中差异蛋白在蛋白、mRNA水平的表达情况。通过构建腺病毒载体,使用含有差异基因的腺病毒液将差异基因导入MRC-5细胞中,并获得表达,通过检测衰老相关的β-半乳糖苷酶(SA-β-gal)染色、ROS和细胞周期等指标观察差异蛋白对MRC-5细胞衰老的影响。结果45%乙醇、5%乙酸的固定液对蛋白质固定效果最好;胶体考染和快速银染都是较理想的染色方法;含9M尿素的离液剂所得蛋白点最多;构建了心肌线粒体高分辨率和重复性的双向凝胶电泳图谱。图像分析示凝胶有1100个蛋白点,84个心肌线粒体蛋白表达发生改变,质谱鉴定了43个差异点。其中乙醛脱氢酶2(ALDH2)在老年组大鼠心肌线粒体中表达较成年组下调。差异蛋白多和呼吸链功能,能量代谢,物质运输和应激反应有关。新生组心肌组织ATP含量最低(15.49±1.33)μg ATP/g心肌,老年组心肌组织ATP含量较成年组下降((41.48±2.99)比(59.64±2.68)μg ATP/g心肌, (P<0.01)。能量代谢的生化检测进一步证实了蛋白质组学的结果。Western blot,RT-PCR证实ALDH2在老年组大鼠心肌线粒体中低表达。与对照组细胞相比, ALDH2基因导入后,MRC-5细胞的SA-β-gal染色阳性率下降,ROS水平较对照组下降。细胞周期未见明显改变。结论建立SD大鼠心肌线粒体蛋白质组的2-DE分析技术。鉴定SD大鼠心肌线粒体中在老年组差异表达的蛋白质,该差异蛋白为深入理解衰老的分子机制提供了有益的线索。功能学分析发现,ALDH2能延缓MRC-5细胞衰老的进程。 相似文献
149.
目的探讨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对大鼠血管损伤后新生内膜增殖及ABCA1、ICAM-1及MCP-1表达的影响。方法将32只雌性大鼠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用PTCA球囊导管(2.5 mm×10.0 0mm)加压及反复推拉损伤胸腹主动脉和剥脱内膜,创建大鼠动脉损伤模型.实验组术前1周开始给予含有4%胆固醇、0.5%胆酸钠、1096猪油、0.2%丙基硫氧嘧啶和85.3%基础饲料的高脂喂养,对照组给予普通饲料喂养。术后2周和6周,取实验组和对照组大鼠静脉血检测血脂,取同段胸腹主动脉做石蜡切片,行组织形态学检查,利用抗大鼠ABCA1、ICAM-1、MCP-1特异性抗体,进行免疫组织化学分析。结果术后2周时,实验组大鼠血清LDL-C较对照组明显升高,为(3.16±1.09)mmol/L和(0.22±0.09) mmol/L;6周时为(16.85±2.39)mmol/L和(0.24±0.08)mmol/L(P值均<0.01)。术后2周时,实验组HDL-C/LDL-C比值为0.55±0.1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29±1.39; 6周时分别为0.29±0.05和6.46±2.55(P值均<0.01),HDL-C储备逐渐消耗,HDL-C/LDL-C由高脂喂养前的6.76降至0.55和0.29,但未低于0.25。术后2周,实验组和对照组均可见腹主动脉新生内膜形成,6周时更明显,实验组新生内膜增厚虽较对照组稍加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周实验组新生内膜表面ABCA1、ICAM-1和MCP-1表达均明显强于对照组。实验组HDL-C/LDL-C比值与新生内膜厚度呈负相关。结论血清HDL-C具有抗LDL-C致动脉粥样硬化作用,随着HDL-C/LDL-C比值下降,抗粥样硬化作用减弱,其机制可能与增加新生内膜ABCA1表达,促进胆固醇逆转运有关,而与减少单核细胞粘附、趋化,从而减轻炎性反应的关系可能不大。 相似文献
150.
目的:探讨树突状细胞(DC)在中药方剂通心络(TXL)对血管紧张素Ⅱ(Ang Ⅱ)引起的小鼠内皮细胞损伤过程中的作用. 方法: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血管紧张素Ⅱ组(Ang Ⅱ组),通心络保护组(Ang Ⅱ+TXL组).扫描电镜观察胸主动脉内皮的损伤状况;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液中单个核细胞CD11c的表达及胫、腓骨骨髓中树突状细胞的前体细胞标志ER-MP58的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胸主动脉壁、心肌间质、肾皮质中S100的表达.结果:电镜显示Ang Ⅱ+TXL组血管壁上内皮细胞的损伤明显较Ang Ⅱ组减轻,骨髓中ER-MP58及血液中CD11c表达水平明显降低,胸主动脉壁、心肌间质、肾皮质中S100阳性细胞数减少.结论:通心络可通过抑制骨髓中DCs前体细胞的数量,减少DCs在组织、血液中的水平,对血管紧张素Ⅱ导致的小鼠血管内皮损伤发挥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