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7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13篇
临床医学   39篇
内科学   78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27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2篇
  3篇
中国医学   5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9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目的探讨猪冠状动脉前降支(LAD)结扎后发生室颤的特点及其相关因素,以期提高猪急性心肌梗死模型的成活率。方法57只小型猪开胸结扎心脏LAD不同位点,对室颤和体重、性别、术前心率、术前左室射血分数(LVEF)、开胸径路(旁正中/肋间)、手术时间、结扎百分位点、术后心率、术后发生室早或短阵室速等因素进行单因素相关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进而对室颤的发生时间、室颤前心电图特点等进行评价。结果57例动物手术过程发生室颤18例,死亡11例。室颤均发生在结扎冠脉后35 min内,高峰时间为结扎冠脉后5 min和20 min;心率快于160 bpm或慢于60 bpm时容易诱发室颤。与非室颤组动物比较,室颤组动物的结扎位点高,术后最快心率>60 bpm的动物较多,短阵室速发生率高(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结扎位点过高是急性心肌梗死后发生室颤唯一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结扎位点过高是猪急性心肌梗死后发生室颤的最重要危险因素;冠脉结扎后30 min内应该严密心电监护,特别注意结扎冠脉后5 min和20 min二个时间点、>160 bpm或<60 bpm二种心率、以及短阵室速等先兆事件。  相似文献   
102.
目的 系统评价经冠状动脉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BMSCs)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左心室功能的影响.方法 检索PubMed、MEDLINE、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等国内外数据库.以急性心肌梗死症状出现24 h内成功实施再灌注治疗者为研究对象;试验设计体现随机对照原则;移植细胞种类为非动员的自体BMSCs;具有3个月以上左心室功能的随访资料.结果 7项随机对照研究共纳入545人,平均随访4.9个月,BMSCs移植术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较基线增加8.89%(95%CI3.42,14.36;P=0.001),与对照组相比,其绝对增量增加5.65%(95%GI 2.24,9.06;P=0.001);移植组左心室舒张末容积/腔径基线测量值与随访值相比显示出更有利于基线的显著改变(P=0.01),且改善程度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标化均差-0.23;95% CI-0.59,0.12;P=0.20);移植组左心室收缩末容积/腔径较基线测量值无显著改变(标化均差-0.11;95%CI -0.32,0.11;P=0.33),而与对照组相比却显著缩小(标化均差95%CI-0.53,-0.09;P=0.005).结论 BMSCs移植治疗显著改善了心肌梗死后LVEF,并有效防止了左心室收缩末容积的不良增加,但未有效改善左心室心肌重构.  相似文献   
103.
104.
端粒酶在病毒性心肌炎中的作用及黄芪甲甙干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病毒性心肌炎小鼠端粒酶活性及其催化亚基(TERT)的表达以及黄芪甲甙不同剂量干预后的改变,进一步探计其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可能机制。方法:Balb/c雄性4周龄小鼠54只,随机分为5组:A组(正常空白对照组,腹腔接种0.1ml病毒培养液+0.1ml羟甲基纤维素钠盐溶液灌胃,n=10);B组(正常黄芪对照组,腹腔接种病毒培养液+0.1ml 9%黄芪甲甙灌胃2周,每日1次,n=10);C组(高刺量黄芪治疗组,腹腔接种同剂量CVB3+0.1ml 9%黄芪甲甙灌胃,n=10);D组(低剂量黄芪治疗组,腹腔接种同剂量CVB3+0.1ml 1%黄芪甲甙灌胃,n=10);E组(模型组,腹腔接种同剂量CVB3+羟甲基纤维素溶液灌胃,n=14)。观察14d后,眼球采血后处死动物,摘取心脏组织。计算及分析各组小鼠的死亡率;用TRAP-ELISA法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端粒酶活性;RT—PCR技术检测心肌细胞TERT表达。结果:各组小鼠死亡率分别为0%、0%、10%、30%和50%,C组死亡率明显低于E组(P〈0.05),D组与E组之间无显著差异。TRAP—ELISA结果显示,A组、B组和C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端粒酶活性均呈阳性,三者之间无显著差异,而D组和E组均为阴性。RT-PCR结果表明,C组TERT表达明显高于D组和E组(P〈0.01),与A组和B组无显著差异(P〉0.05),而D组与E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A组和B组之间也无显著差异。结论:病毒性心肌炎小鼠外周血有核细胞端粒酶活性下降,心肌细胞催化亚基TERT表达水平明显减低;高剂量黄芪甲甙可通过增强端粒酶活性,并上调其催化亚基表达改善病毒性心肌炎的预后。  相似文献   
105.
目的:经导管建立冠状动脉微栓塞模型,观察冠脉微栓塞后冠脉阻抗的变化情况。方法:15头小型猪,通过导管方法建立急性冠脉微栓塞模型,观察微栓塞前、微栓塞后2、6h及1周时冠脉阻抗和冠脉阻抗储备的变化情况。结果:在微栓塞前、微栓塞后2h、6h及1周时基础冠脉阻抗分别为2.448±1.891mmHg·mL-1·s-1,3.229±2.872mmHg·mL-1·s-1,3.197±3.227mmHg·mL-1·s-1和3.466±2.683mmHg·mL-1·s-1;冠脉一次谐波阻抗分别为0.538±0.559mmHg·mL-1·s-1,1.604±1.727mmHg·mL-1·s-1,0.834±0.858mmHg·mL-1·s-1和1.233±1.809mmHg·mL-1·s-1;最小冠脉阻抗分别为1.778±1.352mmHg·mL-1·s-1,2.577±2.276mmHg·mL-1·s-1,2.710±2.733mmHg·mL-1·s-1和3.039±2.671mmHg·mL-1·s-1;冠脉一次谐波最小阻抗分别为0.388±0.395mmHg·mL-1·s-1,0.947±0.844mmHg·mL-1·s-1,1.639±1.9780mmHg·mL-1·s-1,0.716±0.624mmHg·mL-1·s-1(其中微栓塞后6h与微栓塞前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冠脉阻抗储备分别为1.463±0.235,1.265±0.105,1.160±0.068和1.276±0.266(其中微栓塞后6h与微栓塞前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对冠脉阻抗数据进行校正后发现,冠脉阻抗储备和冠脉一次谐波最小阻抗是反映微栓塞后微循环功能变化最为敏感的指标。结论:急性冠脉微栓塞后冠脉阻抗呈逐渐升高又恢复正常的变化趋势,而冠脉阻抗储备呈逐渐下降又恢复正常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06.
目的:筛选慢病毒介导PC4 RNA干扰的有效靶序列。方法:通过数据库设计3条PC4干扰候选靶序列,将靶序列构建到慢病毒载体中,转入HEK-293T细胞后,感染H9C2心肌细胞。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和蛋白免疫印迹法鉴定靶序列干扰PC4的效果。结果:成功构建shPC4慢病毒载体,获得高效感染心肌细胞的慢病毒;感染心肌细胞后实时荧光定量PCR和蛋白免疫印迹显示,shPC4-1具有较高的干扰效果(P<0.05)。结论:成功筛选出高效的PC4 RNAi靶序列。  相似文献   
107.
洪茜  邹云增 《中国临床医学》2018,25(6):1003-1008
容量超负荷动物模型制作通常分为低压力型和高压力型两类。低压力型通常采用二尖瓣反流模型;高压力型通常采用主动脉反流和主动脉腔静脉瘘模型。容量超负荷和细胞外基质相关,会引起左室细胞外基质重构,进而导致进展性的结构和功能性的左室重构,引发细胞外基质的降解与更新的不平衡。肥大细胞、心肌纤维化细胞及活性氧自由基和容量超负荷诱导心力衰竭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总结了容量超负荷和压力超负荷诱导心力衰竭在机制方面的差异,揭示了肥大相关信号在两类超负荷心脏重构中的差异,并初步提出了钙调神经磷酸酶(CaN)和蛋白激酶B(Akt)信号通路可能分别是针对两类超负荷精准化治疗的靶点。未来对其上下游调控因子在两类超负荷心脏重构中的调控差异,尚需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8.
目的研究巨细胞病毒感染引起的免疫损伤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可能机制。方法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的8周龄C57BL/6雌性小鼠,随机分成对照组、高脂饮食组、鼠巨细胞病毒感染组和高脂饮食 鼠巨细胞病毒感染组。在不同时间段分别处死小鼠,截取主动脉,利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免疫组织化学等方法检测主动脉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生长相关癌基因α、Fractalkine和调节活化正常T细胞表达与分泌的趋化因子的表达。结果第8周时,巨细胞病毒感染后可显著提高生长相关癌基因α在主动脉的表达,并可诱导Fractalkine、活化正常T细胞表达与分泌的趋化因子和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的表达,而在高脂饮食 巨细胞病毒感染的小鼠主动脉组织中,Fractalkine的表达较其它组明显升高。第12周时,高脂饮食 巨细胞病毒感染组中Fractalkine和活化正常T细胞表达与分泌的趋化因子和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的表达较其它组更高些。免疫组织化学结果发现,高脂饮食后,生长相关癌基因α、Fractalkine和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的表达均有明显升高,但Fractalkine的表达较局限,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和生长相关癌基因α在整个血管壁都存在,但以内膜较高。单纯巨细胞病毒感染组与高脂饮食组相似,可诱导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生长相关癌基因α和Fractalkine的表达,但不同的是Fractalkine的表达广泛存在。而高脂饮食 巨细胞病毒感染组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生长相关癌基因α和Fractalkine表达的升高更为明显,尤其是斑块部位。结论巨细胞病毒感染后通过调节趋化因子表达水平的改变,从而促进炎症细胞的迁移,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9.
醛固酮诱导扩张型心肌病小鼠心肌PCPE-1 mRNA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醛固酮是否影响柯萨奇病毒B3(CVB3)所致小鼠扩张型心肌病(DCM)心肌组织中PCPE-1(Procollagen C-Proteinase Enhancer 1)的表达.方法 以CVB3重复增量感染Balb/c小鼠建立病毒性扩张型心肌病动物模型(n=30);小鼠感染CVB3 24 h后以螺内酯(7.5 mg/kg/day)灌胃作为螺内酯干预(Spi)组(n=20);同期腹腔无菌注射等容积不含病毒的EMEM液设立为正常对照(Con)组(n=10).运用苦味酸天狼猩红胶原特异染色和偏光显微镜显像,并辅以图像分析软件计算心肌胶原容积积分(CVF)和Ⅰ型胶原的含量.应用RT-PCR技术检测心肌组织中Ⅰ型胶原(ColⅠ)和PCPE-1 mRNA的表达.结果 DCM小鼠CVF和Ⅰ型胶原明显增多(P<0.001),而这种增高的趋势在螺内酯干预组被明显遏制(P<0.01);与正常对照组比较,DCM小鼠心肌组织中PCPE-1及ColⅠmRNA同时异常增加(P<0.001),螺内酯干预后PCPE-1及Col Ⅰ mRNA的表达显著降低(分别为P<0.01和P<0.05).结论 醛固酮可刺激病毒感染导致的DCM小鼠纤维化心肌组织中PCPE-1 mR-NA的表达增高,PCPE-1将可能作为临床心肌纤维化药物干预潜在的作用靶点.  相似文献   
110.
冠状动脉微栓塞后MCP-1变化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经导管建立急性冠状动脉微栓塞模型,检测微栓塞后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monocyte chemotactic protein.1,MCP-1)的变化情况。方法12只小型猪,通过导管方法建立急性冠脉微栓塞模型,观察急性期(微栓塞前、微栓塞后2h、6h)及慢性期(微栓塞前、微栓塞后1周)血清中MCP-1浓度变化,RT-PCR观察心肌组织中MCP-1及粒细胞变化。结果MCP-1随时间变化逐渐增加,MCP-1存2h有明显增加,与基础相比P〈0.05;6 h MCP-1与基础相比P〈0.01。1周时,而MCP-1与微栓塞前相比没有明艟变化(P〉0.05),心肌组织RT.PCR显示MCP-1 mRNA表达只在6h明显升高(P〈0.05),1周时不再升高(P〉0.05)。微栓塞1周后前壁心肌组织病理切片计数测得粒细胞为(103.0±49.4),后壁测得为(43.9±24.0),两者相比有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冠脉微栓塞后m【清MCP一1呈现先升高后下降趋势,心肌组织MCP-1 mRNA只在微栓塞后6h升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