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9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20篇
临床医学   14篇
内科学   13篇
神经病学   1篇
综合类   41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35篇
中国医学   34篇
肿瘤学   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5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肺癌是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居首位的恶性肿瘤,且呈逐年上升趋势,其中80%以上为非小细胞肺癌(Non-A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超过30%的患者确诊时已处于晚期,失去手术治疗机会[1].化疗是主要的治疗手段.晚期NSCLC的一线标准治疗是含铂类的两药联合化疗,其中紫杉醇联合顺铂已成为治疗晚期NSClC的常用方案之一,该方案的毒副反应主要有胃肠道反应、骨髓抑制、过敏反应、心肌毒性、神经毒性、肝肾毒性,其中心肌毒性已受到普遍重视.  相似文献   
52.
目的探讨罗哌卡因、左旋布比卡因复合芬太尼用于剖宫产术后镇痛半数有效浓度。方法选择要求剖宫产术后镇痛的初产妇80例,ASAⅠ~Ⅱ,随机分为罗哌卡因(R)组和左旋布比卡因(L)组。每组第1例产妇分别使用0.125%罗哌卡因、左旋布比卡因复合芬太尼(2μg/mL)100mL混合液镇痛,应用序贯法以0.025%的浓度梯度升降调整局麻药浓度,记录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开启时(0h)、开启后4、24、48h的血压(BP)、脉搏氧饱和度(SpO2)、心率(HR)、VAS评分、下肢运动阻滞程度、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总体满意度,计算罗哌卡因、左旋布比卡因术后镇痛的半数有效浓度(EC50)及其95%可信区间。结果两组产妇镇痛效果、感觉阻滞平面、Bromage评分、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总体满意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hR组的EC50及95%CI为0.151%(0.109%~0.183%),L组的EC50及95%CI为0.126%(0.098%~0.154%),相对效价比R∶L为0.83。结论 R、L与芬太尼混合用于剖宫产术后硬膜外镇痛的EC50及95%CI分别为0.151%(0.109%~0.183%)、0.126%(0.098%~0.154%),R的效能小于左旋布比卡因。  相似文献   
53.
邵青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5,5(10):1901-1901
我院1990年至今共完成硬膜外麻醉手术1.6万余例,其中因麻醉处理不当致患在术中或术后死亡3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54.
腰痛简方3则     
邵青 《家庭医药》2014,(10):47-47
曾在一本书上看到一个治腰痛的方子:刀豆壳烧灰研末,酒冲服;八角茴香(炒研),酒服;黑豆(炒热),布包熨。请问这些方法可行吗?药物的量是多少?  相似文献   
55.
目的探讨多因子联合检测在血流感染患者早期诊断和早期抗菌药物用药指导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采取回顾性研究模型,选择2018年1月-2019年3月徐州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150例患者,根据血培养结果分为革兰阴性(G-)菌感染组56例,革兰阳性(G+)菌感染组54例,非细菌感染组40例;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3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所有患者均进行肝素结合蛋白(HBP)、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γ-干扰素(IFN-γ)等相关炎症指标检测。绘制受试者工作曲线(ROC),计算ROC曲线下面积(AUC),比较各指标及多因子联合检测对不同原因导致血流感染的诊断效能。结果 G-菌感染组和G+菌感染组的HBP、IL-6、IL-10水平均明显高于非细菌感染组和健康对照组〔HBP(μg/L):122.25(70.94,158.00)、147.95(82.63,171.75)比13.62(9.83,15.78)、6.40(3.64,9.34),IL-6(ng/L):117.75(57.38,152.6)、145.50(67.98,222.80)比23.90(7.29,83.82)、3.95(2.40,5.23),IL-10(ng/L):41.72(25.25,52.06)、23.50(15.75,53.87)比4.10(2.63,5.28)、3.60(2.30,4.9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非细菌感染组的IFN-γ水平明显高于G-菌感染组和G+菌感染组〔ng/L:8.24(3.96,28.50)比4.59(2.01,14.90)、5.12(2.91,14.4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HBP检测诊断血流感染患者G-菌感染和G+菌感染的AUC分别为0.914、0.960,敏感度分别为85.7%、88.9%,特异度分别为91.1%、94.4%,均高于其他检测指标。IL-6和IFN-γ检测诊断血流感染患者非细菌感染的AUC为0.811,敏感度为82.5%,特异度为85.0%,均高于其他检测指标;4种指标联合检测血流感染的诊断效能高于其他单一检测指标。结论 HBP和相关细胞因子联合检测以其较高的诊断效能在血流感染患者早期诊断和鉴别中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可作为感染性疾病早期诊断的实验室筛查指标,并能依据相关细胞因子表达水平的趋势为临床早期抗菌药物应用提供实验室依据,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6.
采用水囊引产眙儿(胎龄4~6个月),提取肝刺激因子(hHSS),用~3H—胸腺嘧啶核苷测其活性,观察到 hHSS 可使34%肝切除的大鼠对~3H—胸腺嘧啶核苷掺入再生肝 DNA 率明显增加。将 hHSS 预先注入半乳糖胺损伤的小鼠体内,结果观察到:hHSS 极明显地降低半乳糖胺中毒的死亡率(P<0.01),明显地抑制半乳糖胺所致的血清 GPT 和 GOT 的高水平。电镜检查表明,hHSS 可保护肝细胞的超微结构(线拉体、内质网等)免受半乳糖胺的损伤。这些结果证明,从人胎肝中可提取 hHSS,而 hHSS 具有保护肝脏免受肝毒剂—半乳糖胺的毒害作用。  相似文献   
57.
血浆中羟乙膦酸钠含量测定方法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利用羟乙膦酸(EHDP)与磷酸钙形成共沉淀收集血浆中羟乙膦酸钠,再使无机磷形成不溶性三乙胺磷钼酸络合物而除去。采用高氯酸解离EHDP的P-C-P键使转化为无机磷,钼蓝-乙酸丁酯萃取比色法测定释放的无机磷。结果表明:方法平均回收率为(102.97±4.93)%,n=5,精密度试验RSD为3.21%,n=7,线性范围为0.516~15.48μg/ml(r=0.9992)。  相似文献   
58.
槐地四君汤加味治疗慢性糜烂性胃炎78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慢性糜烂性胃炎是临床常见病症,属中医“胃脘痛”范畴,具有反复发作、缠绵日久难以治愈的特点,人群发病率在7%左右。笔者根据多年临床经验,采用自拟方槐地四君汤加味治疗该病,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 全部病例均为1998年5月~2001年5月我院门诊或住院患者,共计156例。均经临床、胃镜及组织病理学检查确诊,随机分为治疗组(中药组)和对照组(泰胃美,硫糖铝)。治疗组78例,其中男52例,女26例;年龄21~74岁,平均36.7岁;中医分型:肝郁气滞型32例,肝火燔灼型3例,瘀血留阻型19例,脾胃虚寒型20例,胃阴不足型4例。对照组78例,男50…  相似文献   
59.
目的 观察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化疗同时应用注射用黄芪多糖对化疗所致骨髓抑制的影响。方法 将61例晚期NSCLC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29例)。治疗组患者在化疗同时,每日静脉滴注注射用黄芪多糖250 mg 1次,连续给药10 d,对照组仅进行化疗,观察两组化疗后骨髓抑制及化疗完成情况。结果 治疗组患者4周期化疗按时、足量完成率为84.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2.1%(P<0.05);治疗组骨髓抑制发生率为31.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8.6%(P<0.05),且治疗组未出现重度(III、IV度)骨髓抑制。结论 注射用黄芪多糖可预防及减轻化疗后骨髓抑制,具有一定的骨髓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0.
抗精神病药临床应用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抗精神病药临床应用情况及发展趋势,为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以限定日剂量(DDD)为指标,对本院2007~2009年抗精神病药的用药金额、用药频度进行分析。结果:3年来抗精神病药品种数稳定,消耗金额增长。平均年增长率为33%,抗精神病药占药品总金额的比例有逐年增长趋势。日用药金额逐年增长,年增长率达到15.5%。结论:临床使用的抗精神病药已经由传统的经典抗精神病药转向以利培酮、喹硫平、奥氮平、阿立哌唑、齐拉西酮、氯氮平为主的非典型抗精神病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